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帝王路 >

第272部分

三国之帝王路-第27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帝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裕很快察觉益州兵的异动,然后大惊失色。假如张任、严颜真的回蜀,凭他们的兵力还真有可能搞风搞雨,就算不能反败为胜,也会使益州大乱。

    这是刘裕所不能忍受的,因而,他立即率军来到城下,大吼:“张任、严颜,听说你们要回蜀救刘璋,哈哈,你们别妄想了,我已经派人通知刘晔哈哈,凡刘璋九族之内者,杀无赦!哈哈,记住,都因为你们,我才这么做的,否则刘璋可以保住一条小命,哈哈哈”

    说完这句话,刘裕便调转马头,率军回营去了。然而,张任和严颜却仿佛一盆冷水浇身,整个人都呆住了。

    下一刻,他二人身子一抖,完全醒过来,脸色痛苦而狰狞。

    “呃啊,刘裕,我张任一定要杀了你!”

    城楼之上,张任痛苦而狰狞的咆哮。

    起初,张任还抱有一起奢望,但很快消息传来,他痛苦的抱着脑袋,显然彻底绝望了。

    嚎啕大哭,如孩子一般。

    哭过之后,他忽然脸色扭曲,狰狞的咆哮道:“刘裕,刘裕,我要杀了你!”

    几乎没有犹豫,也没有考虑,他立即召集将士,疯狂的杀出城门。便是严颜怎么劝,也没能劝住他。相反,他带上所有士兵,打算和刘裕玉石俱焚。

    斥候提前来汇报,刘裕不惊反喜,连忙吩咐诸将只许败不许胜。诸将不明所以,但还是不敢违令,于是纷纷出击而败而逃。

    最后,刘裕率领所有士兵撤退,仿佛被张任击败似的。

    这个时候,庞统已经料到刘裕心中有计,但还是担忧不已。奈何他问刘裕,刘裕总是不说,只是自信的笑着,或者说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一连几日,刘裕都一败再败,终于退了数百里。这个时候,益州兵已经远离城池,进入林区。

    刘裕大喜,因为他很快就可以实施自己的计划,火烧七百里。哦不,益州兵不多,没有七百里下营的资格。

    一切照记忆中来过,很快就布置完毕。不能说张任无智,但他失去理智却也没什么用。至于严颜,虽然依旧沉稳,但拧不过张任等人,至多保持自己那队人马的警惕。

    其实,如果刘裕围住张任,张任麾下那些将士早就不战而降了,毕竟益州已经被他夺下。

    不说废话,一切准备妥当,刘裕召集将士,开始下达命令,“关羽,命你率本部人马埋伏西边,许褚,你率本部人马埋伏东边,吕布,你则南边,北边我亲自镇守”

    命令下达,将士们开始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很快,夜深了,准备放火的将士开始行动起来。

    仲夏,又是茂密的森林,不用说,一把火很快就烧起来,名副其实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恐怖,先是几簇火从,但大风吹过,火势迅速蔓延。不一会儿,益州兵军营全部烧起来。益州兵顾不得穿衣,立即大喊大叫的冲出营帐,慌乱的四处逃散。

    张任被吵醒,快速来到营帐外,然后忍不住脸色大变。不等他有所行动,早有准备的严颜冲过来,“张将军,快逃!”

    严颜拉着张任,朝后方撤退。张任已经呆滞,全身力气仿佛抽干,任凭严颜拉扯。

    这个时候,四面八方埋伏的刘裕军,终于围杀过来。很快,他们就阻断逃兵退路。

    严颜不由脸色大变,试了好几个方向,可惜都有敌人。逃不了,他只好绝望的停在原地。

    大火旺盛,足足烧了一夜。这还是刘裕军灭火之下,否则肯定会烧的更久。

    火一灭,刘裕就率军把严颜等残兵围起来。此时,刘裕狰狞大笑:“张任,你不是要回益州吗?啊,回去啊!”

    张任忽然疯狂大笑,然后又大哭,接着拔出长剑,一剑割喉自尽了。

    严颜一愣,随即惨然一笑,但没有自刎。他倒不怕死,可刘裕一句话让他放下武器,投降了。

    “严颜,你带他们出蜀,难道就是为了送死?”当时,刘裕指着那些残兵,嘲讽的说着。

    之后,严颜投降了。

    庞统跟在刘裕后面,看着烧成灰烬的大营,忍不住苦笑一声,“公子啊,当初围而不攻便可,何必这么麻烦?”

    当然,这话他只是在心里想想。

第533章 半壁江山() 
刘裕消灭益州残兵,并没有急着收兵回寿春,而是率领众人来到襄阳。

    寿春是他老巢,有自家叔父坐镇,根本不可能出现意外。因而,他并不急着回去。倒是荆州,虽然已经被他据为己有,但并不安定,所以他调来杜畿,并且亲自坐镇。

    当然,吕布和关羽已被他遣回寿春,倒是徐庶没有,太史慈也没有。显然,刘裕有一系列大动作。

    果不其然,之后十几天,刘裕不停调派文武。比如江东,刘裕将徐庶、太史慈调离,随后又调陈宫坐镇之。至于武将方面,则依旧是甘宁。

    徐州变动不大,依旧是鲁肃配赵云。这二人进取不足,防御还是可以的。至于荆州,刘裕调来了徐庶、太史慈,他相信这二人可以打造一个全新的荆州。

    这是御下之道,纵然诸葛亮没有主动退出,刘裕也不可能让其继续治理荆州。不怕万一,就怕一万,要是诸葛亮在荆州形成自己的圈子怎么办?同样的道理,刘裕也不允许徐庶长期治理江东。

    在荆州待了一段时间,期间杜畿又提拔了马良,此人内政搞的不错。眼看荆州平定下来,又有徐庶、太史慈,刘裕也不放心,把杜畿再次调回寿春。而他自己也没有长待,领着许褚、周仓、庞统就往益州而去。

    益州初夺,他自然要去一趟,否则他不安心,益州那些人也不安心。说到益州,不得不提一提夷陵之战。张任死了,益州兵马也死的差不多,只有严颜率领一部分人投降了。

    说到这一战,刘裕那叫一个后悔了。本来吧,他还很得意,至少自己大败了敌军。但庞统一说,他就脸色一变,尴尬不已。

    经庞统一说,他发现他杀了那么多益州兵,徒然为自己增加麻烦。试想,那些被杀士兵的家属,怎么可能不仇恨刘裕?

    这些士兵的家属还算不得什么,那些将领的家族才算大麻烦。益州不同荆州,群山环绕,他很难直接影响,治理还是要靠益州人。因此,他并不能靠杀戮就平定益州。

    基于这种种原因,刘裕不得不亲自前往益州,一来安抚益州人,二来治理好益州。

    长途跋涉,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刘裕这才来到成都平原。

    引鞭西望,刘裕慨然笑道:“白云生处是成都,天府之国,名不虚传啊!哈哈,仲康、元福,我等策马比一比,看看谁先到。”

    话声未落,他已经打马而去,如一阵风。

    “公子,你耍赖。”刚要说话的周仓,突然眼睛一瞪,大叫起来。

    下一秒,他就驱动战马,再次大叫道:“好你个许仲康,居然也如此奸诈。”

    “哈哈,那是你笨!”

    三人纵马狂奔,身后将士也连忙跟上。这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果然适合狂奔,不一会儿三人就没了身影。

    成都城门前,刘晔、法正、孟达等等,几乎所有官吏都依次站好。他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说的都是刘裕。

    “安静,主公来了!”刘晔沉静的看着远方,突然激动起来。

    远方,几粒微小的黑影慢慢变大。很快,后面出现更多的微小黑影。

    显然,刘裕来了!

    刘裕一马当先,迅速疾驰而来,看见城门前的瞳瞳人影,大笑道:“子扬、叔至,一别经年,想煞我也!”

    刘晔、陈到也激动不已,刘裕一勒战马,他们就赶紧上前,激动的说道:“公子!”

    刘裕赶紧扶起二人,执着二人的手,笑道:“来,带我参观成都,我可还没见成都风光。”

    “是!”二人依旧激动,但对视一眼,还是昂扬的答了一声。

    随后,三人在前,许褚、周仓率军在后,再成都官吏紧随其后,一起进入了成都之中。

    法正看着刘裕,尽管刘裕没有问起他,但他并没有失望。刘裕如此重视刘晔和陈到,可见不是薄情之人,这让他心里欣喜不已。

    今夜,没有谈正事,刘晔摆宴欢迎刘裕,成都有头有脸的都参加了。别人还不知如何,但刘裕、刘晔、庞统却是痛饮而醉。当然,陈到、许褚等将却没有多饮,毕竟这成都还不那么安定。

    第二天,成都依旧平静,这让那些大族感到诧异,他们以为刘裕来了会有大动作,结果却如此安静。但实际上,刘裕已经暗中和法正、庞统、刘晔等人讨论起来,只待行动。

    这几天的安静不过为了迷惑那些抵制的人,待几日之后,刘裕果然动手了,迅速至极,那些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这样,益州轰轰烈烈的变动起来。

    一开始刘裕还担心,但过了几天,他就放心了。

    益州事在刘晔的主持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刘裕自然不需要操心。故而,他又待了一段时间,见益州不大可能反复,便带着原班人马撤回荆州。当然,他还带走了法正和孟达。

    法正有大才,他自然要带走;孟达不是安分之人,他自然也要带走。

    回到荆州之后,刘裕没有多做停留,便又继续动身回到寿春。

    这一路上,刘裕、庞统、法正三人讨论天下大势,深入谈论了北伐之事。这个时候,南方已定,刘裕自然把目光放到北方。而法正更是如此,因为他想更进一步,再立大功。至于庞统,则想和曹操交手,看看曹操麾下谋士如何厉害。

    回到寿春,已然入冬。这不知不觉,竟然又过去一年,刘裕感慨不已,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有十年了,儿子女儿也有好几个了。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这天下也该是一统了!”刘裕于危楼之上眺望山河,见白茫茫一片,不禁发出铿锵之上。

    忽而,他想起太祖那首词,又不禁低声吟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一时间,天地肃静,只有刘裕的长吟声越来越大,仿佛龙吟虎吼,震动大汉江山。

第534章 黄袍加身()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危楼之上,别无他人,所以无人听见这帝王之词。只有楼外北风,楼前山河听见刘裕狂傲的声音。

    吟罢帝王词,刘裕突然心中一片宁静,如被大雪掩埋的大河山川。这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浮现:我,要称帝!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根深蒂固,根本无法动摇,而他自己也不想再蛰伏。

    “称帝吗?”刘裕的眼睛越过王府,又越过寿春城,直至山河尽头,“那么,就称帝吧。”

    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昂首挺胸,转身大步离开。

    第二天,城中忽然响起声音,说是有人在江边看见神龙,又有人说在山中看见麒麟。忽而,声音又嘈杂起来,热闹非凡,各执一言的议论起来。紧接着,就有人挖到金人,金人后背有字“再造乾坤,当执重器”。

    议论更加纷纷,忽而又传来劝刘裕称帝的声音。这声音由弱至强,不知怎么一下子壮大,后来居然还来了个万民书。

    但刘裕忽然震怒,虽然没有惩罚谁,却传出话,似乎不许有人说这样的话。然而,百姓的声音更响,连江东、荆州也响起这样的言论。霎时间,议论又纷纷,皆是劝刘裕称帝。

    王府传来消息,似乎刘裕很无奈,遂不再理会这样的传话。但第二天早朝,就有一批官吏上言,直陈其事,劝他称帝。

    刘裕又震怒,一怒而斥那些官吏,扬言再说此事定不轻恕。然而,流言更加纷纷,官吏进言的更多。万言书雪花一样传来。

    不仅如此,连刘裕信赖有加的谋士,忽然也参与进来,个个轮番进言。这时,军队也有了动静,将士们居然也来凑热闹了。

    这个时候,刘裕也不得不好言相劝,似乎尤其无奈。然而不行,将士、百姓、官吏更加奋勇进言。无可奈何,刘裕只好装作不知道。

    可是,当他再次早朝的时候,众大臣突然集体上书。刘裕只好落荒而逃,极力逃避此事,然而大臣们三番五次上书。

    刘裕三次推让,最后不得已躲进军营之中。可是他哪里料到,众将领居然居然趁他不注意之下,为其黄袍加身

    而在他发愣的时候,大臣们也跑过来,与将士们一起拥护其称帝。营外,将入夜,大雪又飞,百姓站满大地

    这一夜,朔风如刀,大雪纷飞,百万雄兵山呼万岁,而刘裕――皇袍加身!

    既然推脱不掉,那么只有承受,就这样,刘裕“不得已”称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