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巨擘 >

第147部分

寒门巨擘-第147部分

小说: 寒门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也不是说明代就没有港口,人明朝是大国嘛,喜欢被人说自己兵强马壮,喜欢宣扬国威,由此其实周边许多小国这都来朝,薄来厚往。

    说白了都是赔钱的行当,不过人皇帝财大气粗,不缺这么点。

    由此这会儿的明代只有广东有市舶司,可以从贸易中抽成,赚点银钱,其他地方连市舶司都没有!

    这些地方想要发展外贸,也就一个手段——走私。

    “为了麻痹汪直,胡总督也要示些好处,桐乡富足,卫国决心当这马前卒,与之接洽一番,货物有些往来,望圣上恩准。”

    这是折子里李卫国的话儿。

    就是说为了能够抓到汪直,消灭汪直的顾虑,李卫国想着同汪直买卖一番。

    这汪直不一直呼吁朝廷开放海禁?自己身为朝廷钦命的七品御史、天子钦点的七品翰林,同这汪直做一番买卖,不正可以消除此人的顾虑?

    “微臣浅薄,可总算有幸被点为天子门生,相信那汪直也会相信朝廷招安其人的决心,由此微臣恳请圣上恩准。”

    折子说的异常诚恳,总之就是一句话,李卫国想和这倭寇搞搞生意。

    “这……”

    嘉靖有些犯难。

    片板不许下海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李卫国如今要以身试法?

    虽说有麻痹汪直的意思,不过这圣上还是有些不爽。

    “令,微臣听说……”

    “圣上!这李卫国实在放肆了!依老道看,皇上总要给他些处罚才好!”

    郝半仙大怒,仿佛比嘉靖更加生气。

    有一出戏啊,叫双簧。

    “嗯。”嘉靖皱起眉头,若有所思,不过还是挥手黄锦道:“接着念,难不成李卫国还有话说?”

    “是。”方才被打断的黄锦恭敬的回道。

    “圣上听说东瀛有长生不老之法,当年始皇帝曾派三百童男三百童女东渡日本,相信此地定有些异常法物!由此微臣此举,也是为我圣上千秋万岁……”

    “什么?”嘉靖吃了一惊。

    中国历史上无数皇帝都渴望长生不老,嘉靖更是如此。

    否则这人成天呆在宫里炼丹干嘛?

    “郝大人,东瀛可真有此法物?”

    嘉靖急了。

    李卫国说来也是切中要害。

    嘉靖这人聪明的要命,否则哪里能什么都不做这就驾驭的大明服服帖帖?

    不过是人都有弱点,嘉靖的弱点就是——长生不老!

    不管是青词,还是方士,抑或者其他,嘉靖每日寻思的就是此事,真正能打动人的也是此事!

    “微臣听人说这东瀛有此法物,自然不敢怠慢,由此也想借着这汪直之手去那东瀛找寻一番,梦中有高人指点说十年可得,望圣上……”

    为了加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李卫国还像模像样的加了期限。

    本来故事听着有些玄乎,不过加了期限,好似看着很真。

    为何?

    因为嘉靖是皇帝,谁人敢跟皇帝开玩笑?

    “难不成这李卫国当真找到了什么法门不成?”

    嘉靖如今急不可耐,这厮可是绝少如此。

    其实嘉靖也不是没有想过去东瀛找寻,不过毕竟时代不同了,加之始皇帝虽说派徐福东渡日本,不过最后也是一无所获,由此嘉靖这才没能下了东渡日本的决心。

    不过如今李卫国信誓旦旦的说起这事儿,反倒是勾起了嘉靖的痒痒心。

    如今的嘉靖皇帝可说是将信将疑,就差那最后的临门一脚了。

    如何让嘉靖相信?

    嘉靖信不过任何人,这是帝王的共同特点。

    不过嘉靖也有信奉,信的这事物,就是上天!

    “皇上,老道也不能判断真假。”郝半仙应景的摇了摇头,一脸的苦恼:“既然如此,圣上何不问问上天?”

    嘉靖有问天的习惯,遇事这就烧黄纸,祷告上天,乞求上天赐予答案。

    “对啊。”嘉靖一拍大腿,既然自己也不能辨别,为何不问问老天爷?

    “事不宜迟,快走!”

    嘉靖急不可耐。

    仍旧是以前的老套路,烧黄纸,祭天、问天。

    一整套的流程下来,嘉靖深为虔诚,一看谜底,大喜:“善!”(。)

第二百五十一章 匠作坊() 
有些事儿得经过圣上的批准,不过有些事儿,只要胡宗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

    李卫国眼前这作坊里敲敲打打,好生热闹。

    “老张头,咱的火枪,可就指望您了!”

    李卫国拱手道。

    “不敢不敢,这可不敢,您是探花郎,可不敢对咱施这么大的礼!”

    一瞅着朝廷七品命官这竟朝着自己这么一个老匠人施礼,这老张头立马有些无所适从,赶忙的说道。

    官本位的社会里,当官儿的哪有对老百姓施礼的?

    不过正因如此,一个深受皇上青睐的朝廷命官若是向你施礼,那你还不死心塌地的问他做活记?

    这也是李卫国的小九九,不过这话不能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嘛:“拜托您了!”

    “咱老张头不会说话。”老张头一拍胸脯道:“可咱绝对是有多大力气使唤多大力气,就冲您是朝廷七品大官还朝俺施礼的份上,俺老张头这就给您卖定命了!”

    老张头仍旧没从方才那股子感动的劲儿过去,这就说道。

    闲话少叙,李卫国笑笑,这就参观自己刚刚才组建没多久的匠作坊。

    朝廷有将作监,京军里三大营的兵器包括各种火器大多都是出自这地儿。

    不过兵器千里迢迢的运输有些麻烦,而且也没有必要。

    实际上明代的时候各地都会有匠作坊。

    试想一下刀枪剑戟这些制作工艺并不是多复杂,而且原料大多也是简单易得,没必要从京师运来的嘛。

    火器方面朝廷的管制更加严格些,不过实际上地方的匠作坊也有制作。

    如今李卫国的匠作坊就是专门用来制作火器的!

    后世来的李卫国对冷兵器这些并不来电,这些东西驻军库房里就有许多,虽说许多都已锈迹斑斑,不过打磨一下也将就着使唤。

    李卫国在意的,始终是火器!

    卫国想要打造的,是一支近代化的强军,是一支大明前所未有的军队!

    后世来的李卫国对整个世界军事史的发展有着更为直观或者说更为全面的认识,此时明军中多有装备的火器正是今后武器发展的潮流,不可偏废。

    不管你情愿不情愿,高兴不高兴,你都必须走这火枪火炮的路子,这是大势所趋,凭你个人自然是难以更改的。

    当下明军中的火器种类较为繁多,尤其在南军中,应用较为广泛。

    约摸是因为北方的汉子粗犷些,此时其实北方军队中装备的火器不多,或者说也较为简单,骑兵多用三眼铳。

    三眼铳这东西傻大粗笨,在后世大清朝的时候就被用作丧铳,这东西射程短、精度也不高,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连发三枪、冷热两用。

    不过因为缺点太明显,像戚继光这些将领对三眼铳是不来电的,由此在戚家军的鸳鸯阵中,戚氏选择的还是鸟铳。

    鸟铳是种火绳枪,威力较大,射程也较远,应该说在这个时代的火器中,算是比较优秀的。

    不过尽管性能比较优秀,它还是摆脱不了作为火绳枪的弊端。

    火绳枪是用燃烧的火绳击发铅子的,比较麻烦,也危险,尤其在刮风下雨、伸手不见五指的天气里,这东西简直不可用!

    嗤嗤燃烧的火绳一来操作繁琐、二来危险,三来也不容易荫蔽,所以后世火绳枪也被慢慢淘汰,换成了燧发火枪。

    如今明代的火绳枪工艺已经足够成熟,作为重生者,李卫国自然不免人为的推动了一下,他的匠作坊里如今要制作的,就是燧发火枪!

    “嗯!”

    老张头闷头沉吟了半天。

    李卫国讲述了一下这新式火枪的操作原理和构造,老张头造了一辈子枪,自然懂些门道,琢磨了半天:“李大人说的却是个好物什!”

    该是可行的!?

    李卫国大喜,赶忙道:“那您就依样画葫芦,给咱造一杆出来?”

    如今银钱还没到手,自己也没弄来那么多的钢铁,不过做个样板、造个图纸出来还是必要的。

    由此李卫国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不敢怠慢。

    “成。”老张头说道,说着这就招呼身旁带来的活计点燃火炉,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忙活。

    “换木炭!”

    火炉已经点着,伙计捧来石炭,老张头皱眉道。

    明代时候煤早就不稀奇了,这东西这会儿唤作石炭。

    石炭较之木炭便宜,不过这东西烧铁有个毛病,就是因为其中硫等不利元素的影响,烧出来的钢铁比较脆。

    一般制作上等兵器的时候都是用木炭烧火的,这是打铁老师傅都懂的一个道理。

    “李大人,其实火枪这东西啊,造起来也简单,主要就是俩物什,一个枪管,一个枪机。”

    老师傅明显这是要传授知识了,匠作坊里的伙计们这都凑了过来,李卫国他们也是听的很认真。

    李卫国这人喜性,喜欢和老百姓交谈,这老张头的话也不免多了起来。

    老张头一边说一边这就用大钳子夹来一块铁板,火上烧热,反复敲打。

    火枪其实最主要的部位还是枪管,作为一个火枪师傅,打造枪管的本事那是必修课。

    上好的铁料在火上烧热,反复锻打。

    偌大的匠作坊里叮叮当当,不一会儿,这膀大腰圆的老张头儿就浑身是汗,好生痛快。

    “这火枪好坏啊,一大半要看这枪管。”

    老张头看来也是喜欢卖弄,加上瞅着李卫国也挺喜欢听,这货一边敲打,一边这就说道。

    铁皮烧热,这就用锤子反复的锻打,瞅着火候成色已经差不多,此时的铁皮已经被锻打出一个比较规矩的长方形,而且厚薄也变得比较均匀了。

    这个时代不同后世,大规模生产有一个大的指标和参数,由于生产力的限制,这个时代造东西一大半都要看手艺,李卫国今天算是领教到了。

    铁料被打造成一块矩形的铁皮,烧的红彤彤的,兹拉着火星,老张头儿不敢怠慢,这就抓来一根铁棍。

    这是卷制枪管的重要步骤,必须全神贯注,到了这里,老张头儿这也闭上了嘴巴,全神贯注的开始做活记。

    铁棍压在铁皮上,锤子不断的敲打,用了好一会儿的功夫,铁皮这才慢慢的被卷到了这铁棍上。

    这个时代生产钢管不像后世那般有无数机械,一般生产枪管的时候都得用这种笨办法。

    俗称“卷冷骨”。

    手艺得精湛,这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练成的,老张头也是小心翼翼,不一会儿,额头上这都冒了好些汗水。

    观察了好一番,枪管的贴何处足够紧密,枪管没有变形,总体直立成一条直线……

    观察了好一会儿,看到没有问题之后老张头这才喊伙计找来水盆。

    兹拉一声将这铁皮包棍丢入水中……

    拔出铁棍,也就是冷骨,一根铁管这才算是完工。

    不过你若是以为枪管这就成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万里长征,这才只是第一步。

    观察这根铁管合格之后,老张头这又依样画葫芦,还是方才的手段,这又在方才铁管的基础上又卷制了一层铁皮上去……

    两层铁皮要紧密贴合,是个考教人的技术活儿。

    不知不觉,大半天的时间这就过去了。

    这还是在没有出残次品,一次性成功的基础上。

    古人的智慧就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的,全程观看的李卫国心里不由肃然起敬。

    “老夫也是今天才知,原来做这火枪如此麻烦!?”

    王克善目瞪口呆。

    原本以为两层铁管卷制成功,这活计应该就算完工了呀,不过老张头儿并未是丝毫的停歇,将这枪管用锉刀打磨一番之后这又差人找来钻头。

    “火枪的内壁必须是光滑的,所以啊,卷制完枪管之后这还要用钻头钻!”

    老张头儿早就挥汗如雨,一边擦汗,一边说道。

    没有电动机之类的物什,钻头那边是用绞盘助力的,很费劲,老张头使劲钻磨了几下,好一会儿的功夫,这才钻了不过一截指头长短。

    “钻磨是个细活,以前在军中,钻磨一根枪管,常要用到半个月!”

    老张头说道。

    有些东西李卫国听到也是怵目惊心。

    说实话,后世来的李卫国只是知道这个时代发展火枪是必须要做的,是不惜代价也要做的,可真要你身临其境你才知道,任何时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