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帝王路 >

第172部分

三国之帝王路-第17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帝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宁的吃相不比许褚好多少,也是一边啃着彘肉,一边与人对饮。也亏得他还名声不显,不如许褚太史慈两人,否则说不定他也加入战局了。

    跟甘宁对饮的周仓,呃,简直了,那样子不忍直视

    除了赵云,大概只有徐晃吃相要好点。但没用,酒喝着喝着,这些武将们就全都放开,一边大叫起哄,一边投壶赌酒。

    这边武将越喝越嗨,那边文官也越喝越嗨,但比武将们还是要文雅的多。

    文官这边除了鲁肃和杜畿之外,还有一些寿春比较名重的官员,这些官员要么名声很大,要么有真才实学。当然,除了官员,还有当地一些大族名士。

    因此,文官这边就复杂多了,鲁肃杜畿等官员一个圈子,寒门名士自成一个圈子,大族文士又一个圈子

    不管下面的人怎么嗨,坐在主席上的刘裕都嗨不起。所谓高处不胜寒,大约就是这意思吧。

    以前,他还能跟许褚周仓他们痛饮,可现在许褚周仓他们已经不能和他痛饮了

    尽管因为这场合正式,所以他们才不能和刘裕痛饮,但到底也有刘裕日渐权重的原因。

    于是,刘裕只好一边独酌,偶尔与底下人对饮;一边看着底下众人说笑饮酒投壶,眼泛羡慕之色。

    可就在此时,士族圈子里突然有人站了起来。此人长的俊郎,剑眉星目,一站起来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此人乃是陆家子弟,不错,就是陆逊那个陆家,叫做陆俊,乃是陆康之子。

    “刘将军,听闻你文采斐然,不知我淮南士子可有幸闻之?”

    陆俊说话温文尔雅,脸上也带着淡淡的笑容,使人如沐春风。便是赵云等人,也对他颇有好感。但刘裕只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然后笑道:“诸君也有此意吗?”

    在场的众文士闻言,都先后赞同了陆俊的提言。不过却有人反对,说刘将军一人作有什么意思,不如大家都作,比比谁写的好。

    说话的人杂在人群之中,众人都不知道是谁,显然此人是故意如此为之。

    此人一说完,刘裕就不由眉头一皱,冷眼巡视了一遍。而那陆俊也同样眉头一皱,显然情况出乎他的意料。

    “既然如此,我们就各作一首吧,不愿作的可饮酒。”冷眼一眯,脸上瞬间露出笑容,刘裕笑呵呵的说道,“这样吧,我先起个头。”

    此话一说话,刘裕便陷入沉思之中,随后则不住的倒酒喝酒。

    大约喝了七杯,喝完第七杯的时候,他突然将杯子猛的一放,然后声音由低而高的吟唱道: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淮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吟唱声毕,刘裕忽地一抱酒坛,仰头咕哝咕哝喝了起来。

    席上众人,尤其是那些文士,个个面面相觑,对视不语。

    过了许久,才听见陆俊艰难的说道:“刘将军果然文采斐然,我不如也,且以杯酒敬将军。”

    此人颇为世故,说话滴水不漏。刘裕再次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

    其他人见陆俊如此行为,当即争先恐后的敬酒,再不提作诗之事。可就在众人喝完之后,刘裕突然眯眼笑道:“适才谁建议各作一首,想必对自己颇为自信,不如站出来作一首,如何?”

    那些文士闻言,脸上笑容一滞,但还是僵硬的笑着。随后见刘裕没有再多说,这才坐回自己的席位。

    这下,他们终于不说话了,连谈话都不再高声阔语了。

    实际上,刘裕那一问确实有敲打的意思,不过也只是敲打而已。

    那些士族文士不说话,寒门名士终于开始说说笑笑。他们不是因为士族受挫才嘲笑,而是因为刘裕对文士的态度,至少应该不偏向士族。

    除了说笑的寒门名士,那群武将此时也欢的很,比之前还夸张,已经是一群人拼酒了。

    而这边鲁肃和杜畿,则意味深长的对视一眼,然后继续浅饮起来。

    呵呵,比诗词?

第320章 恍然大悟() 
其实,当刘裕吟唱完毕那首诗的时候,整个大堂之上死寂了一秒钟。

    那群武将虽然不懂什么诗词,但他们可以感受到刘裕那股豪气,那气概令他们沉醉,令他们狂热,令他们为之沉默。

    话说这首诗虽然出自女人之手,但其中豪气丝毫不比那些英雄帝王豪杰的诗差。单是那一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就足与千古豪放诗人相抵。而这等乱世之作,如何不使诸将动容?

    武将毕竟不识诗词,即使动容也有限,还不如看刘裕搏杀战场热血沸腾。至于那些文人墨客就不同,他们不说都擅长诗词,但起码都懂。

    自有诗经之后,孔子就说了一句“不知诗,无以言”,而且诗经还是五经之首,可见诗对于文人们的重要性。

    懂诗,那么自然就知道刘裕这首诗,到底有多厉害。不过说实话,大多数人并未多么信服,多是被刘裕气势所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东汉末年连五言诗都没有成熟,更别说律诗了。

    但并非因此,所有人都看不起刘裕这首诗,比如其中一个皓然白发的老人。此人在众人恭维饮酒的时候,依然皱眉沉默,许久之后才突然惊叹道:“将军之诗,真神也!”

    众文士闻言,都有些鄙视的看向那老者,以为他拍马屁。不过碍于老者名士身份,并没有出言不逊,但都在想今夜之后,这老者会不会为人讥笑。

    “哦,不知神在何处?”别人讥讽,刘裕却没有,反而面露好奇,开口问道。

    这老者也不含糊,当即快速说道:“将军从前的诗某也研究过,今夜之诗某同样咀嚼良久,发现将军所作之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好似排列整齐的台阶。”

    众文士闻言都迷惑,不过眼中犹带鄙视。但就在此时,刘裕突然哈哈大笑,道:“老人家,你说的不错,我所作之诗平仄分明,既粘也连,非常人可以知之。”

    刘裕不打算给他们解释,毕竟几百上千年的差距,不是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而他,可没那个时间。

    但即使如此,众人闻言,反复咀嚼吟颂那些诗句之后,还是感觉到其中的韵味,然后面露惊疑之色。

    “好了,我等共饮一杯。”刘裕生怕这些人继续追问,当即打断众人的沉思,率先举起酒杯,邀众人一饮。

    众人被打断,却不敢恼怒,连忙举起酒杯,异口同声的说道:“敬将军一杯!”

    这杯喝完之后,众人又分团体的吃菜喝酒聊天起来。

    再然后,婢女们上来,翩翩起舞。同时,典雅的音乐响起。

    觥筹交错,笑声杂着酒具相撞的声音,将夜色都碰醒了。

    就这样,大约过了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这场夜宴终于结束了。

    士族文士们出门乘车回去,寒门名士则或步行或骑驴,而众武将则继续饮酒!

    至于刘裕则和鲁肃、杜畿一起来到偏堂,各自捧着一杯茶,悠闲的吹开茶叶,享受的泯一口。

    这样的喝茶方式,东汉末年可没有,如果不是刘裕,估计还要很久才会出现咧。

    “呼,这样的茶,真是甘甜清香,大不同其他啊!”杜畿贪婪的喝了一口,眯着眼,十分受用的感叹道。

    此时,刘裕也吸了一小口,不过没有立即下咽,而是在嘴巴里打个转,然后才咕哝一声冲过喉咙,吞入肚子里。

    “这茶,一个字,痛快!”刘裕睁开闭着的眼睛,笑着回味道。

    他这话才出口,一边已经喝了好里口的鲁肃,终于出口说道:“公子,那是两个字,而且这样的茶水,用痛快可不对!”

    “哈哈,我这人可品不出悠闲自在,只能品出舒适痛快喽。”刘裕也不在意鲁肃的语气,反倒是跟着开起玩笑。

    三人小猫喝水似的喝了整整两杯茶水,这才放下茶杯,挺着圆鼓鼓的肚子,悠闲的靠在椅子上。

    这偏堂不用那么正式,所以就摆放了椅子。这椅子自从被刘裕鼓捣出来之后,就特别受欢迎,尤其是北方。但即使如此,它还是不登大雅之堂,因为文化的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

    “伯侯,寿春怎么样?”悠闲的摇着椅子,刘裕也不睁开眼睛,只是慵懒的问道。

    与他不同,杜畿还是脸色一正,坐起来,然后才说道:“袁公路破坏的太严重,寿春需要大治,城池、街道、房屋、弄田”

    刘裕简单的问了一句,杜畿滔滔不绝的讲了半个点,可见寿春真的需要大治

    讲完寿春,杜畿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再次开口说道:“公子派人送袁术头颅于天子,已经引起很大的反响,据说现在很多仁人志士都称赞公子。另外,据许都传出的消息,似乎曹操迫于压力,已经派天使来寿春为公子加官进爵。”

    “曹操,迫于压力?”听到这句话,刘裕突然讥笑一声,随后脸色微沉,道,“伯侯,你以后会明白,曹孟德此人绝不会迫于压力的,这个人太不简单了!”

    对于曹操,刘裕始终怀有十二分警惕,实在是这个人太厉害,太厉害了!

    “对了,子敬,你知道吕布为何没有偷袭吗?以他性格,不应该啊,太不应该了啊!”

    鲁肃闻言,脸上现出似笑非笑的表情,道:“公子你一定猜不到,原来吕布是准备偷袭的,但徐州突然传来刘备连下徐州数城的消息”

    “这还真是意外啊!”刘裕听傻眼了,显然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情况。

    愣了愣之后,他突然玩味的笑道:“不过嘛,这样也好,至少徐州无忧,我们可以放心的收拾家里的事了。”

    “子敬、伯侯,你们回去休息吧,明日我们再议,这寿春,不,这淮南是该好好收拾收拾了。”说的时候,刘裕脸上的笑容更浓,连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

    鲁肃、杜畿看见,不由打个冷颤,心道公子不会大开杀戒吧,那样可不妙啊!

第321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说是要收拾,可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快速,说收拾就收拾。。 平板电子书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要认真谨慎,丝毫马虎不得。时常有人误解这句话,以为治大国像烹小鲜一样容易,但原文可不是这个意思,小鲜烹起来容易碎,所以烹煮应该格外仔细认真。

    正是因此,第二天,刘裕并没有立即就着手收拾,而是悠哉悠哉的睡到半上午才起来。

    “大梦谁先搅,平生我自知。啊”

    伸了个懒腰,又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刘裕这才揉着惺忪的双眼,半醒半睡的爬了起来。

    “睡懒觉,这可是大学才有的待遇,我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睡过了”

    刘裕整个人清醒之后,望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禁想起遥远的前世。但也只感慨了一句,便整个人又充满活力,脚步轻快的出了房门。

    洗漱,吃饭。

    再然后,干嘛呢?

    刘裕吃过饭之后,一时无事可做,竟有些不习惯,喃喃自语了一句,“嗯,不如逛一逛寿春吧,亲眼看看也好。可惜,红衣、甄姜她们不在,话说是该找个时间接他们过来了”

    寿春,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四周有八公山,后来发生淝水之战的地方也与之隔水相望,可见它的战略地位。

    除此之外,它也是吴楚与中原交汇的第一线,可以接受北方大量流民。别看不起这些流民,历史上经济中心的南移就有他们的功劳。

    他们给南方带来技术,带来劳动力

    说逛一逛寿春就逛一逛寿春,不过刘裕本来是带着游玩的心情逛的,但逛着逛着心情就沉重了。

    破败的街头,枯瘦的流民,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这就是寿春,并没有后世的繁华,也没有后世的喧嚣。一切都不同,刘裕站在城头,怎么也无法把眼前的寿春,和自己印象中的寿春镇重叠。

    不同,真的不同。

    现在这寿春,大约是后世的六倍大,但繁华反倒不及后世的。由此可见,乱世和盛世的差别。

    心情有点沉重,毕竟见识过繁华,再来见破败,那种强烈的差别感真的让人不适应,特别不适应,就像以前从繁华的东部去荒凉的西部一样。但那有个适应的时间,而这里没有,一切一起一瞬间冲进脑海。

    “只是,破败又如何,我刘裕难道不能让他繁华起来?等着吧,几年后,我要我脚下这片土地――成为大汉最繁华的地方!”

    “我不仅要它繁华,我还会用刀和铠甲守护它,任何想破坏它的人,全都会死在这片土地,成为这片土地的肥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