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巨擘 >

第130部分

寒门巨擘-第130部分

小说: 寒门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着屋子里袅袅的烟雾和那一身道袍装扮加上黄锦持尘笔一旁侍候,有那么一刻,李卫国还当真有那么一点错觉。

    嘉靖明显未想到李卫国会如此说,顿时龙颜大悦,心中看来甚是满意。

    孺子可教。

    这人信奉道教,自然欢喜别人以玉帝喻他。

    投其所好呗,李卫国心道。。

第二百二十四章 对对子() 
“哈哈”

    嘉靖龙颜大悦,黄锦这也不由暗叹,这小子,看来还懂些事故。

    “都言爱卿高才,今日朕就考上你一考,如何?”

    嘉靖忽然这又神秘道。

    “不知皇上要考什么?”

    李卫国问道。

    “就一简单的,对对子吧。”

    嘉靖有些得意,这对子可是喊内阁那些阁老们想出来的,自然是不好接。

    嘉靖用人有时捧,有时打压,有时理智,有时随意,说好听叫帝王心术,说不好听了这就一神经病。

    谁知道他咋又来了这一出?

    说来也巧,这对子正是与玉帝有关。

    “玉帝出征,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

    此为上连,这是内阁阁老们出的。

    对子有些难,上下阕想要对的工整不容易,嘉靖也是借此想要考教这学子一番。

    不过因为太难了,嘉靖其实心底倒也没有强求什么。

    毕竟说实话,喊他这个天下学子宗师来对,他也对不出来!

    李卫国的脑袋里迅速飞转,如今可行不了作弊的行当了,全得靠个人功夫。

    考试的时候自己依靠后世优势,依靠脑袋里存的无数八股还可应对一番,如今圣上亲出了对子,自己该如何过关?

    对子威武霸气,颇合黄家气度,由此下联也不能落了下风。

    嘉靖心里有点小失望,这子已经沉吟了有一会儿了,怕对不出来了吧。

    用人之前先给个下马威倒也好,嘉靖寻思道。

    “对不出来亦无妨,你还可入翰林多加打磨一番嘛!”

    李卫国这才幡然醒悟,原来这是考教。

    若是自己对出了这对子,嘉靖不就会准许自己去那江南了?

    这可是那二笔佛子交给自己的任务呢!

    李卫国心头有些发急,连带着手心也出现了不少汗水。

    黄锦一旁也替李卫国着急,这子,莫要让圣上失望啊。

    “有了!”

    沉吟了好久,冷汗全都化作机智出来,李卫国说道。

    “奥?”

    李卫国对出来比对不出来更让嘉靖吃惊,要知道这对子可是内阁和翰林院那帮子老学究想出来的,自然不好对。

    “你可是想出了下联?”嘉靖吃惊道。

    “是,回圣上,微臣想出了下联。”李卫国憨憨笑道,笑容可掬。

    “说来听听。”

    此子看来是有两把刷子的,嘉靖如获至宝,甚是期待。

    “龙王设宴,日烛星灯山肴海酒地为盆。”

    李卫国缓缓说道。

    习八股的最大好处就是不论写文章还是做对对,都是一鞭一条痕,学习了这么久的八股,李卫国倒也收获颇多,加上结合后世乾隆朝的一个类似故事,李卫国略加改动,这便想出下联。

    嘉靖本来不喜作对这些,这人整日脑袋里寻思的都是如何长生不老,不过好对子好文章自然也是一眼就能看出。

    就比如当下这个下联。

    对的颇为大气,简直天衣无缝。

    嘉靖暗叹,怕是翰林院那些老不休都教不了这人啊。

    “嗯,好。”

    绝少夸人的嘉靖终于开口赞叹道。

    都说此子有才,看来着实不假,这不一试就试出来了?

    青词做得好,又能对对子,朕倒是有些舍不得了!

    嘉靖心道,原本嘉靖说要考这李卫国一考,若是这小子得过,则说明此人才高八斗,可免这翰林修习一关,可如今这小子对上了,嘉靖倒有些舍不得了。

    自己经常要斋蘸之类的,留这么个人在身旁岂不是更好?

    可是君子一言,朕乃九五,说话又岂能儿戏?

    你这个李卫国,倒是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呢。

    嘉靖好一会儿没说话,心里却在激烈的思想斗争。

    李卫国有些摸不着头脑,都说圣上喜怒无常,高深莫测,如今这是在干啥?

    “你可愿意往那江南一去?”

    许久,嘉靖终于吐口。

    朕乃大国国君,岂能一再出尔反尔?

    这事儿李卫国是有心理准备的,方才来时黄锦已经跟自己说过。

    “皇上可是要微臣去行那抗倭一事?”

    这个档儿派去江南自然不是游山玩水,此时江南倭患纵横,天下士子谁人不知?

    看来不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嘉靖心道。

    “不错,正是行那抗倭一事。”

    嘉靖倒也没有隐瞒,正好可以借机试探一番。

    若是此子跪地拜服求自己不要去那江南,说明此子并未有一心为国的打算,这等臣子,不堪大用。

    若是此子摩拳擦掌,则说明此人怕是与那胡宗宪有什么交易,朕也要好生试探一番才好。

    端坐朝堂上瞅着天下人的皇帝心机都重,尤其是嘉靖这般皇帝。

    “男儿谁不渴望沙场建功?陛下万金之躯,尚且天子守国门,微臣不过一学子,岂能怕死乎?”

    李卫国说道。

    机会这东西说来也是时来运转,不成想自己这竟一天的功夫这就有机会见嘉靖,去那浙江。

    人生之事啊,无常。

    “嗯,说得好。”

    李卫国一言忽然也挑起了嘉靖的热情。

    做皇帝的,没谁不希望自己文治武功。

    本朝太祖、成祖都是武功盖世,八方来朝,后来的皇帝们虽说不少良主,却都没了那开疆拓土的心气儿。

    嘉靖虽说自认并不昏聩,可也自认武功比太祖、成祖相差甚远。

    太祖当年挥天下兵马打的蒙元北逃,一蹶不振成祖更是五次亲征,所向披靡,而自己呢?

    唉,又要说到伤心处了。

    李卫国一言让嘉靖感慨万千,甚至连思量李卫国当下心境的功夫都没有了。

    就像郝半仙说的,男儿生于斯世,自该上马横刀平天下!

    谁说我大明文人羸弱,手无缚鸡,当下不正有个探花郎敢于孤身去那江南?

    “那倭寇生于彪悍之地,凶狠异常,你可不怕?”

    心中不免澎湃了一番,不过看看李卫国这十四五岁的小身板,嘉靖还是有些迟疑,说道。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主将的身体状况对战争的进程影响也是很大的,这话不是危言耸听。

    像人诸葛亮,一辈子也只能做个军师。

    “我泱泱中华,岂会怕那等宵小之徒?”

    李卫国云淡风轻,倒更像是砍瓜切菜。。

第二百二十五章 儿子当官儿了() 
嘉靖似乎是受了鼓舞“好,朕就许你去那江南,协助赵华、胡宗宪等人抗倭!”

    皇上终于锤定音。. .

    “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拟旨,着赐予李卫国翰林院编修,加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浙江,行那抗倭事。”

    嘉靖并不认为这个李卫国去了抗倭形势就会有大的好转,不过既然此子愿为国效力,加之胡宗宪也是再讨要,不如就让他前去试试水,皇家早有养蛊选将说,倒也不差李卫国这么个人。

    “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下旨了,不管好坏,都要山呼万岁,这是定制。

    嘉靖揉了揉脑袋,有些累了“退下吧。”

    李卫国恭敬退出。

    不过其实打心眼里还是高兴的,如今自己总算有了方舞台,比起在翰林院里每日无聊的起草圣旨,自己其实更愿意做点实事。

    大明就缺愿意做实事的人,不是吗?

    圣上有旨,臣子们就得星夜兼程,不敢怠慢。

    “卫国兄,你这为何打包行李?”

    罗圭有些好奇道,会馆里的众山东学子也是好奇的要命。

    瞅着李卫国这竟要走,罗圭、曾省吾、张梦鲤这些都凑过来,查看究竟。

    这些学子都是新科进士,过几日朝廷还要组织朝考,到时候皇上会有任命,自然是不会离开京师的,按理说李卫国更不应该啊,如今已然是正七品的朝廷编修,何故要离开京师?

    “去那浙江道。”

    李卫国笑道。

    “去浙江?”罗圭惊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以往探花留在翰林院深造,这是朝廷惯例,为何你要离京?

    “卫国兄去那浙江作甚?”张梦鲤也是吃惊的要命。

    李卫国笑,并未直接点破“还记得我们众学子曾在客栈说道抗倭事?”

    当初罗圭唱大风歌,李卫国作那《读6放翁》,事情过去没多久,相信学子们定然不会忘记吧。

    “自然记得,这与你离京又有什么关系……什么?卫国兄,你要前去浙江抗倭?”

    曾省吾说着这才反应过来,大跌眼镜。

    有些事儿学子们虽说看不惯,可也就是说说就是了,哪里有敢去动真格的?

    “不错。”

    李卫国放下包裹,正色道。

    “皇上如今任命我为浙江道监察御史,行使抗倭之责!”

    李卫国拱了拱手,说道。

    天啊!

    众学子要疯了。

    此事之前是绝无仅有之事!

    这才刚进士的学子这就被委以重任前往江南抗倭,而且还是探花郎!

    圣上为何会有这样的安排?

    众学子惊的嘴巴里像是被塞进了个鸭蛋。

    “你我学子,食君俸禄,自然该为君分忧。”

    李卫国收拾好行李,这就笑着离开。

    有些事,有的人只是逞时口舌之快,而有的人,已然动手去做,孰强孰弱,高下立判。

    或许嘉靖让李卫国前去浙江除了面子上抹不开以外,更多的还是想要历练下这学子。

    是宝贝也总要打磨番才好。

    不过是龙是虫,就要看李卫国的造化了。

    大凡进士尤其是甲进士,绝少有欢喜外调的。

    调到京师以外,千里之遥,根本连圣上的毛都见不着,若是再没有什么功昭千秋的伟业,圣上哪里还会想起你?

    李卫国,你可知道,你这脚踏出京师的门槛,极有可能就难再攀升了。

    罗圭有些心急,可这些话不好说。

    这都是京官的惯例,朝廷飞黄腾达的哪些不是京官出身?

    你个独根独门的学子如今出了京师,日后还哪里有什么仕途可言?

    难不成堂堂的丙辰科探花辈子只做个七品监察御史?

    总之李卫国这事儿让人羡慕,更让人忧心。

    羡慕是羡慕他才刚进士这就得圣上青睐,忧心则忧心在你个十几岁的学子,出了京师还哪里那么容易做出点功业?

    “卫国兄,你可要想清楚啊!”

    这会儿众学子看待李卫国的态度有些奇怪,毕竟这人怕是这辈子都难以出头了。

    不过罗圭却是心急如焚。

    “朝廷的任命书就要下来了,怕是吏部那边已经报备,改不了了。”

    李卫国笑道,说着这又想起后世某人的诗,这便吟诵出了下两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哈哈……

    李卫国仰天长笑,出了会馆。

    ……

    李卫国的母亲这几天总觉得好像要有什么事情生,每天都心神不宁的。

    “孩儿他娘,水洒了,你瞅瞅你,这几天这是咋了?”

    李父笑骂道。

    “俺也不知道,俺这几天做梦总是想起儿子,估摸着儿子也要回来了吧?”

    王氏赶忙将桌子上的水迹擦干净,说道。

    “唉,狗剩这娃,在身边的时候老是嫌弃他,可不在身边了,这又想!”

    李父也是说。

    “俺总觉得他也该回来了吧,这出门,又是几个月了吧!?”

    王氏说着揪心“早知道这样,就不让儿子出去科举了,出去倒好,聚少离多,年这都见不了几回!”

    王氏幽幽道,各心酸,怕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晓吧。

    “你这妇道人家!不去科举干嘛?跟咱样在家种田?”李父怒道。

    “你瞅瞅你,我就说说,你老跟个爆竹样,点就着!”

    真是不可理喻,王氏叹了口气,狗剩不在,如今连个正经说话儿的人都没有了。

    “听,门响了,孩儿他爹,快去看看,谁来了,是不是狗剩回来了?”

    王氏耳朵尖,这几天成天就侧棱着耳朵听门动静呢。

    很失望,来者并不是李狗剩,是阳谷知县林再道。

    冷不丁的瞅见知县老爷驾到,两人都是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