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超级战神 >

第165部分

抗日之超级战神-第165部分

小说: 抗日之超级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浩东见徐国仁说的句句在理,只得点了点头,不再多劝。

    而范浩然等人,见徐国仁心意已决,便押着桂永清向一旁走去。

    “徐国仁,你不顾兄弟之义,擅自处决高级将领,你不得好死!委座不会放过你的!”见徐国仁真是铁了心要杀自己。

    桂永清开始声嘶力竭的怒骂起来。、

    然而,很快他就被两名身材魁梧的特战队员押住,范浩然掏出手枪,对着他头颅便开了一枪。

    枪声响起,桂永清的怒骂声戛然而止。

    两名特战队员随即松手,他的身体就此倒在了地上。

    毙了桂永清之后,徐国仁强忍住内心的悲痛,凛然作色下令道:“传我命令,各师立即全力进攻,如再有临阵脱逃者,进攻不力者,一律按此严惩不贷!”

    在中锐师的督促和裹挟下,第27军也被迫调转回头,杀回了战场。

    其他几个师,一听说新来的总指挥,把桂永清都给杀了。无不震惊万分。

    但是,震惊归震惊。

    当中锐师带着第27军,返回了战场,重新向第14师团盘踞的地区发起进攻后。

    他们也都不敢不从,纷纷遵照徐国仁的命令。率军加入到了进攻当中。

    徐国仁是名震天下的抗日战神,蒋委员长眼前如今最当红的将领。

    连桂永清他都敢杀,还有谁他不敢杀的?

    所以,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至于徐国仁会不会因此受到惩罚,那是战斗结束之后的事情。

    至少眼前,徐国仁是此战的前敌总指挥官,手握着生杀大权。

    部队发起进攻后,徐国仁有些痛心的召来特战队副队长范浩然,对他吩咐道:“去找口好棺材,把桂军长的遗体收敛起来,先送往兰封,等战斗结束后,我再去凭吊他!”

    范浩然不明白,徐国仁为何看起来很悲伤,但还是立即领命而去。

    ps:推荐一本军事新书,大神作者天佑的新作最强特种兵传说,热血暧昧并存,非常精彩,希望弟兄们都去收藏一下!谢谢!

第301章 三军用命() 
第301章三军用命

    在徐国仁的指挥督战下,参与进攻第14师团的七万多官兵们,全都奋勇拼杀。

    这时候,第14师团经过兰封县城的争夺战,以及之前的反围剿战斗后。

    兵力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半了。

    和前来围攻的中国部队,兵力比例是一比七。

    如果只是一个人打七个人,而这个人足够厉害,兴许还能打败这七个人。

    但是,现在中国军队是有七万多大军,从四面八方包围攻打一万日军。

    参与围剿的部队比鬼子兵力多了足足六万多人,尤其这七万多大军,全都是中央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较一般的部队要强悍的多。

    更何况还有中锐师这样的虎狼之师在。

    纵然鬼子可以不时得到空中支援,也无济于事。

    正所谓,一人拼命,十人难当。

    现在是七万精锐之师,全部拼命,被团团包围的鬼子,又何以抵挡?

    在徐国仁临阵处决了桂永清后,其他各师将领们,谁都不想再做第二个桂永清,于是全都督部不惜一切代价的猛攻。

    因此这支部队发挥出了,从未有过的顽强和团结的战斗意志,所有官兵前赴后继,誓死不退。

    一波又一波的从四面八方对日军第14师团发动一次又一次的猛攻。

    第14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见状,在给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求援电报上这样写着:“将军阁下,围攻我部的支那军全都疯了!他们根本不计伤亡代价的,不断轮番猛攻。

    皇军虽然拼死抵抗,但是弹药消耗,士兵伤亡都非常大。

    请求紧急支援!紧急支援!”

    这次围攻战斗,是以寡敌众的交战,只要七万大军不停的进攻,就算拿人命换,也能把第14师团给全部干掉。

    所以,徐国仁并没有再亲自上战场。

    连中锐师的具体进攻行动,都是由张若飞,徐浩东他们几个指挥的。

    徐国仁就带着师部直属营侦察连,骑兵连以及特战队,在整个战场外围到处游弋巡视。

    有他亲自带领这数百名精兵的督战,所有参战部队没有一人敢擅自撤退。

    就这样,七万多大军连续猛攻了四个小时,便突破了第14师团的野战防线。

    数以万计的中国官兵们冲入鬼子阵地,冲入他们据守的寨子。

    与残余的日寇展开了白刃战,肉搏战。

    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这样的白刃战,几乎是五个打一个,甚至十几个打一个。

    第14师团的鬼子拼刺刀再怎么厉害也没用,中国军队势如破竹,所过之处,鬼子尽皆纷纷倒地。

    而这时,特战队也找来了棺材,把桂永清的遗体送回了兰封。

    得知徐国仁临阵处决了桂永清,坐镇兰封指挥整个战役的薛岳和胡宗南全都大吃一惊。

    “这个徐国仁也忒胆大包天了吧?”胡宗南对于徐国仁谈不上什么好感,甚至还不如和桂永清这个根正苗红的黄埔嫡系将领关系好呢,所以大为不满。

    薛岳也觉得徐国仁这事儿做的太武断了,虽然从一个军人的角度来说。

    桂永清先是临阵脱逃,致使兰封沦陷,陇海铁路被日军切断,开封,郑州等中原重镇,直面日军威胁。

    并且导致徐州会战最终以失败结束,几十万大军,面临被日军四面合围的危险。

    又再次被日军临阵击溃,带头逃跑。

    论罪的确当诛,但是,桂永清是委座的心腹爱将,何应钦和陈诚都对他十分器重。

    徐国仁这一次,可是把整个黄埔系都给得罪喽!

    毕竟徐国仁既不是黄埔系出身,又不是蒋委员长的老乡。

    更不是自己和胡宗南这种,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的元老功臣。

    之所以能在区区不足一年的时间内,晋升到陆军中将师长,独领一军。

    完全靠他辉煌的战功获得。

    但,他在国民政府内部毕竟根基太浅,到现在,徐国仁好像连国民党党籍都没有加入呢。

    此次事件发生后,纵然最后立下大功,纵然蒋委员长再爱才,恐怕他日后也没有容身之地了!

    不过这些话,薛岳并未当着胡宗南的面说出来。

    因为,从个人情感来说,薛岳这种有头脑,有战略眼光,顾大局的名将,还是很欣赏与支持徐国仁的做法的。

    大战正酣,几十万部队都在生死边缘游走。

    身为统领数万大军作战的一军之长,竟然屡次临阵脱逃,这样的军中败类,不杀留之何用?

    而且,兰封会战,正处于关键时刻,杀他桂永清一人,就能挽救数以万计的将士,以及整个战局。

    最主要,将能起到杀一儆百,震慑全军的效果。

    要是换做他薛岳,他也会这么做。

    只是,顾忌到桂永清的身份,他又很可能不敢如此果断的处决桂永清。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挺敬佩和欣赏徐国仁这种敢作敢为的行径的。

    于是,在胡宗南表现出不满,要立即向蒋委员长汇报此事,并建议严惩徐国仁,将其撤职查办时。

    薛岳阻止了他:“寿山别急,眼下正值围攻敌军最关键时刻,不宜临阵换将,所以,此事先压一压,等到徐国仁全歼了第14师团后。

    我们再将此事上报,反正事情已经发生,我们都无可挽回。

    应该是战事为重,如果委座真要处置徐国仁,那也得等战斗结束之后,你说对吧?”

    在薛岳的劝说下,胡宗南点了点头道:“那行吧,就按薛兄说的办,战事为重。”

    薛岳虽然和胡宗南同岁,但是资历可比他老多了。

    薛岳早年从保定军校毕业后,便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当军官,后来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组建警卫团。

    薛岳与叶挺、张发奎分别任警卫团一二三营营长。

    东证时,薛岳已经是粤军第一师少将副官兼参谋长,而胡宗南这时候才刚从黄埔军校毕业,只是一名中尉排长。

    历史上,胡宗南后来之所以能晋升的那么快,并非能力有多强。

    完全是因为他既是出身黄埔,又是蒋委员长的同乡。有了这层身份,他才获得了蒋委员长的格外重用。

    没多久,薛岳便得到了徐国仁的电报,三义寨已经被收复,日军第14师团主力大部分被歼,只剩少数向黄河边上逃去。

    目前,各师正在全力追缴,胜利已经在望。

第302章 委座反应() 
第302章委座反应

    薛岳发自内心的称赞道:“徐国仁此人用兵之炉火纯青,薛岳心悦诚服,我当向委员长亲自替徐国仁求情,请他从轻处理处决桂永清事件。”

    胡宗南也觉得徐国仁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拿下三义寨,击溃第14师团,的确有他可取之处。

    如果此人以后能好好效忠校长,倒也不失为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

    不过,胡宗南转念一想,这徐国仁才是陆军中将,就敢擅杀中央军的高级将领,还真是个心狠手辣的人物。、

    而且,战功赫赫,若是任凭他平步青云的崛起。

    会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呢?一想到这,胡宗南信念又发生了转变。

    虽然不至于去校长哪里诋毁告状,但已经不打算为了徐国仁仗义执言了。

    薛岳不清楚,也不在乎胡宗南此刻心里有什么想法。

    他沉吟了片刻,对身边的一众副官们道:“现在兰封会战基本可以以我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全力阻击日军第16师团,以及从皖北地区进犯而来的华中日军两个师团了。

    电令前沿部队,将追剿残敌的任务交给徐国仁,其他各部立即撤回。

    会合我豫东军团其他几个军,分头在民权等地构筑防线,抗击日寇西犯,接应第五战区主力向西转移。”

    …………

    随着薛岳的命令下达后,参与围攻追击第14师团的六万大军,纷纷撤回。

    只剩下中锐师,继续追剿第14师团的残余溃兵。

    徐国仁见大局已定,留下张若飞和徐浩东等人,继续指挥部队追击。

    与牛大根带着师部直属营,炮兵团,辎重团,龙影特战队。

    返回了兰封县城。

    这时候,桂永清的遗体已经被送到了兰封停放。

    而薛岳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豫东大捷,全歼第14师团的消息,一并上报给了远在武汉的蒋委员长。

    得知徐国仁竟然把桂永清给处决了,蒋委员长顿时怒不可揭。

    他怒的不光是徐国仁杀了自己的心腹爱将,在蒋委员长心目中,十个桂永清也比不上一个徐国仁。

    而是此事一出,将会给徐国仁的前途造成极大的污点。

    何以预见,黄埔系将领们,肯定会因此和徐国仁产生隔阂。

    陈诚,何应钦等虽然器重桂永清的党国高级将领们,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蒋委员长纵然有心再怎么重用徐国仁,也得考虑下方方面面的因素。

    不可能只为了徐国仁一人,便放弃其他所有将领。

    而且,从内心来讲,徐国仁擅杀与自己同等军衔的高级将领,未免有些胆大包天。

    若是,日后他手中的兵权再大一点,自己能否驾驭的住他?

    会不会再出一个张汉卿?这些想法,都在蒋委员长脑子里,一个接一个的蹦出来。

    蒋委员长用人的原则,不在于你有多大能力,而在于你听不听话,忠不忠于他。

    用任人唯亲来说,一点都不为过。

    别的不说,就拿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淮海战役来说。

    按理说,当时最有实力指挥这场战斗的国·军将领,纵然不是杜聿明。

    也不可能是刘峙这个废物啊,但是,蒋委员长还是委任他当了徐州剿总司令,最终把蒋家王朝最后八十万精锐全部葬送。

    共产党一战定乾坤,从此长江以北再无战事,紧接着便百万雄师过大江,势如破竹,横扫江南,华南,问鼎天下。

    当时最有能力,也最适合出任“徐州剿匪司令”的人选,非小诸葛白崇禧莫属。

    但是,白崇禧和蒋委员长有政治上的对立,不可能是刘峙那样唯命是从。

    所以,宁可输掉战争,他也不敢把八十万大军交给白崇禧指挥。

    言归正传,由此可见,蒋委员长对于徐国仁的看法,难免发生了转变。

    而这时,陈诚与何应钦等人,也得到了消息。

    先后赶来。

    “你们都来了?”蒋委员长主动开门见山的询问道:“想必,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