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帝王路 >

第144部分

三国之帝王路-第144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帝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周瑜建议他的,说只有一举平定江东,才有机会腾出手对付袁术。当然,其原因自然不可能就这一个。

    说到江东,就不得不提一下刘繇以及太史慈。刘繇此时已病入膏肓,恐怕将不久于人世。确实如此,历史上他就是建安二年死的,也就是这一年。

    刘繇的命运没有改变,但太史慈的命运却改变了。刘裕一封信,使得刘繇招回太史慈,准备立马让其前往汝南。但他突然病情加重,经诊断知道自己不久人世,也就耽搁了这件事。但太史慈毕竟回来了,也就不可能再被孙策俘虏了。

    事实上,开始确实是因病耽搁,但后来就是刘繇故意为之。他倒不是不愿意把太史慈让给刘裕,怎么说刘裕都是他本家的侄子,有求于他他怎么可能拒绝。之所以暂时留下太史慈,是因为他在考虑,是不是该让自己的家室投奔刘裕。

    本来,他还犹豫不决,毕竟刘裕地盘不大,势力太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扑灭了。但现在他不这么想了,因为他接到消息,知道刘裕已经攻下阳泉。当然,单是攻下阳泉也不算什么,可他派人联络了刘裕,知道其攻下阳泉简直毫不费力。如此一来,他当即就下令决心,将妻儿都托付给刘裕。

    “子义,我已命不久矣,江东恐为孙氏所有。”故而,他当即招来太史慈,劝说其护送自己的妻儿往刘裕处。

    “你不用多说,我的身体我知道,而且就算我病好了唉,狮儿难与争锋,或许也只有我那侄儿可以与之一战吧。”

    太史慈张口欲语,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话来。他的性子,哪擅长劝人。

    刘繇也不在意,再次动之以情的说道:“子义啊,我知你忠孝,可我却辜负了你。唉,多的我也不说了,只想请求你,护送我的妻儿往汝南。你也接到了彦章的信,如果彦章可以辅佐的话,你就留下吧;如果真的不入你眼,你也便自去之。”

    并不担心太史慈不投靠刘裕,因为刘繇知道太史慈的心性,知道其如果答应护送自己的妻儿前往刘裕处,则一定会留下照看他的妻儿。事实上,刘繇也知道太史慈的能力,之所以不用之,还是因为好面子,不愿用太史慈这寒门小将。

    江东不安生,南阳同样不安生,曹操已经派兵围困南阳,与张绣大战数次。这数次大战,双方死伤惨烈,不胜不负。不过相比而言,张绣的损失要大,毕竟他的兵马就那么多,根本经不起消耗。而曹操则不同,手上兵力源源不断,根本不怕消耗。

    打到这个时候,张绣已经有些动摇,在考虑贾诩的话,也就是在考虑是不是要投降。不过他还是有些不甘,寄希望于刘表,当然也幻想刘裕出兵。

    不管是投降不投降,张绣现在都还是和曹操不停大战。不过比之之前,规模要小了许多。没办法,他已经消耗不起。而曹操似乎有意逼降张绣,竟然也不大打出手,只是一步一步的逼迫着张绣。

    相比南阳,徐州的战斗就要激烈的多。袁术和吕布,如一对生死对头,一出手就是全力,仿佛打死了对手才痛快。今天我偷袭,明天你邀战,后天再偷袭什么烧粮草,什么偷营简直是不分胜负不罢休,不分生死不罢休。

    当然,有陈宫相助的吕布赢多败少,不过损失也不小,毕竟袁术兵强马壮的,堪称南方霸主。也就是被吕布、曹操相继打败,这才一落千丈,再不复昔日辉煌。因而,他此时虽然颇为狼狈,但犹有实力,并不见得就会一败涂地。

    这是刘裕周围的战况,离刘裕较远的地区也是大战小战,没有一天停息。比如冀州袁绍和幽州公孙瓒,比如关中的几位诸侯。不过这些人离刘裕太远,也影响不到他,也就不必多加赘诉。

    哦,对了,说起袁绍,还得说说“刘裕抢亲”的事。本来吧,刘裕抢走甄姜,并不会有什么事,毕竟无论是甄家还是袁家都不在意甄姜。但甄宓就不一样了,她的名声从小就好,而且还大。另外,袁家娶她,也涉及到许多利益关系。故而刘裕把她抢走,无论是甄家,还是袁家都为咬牙切齿。甚至袁绍有言,待他南征之日,必定杀刘裕而后快。

    不过这句话,刘裕却不在意,因为他知道袁绍南征不了,在官渡就被曹操打败。而且就算真的南征又何方何妨,难道他刘裕就不会变强,就不可能与袁绍争雄?

    不说这些遥远的事,且说阳泉情况。

    阳泉自许褚等人攻下之后,便算是纳入刘裕的帐下了。这块地方很重要,是刘裕夺取淮南的前线阵地,故而刘裕很用心的经营着。

    不仅派遣徐庶来到阳泉,更是拨了不少能吏。攻下阳泉容易,但治理好却不容易,偏偏刘裕还要在短时间内治理好阳泉,其难度不可谓不大。不过徐庶毕竟是徐庶,虽然不是专攻内政,但治理一个小小的阳泉还是不成问题。

    这不,不过十几日,徐庶就把阳泉治理妥当。当他把这消息传给刘裕的时候,刘裕惊讶的不敢相信,不明白他是怎么做到的。

第261章 先出手() 
实际上,纪灵虽然没有立即出兵阳泉,但阳泉也不是没有战事。而之所以有战事,自然是因为徐庶主动派遣将士出击。

    不过这战事只是局部的,而且几乎以刘裕军完胜落幕。故而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反倒让阳泉更加平静。

    就在一边清理阳泉的不安分势力的时候,徐庶还一边安抚阳泉的百姓。他将阳泉的粮草放给百姓,不过不是白给,而是要百姓们做修城墙等事,然后才给他们。当然,年纪大或者女子就不必了。

    百姓好安抚,士族难安抚,不过对徐庶来说都不是事。对待阳泉的士族,他不过是采取两种态度,就将其收服的服服帖帖,甚至主动捐出粮草的也不在少数。

    所谓两种态度,不过是扶持与打压。扶持亲刘裕派,打压亲袁术派,放任中间派。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如果是平日,徐庶不会用这手段,因为太激烈,可能激起士族强烈的反抗。但现在这种时候,也就无所谓激烈不激烈,其目的就是要快速镇压阳泉。当然,能稳则稳,毕竟稳一点更好。

    真正的让阳泉安定下来之后,徐庶这才安排葛陂的将士运送粮草和器物过来。这也是不立即进攻淮南其他地方的原因,毕竟没有粮草和器物根本无力进攻其他地方。

    运到阳泉的粮草和器物,可以用一个词形容――络绎不绝,或者源源不断。不因别的,只因阳泉乃是攻取淮南的最前线,更是攻取淮南的基地。只要阳泉安定,则刘裕军可攻可退,完全掌握着主动权。

    既然阳泉如此重要,按理说纪灵应该趁其未稳,快速进攻,也好一举将刘裕赶出淮南啊。但为何纪灵不仅没有进攻,反倒是加固起寿春的城墙呢?

    事实上,阳泉和寿春相隔并不近,纪灵想进攻阳泉,必然要大举出兵。如此一来,则寿春必然空防。按常人想的,只要赶走刘裕军不就可以,何必在乎寿春是否空防?

    但纪灵为人敏锐,意识到只要他守住寿春,等待袁术班师而归,不论刘裕夺取了多少城池都会被赶出去。另外,他也意识到如果他率军离开寿春,然后刘裕派军偷袭寿春,则淮南极有可能沦陷。

    不得不说,纪灵考虑的很周到。尽管他没有想到徐庶的计谋,但大致可能还是想到了。可惜他想错了两点,一点就是袁术的为人,另一点就是徐庶的才智。

    先说袁术,他听信谗言,不断催促纪灵出兵,要其尽快将刘裕赶出淮南。这是第一次,袁术只是焦急,并没有不信任纪灵。但纪灵没有听袁术的,只是敷衍的答应了,因为他有自己的计划。可惜,他是大将,不是能臣,不知道猜测主子的心思。

    他这么一抗命,自然就给了馋臣们机会,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谗言。袁术开始是相信纪灵的,可见他居然不赶走刘裕,只是在寿春缩着不出,自然就产生了怀疑。不过此时袁术还是相信纪灵的,并没有怀疑他投敌。

    可就在这时候,徐庶突然的动作,终于使袁术怀疑起纪灵。

    这动作不是别的,正是准备工作完毕,徐庶令魏延率军向西,夺取淮南西部的大片土地。而魏延也争气,一路势如破竹,杀的袁军溃不成军。如果只是这样那还罢了,关键是徐庶还派遣陈到,让其率军直往庐江而去。

    庐江,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

    如果徐庶不派陈到去夺取,极有可能被孙策夺取。甚至就是徐庶派遣陈到去,也不一定能夺下来。

    且不说陈到是否能夺下庐江,且说徐庶的这两步棋,似乎有吞吐淮南之志,就仿佛淮南垂手可得似的。而接下来的一步棋,更是让袁术大为光火。

    这接下来的一步,也就是第三步,便是在阳泉举起大旗,作直插淮南心脏,夺取寿春的样子。不得不说,这一举动太嚣张,太不把袁术放在眼里。

    试想,徐庶已经派遣两队人马夺取半壁淮南,可与此同时,居然还派遣大军夺取寿春。这,难道还不够嚣张,难道有把袁术放在眼里?

    袁术当即就大怒,派人告诉纪灵,让他立即马上出兵,还说不出兵就不用出兵了。很明显,如果纪灵不出兵,袁术就要把他给撤了。

    不过袁术的威胁居然没有奏效,纪灵竟然真的没有出兵。纪灵虽然没有出兵,但却向袁术仔细的汇报了一番,希望袁术可以明白其中道理,可惜袁术正在气头上,怎么可能听的进去。不过这劝说还是有些效果,那就是袁术再次给了纪灵一个机会,说出兵便让他继续统领士兵。

    没办法,这次纪灵真的没办法了,只好苦笑着答应出兵。不过他也不傻,并不是立即率军直冲向阳泉,而是率军慢慢前行,希望刘裕军能先杀过来。那样的话,他就有理由退入城中,借助城墙之利。

    再次让他失望了,刘裕军并没有杀过来,他也不得不继续进军。甚至他还必须更快的进军,因为袁术又派人呵斥了他,让他赶紧杀向阳泉,将刘裕军赶走。

    就这样,纪灵留了一队人马守寿春,便率领大军快速杀向阳泉。

    阳泉的徐庶接到这个消息,当即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因为纪灵这条鱼终于上钩了。事的,徐庶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引出纪灵守军,给徐晃和赵云制造机会。当然,魏延夺取淮南西部,陈到进攻庐江,也都是实招,能成功更好,不成功也无妨。

    总之,最主要的目标是寿春,其他的都是顺带的。不过这顺带的目标,却还是让徐庶和刘裕都惊喜了一次。

    先是魏延,竟然凭借数千将士,就把淮南西部攻了下来。不仅如此,手中的士兵竟越打越多。当然,这是后话,那时候徐庶已经和纪灵交起手。

    除了魏延这个意外之后,还有陈到这个意外,不过陈到这意外却是惊险的很,简直是可以说九死一生。

第262章 庐江大战(一)() 
徐庶还在阳泉静侯纪灵,陈到和魏延已经各自率军杀入淮南之中,如狼入草原,龙归大海。

    淮南西部没有什么厉害的将领,也没有多少兵马,故而魏延得以势如破竹,杀的淮南西部赤血千里,也杀的他自己名声大震。但与其一起出兵的陈到,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且说陈到率领三千人马,自阳泉出发,一路杀向庐江郡。这一路郡县兵力空虚,莫说反攻陈到,便是倚城抵御都不行,甚至很多郡县的守将直接开门投降。

    就这样,陈到一路杀向庐江郡,其兵力不减反增。不过陈到也知道兵在精而不在多,故而并没有多吸纳士兵,只吸纳了两千而已。

    这时候陈到也是节节胜利,速度比魏延只快不慢,但陈到并没有因此放松。平日里,他确实很稳重,可现在与魏延一同进军淮南各地,他便无法稳重了。在他看来,他是军中老将,自然应该比魏延这小将要快一步完成任务。

    尽管魏延那家伙武艺确实不错,但也不应该比他快。这就是陈到现在的心思,也正是这个心思让他差点折戟庐江郡。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此时,陈到已经率军来到庐江治郡舒城,并且按他这几日的行事风格,先让士兵劝降。一般而言,这一步便能完成任务,但这一次却没能完成。不仅没能完成任务,连陈到派遣的劝降士兵,也被庐江太守斩了。

    斩了也就罢了,那太守居然还让人将劝降士兵的头颅扔进陈到的军营之中。见到那头颅,陈到如何能不怒?

    果然,他当即脸色一冷,眼中寒光****,厉声吩咐道:“来人,擂鼓进军,我要破了这舒城。”

    将军发令,将士们自然只有遵守,连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