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874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874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后,说道:“总的来说,就是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展示自身的才华,在经学,算学,文学,政治趋向等方面,取其中有建树者为孝廉。”

    百官一时呆若木鸡,马上就炸开了锅。

    “不可不可,岂能任人参加考试!”

    “是呀,若是百姓庶族也来,吾等士人的脸面往哪里放。”

    “朝廷一定混乱,绝对不能如此作为。”

    ……

    面向所有人考试,士族必定被拥有更多人的庶族所排挤,这已经触及到了士族统治的底线。就算是武德皇帝提出的这个建议,百官也不住嘴,个个情绪激动,犹如打了鸡血一样挥臂反对。

    尤其是杨彪等前朝遗老,更是突出。他们现在不得李翊的重用,这举孝廉是他们的家族出头的唯一希望,要是被李翊给改变了,那他们的家族就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混乱。

    李翊恼怒,在皇座上站起来喝道:“闭嘴。咆哮朝堂者,杀无赦!”

    “咔咔!”

    “咔咔!”

    ……

    随着李翊一声令下,执勤的御林军马上进入朝堂,手持利器,刀剑出鞘,只待李翊一声令下,就要无情杀戮。

    百官吃了一惊,个个心惊胆战,急忙住口不言。

    但是杨彪却是没有打算退让,说道:“皇上,万万不可,自大汉高祖开始,迄今四百余年,从未有这样的事情。皇上,您也是出自大汉的士族名门,将来子孙千秋万代,万万不可做这般自断根基之事啊!”

    百官一起称是,都说李翊也是士族,岂能让庶族有出头的机会。

    李翊对此嗤之以鼻,他这个士族的身份,是当初为了能够得到势,从而成大业的一种手段。

    另外,自古没有一个皇帝称自己是士族,所以拥有远大理想的李翊对士族不感冒。

    他虽然不喜欢杨彪这个老顽固,但是对他的为人还是尊重的,温声说道:“杨爱卿,朕也知晓其中的难处,但眼下天下刚刚恢复秩序,人才急缺,我们应当尽可能的招募人才,为朝廷出力。”

    百官见李翊说是为了朝廷,沉默了一会,但马上就开始反驳。

    杨彪又是最先站了出来,说道;“若是庶族入朝,则伦常乱,不是兴盛的正道。”

    百官一起称善,齐说是取乱之道。

    李翊见一计不成,马上眼珠子一转,又有了新的计较,笑吟吟的说道;“诸位爱卿,大家都说应该以士族为重,对不对?”

    “是啊,皇上所言甚是!”百官齐道。

    于是李翊微微一笑,说道:“那么公平起见,应该让士族之人投票表决,若是多人支持科举,就行科举,广开门路开科取士;若是无人响应,自然作罢,何如?”

    以杨彪为首的百官,顿时沉默中思量了起来。

    最后,还是杨彪首先开口说道:“皇上所言甚是。”

    百官也明白了过来,让我们士族投票,岂会有一人赞同?

    于是,他们就一起欣然同意了。

    ………………

    散朝后,李翊就在皇宫大门前建立了投票点,让蓟城所有在籍的士族都必须来投票。

    为了防止李翊作弊,杨彪等人齐齐坐镇监督。

    李翊立刻就传令暗影卫在士族中散布言论,称举孝廉每年只有两百五十人而已,何年何月才能轮到自己的头上。若是广泛开科取士,凭借自身才学,马上就能鱼跃龙门。

    士族是自命不凡的,闻言就琢磨了起来。弟弟琢磨兄长,旁支琢磨嫡出。弟弟们认为,兄长之后何时才能轮到自己;旁支认为,除了嫡出自己万万没有机会。世家大族,往往一户就是数百口,弟弟比兄长多,旁支比嫡出多,家族支持的就是那么几个人。

    于是多数人认为,若是推荐自己万万没有了机会,若是广泛应试,自己绝对比其他人强。

    这些自命不凡的来投票的士子们,大多都投了赞成票。这令杨彪等人大惊失色,连连追问何故。投票之人就说道:“若是推举我,就投反对票。”

    全国的孝廉名额,也不过二百五十而已,自然是不够分的,谁敢应允所有人?兑现不了岂不是要窝里反了!

    各家家主得知大吃一惊,就说要发动老一辈来弹压,可是为时已晚,李翊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票数。

第1229章 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在下一次大朝会上,百官齐聚。

    “砰!”李翊将票箱扔在案几上,笑道,“众卿还有何话说!”

    “忤逆!”

    “不孝!”

    “败家子!”

    ……

    百官大骂各自家中的子弟无耻,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将家族都出卖了。

    “无知,无知呀!他们以为参加考试,他们就有希望了吗!无知……”杨彪颤声道。

    士族被李翊算计了一把,虽然他们隐约觉察出其中有阴谋的气息,但苦无证据。李翊作为皇帝,势力又强大,百官只能妥协。

    散朝后,他们急急忙忙返回家中,先将一个个投了赞成票的子弟,拖出去毒打一番,但是留下真心有才的,嘱咐百倍千倍好好学习。如此一来,他们将有才的子弟聚集到一起,临阵磨枪苦读诗书,头悬梁锥刺股,说什么也要将二百五十个名额全部拿下。

    然而李翊琢磨的并不是这二百五十个名额,就算举孝廉后,任职方面: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一路做到九卿就需要十几年。在地方的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几十年都做不到头。

    李翊琢磨的是,怎么将自己剩下的九十几个召唤名额,合理的安插到这次科举考试中来。

    当然,九十几个名额,不可能全部用在这次科举取士上,因为李翊同样还需要一些武将的。

    但就算是只在这次科举取士中安插三分之二的人,那也是六十几个。想要不被人看出猫腻,那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安插了。

    所以,在诸位士族家主教训子弟忤逆的时候,李翊已经将天下会试的诏书檄文大唐各地郡县。

    李翊深知凡事都要有抢眼的噱头,这才能够吸引人们的主意。于是,他就将这一次的会试命名为“天下第一文举大会”。

    自古文无第一,然而有朝廷的认可,天下第一文举大会的状元,就是第一!

    这名头实在是响亮,天下各地有才能的马上就被吸引住了,发誓一定要参加这天下第一的文举大会,就可一考成名,光宗耀祖。

    大唐武德五年,十二月,在大雪纷飞中,天下文人墨客汇聚蓟城,摩拳擦掌,准备争夺天下第一的称号。老一辈的不好意思出面,所以几乎全是年轻人。

    李翊就发布布告,五日后初试,十日后会试,二十日后,也就是大唐武德五年的最后一天,将在新建成的未央宫宣德殿进行殿试,选出状元,探花,榜眼,并二百四十七名进士,以及七百五十名举人。

    也就是说,本次录取的士人,将高达一千人。

    听到这个消息后,天下士子对武德皇帝就更加信任了,因为这个消息说明,武德皇帝并不像各大家族的老人们所说的,是在忽悠他们,而是真正的放大了他们出头的可能性。

    大年三十在皇宫考试,天下文人激动不已。

    ………………

    蓟城成为了大唐的都城,趁着这次文人大考的机会,各地世族名家纷纷会聚到这座都城。让蓟城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完成了最后的脱变,真正成为大唐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世家大族来到蓟城后,纷纷购置房产,一来为自己家族的学子提供安静的备考环境,二来也作为自己家族在新都城的地点。

    作为世家大族来说,若是在都城没有产业,还称什么大族!

    于是,这些有钱的大族定居蓟城,一定程度上繁荣了蓟城的经济。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蓟城房地产价格几何数增长,番了几十倍。

    由于李翊治下官府吏治清明,世家大族无法与官府勾结,强卖强买百姓的产业。于是,大唐的百姓第一次狠狠宰了世家大族一刀。从脸色苍白的世家大族手中接过钱物后,歌颂着武德皇帝的功德,扬长而去。

    有了众多世家大族加入到蓟城,蓟城的商业开始了又一次的大发展。

    李翊没想到召开一次文举大会,还能带来这么多的好处,他偷乐的同时,为了表明自己对这次天下第一文举大会的重视,就将自己皇宫拿了出来作为会试的会场,邻近街区的大宅并在一起,作为初试的会场。

    并请出自己的老丈人蔡邕老爷子,作为此次大会的主考。

    蔡邕乃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亲手书写六经,工匠刻成石碑立于太学之上,因此可为是天下士子之师。他作为主考,众望所归。而两名副主考,同样是大名鼎鼎的牛人,一个是精血大家郑玄,另外一个则是圣人后代孔融。

    作为朝廷的大考,武德皇帝李翊亲自作为总考官,参与到文举大会之中。

    自此有大贤之人出山,又有皇帝列席。只要考中,可就是天子门生了。文举大会的份量,顿时再升几个台阶。前来考试的学子,一个个兴奋异常,就在蓟城各处寻找房屋临阵再磨枪。

    一时间蓟城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当然,其中也有寒门士子。一路远来,已经耗尽了钱粮。李翊得知后,立刻就安置了他们。管吃管住,若是考不中也给路费回家。

    寒门士子们因此对武德皇帝李翊感激涕零,令李翊在天下文人中人望暴涨,再次狠狠的收割了一次信仰。

    第一场初试为六经,从六经中挑选出百道选段。让考生填空,以便检验他们是否饱读诗书。

    第二场会试为算学,其实就是李翊出的一些后世简单的算术题,但对这个时代来说,却是极为困难的了。谁解答的最为透彻,自然谁晋级。

    第三场殿试为策论,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谁出的主意好,最实用,自然谁为魁首。

    初试取一万人进入会试,会试取千人进入殿试。

    因为进京应试的士子将近十万人,所以几乎相对于前两场的初试和会试的淘汰率都高达百分之九十。

    ………………

    在万众瞩目中,天下第一文举大会的初试开始。

    李翊作为总考官,只需殿试出面即可,然而他心中火热,即兴要去现场看看,若是能够发现几个自己安插到十万进京应试的士子中的召唤牛人就再好不过了。

    因此,李翊就在典韦、李存孝和高宠等人的保护下,远远的站在皇宫的一个角落,看着如潮一般涌入皇宫的士子,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初试开始后,李翊很快就来到了戒严的考场街区,街道两旁的宅院都被改造成考场,御林军士兵警戒,考官监场。

    李翊巡视了几个考场,顿时索然无趣。原来十万人的考生规模实在太大,他一个人又怎能看的过来。

    另外他突然明悟的发现,自己虽然知道那些自己召唤到这个时空来的牛人们的名字,但是不知牛人们的长相。就算是有房玄龄、魏征这样的大才在面前,他也是认不出来的。

    因此,李翊就没有了继续看下去的性质,决定离开,反正那些人都是他召唤过来的,模样不知道,名字门清的很。只需初试结束,人员经筛选大减后,取来花名册一观即可。

    于是李翊就嘱咐蔡邕、郑玄、孔融等人好生监考,若是作弊马上取消考试资格,严重者送去蓟城官府法办。

    随后,李翊乔装打扮一番,大内侍卫散开在四周相随,重新混入临近街道的人群当中,因样貌改变,无人发现。

    熙熙攘攘的街道,两侧是经营各类商品的商贩,热闹程度后世大型的庙会,也无法相比。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不时的,一起谈笑的人们,就会道出皇上爱民,吏治清明,吾等才会有这样的好生活。有些文采的忍不住高呼,如今蓟城之繁荣太平,前朝文景之治也不过如此。

    李翊的脸上因此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些皆是他的子民。李翊这个后世的穷小子,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这样的成就。

    他不禁暗道:“穿越真是一件老幸福的事情了,尤其是还带着召唤系统这样的作弊工具穿越。”

    同时他有暗暗后怕,心道:“幸亏是穿越到了一千八百年前,若是穿越到一千八百年后,自己一定会成为科学家玻璃房中的试验品了。”

    就这样,蓟城的百姓,在这混乱的年代里,享受到了和平年代富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