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争雄 >

第230部分

江山争雄-第230部分

小说: 江山争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郊外荒野上已经一片青色嫩草,绿油油的仿佛草毯子一般,春意盎然。

    罗昭云离开了西京,最后一波上路;史大奈带人在第一波就走了,第二波被送走的有慕容紫嫣和索哲,今年他随时要跟这对姐弟沟通,所以带在身边,回到涿郡西北,那里是他的地盘,一切好交流,不打算继续囚困二人了。

    萧依依和宁沐荷跟他同行,长途漫漫,抛开那些任务和职责,三人在路上也好多享受一下相聚的欢乐时光。

    而青霜则被安排保护慕容紫嫣姐弟二人,有监护之责,在第二波就离开了,也算加入‘天罗’第一个的任务,其实,罗昭云也有点私心,因为她盯在身边,察觉他跟着两娇妾夜夜笙歌,眼神那个幽怨和醋意,让他实在吃不消了,赶紧先打发走,这样省得每天总有一股如剑一般的目光在剜他后背,经常跟他拌嘴怄气。

    在这个途中,朝廷也没有闲着,诏书一封封抵达各地,不断提出新的皇令,征兵、徭役、筹粮、自带兵甲等等,剥削逐渐加重,这一次,连地方郡守、府兵鹰扬郎将全都苦不堪言,暗地里骂娘,根本无法实现。

    今时不同往日,大隋千疮百孔,已经没有了号召力,百姓痛恨官府,宁愿落草为寇,也不再加入府兵了,这等若切断了府兵的来源。

    一些鹰扬郎将甚至都在心中犹豫,要不要也起兵造反,割据地方,跟朝廷对着干。不过,大多数郎将、司马等,也看到朝廷日薄西山,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隋尚未到真正瓦解的地步,还需要观察一段时日,也许两三年就是尽头,所以,谁也不想先露头,成为朝廷重点的反扑对象,众矢之的。

    如此一来,二十路府兵,拖拖拉拉,集结速度很慢,都在敷衍,第三次征讨辽东,全国动员已经相当困难了。

    黄河滚滚,波涛汹涌,冰封的时间很短,过了元宵后,就已经湍急奔流了。

    河岸有隋军大营,这是张须陀的军队,上一次大破五路联军后,声威强盛,使得他在军方之威名,也提升不少,俨然成了朝廷军方的中流砥柱,剿灭各地起义军的主力将领。

    如今他的队伍扩充了五万人马,麾下悍将不少,如秦琼、程知节、罗士信、樊虎等人,都被他破格使用,发挥了很大才能。

    “将军,听说圣上又要伐辽东了。”麦孟才等人过来找张须陀,询问此事。

    张须陀轻叹道:“是啊,圣上对辽东太过看重,不征服高句丽不肯罢休,谁也劝不了。”

    “唉,地方叛军太多了,如过江之鲫,为何圣上看不到,还要一意孤行去伐辽东,这样会激发更多的民变,使地方百姓投入叛军阵营,我们根本剿灭不完。”

    “本帅已经写下奏章,一份上报兵部,一份呈递圣上,希望能受到重视,奏章中重点提到河北、山东一带,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叛军强盗四起,实在太多,那些小山寨,我们都无法逐一去清理,只能挑选影响较大的几支去镇压,可是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解决匪患,还需有相应安抚政策,不能再对外发动战争,也不能继续调动劳役了。”

    “要是圣上看听人劝,那就好了。”麦孟才叹息,他从父亲那里知晓,当今的圣上杨广,喜怒无偿,最讨厌纳谏,一意孤行惯了,上奏劝谏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反而会遭到冷遇。

    程知节问道:“张帅,我等也要赶往渔阳郡,参与此次辽东战吗?”

    秦琼、罗士信、樊虎、唐孝仁等全都密切关注,他们的家乡都在齐郡一带,如今兵荒马乱,都不想离开家乡过远,要保卫族人不受滋扰、伤害。

    张须陀摇头道:“不用,本帅得到了圣上的密诏,不必赶往辽东战场了,而是度过黄河,前往祝阿,去围剿卢明月的叛军。”

    “哦,卢明月自称无上王,大搞分封加爵,据说麾下已经发展了十多万人,比咱们多上一倍的兵力了。”

    “无妨,兵贵精不在多,我们向齐鲁的东南挺进,早日把这片土地的叛军镇压,我们齐鲁之地,就能早日安宁,免得被匪盗破坏、杀戮,守护一方。”张须陀在齐郡为官几年,作为郡守父母官,对齐鲁之地有了较深的感情,加上这些麾下士兵,都是当地户籍,所以他首先考虑是维护这片地域,好让将士无后顾之忧,安心跟他打仗。

    ………

    开春之后,瓦岗寨迎来更大发展,目前周围几座诚邑都已经被瓦岗军占据,开仓放粮,招兵买马,吸引不少起义军前来投奔,许多小寨主都是被李密忽悠来的。

    翟让发现了李密过人之处,开始重用起来,让其出谋划策,逐渐深得信任。

    这一日,瓦岗寨上的豪杰、将领们齐聚,在聚义堂内商议开春后的出兵方案。

    翟让、翟弘、单雄信、徐世绩、李密、王伯当、贾雄、贾润甫、黄君汉、王儒信等数十人,文谋武将,人才济济。

    李密起身道:“翟将军,秦末时代,刘邦项羽皆是以布衣出身,最后争取了帝王位,称霸诸侯,如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朝廷已经要荒废,跟秦末何其相似,以翟将军雄才大略,兵强马壮,倘若席卷二京,诛灭暴虐,足以灭亡隋朝,有机会称王建制!”

    翟让虽然是一方豪杰,但毕竟出身寒门,见识有限,加上这个年代由于门阀制度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下意识觉得,自己当个地方诸侯,割据称雄还可以,但是要推翻朝廷,自己登基做皇帝,根本没有想过,推托道:“吾辈起于群盗,迫于生存,能够乱世偷生苟活就不错了,阁下所言大志,恐怕我难以做到,也没有过这样的野心,我们还是将地盘扩大再说吧。”

    李密心中暗叹,觉得翟让目光过于短浅,安于现状,成不了大事,不过,这里地理位置很好,靠近运河和粮仓,比邻重镇荥阳,是个起兵好地方,山寨人才众多,李密决定在这扎根下来,好好发展,拉拢一批人,日后说不定能为己所用。

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发动了第三次讨伐辽东的战争,这个消息在全国犹如卷起了飓风,激发了更多民变和逃亡,但杨广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有关地方叛军的消息,很少有传到他的耳中,往往都被裴蕴、虞世基等人扣下的奏折,免得他们伴君身边,杨广心情一差,他们跟着倒霉。

    所以,这些近臣报喜不报忧,如果某一地方叛军被剿灭,这种捷报的奏折会及时传到杨广的龙案上,如果某地成片的爆发起义和民变,那奏折就会石沉大海,使杨广看不着,听不到。

    三月份过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出兵,御驾亲征,这次文武大臣照样陪同,只留下民部尚书樊子盖,辅佐越王杨侗受洛阳,汲取上次杨玄感叛乱,还留下将军张瑾、武贲郎将陈棱镇守在东都,防止再有贵族造反。

    十万禁卫军和十万骁果卫,先后出发,首尾相接,浩浩荡荡,兵甲锵锵,杀气腾腾。

    数万的骑兵队伍,奔腾起来,尘土飞扬,滚滚着如波涛一般,向前推进。

    朝廷大军抵达涿郡后,罗艺带兵五万加入,来到了渔阳郡,赶来这里只有四路府兵,其它十五路仍在途中,这一等就是半个月,才勉强凑足了二十路府兵,但是人数都不足,而且兵甲不全,老弱皆有,许多都是进村落抓来的民丁充数,还有一些牢狱的罪犯,参差不齐。

    这样的混杂军,比第一次,第二次讨伐高句丽的正规军,战斗力差了很多,而且军心也不齐,都觉得这次要阵亡在辽东了,私下怨气很大。

    这次随行大将军有李景、周法尚、鱼俱罗、来护儿、裴仁基、薛世雄、吐万绪等,规模也比前两次弱了不少。

    原本预计九十万兵力,实到数只有六十多万人,出燕郡边塞,开赴辽东战场,猛攻第一道防线——辽水河滩!

    这一战隋军投入了十万精兵,河岸对面的兵力只有两万,战斗非常激烈,半个月后,防线告破,数十万隋军,再次进入了辽东,兵锋遥指平壤城。

    高句丽原本就是小国,前两次对抗大隋,固然坚守下来,但是连年征战,国力不足隋朝二十分之一,这几年荒芜了庄稼,战死了不少壮丁,使得高句丽衰弱下来,已经不再是朝鲜岛上三大国之首了。

    平壤城的王宫内,一片愁云惨淡,因为隋国的进犯,使得王族和大臣贵族们,都脸色大变,他们切身体会到,国将不国,经不起大战了。

    虽然鹰派仍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更多的保守派和中立派,都不赞同继续跟隋死磕到底。

    乙支文德站出来分析道:“隋国皇帝杨广,是个好大喜功之人,分裂了突厥,平定吐谷浑后,安抚了西域后,只有咱们高句丽没有俯身称臣,所以,他就心理偏激,执着入魔,非得征服我们这一个番邦,来青史留名,第一次,因为太过轻敌,无功而返,第二次,因为国内杨玄感叛乱,使得他们在即将成功的时候,仓皇退兵。”

    “而这一次,来势汹汹,号称百万,我们的军力,不足五万,眼下辽水战线已经告破,我军兵力不够,无法逐一设卡,隋军将一马平川开赴平壤城下,这是一次死战,高句丽很可能就此亡国,遭到屠戮,若要保住王族,使高句丽不遭受灭顶之灾,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上到高句丽婴阳王高元,下到各阶品的官员,全都关注倾听。

    “那就是主动请降,表示臣服隋国,承认杨广是圣可汗,并每年向隋朝廷上贡,跟西域、突厥一样,只是名义上的称臣,并不会解散这里的朝廷建制,撤王号,称公称侯都可以,只要能让杨广面子上过得去,可能就会撤军,我高句丽的危机也就解决了。”乙支文德一直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这一次,连他都这样说,自然没有人反对了。

    “这能忽悠住杨广吗?”高元有些担忧,难道主动表示投降,却不解散军队,不交出政权,就能让隋军撤退吗?这种口头上的承认对方圣可汗,没有实质性的表示,杨广会相信吗?

    乙支文德神秘一笑道:“其实,杨广和许多大臣估计也都不想来征讨辽东,但是杨广为了圣可汗的名头,为了掩盖他失败两次的面子,所以,他骑虎难下,必须要洗雪帝王耻辱;其余大臣都是没有办法,劝谏不动,不来也得来,而且,我们并非完全没有诚意,做必要的割舍,就行了。”

    大臣们以为他要割地赔款,其实乙支文德的意思,是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作为诚意,以杨广好面子的性格,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算给足面子。

    高元犹豫片刻,半信半疑,把谈判求和的事情交给了乙支文德,并让自己的王弟高成随行,代表高句丽的王族,如果能谈拢自然好了,不必担心城毁人死,国破家亡,剩下了的几万人,根本挡不住隋军的猛攻。

    此外,百济和新罗虎视眈眈,已经在暗中联合,要趁着高句丽虚弱不堪,前来讨伐,抢夺地盘,他实在不想跟强大的隋国在这样死磕下去了。

    高成站出来,跟乙支文德并肩拱手,接下王命,共同负责议和之事,企图止住杨广的怒火,给高句丽留下一线生机。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战而胜() 
隋军兵临辽东城下,数十万大军,把这里围住,乙支文德、高成带了一万人马早一步过来支援,但是隋军尚未攻城,高句丽就派出使节,去了大隋阵营内送去消息,高句丽要臣服隋国,不再称王,请罪议和。

    杨广的行辕面向辽东城而立,重兵把守,壕沟、拒马、荆棘等,应有尽有,戒备森严。

    高句丽使节穿过层层军阵,被几道关卡搜身,确定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也不精通武艺后,才放行过去,担心他来个图穷匕首现,刺杀当今圣上。

    杨广在大帐内,接见了这位中年使节,得知了高句丽王的意图后,愣住了,他本以为这次也要鏖战到底,攻克平壤城,彻底消灭这个小国,却想不到刚开战不久,高句丽王就派人求和了。

    “陛下,当心是诡计!”宇文述提醒,当初他就是中计落败,葬送了二十万大军,损失重大,回来差点被军法处置。

    “谁负责前来议和,高句丽王吗?”

    那位使节名为呼延俞,是高句丽一位外交使臣,此时恭敬道:“我王已经重病在身,这次前来投诚议降的长官,是宰相乙支文德,以及七珠亲王高成,都是我高句丽全力与身份,最高的臣子了,足以代表我王。”

    杨广一听,微微点头,他也听闻过这两人,乙支文德允文允武,是高句丽中流砥柱,而高成是高元同父异母的王弟,高元无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