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巨擘 >

第95部分

寒门巨擘-第95部分

小说: 寒门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喂,你小子,倒是醒醒啊!”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方才进前一间号房的时候里边马桶啥的已经打翻,由此开这号门的时候一众官员大多都是屏住呼吸,有的还掩起了鼻子,看过的几个考生都是作态惶惶的,估摸着这号房里的学子也不会强到哪里去吧?

    试探性的嗅了嗅,这号房没有异样啊,号门开的时候刘采看到这号房里整洁如新,看不出有任何异样。

    “咋,这小子还睡着了?”

    一旁的一位官员不忍笑了起来,这人是朝廷派下来的副考官,乃是一翰林学士,姓赵。

    只见这间号房里的考生不知何时早已将板子对在一起当床睡了起来,身子有些蜷,但是仍旧睡得很香,还有微微的鼾声传过来。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呢!”担任此次乡试同考官的是山东安察佥事陈术,这也不由捋着胡子笑道。

    “既然这位学子已然安睡,看来并未受到这骚乱的影响,走吧。”

    刘采忽然对这考生很感兴趣,默默记下了这号房的号码,可无奈这考生睡得像是头猪,罢了,既然无缘聊上几句,就等阅卷见真招吧。

    “嗯?何事?”

    刘采这刚要走,步子正准备迈呢,屋里的学子忽然醒了,睡眼算不上惺忪,看来也是刚刚睡下。

    “几位考官来看你了!”衙役说道,说着这就闪开身子,借着灯笼的灯光,这学子认出了眼前几人正是此次乡试的几位考官。

    “大人。”学子一个施礼,礼数周全。

    “好了,免礼。”

    刘采明显兴致很高,别个学子如今都是人心惶惶的仿佛惊弓之鸟,你这小子倒好,竟睡得如此香甜!

    “方才贡院外有人闹事,其他学子这都惶惶不可终日,为何你就如此沉着?”

    陈术觉得好笑,问道。

    “一时骚乱而已。”这学子说道。

    “奥?那为何你就如此肯定?”

    刘采觉得好笑,按理说却是如此,可天有不测风云,当下世道虽说总体太平,可说来也是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则是波涛汹涌,且不说当年土木堡,就是本朝也是如此,嘉靖二十九年,蒙古的俺答汗率领大军都打到京畿了,劫掠八天京军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去自如。

    由此大明的百姓其实嘴上说道自己是天朝上邦,可骨子里却是没那股子安全感,由此方才贡院大乱,其他学子这都吓得像是掉了魂儿,可为何眼前这学子如此淡定?难不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一众官吏全都半认真半玩笑的瞅着眼前的学子,这人会如何作答?

    “王阳明说我大明只要守住四地就可长治久安。”这学子说着像是如数家珍一样一一伸出了四个手指头“宣抚、大同、蓟州、辽东。”

    “眼下我大明的主要祸患仍旧在北方,而那些蛮人离我济南府甚远,而沿海一带的倭寇说来也只是疥癣之疾,小子断定他们绝对打不到咱的济南府,所以贡院外喧哗者,不过一民乱。

    想我乡试乃是国之大事,济南府又有总兵衙门、分守道、分巡道那么多兵马为我科举护航,相信几个乱民吹不起多大的泡泡!”

    学子分析的丝丝入扣,有理有利,像是如数家珍。

    “呵呵,你这学子倒是有趣,相信定是出自官宦人家吧!?”

    能把朝廷的地方警卫力量说的如此明白,相信也是耳濡目染,定是出自官宦人家,姓赵的翰林断定这学子要么是出身锦衣卫世家,要么是出身兵家,否则一个看着只有十三四岁的学子如何能把当下朝廷和这济南府的形势说的如此言简意赅?

    “不是,小子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夫。”

    “奥?”

    刘采更加惊奇了“年纪轻轻竟然就有如此见地?小子,你姓甚名谁?家居何方?”

    “小子出身阳谷,贱名李狗剩。”

    “好,好,李狗剩,你这娃娃真不简单。”

    刘采也是啧啧称奇,人要他长篇大论容易,可真要他身处险境还能处之泰然的,就少了,更何况眼前这娃瞅着才只有十几啷当岁?。

第一百六十二章 回家() 
“李狗剩,你没事儿吧!?”

    志敏如今也像极了守在考场外边等待孩子出来的家长,李狗剩刚刚答完卷子,就见这人抱着西瓜在贡院门口等着。

    “没事儿,何出此言?”

    接过志敏递过来的西瓜,李狗剩一边吃一边说道,说完这才想起来,此人说的该是前几天贡院外有人闹事的事儿吧?

    “前几天贡院外边有人闹事,我也是后来才听说的,听说好多个学子因为在考场喧哗、乱窜都被差哥儿给撵了出来,取消考试资格了!看你没回来我心里这才稍安,真是为你捏一把汗!”

    志敏说着如今仍旧有些后怕,虽说当时没见狗剩回来,可狗剩不会在里边被人咋样吧?如今瞅着李狗剩出来这货心脏才算真正放了下来,这不,西瓜就是用来压惊的。

    “我没事儿,贡院防守严密,总兵衙门、分守道、分巡道那么多兵马都齐刷刷的瞅着这里,一小股子人能闹出点啥?”李狗剩无所谓道,一边吐着西瓜子一边说道“街面上没啥事儿吧?”

    “没,那些人就是冲着贡院去的。”志敏说道,说完这又神神秘秘的来了一句“你可知闹事儿的人是谁?”

    “我咋知道!?”

    “哈哈,原来还有你个百事通不知道的事呢。”志敏一笑,忽然很有扳回一局的感觉“我还以为天底下没什么事儿能难得倒你呢!?”

    “李狗剩,走那么快干嘛?你就不问问我是谁人在贡院外闹事?”

    “那到底谁人在贡院外闹事儿呢?”这事儿李狗剩其实也并不那么关心,反正人不是冲着自己来的就好,自己也没必要去刨根究底。

    “不好玩。”志敏该是没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摇了摇头,不过想让他憋住什么话不说还是挺难的“闹事儿的是那个商秀才家里的人。”

    商秀才就是前几日考场中暑死掉的那个心有执念的老秀才。

    “商秀才死在贡院,人家里也是体面人,不缺银钱,他们当地有死者家属要去人毙命之地发丧的习惯,由此他家里人就抓着纸钱、元宝这些想去贡院发丧。

    可贡院当时正在考试,哪里容得他们这些人在此喧哗跳脱?商家人孝顺,坚持按照当地风俗要进去发丧,由此两帮人这就吵了起来,总兵衙门的火铳兵还朝天放了几枪,这些人一见放枪也就胆怯了,乖乖的被兵马投进了大牢,现在该是还在省城大牢里呢,估摸着不多使唤些银子,还得多吃几天官饭!”

    原来如此。

    怪不得那日听着贡院外乱哄哄的,李狗剩释然,不过话说商家这官司一准儿得吃一气儿,贡院作乱,险些引起祸端,况且此次乡试担任主考的还是巡抚这员封疆大吏,岂是你使唤点银子就能轻易摆平的?

    明代自嘉靖以后,巡抚一职从临时性完成了地方化和制度化,主管一省民政、吏治和军务,正式成为主管一地的从二品封疆大吏!

    此等大人物,可直接上达天听,岂是你一般人能憾的动的?

    乡试第三场,考策论、时务策五道。

    话说在这乡试考试期间这日程安排的甚为紧迫,李狗剩感觉自己休息了也都没多一会儿的功夫,这就赢来了这乡试考试的最后一场。

    此次乡试担任主考官的是山东巡抚,主管民政、吏治和军务,由此在这乡试策论一道考的也是颇为全面,五道时务策可说是方方面面,治民、治官、治军全齐了。

    就比如这时务策的第二道,核心便是当下朝廷该如何防御来自北边蒙古的兵祸。

    类似的题目在明代科举中可说数不胜数,明朝和蒙古自建国以来便是宿仇,不可调和,当年太祖皇帝就是从蒙古人手里夺来这江山,建国以后也是派遣大军多次北征,名将蓝玉就是在北征蒙古的过程中在捕鱼儿海大败蒙古而功成名就。

    永乐以来更是不必说,永乐大帝多次亲征蒙古,打的蒙古人溃不成军,简直都谈明色变!

    不过有句话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期明朝对蒙古一直是强势压制,可后来形势有所改观,土木堡之变明军战败,甚至连英宗皇帝都直接成了蒙古的俘虏!这成了明朝人永远的痛!

    不过明朝人脾气硬,皇帝没有了没关系,再立一个接着斗!

    之后的明朝由于皇帝时好时坏,政局多少有些动荡,国力也是大不如前,直到嘉靖朝更是如此,皇帝昏庸无道,由此蒙古势力逐渐抬头,三边总督曾铣被冤杀以后,蒙古大军更是长驱直入,俺答汗从古北口攻入通州,兵锋直指北京城,举国震动!

    这事儿方才过去五年,国家北边边患犹重,由此刘采在这乙卯科的举人策论中,也引入了这抗击北方蒙古的题目。

    而这乡试的第三道题目,说的仍旧是倭寇的问题。

    科举考试中经义、墨义之类的题目一般不会重题,可是策论不同,策论说的就是时事政治,除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国家一般一个时期的时论大致就那几道,由此这策论一科,可是看你回答的能否说到考官心里。

    不过这些东西对于李狗剩来说都是轻车熟路,后世互联网上随便一找就有几千篇几万篇明朝该如何防御蒙古之类的话题,很多都是分析的丝丝入扣,颇有些道理,抗倭亦然,像这些事务后世可说早有定论,由此文史功夫了得的李狗剩回答起这些问题说来也是轻车熟路,卷中不少文采卓然之语。

    要说这学子什么时候最轻松?

    自然是考完的时候最为轻松,不信你试试?

    乡试的时候一场三天,连考三场,每一场都要在那巴掌大的号房里吃喝拉撒三天三夜,神人也受不了啊!

    况且这会儿还是八月,暴热纵横,考场上几乎每天都有或是因为水土不服或是因为中暑被抬出的学子,怎一个受罪了得?

    “李狗剩,你如今乡试已经考完,还有何打算不?”

    “打算?我现在只想回家。”

    这么长时间没回家了,换谁人不想家?李狗剩刚出考场这就直奔牙行,明日这就搭辆拉货的马车,回家。。

第一百六十三章 愤青() 
乡试因为是在每年的八月举行,由此也唤作秋闱放榜时因为正值桂花飘香,也叫桂榜。

    一般在放完桂榜次日巡抚还会在自己的衙门里召集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举行鹿鸣宴,但是话又说回来,不等放榜哪个学子又会知道自己会不会榜上有名?所以这鹿鸣宴里的新科举人一般都是那些自认才高八斗留在省城里想要结交、攀附达官贵人的学子。

    李狗剩是懒得做这些的,一来尽人事听天命,考试已然考完,分数让考官看着给吧,二来自己这趟出门已然折腾了这么久,想家想的都快夜不能寐了,哪里还有那么多心思寻思这些?

    想着反正放榜之后真若是中举了会有报子临门,李狗剩这也干脆不管不顾,刚考完这就急落落的回家。

    古代的时候交通不似后世那般发达,出个远门很不容易,庄子逍遥游里就有行千里要三月舂粮的说法,当下虽不至于那么夸张,不过也好不了许多,搭乘的这批马车是往京师那边送货的,约摸十几个人吧,都是沿途地方的,这就被像是塞死猪一样的丢进一个装着些许货物的马车里,很有点挤吧。

    “这位小哥儿瞅着该是个读书人吧?好,好,可曾中了秀才?”

    “瞧你这话说的,人秀才公还能和咱们这些个粗人坐在一起?俺可听人说了,秀才公可以仗剑外出,关卡都拦不住,每月还有朝廷还有那么多钱粮银米,还用得着和咱们这些人挤,岂不是有辱斯文?”

    前边问道李狗剩这人看着样子憨憨的,该是个乡野民夫出来探亲办事的,后边接话这人一看就有些自来熟,瞅着精明的样子该是商人吧,明显也是见过些世面的。

    “是啊是啊,要说这秀才公可真是厉害,了不得,俺们村就有一个秀才,村正那么大岁数一老人儿见了都是笑呵呵的,可从来都不敢怠慢哩。”老农一听这也笑道。

    “小子我看你这年龄该是童生吧?来这省城作何?”

    旅途无聊,这人也没话找话打发时间。

    “科考。”李狗剩淡淡笑道。

    “科考?”商人寻思了一阵儿“听你口音你该是兖州府那边的人,咋考试还跑来省城了?”

    不愧是商人,脑袋灵光,一众人这都迷瞪的档儿这人忽然一拍大腿,大吃一惊“难不成你是去参加前几日省城的乡试?”

    若不是乡试,兖州人咋会没事儿跑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