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隋至尊小纨绔 >

第3部分

大隋至尊小纨绔-第3部分

小说: 大隋至尊小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完,发觉又有些不对,还没有征询几位宰相的意见呢!

    于是他又转头问首席宰相苏威道:“苏相公以为朕这样处理以如何?”

    苏威一看,那元礼也是活该,你以为齐王落魄了,就可以欺负人家的儿子?

    果然是一个武夫,简直是猪脑袋,害得我等被人家杨恩抢白一顿,吃了一个大亏,岂有此理。

    想到这里,他回答道:“陛下!微臣也以为,这非常合适。而且微臣还以为,京兆尹位置不高,还应兼任一个虚职,比如说内史令(中书令)如今就是空缺的,可以让扶风王兼任,这也早有先例!”

    杨广一听,让杨恩兼任虚职宰相?

    这好像不大合适,虽然说大隋朝十几岁的郡王兼任内史令早有先例,不过他父亲刚受罚,这样的位置暂时不宜给他。

    想到这里杨广说道:“既然苏相公说他职务太低,也有些道理,那就再让他挂个益州牧虚职,不赴任,你等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

    “微臣等不敢有异议……”

    “扶风王英明果敢……”

    “……”

    众人一时间还判断不准形势,哪敢再说话?所以都纷纷称是!

    杨恩一看,不由高兴不已!自己不但没有挨处罚,居然还受封升官,增加了三百户封户。

    更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还要和李渊这个可能的窃国者一起共事,这可真好玩!

第5章 各怀心思() 
杨恩看着这几位在杨广面前战战兢兢的宰相,心里不由得暗想:不知道他们现在心里怎么想的,不过有些人肯定恨死我了!

    正在这时,堂弟杨倓走了进来。只见他先后向杨广和五位宰相行了礼,最后来到杨恩跟前,非常尊敬地给杨恩行礼道:“参见大哥!”

    杨恩赶紧还礼:“二弟客气了!”

    这杨倓是伯父杨昭的长子,只比杨恩小一个月。

    由于伯父早丧,杨广从前又非常喜欢杨昭,因此爱屋及乌,这杨倓早已经封了燕王,食邑四千户。

    其地位自然远非杨恩可比,他是与杨恩父亲齐王杨暕一个级别的。

    而且朝臣以前就相信,能够与杨暕争夺储君之位的,只有杨倓。因为嫡长孙的地位远非一般孙子可比。

    在如今的情况下,形式更加明显,杨倓应该早晚会被封为皇太孙,当然那得看杨广的意思!

    杨倓向众人行完礼之后,对着杨广说道:“皇祖父,孙儿今日有一事禀报!”

    杨广微笑着道:“请讲!”

    杨倓说道:“皇祖父,孙儿让府中的侍女、奴婢缝制了五百套冬衣,以供给渔阳郡戍边之将士。”

    什么?冬衣?杨广一听,不禁大喜道:“好!你不但四书五经读得好,居然心中还有守边士兵,我倒不曾想到。

    苏相公,将逆子杨暕原有的护卫与侍从减少八成,我估计应该有一万六七千人,将这些人全部给杨倓。

    那剩下的两成,一成给杨恩与杨志,剩下一成给那逆子留着就是,另外,旧齐王府改称扶风王府。”

    那杨倓一听,赶紧叩首谢恩:“孙儿多谢皇祖父。”

    他说完,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虽然这微笑一闪而逝,不过却让一直观察他的杨恩捕捉到了。

    杨恩想,这个杨倓可真不简单,自己的父亲刚被软禁,他就来献冬衣,看来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

    搞不好父亲出事,也与他有关,不过,这得下来再调查,如果真是他搞的鬼,那就太可怕了,自己得防着他。

    因为如今杨广把父亲的大部分护卫给他,用意十分明显,他是最可能的储君人选,没有之一。自古无情帝王家,自己今后更要小心了。

    这时那虞世基说道:“陛下,燕王不但仁厚,而且居然还惦记辛苦守边的边兵,真是难得,臣恭喜陛下有此贤孝之孙。”

    他先开口这么一说,其他几位宰相也纷纷恭贺。

    杨恩一看,果然都是些见风使舵之辈,向未来的储君恭喜了。

    待那几位宰相说完,杨广对杨恩说道:“哥奴,今后你也要像你二弟这样多读书,不要光想着练武!

    打天下的确靠马上功夫,不过是治理天下,却是要靠文章的。”

    杨恩点头应道:“孙儿一定谨记,不过,二弟天资聪慧,孙儿怕是不及万一。孙儿不想什么治理天下,只想守在皇祖父身边侍奉左右!

    还有,皇祖父,孙儿父亲虽然有罪,希望祖父念在他生养孙儿,还望准许孙儿不时看望!”

    杨广一听,点点头道:“你也有孝心,比你那父亲强多了。至于今后看望你父亲一事,我准许你两个月去探望一次。

    你先回去吧,对了,虞相公,你亲自去把齐王府的护卫与随从重新安排一下,不要搞得扶风王府太过混乱!”

    “微臣遵旨!”

    ……

    傍晚,扶风王府。

    王府司马李秋把府里剩余随从、护卫、侍者名单递给杨恩,愁眉苦脸的说道:

    “大郎,虞相公把府中精干之人全部抽调到燕王府,剩下的四千多人,都是老弱病残,给齐王和扶风王各留下了两千多人。”

    “是吗?”杨恩接过仔细一看,发现这府里还有护卫一千六百人,由一位快要告老还乡的鹰扬郎将统领,其副职同样是一位六旬多的鹰击郎将。

    府里面的文官只安排了四人:王府司马李秋,正五品;记室参军张弘,从六品;录事王果,从九品;行参军谢俊,从八品。另外,还有百多名流外胥吏等杂职。

    剩下的侍者、侍女大多是老弱、粗鄙之人。就是那最亲近的侍女,也只剩下梅儿一人。

    杨恩看完,不由心里暗道:虞世基肯定是记恨了,改日这仇一定要报!

    人少些,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还节约开销呢!自己不过是郡王,论收入和皇帝的赏赐,远不如亲王的!

    想到这里,只见他微笑着对李秋说道:“李司马,这里陡然遭遇变故,今后还请李司马多费心。”

    五十余岁的李秋说道:“哪里,能给扶风王办事,卑职深感荣幸。”

    其实,杨恩知道,按照规矩,如今只有亲王才会配王府管理班子和卫队,伯父的几个儿子,都封了亲王,有那个待遇。

    过去嗣王、郡王、柱国等均开府,有文官和护卫,如今杨广已经全部取消,这是为了减少官员,节约开支。

    所以,杨广能给自己留一千多人的卫队与四名文官,已经是破例。

    而且,还有消息说,杨广准备将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爵位制度废除,只保留王、公、侯三等爵位。

    自己这个郡王很尴尬,也许会被降为公爵,当然,待遇应该不大可能下降。当然,也存在升为亲王的可能性!

    不过,父亲被软禁后,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杨恩知道,隋炀帝后来确实取消了九等爵位,只保留了三档。

    由于很多高门子弟被取消了低等爵位,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待遇,这也可能是导致隋末动乱的根源之一,因为他们会支持叛乱。

    这里要说明一下,卫队和王府管理官员及胥吏的俸禄,是朝廷支付,不需要自己出钱。

    自己只需要支付府里面侍者、杂役的衣粮钱即可。

    杨恩说道:“所有留下的侍者、杂役,比照从前的标准,杂钱提高两成。另外,我赏李司马绢帛一百匹,张管事和他们三位文官各赏绢帛三十匹;其余胥吏赏绢三匹。”

    李秋与张管事及三名官员一听,赶紧纷纷谢过:“多谢大郎!”

    “好!李司马,我父亲究竟因何事被皇祖父软禁?”杨恩问道。

    一听杨恩问这件事,李秋便说道:“大郎,卑职就实话实说。其实,这件事也怪不得别人,只怪齐王办事有些草率……”

    原来,这次父亲被软禁,主要是由于两件事:其一,父亲无意中从乐平公主那里要了一位女子柳氏,不过,这位柳氏曾经被乐平公主许诺要送给祖父杨广。

    其二,父亲与韦大娘私通,还有了一个女儿,这个韦大娘其实就是杨恩已去世母亲的亲姐姐,也就是他们的大姨,而且还是个有夫之妇。

    杨恩一听,原来父亲栽在了石榴裙之下,真是可惜。

    不过人活一世,谁又能抵挡江山美人的诱惑?

第6章 这个地图不准() 
扶风王府。

    晚餐后,杨恩问了张管事一些府里金银与铜钱、绢帛、米粟等钱粮情况。

    他得知父亲临走之前已告诉赵长史与李司马,下令把七成的财物都留了下来。

    现在仓库中有几万石米粟,就是细绫、绢帛也还剩下万余匹,布五千五百余端;至于珠宝、金银、铜钱等,约将剩下十五万贯左右。

    啊?这么多?杨恩有些吃惊。

    不过他回头一想,这也很正常。父亲以前是太子的最大热门人选,给他送礼的人自然不少。

    他想,自己兄弟二人没有必要留这么多钱。

    自己是郡王爵,一年封户、永业田、职田的收入不少,这府中的财物应该再还些给父亲。

    “不行!这钱留着还有大用处!”

    刚出来的这个念头随即被他否定了。

    因为父亲依旧还是亲王爵,封户四千户,待遇并未减少。

    这钱多才好办事,今后自己要利用这些钱,想办法解除父亲的软禁才行,他想。

    由于府中缺人,他随后任命了一名年轻随侍蒋鹏担任了副管事。尽管蒋鹏只有十八岁,不过人非常聪明,很忠心。

    ……

    第二日一大早,杨恩来到崇文馆学习。

    崇文馆是皇家学堂,学生名额一般控制在三十名以内。

    崇文馆兼职大学士有两名:首席大学士为黄门侍郎、参与朝政裴矩,他是五位宰相之一;另外一名大学士为秘书令、宋国公萧瑀。

    这个萧瑀,是皇祖母萧后的弟弟,原南朝梁帝之子。

    崇文馆主要招收皇族以及皇后、太后族人子弟;另外就是宰相之子孙,还有二品以上高官子孙。

    杨恩刚走到崇文馆院门口,发现院中聚集了一大帮人。

    咦?那不是杨倓吗?怎么这么多人都围着他?

    还有那祖舅父萧瑀,他怎么像个下人一般围着杨倓?

    嗯!看来,他们是在巴结这个未来的皇太孙,为自己将来作打算。

    要是往常,早有人过来围着自己这个“准太子”的嫡长子唠叨个不停,就是那祖舅父萧瑀也对自己非常客气,如今却装作没看见自己一般。

    杨恩暗自摇头,不过他知道这种事非常正常,于是跟往常一样抬步走了进来。

    “咦?扶风王到了!今日怎么有些晚?”李世民走了过来。

    他们三兄弟李世民、李元吉、李智云都在崇文馆读书。

    杨恩笑道:“二表叔早!如今父王不在,家中有些小事情需要我处理,所以来晚了些。”

    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因此李世民的辈分比杨恩要高一辈。

    “扶风王如此年幼,就要担心家事,辛苦了!”李世民说道。

    “也没有什么,皇祖父还留了几名文官帮着处理家务,倒无需我多担心。”杨恩淡淡说道。

    几步外,被众人围着的杨倓看了眼杨恩,嘴角泛出一丝冷笑。其他人也转头看了看他,不过都没敢过来招呼。

    杨恩却若无其事一般,径自往学堂里走去。

    身后,李元吉和李智云走到李世民身旁。只见李元吉有些担心的对着他二哥李世民说道:

    “二哥,你刚才过来招呼扶风王,燕王好像有些不高兴呢!”

    李世民笑了笑,道:“我什么也没说呀?见到扶风王,招呼一声有何不可?我等总不能忘了礼节吧?

    三弟、五弟,你二人今后见了扶风王,切不可像今日这样轻慢,免得他人说我等不知礼节。”

    “二哥!如今齐王已经被软禁,燕王得势,我们何苦得罪燕王?”李元吉很不以为然。

    李智云没有说话,他倒觉得李世民说的有道理。不过三哥脾气不好,自己又是庶出,因此不敢随便发言。

    李世民见李元吉不肯听,也就不再说其他的话,只说了句“裴相公快到了,我等进去吧!”,然后便走开了。

    ……

    众人陆续走进学堂坐定。

    杨倓进来后,却没有与往常一样主动给杨恩搭话行礼。

    大家坐定之后,纷纷开始假装看书。这些人都是王公和高官子弟,并不需要靠科举做官,这四书五经也就随便读读而已,考核也并不是很严格。

    杨恩凭着脑中的记忆,知道这个杨恩也读了不少书,因此他对再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