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帝王路 >

第176部分

三国之帝王路-第176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帝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止是刘裕,旁边的杜畿同样精神一振,颇有些期待的倾听起来。

    步鸷没让他们失望,一顿之后,立即就继续说道:“内不安稳,勿伐周边。将军欲一扫江淮,必定须安定淮南,还须兵强马壮、粮草充实、刀甲不缺。故将军不仅要得百姓之心,还要合世家大族之利。除此之外,还要远交近攻、连横合纵”

    关于大方向的问题,步鸷说的不错,但有些空洞。其实这不是步鸷说的不好,而是因为刘裕听鲁肃和徐庶说过,所以再听步鸷说就有点挑剔了。不过步鸷所说的内政之事,刘裕还是很满意的。

    “子山尚年轻,还需锻炼,貌似历史上他还有几年才出道?”

    刘裕心里这么想,但并没有丝毫失望,因为他内政方面真的很缺人才,尤其是步鸷这样的人才。

    虽然很欢喜步鸷的投效,但刘裕也有点发愁,因为他不知道该给步鸷安排什么职位,毕竟他现在还只是上蔡太守

    “子山,你先跟伯侯一起处理寿春的事吧。”思索良久,刘裕终于开口说道,“待天子诏下来,你们可没机会一起处事了,呵呵,毕竟淮南可不小。”

    前一句话安排好步鸷,后一句解释自己的安排,并且透露出以后会给他什么样的待遇。不得不说,刘裕现在的说话很有技巧,不像刚来那会儿。

    以步鸷的才智,自然不可能听不懂刘裕的话,当即忍着兴奋应了一声。

    话说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刘裕见天色已晚,也打算就这样了。可突然,他又开口说道:“子山,你在寿春这边安定下来,就把妻儿接过来吧,临淮那边毕竟不安全。而且,你一个人在这边享福可说不过去。”

    最后一句话,刘裕打趣的说出来的,但步鸷还是有点摸不清刘裕的意思,不明白刘裕真是好意,还是以此为人质。不管如何,他因此对刘裕多了一份敬畏,觉得刘裕是个心机深沉之人。

    心机深沉,可不一定就不好,尤其是身为人主。故而,步鸷并没有不满。

第328章 大刀阔斧() 
招揽步鸷之后,刘裕当即就让杜畿和步鸷行动起来。开始,这二人还有些放不开,但刘裕告诉他们,放手施展,给我大刀阔斧的来。

    于是乎,杜畿和步鸷就行动起来了,大刀阔斧的行动起来。

    当然,他们不是乱来,说来就撸袖子动手。他们是有计划的。

    首先,利用刘裕用过的招数,以工代赈,安定寿春流民之心。这些流民的要求不高,只要能不饿死,他们绝不会造反。与之相反,一旦他们无法正常的活下去,他们就极容易被煽动,从而动乱、造反。

    正是因此,杜畿和步鸷一商量,就决定先稳住这些流民。而稳住流民之后,他二人又立即进行第二步计划――分无主之地,给无地之人。

    这第二步就不容易了,因为土地的原主人虽然不见了,可那原主人的亲戚债主什么的,他们可不愿意自己的土地被分。

    但他们不愿意也没用,因为刘裕说过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所以杜畿和步鸷二人绝不会退步。实际上,寿春周围的荒地不少,刘裕完全可以不动士族土地,而让无地之人分得田地,但刘裕不愿意这么做。

    这已经不是土地的问题,这是势力的碰撞。假如刘裕让了这一步,以后很可能就要继续让第二三步。这样的话,淮南还是他的吗?

    说到底,刘裕和曹操是同一类人,不愿意自己的权力被分。像曹操,他在世的时候,哪个士族能抬头?便是颖川的大士族,都不得不屈服。

    另外,荒地刘裕不打算给人,因为那些土地他要用作屯田之用。当然,他这么做还有个深意,这深意与刘裕派出所有将士有关。

    这所谓的深意,就是逼出寿春的敌人。

    要是说刘裕攻下寿春,寿春所有人就投靠他,恐怕连三岁小孩都不信。三岁小孩都不信,刘裕能信吗?而且刘裕可是有暗卫,不敢说对寿春了如指掌,但大体还是有些了解。

    哪些人摇摆不定,哪些人真心投靠,哪些人有反叛之心

    为了一劳永逸,刘裕就想了这么一个办法,以平定淮南为由,派出所有的将士,这理由很好,士族们并没有怀疑。

    单是这么安排,那些敌人也不会跳出来,虽然他们是有点心动,但总归是一族之大事,没人领头绝不会乱来。

    可刘裕怎么可能没有后招,他早就和鲁肃商量好了,既然这些人不自己跳出来,那么他们就帮他一把,就像丢块肉引狗一样。不同的是,他们不是给肉,而是用竹竿捅,逼那些人跳出来。

    所谓的竹竿,就是改革之事。不错,即使没有步鸷,刘裕也会安排杜畿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以杜畿的掌控力,可能会弄砸。当然,不管弄砸与否,那些跳出来的敌人绝不会活下去。

    实际上改革的事,刘裕在回途上就和鲁肃商量又商量。在刘裕看来,如果不改革,依然行旧制,他将成为守成之主――有心无力,根本无法开疆裂土。

    既然下定决心改革,刘裕自然就要考虑怎么改革。而刘裕熟读历史,以史为鉴,自然也知道开国之初改革的阻力最小。虽然他不是开国,但毕竟刚占领淮南,情况也差不多。

    开国之初最好改革,但这改革其实很弄险,就像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注意可能就会被颠覆。比如孙策,他就想通过杀戮震慑大族,从而奠定自己的地位,但最后却因此而亡。而刘裕现在的情况,其实就和他差不多。

    虽说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逼出敌人,但杜畿和步鸷不知道,所以他二人总是一边担心,一边尽可能降低冲突的进行着改革。

    这就是为什么他二人先安抚流民,随后取得那些无主之地,立即就贴出告示,将其分给百姓及流民的原因。这一招很妙,直接断了士族煽动流民的念头。也是这一招,保证了刘裕接下来计划的成功。

    两招都已经亮出来,刘裕还不放心,生怕那些士族不敢跳出来。于是乎,他又宣布自己要出去视察,主动为那些士族创造机会。

    那些人还不知道会不会跳出来,但杜畿和步鸷着实吓的不轻。他二人很不明白,怎么挺精明的人,这会儿突然连出昏招?他二人不傻,自然看出寿春气氛日益紧张,明显是因为他们的一系列动作。

    可这个时候,刘裕居然还要出去视察,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甚至步鸷都在想,自己是不是看错人了。

    好在刘裕无心隐瞒他们,之所以之前不说,就是为了逼真,现在也差不多了,自然就告诉他们。

    当杜畿和步鸷知道真相的时候,无奈的对视了一眼,随后深思起刘裕的这个阴谋。不得不说,他们都被震惊了,这阴谋太险了!

    平定贼寇,平定内敌,还同时奠定改革的基础,一举三得,一般人哪里敢这么做。就是听从刘裕的吩咐,想出这么个一劳永逸的计划的鲁肃自己,都为之摇摆不定。最后,还是刘裕拍板,并且说服了鲁肃。

    “子山,鲁子敬果然是鲁子敬,真是想的出来啊!对了,你与他同郡,应该听过他吧。”

    “嗯,鲁子敬的大名,整个淮南谁人不晓。不过这件事,我还是觉得公子最让人佩服,要知道这一败,就是输了所有。”

    “可是一胜,不也是赢了所有?”

    “也是,赌徒吗?”

    知道刘裕计划的杜畿和步鸷,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更多还是兴奋和期待。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他们无力改变,只好努力做好,然后等待结局。

    于是乎,他们更加卖力的改革,而且手段变得粗暴,不像之前的那么谨慎。

    而面对刘裕出的各种招,那些本来就不愿臣服的大族,终于开始行动了。一个坏消息,对刘裕来说,有一批本来摇摆不定的大族,竟然也因为刘裕的手段,而加入那些准备反叛的大族行列了。

    事情,似乎有些偏离计划了?

第329章 箭在弦上() 
“公子,事情有变。”

    视察前一天傍晚,刘裕静坐书房之内,杜畿和步鸷联手而来。他二人才一进来,就异口同声的低呼一声。

    刘裕闻言,缓缓睁开眼睛,眼中似有寒芒刺破昏暗。他微微一偏头,深邃的眼睛看向杜畿和步鸷,看的他二人心中一紧,就像被将醒未醒的猛虎盯上一样。

    “公子,雷家、陈家等袁术旧部家族,今天下午秘密聚集,恐有不轨之图谋。”杜畿见刘裕不语,再次上前,一脸郑重的说道。

    步鸷也跟着上前一步,接着说道:“这些家族并非忠于袁术,可依然图谋不轨,恐怕是有人介入。”

    步鸷猜的不错,确实是有人介入,否则那些家族不敢乱来。就如之前刘裕心里想的,这些大族最是谨慎,如果没人领头,绝对不敢造反。

    可现在,这些人居然动了起来,似乎有起兵的迹象。不,不是似乎有,就是有了。

    “嗯,我已经知道了。”杜畿和步鸷一脸凝重,刘裕却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然后就不再说话。

    杜畿和步鸷表情一滞,显然不理解为什么刘裕如此淡定,这些人可不在计划之内。

    刘裕没让他们迷惑多久,沉吟片刻之后,就淡淡的说道:“据暗卫汇报,寿春有半数大族蠢蠢欲动,情况超出计划。不过庆幸的是,那些大族隐隐分成两派,子敬猜测可能是曹派和孙派。”

    只是一句话,刘裕说的很轻巧,但杜畿和步鸷却听的一脸惊骇。这情况,曹操孙策都介入了?

    实际上,曹操孙策确实介入了,但并没有介入的多深,也没指望能因此除掉刘裕。他们不过是给刘裕添乱,阻止刘裕稳定淮南的步伐,刘裕越晚掌控淮南,对他们就越有利。甚至就是吕布那边,也想过给刘裕添乱,但最后不知怎地忍住了。

    正是因为知道这点,刘裕才没有紧张。当然,刘裕也很自信,即使曹操和孙策想介入,恐怕也鞭长莫及。另外,他也不是吃素的,手下大将雄兵,怕了天下几人?

    “这要不召回子敬?”知道曹操厉害的杜畿,一时间有些慌了神,竟劝刘裕召回鲁肃。

    一旁的步鸷虽然没有这么说,但那眼神表明他也赞成这么做。其实这也正常,符合步鸷的性子,历史上曹操南下,他就劝孙权投降过。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不忠,只是不会死忠。这也是大多数大族子弟的尿性。

    面对手下两大重臣的劝说,刘裕依然不为所动,只是一昂首,傲然笑道:“何须召回子敬,莫说不是曹操孙策亲至,便是他二人联手而来,我刘裕也没有害怕的可能。呵呵,区区半城大族而已,若是连他们都搞不定,我如何与天下诸侯一争?好了,不必多说,箭在弦上,只待一发!”

    杜畿闻言,张了张嘴,终究是没有再劝说,“那,明日的视察?”

    “视察不变,依计行事。”刘裕想也不想,直接就回了一句。

    杜畿与步鸷见刘裕已下决心,知道不可能再改变,于是对视苦笑一声,便一起拱手退下了。

    他们退下之后,刘裕信步走到窗户前,打开窗户,看着阴沉的黄昏,喃喃道:“山雨欲来风满楼,真是有趣,居然所有的人都跳出来了。呵呵,这样也好,省的我一个一个揪出来。而且,孙伯符,你以为只你会阴谋吗?你有周瑜,我也有徐庶鲁肃。”

    这个傍晚,寿春城中,可不止刘裕他们在议事,其他大族同样在议事。比如雷薄和陈家家主陈刚。

    雷薄与陈兰乃是好友,否则历史上也不会一同叛袁为贼。本来吧,他和陈兰会一同为贼,但因为刘裕的介入,陈兰被杀,而他则忍辱投降,命运不同历史上。

    议事的不止雷薄和陈刚,还有李丰、梁刚、乐就等族。这些人都曾是袁术部将,家族实力不小,之前因为迫于压力投降了刘裕。现在不同了,一来他们利益被刘裕侵占,二人有人牵头,他们自然胆子肥起来了。当然,最主要还是刘裕大军不在寿春。

    “雷薄,你快说吧,我们该怎么办?”一间秘密的小屋之内,影影绰绰,似乎不少人。而此时,一个人突然出声,打破了死寂。

    雷薄长的高大威猛,看起来很有气势,而且他是武将之中武力算高的。正是因此,众人才愿意听他建议。当然,更因为雷家比较强。

    此时,雷薄听见有人叫他,当即沉声回道:“李丰,你急什么。”

    说完之后,他瞪了李丰一眼,随后再次陷入沉默。而其他人见人,也跟着继续沉默,只有李丰不满的看了雷薄一眼。

    大约过了几分钟,门外传来声音,众人听见都为之一惊。但雷薄不惊反喜,竟然站起来迎接,道:“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