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巨擘 >

第121部分

寒门巨擘-第121部分

小说: 寒门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现在咋办?”这家伙憋得肚子,看样子难受的要命“这里可是皇家的地儿,能让如厕不?”

    李卫国忍不住翻个白眼,尼玛皇帝不用吃喝拉撒啊!

    要是在外边借着大树遮眼方便了也就算了,可如今这里是皇城,走一步路身边都有小吏或者带甲武士跟着,哪里能让你如此放肆?

    “前边就是太和殿了,再过中和殿就到了咱考试的地儿,坚持会儿,再用不上一刻钟了!”李卫国无奈,如今也只能宽慰道。

    这家伙,且不说见皇帝了,如今只是在皇帝家的地面儿上走走这竟已然如此了,能有点追求不?

    “切勿喧哗!违者治罪!”

    看来由此尴尬的学子并不少,一众学子虽说已经是府城、省城、京师之类的见惯了大场面,不过因为头一回进皇城,紧张的还是大有人在,后世民主社会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君权神授的年代里老百姓距离皇帝不过咫尺之遥的那种感觉!

    学子们低着头恭敬的前行,走了约摸有一刻钟的时间吧,这才终于绕过了太和殿、谨身殿,到了目的地。

    宫殿上一个偌大的招牌,谨身殿。

    谨身殿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就是后世的保和殿,庙宇式建筑,大气异常。

    踏过雕龙画凤的御石路,一众学子这就进了谨身殿。

    殿内金砖铺地,宽敞舒适,一众学子见了更是不由痴了!

    天底下竟有如此豪华的宫殿?

    谨身殿面阔九间,进身五间,一众学子入了谨身殿这还没来得及感慨,这便有位老倌儿前来训话。

    这是例行公事,说话的,正是皇帝亲自委派的考官,一般都从礼部或者大学士里找人充任,眼下说话这人,正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礼部右侍郎袁炜。

    李卫国认得这袁炜,不光是因为在贡院里见过一面,后世史书上对这人也是略有记载,这人从小便为神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嘉靖十七年中了进士之后更因为写一手好青词颇得圣眷,由此官运亨通,一路顺风顺水的这就做到了礼部右侍郎的位置。

    “今年会试的学子较之往年似乎更为聪颖,圣上也是龙颜大悦,特别会员李卫国那篇治安疏,更是颇得圣眷,由此圣上也是要本官在此勉励一众学子,沉心静气,多写些妙笔生花的好文章来!”

    袁炜这人才高,也爱说道别人文章,照例白话了几句官样文章之后,这又说起了当初李卫国在会试考场上做的那篇治安疏。

    这篇治安疏是李卫国借鉴后世经验得来的,见解自然是异于常人,比这个年代的读书人都要深远些,好些个言语也是读着颇为解恨,竟让一向自恃才高的袁炜这也心生妒羡。

    袁炜高才,不过当初会试的时候也是一波三折,原本定为会元,只是因为言边事过于偏激,文华殿读卷时改为第三,这也成了袁炜一生的痛。

    由此才高八斗的袁炜似乎最是见不得会元的卷子,常言这届会元的文思比老夫岂不是相差甚远?

    不过今年的会试让袁炜有些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这人的卷子做的实在好,不光见解深刻,名言警句也是颇多,看来是个熟读经史、举一反三的主儿。

    李卫国当初的文章里开篇就说当下卫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袁炜初读就觉得惊奇,读到最后更是如痴如醉,文中为何有如此多的警句?听起来竟是那般的如雷贯耳!

    李卫国要是知晓袁炜因为如此这就看重自己肯定会觉得好笑,后世这些个话语都是手到擒来,都是中国文学千百年来的积淀,自己说来也不过顺手拈来,可不成想就这些口号一样的废话竟然在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里这还大放异彩了!。

第二百零七章 殿试来了() 
一众学子这才顺着袁炜的目光寻到这个李卫国。

    不高,脸蛋黑红,脸上似乎永远都带着憨憨的微笑。

    可就这么个其貌不扬,大多学子都不认识甚至平日里都不屑认识的学子,如今成了会元,这还得了礼部侍郎的当众夸赞?

    袁炜是“青词宰相”,说来也是生对了年代,因为嘉靖昏庸,这人这才犹如坐火箭一般的蹿升的厉害,升官升的简直就像是官职如同自家开的一样!

    由此也可见这人的才华确有过人之处,否则嘉靖如此一个不好伺候的皇帝,岂能让你没等做事这就如了升官的愿望?

    可就这么个朝野都赞叹才华横溢的官员如今这竟谨身殿上当众夸赞会元李卫国,实属罕见。

    白话完这些之后,袁炜朝李卫国满意的点了点头,样子瞅来倒是颇有那么点找到衣钵传人的意思,一众学子由此也对李卫国更加妒羡,此子,简直是独得恩宠啊!

    照例官员训话完毕,一众学子这就进行复试。

    说到这殿试的地点,其实历史上也是屡有变更的,一开始是在**外,后来这又改到在谨慎殿前的台阶,遇风雨这再移到谨身殿的厢房去,改来改去,最后直接改到了这谨身殿内。

    房间很大,每个学子之间也隔很远,如今到了皇帝的地方,你再想作弊自然是扯犊子了,一众学子找到自己的座号坐下,这就抬笔作答,这复试考试同那殿试一般,以一日为限,辰入酉出。

    试卷题目为时务策一道,一般三题,所询一二事,做几百字的文章。

    考试书写,照例要用“台阁体”,这种文体说来也是因科举这才兴盛,以致逐渐形成了考场通用字体,字迹乌黑、方正、光沼、等大。

    这种字体首创者为永乐年间的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他的字写得很好,深受朱棣赏识,由此名重朝野,一时洛阳纸贵,学子们也是纷纷仿效,后来慢慢成为定制。

    由此科举发展到了今日,写手漂亮的台阁体书法其实也成了考试的入门功夫。

    好在李卫国多少年来对练字一事一直笔耕不辍,由此这也写手圆润好字,否则想要在这殿试中脱颖而出还真的不容易呢。

    考了一天,一众贡士们这都头脑昏沉沉的档儿,监考的官员这就喊一声收卷。

    复试也同那殿试一般,不必誊录,考生的卷子交卷以后经糊名弥封后收存就好,届时自然会有读卷官评卷。

    累了一天了,学子们这就陆续出了这谨身殿的考场,这一天的复试终于结束了,不过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因为明日迎来的,就是正经八百的殿试!

    明清时候复试一般是在殿试之前的,其实复试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让考生熟悉一下环境,只要考生不犯些低级错误一般都是不会被除名的。

    所谓的低级错误一般都是指犯了忌讳,比如出现圣谕没有顶格写这样的错误,除此之外一般是不会除名的,也就是说今日复试这些学子,基本上都是有幸能明日参加殿试的。

    殿试是封建时代科举最高层次的考试,由皇帝老儿亲自主持,不刷人,只是重新排定名次、甲第。

    原因可以追溯到宋朝的时候,话说当年贡士张元因为殿试落第,无奈这就出走西夏,可不料这人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人在大宋名不见经传,可在西夏却是如鱼得水,竟一下扑腾起来了!后来还官至丞相,屡屡犯边,成为北宋心腹大患!

    由此在宋仁宗赵祯的时候,朝廷便更改这殿试的末位淘汰法,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文人反叛为朝廷所用,后来这规矩也就传承了下来,明清一直沿用。

    学子们回去休息了也没多一会儿的光景,这就再次早早起床,今日迎来的,可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殿试。

    殿试同样是在这谨身殿内,由皇帝亲自主持。

    皇帝老儿亲自主持殿试的意图很明显,一来是为了突出皇帝乃是“天下宗师”的地位,二来也为突出中式者为“天子门生”的身份,说来主要也是为了给中了进士的学子“镀金”,突出这科举乃是国之利器。

    由此中了进士的学子可以自豪的向全世界宣称,老子从此就是正经八百的两榜出身、天子门生了!因此科举这才引得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前赴后继,死而后已。

    四月的北京城并不暖和。

    由此这会儿天还大黑,走在路上还是颇有些冻人的,一众学子几乎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就再次往这谨身殿里来。

    因为昨日刚刚来过一次,由此众学子这也轻车熟路,不再那般紧张或是出丑,只是随着官吏的脚步亦步亦趋就好。

    今日再看这皇宫的风景自然是与昨日有所不同,大概是因为今日能看到大明朝的皇帝吧,由此一众学子心里也是又高兴又紧张,许多人甚至这还口里小声默念着一会儿见了皇帝应该怎么说,怎么才能做到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不过说来其实都是扯淡,实际上大多数的学子在这殿试的时候都紧张的要命,而且殿试的时候你也不能有太多话,低着头说完了然后等待圣上如何决断就好了。

    寻思到这里一众学子这也慢慢变得更加紧张,心中更加忐忑不安。

    举着灯笼,三百人排成长龙,这就往那谨身殿去,此时尚是凌晨,伸手不见五指,一众学子如此走动,也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今日这次考试,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这就决定了学子一生的命运。

    这话,绝非危言耸听。

    古代不讲究个性,也没那么多的机会去给你碰运气,你一个普通老百姓,想要万人敬仰、出人头地,可以说几乎唯一的办法就是科举。

    而今天走在皇城里的这一拨人说来都是科举这条路上的佼佼者,但命运同样不是把握在你自己手里的。

    皇帝可能因为你的名字听起来粗暴这就随意的改动你的名次,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明代就有很多次,朱棣当初就是因为看错了,将大臣们原本拟定的第一名“孙日恭”看成了孙暴而觉得不喜,这便改二甲第九名的“刑宽”为状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来也是帝王的一种随意和不负责任。

    殿试的名次对考生一生的影响太大了!

    若是能得个一甲进士出身,直接可以赐予官职!

    而二甲三甲就要朝考,这才酌情赐予些职务,可说科举的名次是这群学子们初入官场的头一张门票,重要非常。

    日后学子们仕途是否顺利,一半甚至一大半也看这科举的开头你是否开的好了!。

第二百零八章 丙辰科殿试() 
三百学子随着小黄门和几个礼部官员来到谨身殿,今年的殿试考试,这便开始了。

    一众学子心中或是兴奋或是紧张,总之脸色如常的都很少,照例殿试的时候是会见到皇帝的,自然没有几个学子能把持的住。

    奇怪的是小黄门们并未首先直接将众学子引到殿中去,而且引一众学子来了一间偏房。

    一众学子也是进了才知道,原来这是要众学子首先沐浴一番。

    嘉靖二十一年的时候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一群宫女竟然图谋要杀死嘉靖皇帝!

    十六个宫女在杨金英的带领下趁嘉靖熟睡时以绳套颈,想要杀死他!幸亏一个宫女在慌乱之下将绳子打了死结,而且恰巧皇后路过这才救了朱厚熜的性命!

    嘉靖原本就疑神疑鬼的一个人,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更是变得更加神经质,神叨叨的似乎觉得所有人都要害他,由此对整个皇宫的警戒也是颇为重视。

    喊一众学子沐浴一来是因为怕沾染这些凡夫俗子的凡尘气息,这些个喜欢炼丹修道的人都自认自己仙风道骨,自然是见不得凡人二来最主要的当然还是让宫中的侍卫趁着学子洗澡的时候去查看一下衣服中是否藏有刀剑之类的物什,违者自然要处罚!

    李卫国想到这些不由心里捏了一把汗,幸亏弥勒教那想一出是一出的佛子没有让自己前来上杆子杀嘉靖,否则自己的小命不是没等殿试开始这就一命呜呼了?

    沐浴完,一众学子这又跟随小黄门来到谨身殿外。

    此时的谨身殿外有一排的官员,人数约摸有十几个,身上各色补子证明这些人的品秩都不算低,该是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

    礼部是朝廷六部之一,自隋代起各朝这都沿用,算是大明帝国的中枢部,而鸿胪寺属于帝国的帝室部,掌管朝会、宾客等事,正四品衙门,在科举等这等国家大典中与礼部一道,负责事务的礼仪、安排等。

    照例在殿试之前,官员们总要先宣讲一番,讲些科举方面的大道理,什么本朝皇上重视科举,望众位学子要怎么怎么着云云,反正就是那么回事吧,讲了约摸有半个时辰,众官员这就引着众学子上前,来到这谨身殿门前等候听宣。

    一般殿试何时开考都是有时间的,这些事都是定制,不过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