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少年大将军 >

第838部分

少年大将军-第838部分

小说: 少年大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荣政连声咳嗽起来,悄悄拉了拉杨万里衣袖,示意杨万里少说两句。杨万里回头瞪了章荣政一眼,终还是将抱怨的话咽了回去。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幽王() 
李落摸了摸鼻尖,脸皮自然也有些发热,想来和杨万里有一般心思的不在少数,恐怕笑话大甘这些皇子皇孙的人更多。

    “卓城传言和亲之人再无机会荣登太子之位,这样的流言从何而来?”

    杨万里和章荣政相视一眼,杨万里沉声说道:“好像是从宫里传出来的。”

    “太后?”

    杨万里微微一惊,李落虽少在卓城,但宫里一些隐秘的消息想要避开李落的耳目也不容易,树大招风,并非只是妄言。

    “算了,此事暂且不提,这些日子卓城还有何事?”李落轻轻一笑,宫中传言自然不会是无的放矢,想来娶壤驷宝音的人选多半已有归属,迟迟未见端倪,用意昭然若揭。

    “回禀王爷,近日卓城里的大事有三件,其一就是云皇后喜得贵子,赐名玄霈,宗正司已入了皇卷,皇上年初赐了小殿下封号,名为幽王。”

    “这么急。”李落讶然道。

    “确实有些急,鲜有殿下未及落冠就封王的,有也只是少数,像小殿下这样母妃尚在,又不曾外放封地,襁褓之中就封了王爷的实属罕见,而且名号中还有一个幽字。”

    “这个名号有什么玄机么?”

    “王爷有所不知,下官听说年前的时候圣上起意赐封王号的时候并不是幽王,而是夏王。”章荣政低声回道。

    “夏王?”李落暗吸凉气,好大的恩宠,夏字虽是平常,但在李氏名讳中却极为尊贵,大甘太祖名讳便是李夏,封号夏王,自然有追溯先祖之意,而那位大甘的开国大帝一生戎马,雄才大略,恐怕不是一个亲王的位子就能容得下的。

    “后有宗室中人劝阻,皇上这才熄了念头,取了幽王的封号。”

    “幽王?幽州……”

    “嗯,当年太祖皇帝起兵之地。”

    李落沉吟不语,杨万里和章荣政相视一眼,章荣政接道:“皇上喜得龙子,又有草海议和,平息了北府干戈,万岁爷龙颜大悦,传旨在昆江河畔修建一座宫廷别苑,起名承运宫,年关的时候大学士汪植还做了一首承运宫赋,如今在卓城广为流传。”

    “建天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昆水之长流兮,望原野之滋荣。立亭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天云垣其既立兮,圣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古贤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国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杨万里摇头晃脑的吟了一遍,惋惜说道,“赋是好赋,文采不用说,可惜没用在正地上,骄纵奢侈,民之不幸也。”

    李落听完之后哑口失笑,道:“这首承运宫赋倒是取巧的很。”

    “咦,怎么?”

    “上古之时有贤者作词,名为铜雀台赋,与这首承运宫赋极为相近,看来这位大学士要么才高八斗,智通古今,要么就是借了前人余荫,投机取巧罢了。”

    杨万里一滞,似乎有些不愿相信大学士汪植是个沽名钓誉之辈。章荣政讥笑一声道:“汪植此人自命清高,常常以君子自居,实则是个十足的伪君子。王爷还记得当年初领辅国大将军一职,率军西征之前,卓城里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风言风语,其中就有人赋诗嘲讽朝廷和王爷。”

    “哈哈,十年书生寒窗苦,百载侠客闻鸡舞;欲效武侯天狼射,莫为竖子凭栏语。怎么,这首诗便是出自这位大学士之手么?若是如此,这位汪大人倒也算有些才华。”

    “正是此人,趋炎附势,表里不一,嘿,可笑在卓城还有个风骨峻节的雅号,对了,杨大人不是和这位汪大人私交不错么?”章荣政斜眼瞥了杨万里一眼,杨万里一脸窘迫,讪笑不语。

    李落暗自失笑,岔言说道:“文人墨客吟诗作对也是本分,让他们舞刀弄枪也不会啊,不管他了,这承运宫可有什么弊处?”

    “王爷,微臣也不藏着掖着,这修建承运宫有百害,利怕是只有一两分,皇上一时兴起,少府司那帮人就赶紧传了旨出来,责令工部修筑承运宫,工部又不敢不接圣旨,接了圣旨就得花钱,三天两头跑到冢宰府要钱,真是烦死人不偿命。”章荣政大倒苦水道。

    “需得耗费多少银两?”李落沉声问道。

    “工部罗列了一张单子,微臣看了看,抛开虚报的账目不说,最少也要四五千万两银子。”

    李落脸色微变,倒吸了一口凉气,骇然喝道:“这么多!”

    章荣政一脸苦涩道:“只会少不会多,北府一战才刚停歇,数州之地都是百废待兴,无数灾民流离失所,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这个时候朝廷还来这么一出戏,这不是添乱嘛。”

    “修建宫苑历来都是少府司的事,这一次怎么找上冢宰府了?”

    “嘿,舍不得花自家银库里的银子啊,他们还能打什么别的主意。工部的那些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狮子大开口,难不成还以为冢宰府里都是金山银山,想要多少就要多少。”说到这,章荣政就是一肚子怨气怒火,道,“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出的馊主意,竟然要增赋税!与草海交战那会实在是没办法,这才增了中府和东府数州的赋税,本来就已经闹得怨声载道,王爷好不容易压着治粟内史才降了赋税,这下可好,一番辛苦差点就付之东流,真不知道要是到了天怒人怨,民愤积怨的时候,朝廷那些人是个什么模样。”

    “是谁要增赋税的?朝中可有商议此事?”

    “那倒没有,就是前些时候大司农舒子路跑来找我。

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加税赋() 
说起加赋一事,被微臣痛斥了一番,后来就没再提了。哼,这件事若不是尚书省有人撺掇,中书省有人点了头,借舒子路十个胆子也不敢在微臣面前说这话。”

    “你若不同意加赋,那这修建承运宫的花费看来要落在冢宰府的头上了。”

    章荣政一拍大腿,赞道:“王爷看得真准!果真就是这样,微臣不同意加赋,那些人就有话说,少府司乐得装糊涂,工部的人就像苍蝇一般见天围着冢宰府转悠,看着让人心烦意乱,真恨不得全都抓起来丢进大牢里去。”

    李落忍俊不禁,笑道:“若是工部的人是苍蝇,那章大人可是连冢宰府也骂进去了。”

    章荣政一愣,醒过神来,哈哈一笑,连连摇头。

    “后来如何了?”

    “圣旨已下,承运宫不建也得建,钱从何来是个大事。少府司装聋作哑,工部和治粟内史都把矛头指向了冢宰府,微臣也是逼不得已,这才使了点小手段,还请王爷见谅。”章荣政搓了搓手,难为情的回道。

    李落眼睛一亮,说起操弄银钱的手段,章荣政若是排第二,那朝堂上下可就没人敢排第一了。

    “说来听听。”

    “这个”章荣政似乎有点难以启齿,杨万里接道:“这有什么不能告诉王爷的,依我看,这件事你做的才叫一个大快人心!”

    “哦,能得杨大人赞许,这可不多见。”李落笑道。

    “哪里哪里,微臣,哎,也是逼得没有法子了,这才出此下策,让少府司和宗正司铸了一批奉天承运的牌子,由少府司和宗正司的采买官吏出面,从各府富家巨贾那里筹了点银子,勉强还能应付一段日子。”

    “咦,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这,嘿嘿。”

    “还是下官来说吧,瞧你那扭捏样子。”杨万里冷笑一声,回道,“章大人先是许以重利,引得少府司和宗正司的人动了贪心,设计让他们进宫讨了圣旨,铸了奉天承运的牌子。原本这些人的打算是铸了牌子就收手,坐等章大人许诺的重利,谁知事到临头却生波澜,这些个富商巨贾竟然都不认冢宰府的官吏,非得宗正司和少府司出面不可,这下好了,上头有皇上盯着,下头有章大人的冢宰府架着,少府司和宗正司是左右为难,最后逼急了只有捏着鼻子认栽,自始至终章大人就躲在背后没露过面,奸猾!”

    “那这奉天承运的牌子有什么用处?”

    “用处多多,譬如有机会进去承运宫游览一番,有机缘遇见圣上也说不定啊,还能将姓名宗族列入承运宫史记书卷之中,若来卓城,只要是持此令牌的,官驿都得先旁人而待,日后若有子嗣前来卓城赶考,可先行远观殿试之所,或可得朝中德才兼备的学士当面指点,如此种种,好处多不胜数。”

    李落愣了愣神,仔细盘算了盘算,喃喃说道:“这都是用银子就能办到的事,那这块牌子也没什么用处啊。”

    章荣政和杨万里齐声笑了起来,章荣政笑道:“噱头不小,的确没什么用处,反正是少府司和宗正司出的面,日后有人找麻烦也轮不到冢宰府头上。”

    李落苦笑道:“如此一来,章大人岂不是把少府司和宗正司都得罪了。”

    “哼,他做初一,那就休怪我做十五,只占好处,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王爷大可宽心,如今少府司和宗正司得了好处,还落了个替皇上分忧的美名,高兴着呢,还顾不上和章大人理论,等他们察觉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哈哈,佩服。”

    “怕王爷责怪微臣算计同朝诸臣,坏了咱们巡检司的名声。”

    “名声有用,但太重羽翼反而坏事,不知道章大人筹集了多少银子?”

    “不多,三千万两吧,勉强可以撑过这段日子,等秋收之后再补上剩余的银两,建一座承运宫还好,不至于误了别的事。”章荣政轻描淡写,话音刚落,就见李落呆呆出声,好半天才吐了一口气,道:“三千万两!?章大人,有你是国之大幸。”

    章荣政老脸微红,连声咳嗽,道:“王爷言重了,微臣万万担当不起。”

    “哼,这你就别谦虚了,说到搜刮钱财,东拼西凑,你章大人的手段可是不做第二人想。”杨万里冷嘲热讽,章荣政逆来顺受,李落看着好笑,这都结了亲家,这两人见面还是这般不对付。章荣政多半还要看在杨柳烟的面上忍气吞声,这也难怪,谁让章泽柳只知道花天酒地,没出息呢。

    “承运宫的事只是小事,其实另外一件事才是大事。”

    “什么事?”

    章荣政脸色一变,沉声说道:“朝中新立了一司衙门,名为内卫司,由慧王殿下执掌,上应皇权,下监百官,凡有造反弄权之人内卫司有先斩后奏之权,权柄极大,皇上还特地御赐了龙泉宝剑,就悬挂于内卫司衙门的正堂之上,卓城上下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生怕触了内卫司的霉头。”章荣政说完之后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落,压低声音道,“王爷,你要当心啊。”

    李落笑了笑,点了点头道:“好,我知道了,过几日我去拜会一下五皇兄,可还有别的事么?”

    章荣政忧心忡忡,见李落似是不愿详谈,便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万隆帝起意新设内卫司,权责兼顾巡检司和枢密院两司之职,却无朝廷公文分论职责所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其中的蹊跷,李落当然不会不明白,今日一言点到即止,其中分寸,自然会有李落拿捏。

    三人又聊了半个时辰,李落起身离开巡检司。就在李落踏出巡检司大门的那一刻起,卓城里该知道的,都已经得知了李落平安归来的消息。

    城北,一座崭新的高墙大院,一应诸物不饰点缀,古朴大气,透着缕缕肃杀之气。

    

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定天王回来了() 
院子进出者众,皆为绣衣黑带,面容冷峻,不苟言笑,颇具威严。院门前摆放着两尊石像,左獬豸,右狴犴,高一人有余,雕工考究,栩栩如生,更加映衬的身后这座高墙大院来历不凡。

    内卫司。

    慧王李玄泽端坐桌案,仔细的看着手中卷宗,不时提笔疾书。门外传来敲门声,李玄泽没有抬头,和声应道:“进来。”

    一名绣衣卫推门而入,见到李玄泽躬身一礼,恭敬说道:“殿下。”

    “什么事?”

    “九殿下回来了。”

    李玄泽落笔写字的手骤然一顿,良久没有动静,半晌之后才缓缓说道:“知道了,退下吧。”

    绣衣卫悄然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