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巨擘 >

第165部分

寒门巨擘-第165部分

小说: 寒门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管周身不能有任何沙眼,否则使用的时候容易炸膛,马虎不得。

    想象一下一发炮弹需要几公斤的黑火药!

    这要是炸膛了,后果当真不堪设想!

    细细观察炮管周身没有沙眼、探伤,确认完好之后这还要用锉刀等工具细细打磨一番。

    尤其是炮筒内壁,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凹凸不平。

    大炮发射的大多是铁球或者霹雳弹,如今炮筒内壁有沙眼或者凹凸不平,那么极有可能炮弹在高速的运转中受阻从而造成哑弹。

    炮弹初速度往往有时速几百公里,这要是哑弹了……

    由此为了保证性能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这炮管的打造是甚为讲究的。

    可说稍一不慎,满盘皆输。

    除此之外还得考察炮管的形状。

    一般炮管都是前细后粗的。

    火药在炮管的后膛爆炸,这里承受的力道最大,由此这个部位一般也是安排的最粗,而沿着炮膛到了炮口,则变得越来越细,这也是符合力学原理的合理设计。

    仔细观察炮管的形状合适,足以承受火药爆炸的巨大力量之后,这再加装铜箍。

    大炮说来是毁灭性兵器,不光毁灭别人,不断爆炸的黑火药对炮管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摧残!

    所以炮管在引爆数次之后,这炮管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变形。

    变形的炮管是非常可怕的,比那沙眼和凹凸不平还要吓人。

    由此为了防止炮管变形,在炮管制作出来之后,这还要加装铜箍。

    一个一个的铜箍加装在炮筒身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炮管变形和炸膛之类的,好处多多。

    这样繁琐的工程,就算在朝廷的将作监,可是需要几个月这才能做出一根合格的炮筒的。

    不过如今李卫国没有那么多时间。

    他下给匠作坊的任务,是一个月之内务必造出来!

    除了银钱方面尽量满足之外,李卫国还创造性的引进了倒班的制度!

    严格来说倒班这个东西算不上李卫国首创,这个东西在后世流行的要命。

    不过在这个时代倒是绝少见到。

    三班倒,人歇器械不歇,不管白天黑夜,总有人在做活计。

    中国人传统的活计里,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如今为了加班加点的赶工制作这大炮,李卫国和匠作坊的人也是豁出去了,人歇,器械不停,一天十二时辰都要有人工作!

    如此,匠作坊一天就顶人家别处工作了两天!

    人是遭罪了,可是为了迎接接下来即将到来的抗倭大战,李卫国这也独权专断了一回,引入这三班倒的制度。

    这制度最没人性,却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人的能力。

    如今为了赶工,全做权宜嘛。

    除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如今的匠作坊也做其他许多火器。

    比如手雷、比如地雷、水雷。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明代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手雷、地雷和水雷等众多的火器。

    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火器在发明之后,也一定程度在中国人手里发扬光大,起码到这会儿为止,明代仍旧是世界上火器最为发达的地方。

    以硬纸板或者铁壳包裹的黑火药捣实,塞入引信,使用的时候点燃丢出去,这就是手雷了。

    埋于地下,以钢轮发火,人马踏上去,这便引燃火药爆炸,这便是明代的地雷。

    以容器盛黑火药,竹管装引信,点燃,可在水中爆炸,这就是明代的水雷!

    这些东西早在明代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早就将他们发扬光大了,明代的各种火器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水底龙王炮、迅雷铳……

    等等,而如今,李卫国的匠作坊日夜不停敲敲打打的,也正是这些东西。

    这些种类繁多的火器装备到军队了,桐乡军就能正经八百的成为火器军。

    届时战斗起,噼噼啪啪,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谁人不惧?

    ……

    “大人,取草木灰、骨灰这些浸湿这黄纸,搓烂,然后再晒干,加之白磷……就能做成火折子了。”

    一个老头儿瞅着李卫国前来察看,笑呵呵的解释道。

    想要发展火器军,火折子是必备装备,几乎每个士兵都要做到人手几只,由此这仅三百人的桐乡军这光火折子就需要上千只。

    这个时代的火折子是稀罕物,若是花钱买的话有些奢侈,由此李卫国这就干脆雇佣伙计来做。

    老李之前干过这营生,轻车熟路,由此就被李卫国请来主持这做火折子的工作。

    在李卫国的指点下,火折子的制作过程被简化,老李本来也是做这活计的好手,由此现在做来更是轻车熟路,那叫一个痛快。

    等到匠作坊的手雷等物什造出来以后,李卫国会分发给每人两个,操作这手雷,以及平日生火做饭之类的活计少不了这个火折子,由此李卫国这才紧赶慢赶的一定要造出这火折子。

    火折子这东西使用方便,解开盖子以后一吹就着,是这个时代的打火精品,为了保证战场上作战的可靠,如今李卫国也是不吝银钱,不怕麻烦,非要取这上品不可。

    如今的桐乡军里可正是大生产的高…潮。

    为了能够在以后的战斗中游刃有余,李卫国绞尽脑汁,造了许多火器出来,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战场上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由此这个准备工作也是不能大意,一切全都要求最好。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手雷、水雷、地雷、迅雷连珠铳、水底龙王炮……各种火器如今都被这匠作坊巧夺天工的一众匠人们造了出来,五花八门,让人颇有点眼花缭乱的感觉。

    这些东西只要火折子一点,使劲一丢,只听轰隆一声这就能看见硝烟弥漫,蘑菇云升腾,岂是你人力能及的?

    除了这些小物什,李卫国此时又开始着手制作一个大家伙——三桅船。

    这个时代同倭寇作战少不了海上的较量,李卫国没打算去寻摸那郑和宝船的制作办法,他要做的,是后世更为先进些的船只——三桅船。(。)

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人心思() 
“娘子,进来可安好?”

    罗龙文帮助胡宗宪查到原来一直在徐海背后出谋划策的人是这唤作王翠翘的女子。

    此时的王翠翘正端坐在床帏上,随意的做些针线活计。

    “是龙婆婆?来,快坐。”

    这唤作龙婆婆的与这王翠翘相识好些年了,一瞅着龙婆婆来,王翠翘不敢怠慢,这就热络招呼。

    “妾给您砌杯茶。”

    “不用了,娘子每日也不松快,老身坐一会儿这就走。”龙婆婆笑道。

    王翠翘闻言也不忙活了,守着龙婆婆坐下:“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咱们可有好些日子没见了吧!”

    王翠翘热情的说道。

    “是啊,你也忙,我也忙,可是好些日子没见了呢!”龙婆婆抓着王翠翘的手,说道。

    “娘子的皮儿是越发水嫩了,瞅着就像十七八的大姑娘,真是好啊!大当家果真好福气呢!”

    “龙婆婆,说什么呢!”王翠翘不由有些不好意思。

    “额……您看看我这张嘴……唉,见了您啊,总是觉得像是见了家里人,说话也放肆起来。”

    “龙婆婆,在翠翘眼里,您不就是我家人?”王翠翘笑道。

    “呵呵,是啊是啊,你才这么点大的时候我们就相识了,想想也有十几二十年了呢。”龙婆婆说道。

    龙婆婆说着这就在屋子里四下看了一看:“嗯,娘子的闺房却是雅致,让人艳羡啊!咦,这是……”

    多精致的胭脂啊,按说常年居于这海岛上的流浪人儿们哪里会有这种东西?

    家里人干了海岛这行,家眷们也都像是流浪一样,成天东奔西跑的,哪里会有什么精致物什?

    “奥,这个啊,这个是夫君和那朝廷往来,朝廷的那直浙总督胡大人送的,夫君这就转手送给了我,龙婆婆可欢喜这些?喜欢什么拿去就是了。”

    王翠翘笑道。

    龙婆婆连忙摆手:“老身老了,用不上了这些了,用不上了。”

    不过话音刚落,龙婆婆这又脸色有了些沉重。

    王翠翘察言观色的功夫上乘,一看龙婆婆面色有异,这就问道:“龙婆婆,咋了?何事忧心?”

    “翠翘啊,龙婆婆一直拿你当亲女儿看待,你可愿听龙婆婆说几句知心话?”龙婆婆说道。

    “龙婆婆但说无妨,翠翘打小没有爹娘疼爱,也是拿龙婆婆当自己生身父母的!”王翠翘道。

    “好,那就好。”龙婆婆有些感动:“翠翘啊,你可愿意一辈子过这颠沛流离的日子?”

    王翠翘有些反应不过来,龙婆婆为何冷不丁说出这样的言语?

    “翠翘,你的长相可人,早在江南那会儿就街知巷闻,人又知书达理,龙婆婆也是希望你能像那些官宦人家的女人们一样,每日磨磨胭脂,打扮打扮,可是如今……”

    “唉……”龙婆婆叹息道:“大当家待你不薄,好吃的好喝的都尽着你用,可是对于女人家,这些东西又有什么好稀罕的?”

    “咱女儿家,谁又不渴望能安安稳稳的,在家相夫教子?”

    龙婆婆语重心长道。

    王翠翘明显听了也是有些动情,谁说不是呢,徐海对自己虽好,可是整日里也看不见个人,出外生意,说是生意,说不好听的就是抢劫呗,往往几个月不能回来。

    留自己在家里独守空房。

    女人,谁不渴望自己喜欢的人在身边,每日枕着他的臂弯说说情话然后安然入睡?

    谁不渴望生个大胖小子,然后和自己的男人手把手教他吃饭、写字,看着他慢慢长大?

    “可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大当家待我不薄,我与他情深义重,我又如何能离开他?”王翠翘道。

    当初是徐海救了自己,不管是出于报恩,还是出于爱情,王翠翘就算再多么渴望安定,也不可能离开徐海。

    “老身知晓你与那大当家的情谊,大当家一样爱娘子深重,你为何不去劝那大当家弃暗投明?”

    龙婆婆郑重的说道。

    若是徐海头像大明了,你与他的恩情得以保全,而且不也不用过这亡命天涯的日子了?

    王翠翘苦笑:“大当家是朝廷钦犯,朝廷恨不能啖其肉,剥其皮,哪里会给大当家弃暗投明的机会?”

    “非也。”龙婆婆故作高深。

    “奥?婆婆有何高见不成?”王翠翘吃惊道。

    “胡宗宪胡大人是直浙总督,他早在浙江撂下话儿了,只要徐海弃暗投明,过往种种,既往不咎,而且,还会给大当家个大官儿哩!”

    龙婆婆笑道。

    “当真?”王翠翘有点喜出望外。

    “那是,据说至少能给个四品参将的大官哩!”龙婆婆老脸杵成一朵菊花,笑道。

    四品参将!不小了。

    “奴家倒是不求什么高官厚禄,家中亦是不缺钱财,只求每日能安安稳稳的就好。”王翠翘也不由高兴道。

    “那是,朝廷的四品参将,那日子还不安稳?何止安稳,岂不是风生水起?”龙婆婆说道:“翠翘啊,回头你就劝劝大当家呗。

    你也知道,大明有兵马几百万,就大当家这几万毛毛雨的兵,根本斗不过朝廷的!长此以往,也只能算是坐以待毙,哪日激怒了圣上,朝廷百万兵马来攻,大当家还哪里有命活?”

    “如今大当家兵强马壮,这个档儿弃暗投明,说来也是给了朝廷一分助力,朝廷自然也能诚心对待大当家,四品参将,对于咱这些人来说那是大天!可若是那北京城里的皇上一高兴,四品参将又不过一小物件?随手给了大当家当做人情就是了。”

    龙婆婆说道了半天:“娘子,你要深思啊。”

    与其像现在这般每日担惊受怕,哪里比得上投降朝廷,过个安稳日子?

    俗话说这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当家虽说海上算是一霸,可又哪里比得过那疆域万里的明朝朝廷?

    像大当家这般同朝廷作对,又如何能有好下场?还不是每日脑袋提在腰带上过日子?

    可若真依朝廷所言,大当家只要投降了就能给予宽大处理……

    不敢奢求那四品参将,就算能宽大处理给个平民百姓当当,我和明山长相厮守,不也快活?

    王翠翘郑重的点了点头:“嗯,这些话,我会说与那明山听!”

    徐海年少时曾为和尚,人称明山和尚,由此王翠翘一般不呼其名,唤作明山。

    “好,娘子心中有打算就好。”老妪笑道,说着这就躬身离开。

    瞅着龙婆婆离开的身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