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帝王路 >

第110部分

三国之帝王路-第110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帝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不过也说不准,要是曹仁军营布置的好,南阳也不一定敢动手。”

    “嗯,此事就这么定了,多说也无用。”点点头,刘裕一锤定音,而后换个话题道,“先不说古城,咱们先说说葛陂和汝阴。这两个地方如果不能稳住,我们救援古城也没有意义了。”

    刘裕分的清主次,知道古城那边的战事为重,但如果不解决葛陂和汝阴的危险,恐怕古城守住也没有用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决定先讨论葛陂和汝阴。

    “公子,葛陂那边交给我,就算是战死沙场,我也一定把葛陂抢回来。”刘裕话音一落,夏侯兰就迫不及待的大声说道,生怕别人跟他抢似的。

    众人也知道葛陂的防御,早就安排给夏侯兰了。如果不是这档事,估计夏侯兰都快过去了。加上知道战事多了去,因此他们也就没有出声争夺。但刘裕却摇摇头,抢声问道:“纪灵已经拿下葛陂,他手上有三万多人马,你用什么夺过来?”

    刘裕这么一说,夏侯兰当即就不说话了。他们的人马有限,夏侯兰也知道自己顶多只能带三千人马。三千人马是不少,也确实挺精锐的,可跟十倍的敌人干,能干的过吗?

    没试过,谁也不知道。

    见夏侯兰沉默不语,刘裕这才缓声道:“我们现在重要的不是夺回葛陂,凭纪灵的三万人马,我们估计只有全军出动,才可能夺回葛陂。可我们不可能全军出动,我们还要抵御刘备和吕布,还有跟曹仁来场攻防战。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记住,抵御、抵御纪灵和刘备的进攻,而不是与他们死战。我也想他们痛痛快快的大战一场,我也觉得只是防御太憋屈了。但我们不能任性的和他们死战,因为我们没有那个实力,我们只能抵御他们。

    好了,伯侯说说你的看法。”

    众人都不说话,一个个脸色难看,显然也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艰苦。当然,他们不是怕艰苦,只是当缩头乌龟防守,他们心里很憋屈。他们憋屈,刘裕又何尝不憋屈,他的手都紧紧握着案几的边角。不过他控制的好,表情自然,众人没有发现。

    “汝阴情况还好,吕布似乎没有大肆进攻汝南的想法,只是派了一队人马跟随刘备。因此,只需派遣仲康将军和子龙将军前去,依城把守,想来便可安然无事。”

    听见刘裕的喊声,杜畿沉默良久,这才开口说道,

    “只是葛陂离上蔡太近,除了依靠关隘,紧紧盯着纪灵之外,我并没有什么好的计谋。索性情况不是那么糟糕,曹军和袁军毕竟是敌对关系,都不很信任对方,各自仍然有数万人对峙。也就是说,葛陂的袁军大约也只有一万左右。”

    杜畿话说完,众人对局面都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别看杜畿刚才说只有一万袁军,可实际这一万就足够刘裕军抵御了,况且还不一定真的只有一万。另外,现在袁术和吕布处在蜜月期,吕布都准备嫁女儿给袁术的儿子,也就是说袁术还可以调出大量的将士。

    同理,如果这将要成为亲家的双方,突然来了兴致,比比谁先拿下上蔡城,估计双方都增兵然后,汝南毫无意外的被攻占了。

    说起上蔡城,这个时候似乎就叫汝南城,在汝南郡的中央。但刘裕当初叫错了,结果反倒给改名成上蔡了。

    “既然如此,就这样吧。”见杜畿无话可说了,刘裕也不指望其他人说什么,于是直接无可奈何的说道,似乎准备结束这次会议。

    但就在此时,苦苦思索,思索良久的杜畿突然说道:“公子,不如请刘荆州出兵淮南。刘荆州与袁术向来不和,曾经计杀袁术帐下大将孙坚。而且以你和他的关系,你请求他出兵,他恐怕不好意思拒绝你的请求。”

    眼睛一亮,刘裕闻言大喜,显然瞬间就察觉出杜畿计谋的可行性。

第191章 破局之策(下)() 
尽管刘裕熟知历史,也经过了半年的历练,但他仍然不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识。比如杜畿想出这条计谋,而刘裕就没有想出来,尽管他们都知道刘表和袁术的关系,甚至刘裕知道的比杜畿还要多。

    不过虽然想不出来这样的计谋,但刘裕结合自己知道的情报,还是能够分析出杜畿这条计谋的可行性。在他看来,杜畿这条计谋很是不俗。

    首先,此计操作起来不难,不需要太多人力物力;其次,此计效果很好,定然可以减轻袁术给他的压力。

    真的,刘裕乍听此计,顿生一种拨云见日的喜悦。之前,纪灵攻占葛陂,并且手握三万大军,对上蔡虎视眈眈,让他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再加上曹仁和刘备的夹击,让他感觉自己就是一头困兽,只是在做无谓的抵挡。

    可现在不同了,他觉得自己并不是没有机会击退来犯之敌。只要说服刘表,只要让刘表拖住袁术的人马,他就有一搏的机会。

    他不怕拼搏,就怕没有拼搏的机会。现在机会有了,剩下的就是一刀一枪的拼了,是胜是败也不会有遗憾。

    “伯侯,此计甚妙。”情不自禁,喜上眉梢,刘裕一脸兴奋的说道,“哈哈,诸位,只要能拖住袁术的人马,我们便可以先击退曹仁和刘备,然后回过身来对付袁术。只要能错开他们,我们定然可以保住汝南。”

    “公子说的不错,刘备兵马本来就不多,曹仁也要防着张绣,我们并不是不可能击退他们。”尽管说的沉稳,但杜畿显然也很兴奋。一来因为有了生机,二来也是因为自己想出的计谋。

    不得不说人压榨压榨,还是很有潜力的。比如杜畿,他乃是文武全才,但他的武才主要体现在用兵之上,可现在居然想出这样的计谋。

    众人听刘裕和杜畿这么一说,当即也吵吵闹闹的笑起来,沉闷的氛围顿时被打破。

    过了一会儿,等众人都笑过了,杜畿才再次说道:“公子,此事关系重大,不如让我亲自去荆州一趟吧。”

    “不行,你要在上蔡主持全局,上蔡不能没有你。”杜畿话声才落,刘裕就果断拒绝,“我不放心上蔡的大族,除了许家,还有那张家。不要忘了,昨天他才摆了我一道。”

    “不然,公子。上蔡大族早就是惊弓之鸟,轻易不敢再反叛公子。就比如那张家,他敢明目张胆的不效力公子,却不敢私下里背叛公子。”似乎料到刘裕会拒绝,杜畿笑着解释道,“公子两次血洗上蔡,只要是个人,估计就不敢再造反了。而且如果不能让刘荆州发兵,即使上蔡安稳也没什么用。”

    “这也罢,你带一队护卫,快马加鞭赶往荆州,切记要快。还有,不管成与不成,记得要火速回来上蔡。等下我写一封信,你带着信就去吧。

    另外,上蔡的大族也不能不防。这样吧,存勇、子耀,上蔡就交给你二人了。我希望你二人能守好上蔡,待伯侯回来,再完完整整的交给他管理。”

    被杜畿说动,刘裕当机立断的改了初衷,决定让杜畿去荆州。不过说着说着,他突然想到荆州的那些人才们。

    除了颍川和冀州,荆州大概是人才最多的了吧。文有诸葛亮、庞统、徐庶等等,武有黄忠、魏延、甘宁很多很多,不止这些人,比如说还有文聘、马良什么啊!

    刘裕人才紧缺,想到荆州这么多人才,他如何能不眼红。但他也知道,他虽然贵为皇兄,并且名声也传出去了,但真正愿意来汝南效命的绝对不多。那些人不傻,他们比旁人还要精,怎么可能看不出汝南的形势?

    “伯侯,你此去荆州,我有个任务交给你。”尽管不报多大的希望,但刘裕还是不甘心的想试一试,“这个任务就是说动荆州的人才来汝南,比如庞统、徐庶、甘宁、魏延这些人都是大才,能不能招揽过来,全看你的口才了。”

    “公子放心,畿一定竭力说服他们,不过公子最好给他们各准备一封招贤信,好让他们知道公子求才若渴的诚心。”

    “嗯,我稍后一起写。”点点头,刘裕开口说道,“好了,接下来分配一下任务吧。伯侯去荆州,存勇和子耀守上蔡,子龙和仲康守汝阴,伯谷防御纪灵。”

    “伯谷、仲康,你二人为主将,各带三千精兵。存勇守上蔡,除了三千精兵,还有两千郡守兵。存勇,三方无论哪一方求援,你都要立即率领三千精兵救援。我自领三千精兵,救援叔至。”分配好任务,刘裕又分配了一下兵力。

    说实话,汝南的兵马兵不多,上次刘裕所谓有三万兵马,完全是唬贾诩的。是的,他是有三万人马,但真正能投入战争的只有两万不到,另外的一万是新兵、是郡守兵、是运粮兵,一击即溃,根本不敢投入战争。否则估计不止他们自己逃跑,还能带着老兵一起逃跑。

    “诸位,都回去准备准备,明日清晨发兵。”一脸肃穆,刘裕面无表情的沉声说道,“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胜了,扬名天下;败了,长眠土中。好了,都回去休息吧。”

    “必胜,必胜!”

    “必胜,必胜!”

    众人虽然一脸肃穆,都依旧斗志昂扬,大声怒吼两遍“必胜”,这才陆续退出大堂。刘裕也让杜畿回去,说书信随后让人送过去,叫他回去休息休息,不要在这等了。

    杜畿也没有坚持,当即拱手告退。

    心事重重,虽然已经着手破局之策,但刘裕仍然担忧不已。战局风云变幻,可能一个细节变化,就能导致满盘皆输。然而再怎么担忧也没有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回到房中,刘裕当即写了几封书信。他管不了那么多了,给自己记得的人才都写了一封信,纵然被人讽刺被人拒绝也不管。当然,也给刘表写的求救信。

    当这些书信都写好了,他把毛笔放下来。可是想一想,他又拿起毛笔,给甄姜写了一封信。

    前世今生,只有甄姜这件事让他惭愧不已。他虽然不是什么专情的男人,但也并不是什么好色之徒。故而,他写了一封信给甄姜,道歉与解释。

    写好之后,他又逐一检查一番,然后才叫了两个护卫。一个送信给杜畿,一个送信给甄姜。

    事情算是弄完了,他准备洗漱洗漱就休息,但此时突然一个护卫跑进来,也不知道有什么事。

第192章 大憾事() 
“匆匆忙忙的,有什么事?”看着站在眼前的护卫,刘裕淡淡问道。

    护卫恭敬的躬着身子,拱手回道:“主公,今日招贤馆传来消息,说来了一位奇人,不能确定是不是人才,因此想让主公前去鉴定。哦,他们还呈上来一首诗。”说着,护卫将诗呈给了刘裕。

    见护卫呈上来,刘裕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在他看来,汝南没有什么大才,而且凭一首诗能证明什么?当然,那位也许也算个人才,但汝南战况紧急,刘裕根本没有心情理会。若不是战况紧急,他可能还会亲自前去,就算不为那个人才,好歹也把自己求才若渴的诚心传递出去。

    “好了,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不甚在意,刘裕接过那诗随意放在案几上,然后摆手示意护卫下去。

    护卫只是传递消息,也不管刘裕看不看,自然传到了就下去了。

    待护卫走后,刘裕则没有看诗,而是拖着疲倦洗漱去了。半个时辰后,他一身清爽的回到房间,准备熄灯睡觉,但却随意扫到了桌子上的诗。然后,他不仅被其吸引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确不知吾。”

    很简单的诗歌,意思很明显,但刘裕却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了。

    皱着眉头,刘裕捧起写着诗的这张纸,这纸虽然不是那么白,有点泛黄,但在东汉末年已经是好纸。这并不是刘裕鼓捣出来的,而是东汉末年本来就有的纸张。

    没有在意纸张,刘裕眼睛紧紧盯着那首诗。过了许久,他突然一拍大腿,惨叫道:“该死,这诗、这诗”

    话还没说完,他已经将纸张一甩,飞奔而出,大步流星的走出内院,大声喊道:“备马备马,快备马!”

    护卫见刘裕一脸急色,慌忙牵出战马。而刘裕见战马牵出来,立马夺过马绳,翻身上马,朝招贤馆飞奔而去。

    不一会儿,刘裕已经风风火火的赶到招贤馆,大声喊起来,“来人,来人啊,今日来的大贤呢?”

    招贤馆的小吏听见声音,开始还很恼怒,可分辨出来人是刘裕之后,慌忙跑了出来,连衣服都没穿好。

    “主公,什么、什么大贤?”小吏见刘裕的样子,吓的说话都颤抖了,一时根本没想起什么大贤不大贤。

    刘裕见小吏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当即缓声说道:“你今日不是差人送一首诗给我嘛,那个作诗的人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