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帝王路 >

第152部分

三国之帝王路-第15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帝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也是等周泰和蒋钦伤养好了,这才大肆进攻舒城的。不过周泰和蒋钦养伤的时间,其实也是他侦查舒城,完善自己的计划的时间。故而,这耽误的时间并没有浪费。

    但这时间对陈到来说,也是很宝贵的。首先,陈到可以调整将士们,安排太史慈,争取发挥太史慈的作用。对于刘裕亲口称赞的人物,陈到还是有几分信服的。何况太史慈的本事,他也见识过。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这个时间,将舒城城墙好好修缮了一番。而且,他还积极备战,准备好守城器物。

    哦,对了,还有一点,就是安抚舒城的百姓和士族。所谓坚固的城堡,都是从内部被攻破,所以这一点格外重要。但说实话,这一点陈到做的不理想。不过这也不能怪陈到,毕竟周瑜就是庐江人世,而且名声还好,庐江的百姓士族心向周瑜也是正常。

    不管如何,双方备战的时间都是短暂的,之前所说已经是发生过了。现在呢,双方都已经交手好几次了。

    陈到听从徐庶的吩咐,只守不攻,而且重点注意城中士族动向。故而,虽然被周瑜攻了好几次,可都是有惊无险,并没有什么大损失。说来也是怪这种情况下,周瑜居然还有条不紊的进攻着。

    总而言之,庐江郡的情况还算不坏,至少比魏延的情况好多了。

    自从文聘卷土重来,并且还带来了黄忠,就让魏延龟缩城池之中,压根不敢再出城作战。他一开始也不服,觉得刘裕夸大了黄忠的实力。在他看来,黄忠不过是个老匹夫,有什么值得惧怕?故而,他当即不听刘裕的吩咐,率军出城,与文聘作战。然后,他被黄忠重伤。

    此战之后,他乖了许多,再也不敢乱出城,只是缩在城中,只守不攻。但就是如此,他的日子也不好过。这次文聘含怒而来,又岂会无功而返,即使是惨烈的攻防战,他也毫不犹豫的进行了。也亏得黄忠和他有分歧,觉得不应该急急攻城,这才有了矛盾,没有参与攻城,否则魏延恐怕会更难熬。

    黄忠是老将,即使不倚老卖老,做文聘的副手也有些抱怨。而文聘的乾纲独断,更是让黄忠心中微怒,虽然不至于撤兵,但不出力还是可以的。正是因此,魏延守的城池,才一直没有被攻破,否则的话

    如果说魏延的情况是糟糕的话,那么徐庶的情况就是不容乐观。

    自纪灵几番试探之后,终于确定阳泉兵力不足,不是不想攻寿春,而是没有那个实力。如此一来,他自然更加疯狂的攻城,想要趁机扑灭刘裕军的气势,免得让刘裕军恢复过来。

    当然,也是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袁术的催促。自从被进谗言之后,袁术就不怎么相信纪灵了。这不信任平时还没事,可一到关键时刻,尤其是现在的情况,就显得很重要。比如纪灵想稳一点,慢慢剿灭阳泉的刘裕军,可袁术却让他快速剿灭。

    袁术让使者告诉纪灵,隐晦的告诉,说你是不是有心投靠刘裕,听说你们当初聊的很不错,刘裕还招揽你了。

    如此一来,纪灵还有什么办法,只得脸色微变,答应快速剿灭阳泉敌军。不过虽然答应,但纪灵并没有慌慌张张的攻城,而是一番准备之后,才有条不紊的攻城。

    对此,徐庶早有准备,也同样有条不紊的防守。就这样,他们连续几日大战,都不胜不负,各有损失。如果这样下去的话,那么阳泉的肯定先撑不住。但徐庶又岂是常人,他守城可不仅仅就是按部就班的守城。

    这不,战争进行到一半,他就开始出招了,又是虚招,派兵连夜骚扰纪灵军;又是实招,骚扰的时候时不时真的进攻一次。就这样,弄的纪灵军疲于奔命,白天攻城都没什么状态。

    不止如此,徐庶还经常派兵劫纪灵的粮草。甚至故意让城中大族联合纪灵,说是要开城投降,然后徐庶于其中偷袭纪灵。

    不得不说,徐庶的招太多,纪灵大多数都躲不过去,致使士兵死伤许多。不过尽管如此,凭借人数优势,他还是逼的徐庶逐渐捉襟见肘,守城愈发艰难。

    徐庶自然知道这点,但他无心担心自己是否守得住阳泉,因为他最担心的还是刘裕。每次攻防战结束,他都会不由自主的引颈北望,仿佛真的可以看见刘裕。

    “公子啊,你要快些啊,时间快来不及了!”

    被徐庶惦记的刘裕,此时正在上蔡城外,为偷袭曹仁的事苦恼不已。不是他不能投资,而是他手底下人太少,恐怕即使偷袭成功,作用也不会很大。如此的话,他偷袭等于没偷袭。不,不对,他偷袭等于白白浪费一次机会。

    而且着机会,极有可能就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唉,难办啊,除非是直捣黄龙,将曹仁给杀了,否则、否则”

    刘裕已经和夏侯兰取得联系,知道上蔡情况很不妙,简直破城只是旦夕之间的事。正是因此,刘裕这才担忧不已,准备破釜沉舟,率领八百亲卫,直扑中军的曹仁。

    但这一招太险,如果失败,他和八百亲卫必死无疑。是的,必死无疑,绝对是没有活路。但他没有别的选择,除了这一条路,没有别的选择。

    就这样,刘裕开始准备,说是准备,其实也就是稍稍动员和整理一下兵器马匹。这种事很快就做好,而天也很快就要黑了,也就是说刘裕他们很快就要动身了。

    生,或者死,就在接下来的一段黑夜了!

    但就在他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从上蔡跑来一个斥候,那斥候气喘吁吁的跑来,拦住了要出发的刘裕。

第278章 戏剧() 
“主公,主公,且慢动手,慢动手!”苍茫的黑夜之中,突然有一骑发疯似的狂奔而来。

    战马毛发飞扬,汗珠也跟着飞扬,可见跑的有多急,而这也说明情况有多急。

    就在那战马来到刘裕面前的时候,马上的士兵一勒战马,滚鞍下马,半跪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喘了好一会儿,他才再次重复之前一直喊的那句话,“主公,且慢动手。”

    刘裕见这斥候的样子,知道情况紧急,以为又发生什么事,当即沉声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斥候听得询问声,也没有开口作答,只是手往腰间一掏,掏出一份帛书呈给刘裕。与此同时,他嘴上说道:“主公,夏侯将军让我把这封密信交给你,他说你看看就明白了。”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夏侯兰究竟要做什么,但刘裕还是接过那帛书,一目十行的看起来。但看了一遍之后,他忍不住又重头一目一行的看了一遍。待这遍看完,他脸上露出一种很奇怪的表情,似喜似哭笑不得。

    一旁的周仓一直注意着刘裕,这会儿见刘裕看完帛书之后,脸上露出奇怪的表情,当即就忍不住问道:“公子,伯谷到底传来什么消息,你怎么这副表情。”

    对于周仓的询问,刘裕并没有回话,而是继续挂着那副表情,转头看向周仓,看的周仓头皮发麻。而就在周仓头皮发麻的时候,刘裕突然仰天大笑,笑声酣畅淋漓,就仿佛大战得胜似的。

    不过说是大战得胜也不为过,只因夏侯兰传来的这个消息就跟大战得胜差不多。不,比大战得胜还好使人畅快,大战得胜也不见得就能救上蔡。而这个消息,简直就是在说上蔡没事了。

    事实上,这个消息刘裕早就猜到了,就是张绣降而又叛的事。之前,刘裕不敢寄希望于这件事,生怕历史被改变,张绣没有再反叛。如果这样的话,刘裕寄希望于此,那么一定会死的很惨。正是因此,他才率军而来,宁愿搏命也不愿听天由命。

    但就在他做好殊死一搏准备的时候,夏侯兰却突然传来这么一个消息――张绣反叛了!

    这个消息让他哭笑不得,有种要杀人的冲动,这不是让他白跑一趟。而哭笑不得之后,他就狂喜不已,心想可以马上回援阳泉了。但再一想,他就否定了立即回援阳泉的想法。

    这么好的时机,他要是不把握,那不是太傻了?

    “哈哈,元福,上蔡无忧矣!”心思百转,仰天大笑之后,刘裕对周仓感慨的说道。不感慨不行啊,这么刺激的事,任谁也会淡然处之。

    刘裕这会儿心里尽是兴奋,但周仓就不是了,他心里全是疑惑,有些傻眼的问道:“怎么了,上蔡没事了,难道伯谷击退了曹仁?”

    “哈哈,不是伯谷击退了曹仁,事情是这样的”刘裕得意一笑,仿佛为自己料到事情的发展而兴奋。显然,他已经忘了自己不相信这件事。

    把事情给周仓说了一遍,周仓的表情变得比刘裕还要复杂。而后,他也跟着仰天大笑,笑的也比刘裕夸张。

    其实,这件何止让刘裕和周仓目瞪口呆,刘裕还要好些,便是夏侯兰、曹仁为为之目瞪口呆。没办法,这件事简直太让人无语。

    当夏侯接到这个消息,他是从张绣派来的使者那里得到消息的,他当时就傻了。说到那使者,还是张绣连夜派来的。张绣要再次反叛,怎么可能不联合刘裕。当时,不止是刘裕,还有刘表。事实上,张绣更倾向于刘表,甚至怕刘表与刘裕有矛盾,而不愿意联系刘裕。但贾诩却劝张绣,务必与刘裕取得联系。

    对于贾诩的话,张绣怎么可能不听,尽管他真的觉得和刘裕联合没什么用。

    正是因此,夏侯兰这才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然后,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尽管他不知道答应有什么用。插一句,他这样并不算越权,因为刘裕给了他专断的权力。

    答应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将消息传给刘裕,一来让刘裕安心,二来也是怕刘裕乱来,真是以寡搏众,对抗曹仁。

    说到曹仁,就不得不说一下了,他现在心情简直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当他刚接到张绣反叛的消息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可由不得他不相信。于是乎,他的心情瞬间变成暴怒,一脚踢到汇报消息的人,同时还大呼“这不可能!”

    但一番叫喊之后,他还是接受了这个消息,仔细的询问了汇报士兵,将情况了解的透彻。而完全了解情况之后,他就脸色大变,怒吼道:“该死的张绣,我必杀汝!”

    盖因这一次曹操的损失太大,曹仁如何能不怒。不说士兵,也不说将领,单是一个侄子一个儿子,还有一个曹操爱将典韦,就足够曹仁愤怒不已。

    而且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曹操这一败,其影响力是巨大的。不说各处小诸侯又开始蠢蠢欲动,单是朝廷之中的保皇派就够曹操喝一壶。当然,还有一点让曹仁很不爽,那就是他明明快要攻下上蔡,可必须在这个时候撤退。

    是的,必须撤退,这是曹操的意思,让他立即马上撤退,抵住张绣的进攻。

    曹仁能怎么办,他不是不懂事的人,当即便下令收拾营地,准备连夜撤退。事实上,这正是他理智的表现,黑夜撤退夏侯兰绝对不敢追击。但曹仁不知道,夏侯兰已经知道什么情况,如此一来,夏侯兰自然不会疑心他的撤退。

    另外,他更不知道周围还有刘裕这头猛虎潜伏着,他要是知道绝对不敢连夜就撤退。

    正如他不知道的那样,刘裕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开宰他这头肥羊。也许张绣不知道,正是他和刘裕结盟,催使这一战的发生。

    而这一战,对张绣来说,绝对是很值得。且不说谁胜谁负,单是刘裕阻住曹仁回援,对张绣来说就是件好事。

第279章 就这么死了() 
“元福,你立即率领一队人马,前去注意曹军的动态。记住,只要有拔营的倾向,你就立即汇报我。另外,派几个人往上蔡,告诉伯谷,让他时刻准备着,待曹仁一拔营,就立即率军出城。”

    兴奋之后,刘裕细细回想记忆中的张绣反叛一事。第一个映入他脑海的就是典韦之死,这不仅因为他和典韦关系不错,更因为这一战典韦的形象太过高大。

    若是前世,他会感动不已,觉得典韦真是个豪男儿。但这一世,他和典韦是朋友,他不再感动不已,而是悲怆不已。

    典韦,就这么去了!

    实际上,最悲怆的不是刘裕,而是上蔡城中的另一个人――高猛!

    高猛和典韦的关系,要比刘裕和典韦好的多。故而,高猛接到这消息的时候,当即就整个人愣住了。没有痛哭,也没有大喊大叫,只是沉默的退出了府衙。随后,他回到府上,一个人不停的喝着酒,没有菜,就干喝。

    夏侯兰得知此事,沉默良久,才道:“让他喝吧,恰好上蔡也已经无忧。”

    且说刘裕悲怆之后,就强自振作起来,因为他知道他没有时间悲怆。而且,作为一个将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