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隋至尊小纨绔 >

第47部分

大隋至尊小纨绔-第47部分

小说: 大隋至尊小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王这次怕是说了大话,他又没来过此地,怕是听信了他人的道听途说吧?”

    “等会听听魏王怎么说!”

    “……”

    这时,心直口快的程咬金看众人不相信,又插话道:“诸位,我们魏王说的话,何曾有过假的?

    魏王说一年能够挣上百万斤铜,那肯定就没问题!你等居然不相信,真是气煞人也!”

    他对杨恩倒是非常佩服,因为自从跟着杨恩到现在,他发觉杨恩办事果断,性格非常沉稳,根本不像是信口开河之人!

    旁边的人见程咬金如此之说,都吓得不敢开口,不过心里确实不大相信。

    这时杨恩说话道:“诸位,我的炼铜方法有些不同,今日暂且安歇,明日我等到铜山一转,我把这炼铜的方法传授给你等,你等就知道了。”

    说完,他让杨郡守和张县令带路,一同赶到县驿馆休息。

    ……

    晚餐自然非常丰富,众人把酒言欢,尽兴而归。

    刚走进屋,阿雅过来小声禀告道:“王爷,刚才张县令送来两箱礼物,还有一封信!”

    杨恩一听,不觉眉头一皱,这是什么意思?

    想升官?

    他把信打开一看,不觉一愣!

    原来这个张县令,早年间竟然是父亲的书童!

    他送的这些礼物,并不全是给自己的,有一半是送给自己父亲的。

    哎!在此处遇见父亲的故人,这真的很难得!不过刚才饮酒之时,也未见他提起啊?

    正在疑惑的当口,忽然外边有人举报:“王爷,张县令求见!”

    “让他进来!”杨恩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很快地,张县令就走了进来:“下官参见魏王!”

    “哎呀,免礼!我不见这书信,还不知道张先县令原来是我父亲家中之人,快快请坐,阿雅,上茶!”

    “多谢魏王!”张先生非常客气。

    这张县令名叫张壅,三十五岁,看着面相倒是非常诚实。

    落座之后,杨恩问了张壅这几年的情况,因为他对这个人一点都不了解,也从未见过此人。

    “启禀魏王,下官蒙齐王抬举,离开王府之后,到蜀中新都县当了一任县尉……”张壅介绍自己大致经历,然后突然凑过身来,小声的对杨恩说道:

    “魏王,这杨郡守是燕王的人,卑职晚间上茅厕,在驿馆后花园中无意中听见他和陈将军的身旁的一位侍者,说着一些不利于王爷的事情,是关于这次琉求岛的……”

第88章 另类炼铜() 
杨恩一听,什么?

    居然有这么巧的事?

    他顿时心中火起,居然搞到我的头上!找死!

    不过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于是他向张壅详细询问所听到的那二人的谈话。

    听了张壅讲述详情之后,杨恩点点头,心想,原来是想抓我的把柄!

    我能有什么把柄?无非就是攻下琉求之后,纵容手下的弟兄们,分了些钱财而已,这也是惯例。

    不过,此事闹大了肯定不好!

    “好,此事我已知晓,多谢你的提醒!这上饶县县令如何?”杨恩问道。

    “此处也就是稍微偏远一些,不过金银铜倒是不少,这是大江附近的几个郡当中,还算是不错的。”

    “你先在这里干着,等任期满了之后,我想办法让你回京

    当一个员外郎,实在不行进我王府中任职!”

    “卑职多谢王爷信任,卑职还有大半年任期就满了,到时候回京,再来拜访王爷!魏王,不知齐王现在可好?”

    “父亲身体还不错,尤其是看见我当了魏王之后,一扫从前心中的阴霾,每日还喝些小酒,身体保养得也不错。”

    二人又聊了些闲话,随后张壅便告辞而去。

    在张壅走后,杨恩仔细思考了一下,随后把大舅韦挺和程咬金找了过来,把这些事情告诉他们。

    那程咬金一听,不觉冷笑道:“魏王,我看此事不一定与陈将军有关系,既然认准了人,不如将其秘密干掉就是!”

    韦挺也点点头:“大郎,我也是这个意思!”

    杨恩一看,摇摇头,说道:“我先找陈棱谈一谈,试探一下,看他是否知道此事。如果他确实不知情,就按你二人说的那样办。”

    “这样最好!”

    ……

    陈棱一听,什么?自己的仆从居然被人收买了!

    他的脸胀得通红,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魏王说的那个人,可是自己的仆人!想不到自己的仆人居然背叛自己,这当然让他怒火中烧!

    要知道,在那时奴仆几乎没有任何地位,即便被主人打死掉了,也没有多大的事,何况陈棱还是个高官。

    可如今自己的仆人居然选边站,这如何不让他生气?

    只见他生了一会儿气之后,就对杨恩说道:“请魏王放心,卑职绝对让他见不到明天的日头!”

    “很好!你自己的仆人可要管好!我皇祖父也是信任你的,你这次和王世充一样是一等功,估计我皇祖父将给你封个金紫光禄大夫应该不成问题。”

    “多谢王爷提携!属下知道该怎么做!”说完他抱拳告辞而去!

    望着陈棱离去的背影,韦挺说道:“大郎,这个陈棱能可靠得住?”

    “我看应该没有问题,程参军你说呢?”杨恩说道。

    “魏王说没有问题,那就没有问题!”程咬金倒是大大咧咧,直接就脱口而出。

    杨恩一听,摇摇头!

    至于这个杨郡守,现在倒是找不到理由动他,也没有动他的必要。

    第二天,有人在附近河里发现一具无头尸体,县尉调查几天,没有线索,这事也就罢了。

    ……

    铜山距离县城有十多里远,你还让人准备了很多废铁片、锄头等等工具,然后带着一大帮人,来到附近的铜山。

    这铜山之上有几十个采矿的矿洞,有国有的也有私营的。

    就冶炼方法来说,铜和铁都非常容易冶炼,只要用木炭烧烤,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两种金属就会从石头当中分离出来。

    所以铜与铁,也是最早冶炼出的金属,比白银相对来说要容易些。

    杨恩哪里出胆水,就带人来到那出胆水的泉洞口。

    他一看,还不错,这里是非常适合布置胆水炼铜的沉淀池。

    这里要介绍一下,何为胆水炼铜。其实这就是一种置换化学反应,这在初中化学里面学过:CuSO4(胆水)+Fe=Cu+FeSO4。

    胆水就是硫酸铜,将铁片放入胆水之中,胆水之中的铜会被置换出来,变成了硫酸铁。

    当时就铁的价格来说,大概三十多文钱一斤,也算是高端物资。

    不过和铜比起来,就要便宜一些,铜的价格一斤大约是一百五六十文左右,是铁的五倍。

    所以即便算上人工费,湿法炼铜是非常便宜的,比从矿石当中炼铜,成本低很多,见效更快。

    当然,前提是要有胆水资源。杨恩前世从有关资料上看到,此处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所以才来到这里。

    用这种方炼铜,是中国的独创,这种方法在宋代发扬光大,每年生产几百万斤铜,这也是南宋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之一。

    杨恩仔细查看了地形,就安排道:“我这个炼铜之法非常简单,就是挖好池子,利用这个胆水,用铁来炼铜……”

    他详细地把自己的方法给众人讲了,最后说道:“杨郡守、张县令,我看这个铜山的泉眼,国家应该管起来,暂时不能让私人用。”

    “我等一定遵从王爷安排!”

    二人终于听明白了,不过倒是有些半信半疑。

    接下来,张县令就安排人,开始挖沉淀池。

    ……

    四天之后,杨恩又带着众人来查看炼铜的情况,距离那个池子还有很远,就听见在这里值班的刘县尉说道:

    “哎呀,魏王的这个方法果然非常神奇,才短短的四天,已经练出了七八斤铜,这还是两个小池子呢!要是多修几个池子,几十斤铜可就出来了!”

    “哦?是吗?我等去看一看!”王世充说道。

    众人来到那两个沉淀池旁边一看,果然,已经有人开始在那个竹笆上面,把沉淀出的铜刮下来。

    旁边的一个木桶当中,已经刮了若干,怎么说也有好几斤了!

    “魏王这个方法果然独特,一般人哪里想得到?”

    “的确如此,看来组织个几千人,把这山中的泉水都利用起来,一年生产个百万斤铜,应该是小事情!”

    “我看也是!而且现在是冬季,这山中的泉水并不算太大,如果到了雨季,这水量一大起来,产量必定大大增加!”

    “……”

    众人看罢这几天的成果,纷纷交口称赞,对杨恩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89章 震惊奇术() 
杨恩想把所有的胆水都让国家管控,结果发现有些不太现实,因为这铜山很大,泉眼到处都是。

    因此只有控制那些很大的泉眼,特别是雨季出水大的泉眼。

    很多小的泉眼,只有让给百姓,如果他们要炼铜,就按照规定收税,这就跟采金、银等其他金属矿一样,一般按照一成收税。

    有时候国家急需金银铜之时,还必须让他们全额卖给国家,当然价格也是由国家制定。

    解决炼铜的问题之后,杨恩就开始琢磨炼铁和炼钢,这才是大隋之根本。

    不过他突然就想起,还有一样很重要的金属没有搞出来…锌。

    因此布置完胆水炼铜这项工作,他便让人在此地采购了若干炉甘石,要带回京城去,在那里开始试验一番。

    杨恩急着赶回京城,他要跟着去讨伐吐谷浑,这才是大事,至于冶炼锌,再利用锌冶炼出鍮,也就是黄铜,似乎还不大着急。

    ……

    三月的大兴城,阳光明媚,寒意全无。

    太极殿。

    今日是杨恩等人向皇帝和宰相汇报这次登陆琉求的战果。

    主汇报的当然是杨恩,他把登陆琉求的经过大致说了下,还有在半路上建立一个很大的炼铜冶作坊的事情也做了重点介绍。

    当然,他和王世充二人联名送上了不少礼品给皇帝和皇后,皇帝和皇后都是爱好奢侈的人。

    杨广一听,什么,居然一年可以增加百万斤铜?而且这个方法还在现场经过检验了?

    这……太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现在大隋一年的铜产量,也不过五六百万斤,这个数字还是估计的,其中包含了那些偏远地区私冶的。

    因为根据朝廷的律令,只有设有冶监的县,其管理的采炼场所,才会上税,其它地方听任百姓私采,连税都不用交。

    这个政策,可比现在都要好很多!当然这是在隋唐时期,往后就不行了,越管越严!

    其他的几位宰相也都惊讶无比,那燕王杨倓自然无比嫉妒。

    他原本想利用这次机会,找出杨恩的一些缺点把柄,再想办法让御史弹劾,结果自己收买的人无缘无故的失踪了,令他的计划功亏一篑!

    宇文述说道:“陛下,这次魏王可是立了大功,以微臣看来,应该重奖赏才是。”

    虞世基也说道:“的确如此!魏王不惜亲自以身犯险,开疆拓土,这极为难得!

    不仅如此,就是这一年增加百万斤铜的功劳,给普通百姓封一个公爵都不为过!”

    纳言苏威也说道:“是啊,陛下,虽然魏王开办的钱庄,大大缓解了市场上铜钱的流通,不过由于铜很稀少,依然有些不法之徒,熔铜钱做铜器,以牟取暴利。

    据从江南返回的消息,有人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两三倍之利(这是真实的,书上有记载,甚至在唐代有些时候都是如此)。如今一年可以增加一百万斤铜,自然就好了很多!”

    杨恩一看,虞世基居然也跟着说了几句好听的,他现在转弯倒是挺快。此人深得杨广信任,今后得好好利用。

    最后御史大夫裴蕴也跟着帮腔,连声说好。

    杨广一听,自然非常受用,微笑着说道:

    “是啊,这的确是两大功劳,当然要重赏!王世充、陈棱、张稹二人,加从三朝议大夫同时任命王世充为江都通守。各赏绢一千匹!

    杨恩加上柱国、司空,赏绢三千匹,加食实邑一千,御马二匹!”

    “多谢陛下!”众人叩首谢恩。

    杨刚长舒了一口气,现在自己的实封增加到六千户,距离杨倓只有两千户的差距了!

    而且自己还封了司空,这是一个职事官,虽然品级同亲王一样,都是正一品。

    不过,杨倓可没有这个职事的职务,他以前与自己一样,最高的职务是州牧,这个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