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文娱抗日上海滩 >

第100部分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100部分

小说: 文娱抗日上海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而美国记者善意的接了一句:“现在在美国流行的青鱼中式快餐非常好吃,而且,我们发现,似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会做菜的!所以,美国人都想知道,在中国国内也是如此么?宋女士会在为国为民的同时照顾家庭么?平日会做菜么?”

    幸好宋美龄机智,从做菜这件事情说开去,把做菜这件事情引道中国人的家庭观上去,然后由家至国,又说回到抗日救亡的主题上去。

    虽然这件事情有惊无险,不过,由于是海外华人的事情。所以,资料和相关的情报还是被送到了老蒋的桌案上。老蒋略微翻了翻,有些生气:“娘希匹,这个余生真能闹腾!”

    当然,余生对于委员长的评语和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毕竟这是几个月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了。他现在正忙着和人谈判呢!

    *********

    两更奉上,并感谢书友文山人的推荐票!也谢谢其他给本书投过推荐票或者以其他方式支持过本书的书友!继续求推荐,求收藏哈

第一百三十八章 柯达(一)第一更() 
和余生谈判的,是柯达公司派来的一名女子,三十余岁的年纪,名叫卡斯特。身材和容貌都极其养眼,所以青小艺会时不时的给两个人端来水果或者咖啡。

    在后世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时候,但凡是手机,就会有摄像头。除非是专业从事摄影的,很少会有人买一台需要冲洗胶卷的照相机。而用胶片拍摄的电影,也岌岌可危。当数码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电子便将完全代替胶片和胶卷。所以,在后世,曾经不可一世的胶片帝国柯达,只能以破产告终。

    但是在这个时代,柯达公司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一八八零年,当时还是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获得摄影干版的专利,然后利用自己手中的发明专利,开始大量的生产摄影干版。随后,摄影干版的生意便大获成功。乔治伊士曼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一八八一年,乔治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开始全力经营自己的公司。

    与此同时,乔治伊士曼也继续研究着简化摄影技术的方法。两年之后,乔治伊士曼获得成功。一八八三年,乔治伊士曼发明胶卷,摄影行业自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到了一**二年,伊士曼干版公司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摄影行业的巨头自此诞生。柯达公司的成功绝不止于对专利技术的研发,而且,在经营上也很有一套。一**六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柯达公司花费重金,成为其主要赞助商。

    随后,这时隔千年举办的古老运动会迸发出巨大的魅力。成为世界顶级的运动赛事。柯达公司的名字伴随奥运会传遍欧美世界。到了一九零零年,柯达公司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同时,日本的销售办事处开始筹划建设,加拿大的生产厂也开始动工建设。此时的柯达已经成为国际摄影业的巨头!几乎所有的摄影器材,柯达都有涉及。

    而余生自从拍摄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在美国大红之后,便被柯达公司列入可以合作的观察名单。而到了大闹天宫再次红遍美国,柯达公司的高层基本上便定下了与余生的合作意向。毕竟,此时中国人既能在国际上出名,又在国内有不小影响力的人不多。即使有,也很少有人是娱乐圈的。只要柯达公司能和余生达成合作意向,那么余生在中国的影响力,便会帮助柯达公司轻而易举的打开中国的市场!

    这笔买卖,双赢至极。可是就在柯达公司准备行动的时候,其大本营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越演越烈。开拓市场的计划便被搁浅下来。一直到了余生来到美国,先后上映偷袭珍珠港和舌尖上的中国两部既叫好,又叫做的纪录片,柯达公司才再次决定重拾和余生合作的计划。

    所以,柯达公司便派出了卡斯特,希望和余生达成合约。合约期限内,除非柯达公司并没有此产品,否则余生只能使用柯达公司生产的摄影器材。与此同时,余生需要在柯达公司要求的时间和地点,向公众表明柯达的摄影器材很好用!

    作为后世的穿越众,余生对于这种原始的代言并没有什么反感。不过,他另有打算。就在卡斯特把各种条款说的优厚无比,天花乱坠,并且对着余生大抛媚眼惹得青小艺怒目而视的时候,余生突然问道:“你们公司缺钱么?”

    “嗯?”卡斯特一愣。

    余生接着道:“我听说因为战争,柯达公司在欧洲的损失不小!在日本和远东也已经无法立足了。如今全靠加拿大和美国的分支机构在支撑?”

    卡斯特没想到余生对柯达公司居然了解甚多。于是问道:“余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我只是觉得和贵公司的合作,其实可以更加深入一些。”

    “哦?余先生有什么建议?”

    “我想对贵公司进行投资。虽然贵公司的市值不小。但是,以我的财力,估计还是可以占到一定股份的。当然,投资完成以后,我就是贵公司的股东了。为自己的公司做点代言,自然是理所应当。”

    卡斯特一惊:“余先生对柯达这么有信心?”她身为柯达公司的中层,自然知道柯达在这次战争中损失有多惨重。能支撑到如今,全都是依靠深厚的底子和得当的经营方略。而战争一开始,原本的融资渠道也大量的消失。能有人投资,算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了!

    余生当然有信心。他在后世,也是文青一枚,没事端个照相机还是很正常的。对于摄影业的巨头自然了解甚深。柯达公司虽然被二战重挫,但是,在一九四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后,便在数十年的时间中,一直霸占着彩色胶片的主要市场。虽然其成色剂形成的染料稳定性较差,彩色影像的保存性比不上染印法及外偶法。但直到后世八十年代技术革新,一些胶片厂才生产出低退色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柯达的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市场地位才被动摇。

    而在后世,大多数人也认为,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的发明才算是彩色胶片时代的真正开始。在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发明后,柯达的股票价格暴涨,胶片销量一路上扬,很快便恢复了元气。巩固了自己摄影业巨头的地位。

    所以,余生对卡斯特一耸肩道:“那是自然!”

    合约基本达成。卡斯特自然不会在柯达缺少自己的时候把投资往外推,只是融资增股这种事情,其中的程序多多,还是要汇报上去,派专业的律师来拟定合约条款。总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而卡斯特因为办事漂亮,自然会被上司记上一功!有了这个功劳,升职加薪自然是不成问题!

第一百三十八章 柯达(二)第二更() 
卡斯特告辞后,余生开始考虑后续的计划,柯达公司的邀约提醒了余生,虽然他的两部影片在美国的反响都不错,但那只不过是纪录片而已。想要拍两部不错的电影,还得有自己的班底才行。不能总是单打独斗。也不能总依靠华纳公司。

    而此时,原本余生在香港接收的大地公司的班底,跟着余生到达美国的只不过有八个人而已。剩下的人要么是因为故土难离,要么是因为有家小牵累或者另有打算,都留在了香港。日本人占领香港后,对香港的华人毫不客气,留在香港的人福祸不知,全无消息。

    余生想要组建自己的班底,还需要招揽几个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了解深刻的电影人。如果有些名气,就是上佳。可是这个时代,上哪里去找在美国有些名气的中国电影人呢?

    想来想去,余生突然想到两个名字,一个是黄宗霑,一个是黄柳霜!

    黄宗霑此人,生于广东。随父亲来到美国。其父是在美国修铁路的华工。当年美国人修铁路,除了驱逐了大量的印第安人之外,还动用了大量的劳工,而因为林肯将黑人的奴隶地位提高,所以黑人劳工的价格大幅度上涨。相比之下,吃苦耐劳,反抗精神却不强的华工,成为美国人的首选。

    这些被美国人当成苦力的华工,有的人是为了挣一口饭,自愿漂洋过海到美国的。有的则是被花言巧语所骗,签了卖身契,被骗到美国的。这些被骗的华工,被称为猪猡。除了被当成劳动力外,几乎毫无地位。并且,收入微薄。

    所以,当年在美国修筑铁路的华工们命运悲惨,因为过度劳累致死的不计其数。美国四通八达的铁路旁,尽是华工们累累尸骨。

    然而,中国人是一种最适合于在体制和平和环境下生存的人。美国虽然有排华法案,但并无近代中国的百年动乱战火不休。这些修铁路的华工中,总有一些能够动心忍性,在暗自忍耐中积攒资源,脱离困窘的。

    黄宗霑的父亲在长期的积蓄之后,便开了一家杂货店,维持温饱生计。生活水平还过得去。十二岁时,黄宗霑获得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柯达的黑盒子(kodakbrowniecamera)。摄影成为兴趣。

    十六岁的时候成为商业摄影师助理,随后成为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剪接房和影片库的保洁。而后,黄宗霑以“第四摄影助理”的身份成为西席b地密尔一部影片中的剧组,负责在每个镜头开拍前,拿着场记板到摄影机前面报幕打板。

    人的命运总是很奇怪的。黄宗霑的个头在西方人的眼里算是小矮个,但却喜欢抽巨大的雪茄。这一大一小中,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喜感。惹得西席b地密尔忍俊不禁。自此招揽成为其固定班底。

    而黄宗霑确有天分,在一九二六年,派拉蒙的男人陷阱中,将自己的摄影技艺发挥的淋漓尽致。一战成名。一九二八年米高梅的悲欢小丑更是让他的摄影技艺炉火纯青。

    一九三八年,黄宗霑凭借女星海蒂拉玛主演的阿尔及尔,获得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从此名扬好莱坞,名号“jameswonghowe”。在余生的电影没有在美国扬名之前,他就算是好莱坞电影界最知名的中国人了。

    不过,好景不长,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国内不但发生了对日本人的排斥,而且,还发生了对所有亚裔的排斥。黄宗霑经常被人误认为日本人。一怒之下,便在衣服上挂上了“我是中国人”的别章。甚至,其好友詹姆斯卡格尼为了声援黄宗霑,也挂上了同样的别章。

    不过,这并不管用。黄宗霑接的片子明显比原来少了。很多时候,即便是名望出众,也没有活干。而且他名下的饭店和各种产业,经营的也是每况愈下。

    余生曾经听阿尔伯特提起过黄宗霑,结合后世看过的资料,自然知道这个时候是招揽黄宗霑的最佳时机。毕竟同为中国人,黄宗霑唯一不受歧视的地方,估计也只有自己这里了。

    而若论摄影水平,黄宗霑已经是大师级人物了。如果按照历史的原样发展下去,他会顺理成章获得十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获得两次奥斯卡摄影金像奖。然后被国际摄影师协会会员投票评选为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电影摄影师之一。

    到了那个时候,黄宗霑身价太高,余生怕就招揽不起了。毕竟,锦上添花总不如雪中送炭来得更有人情味。

    所以,考虑妥当后,余生便给阿尔伯特打了个电话。如今第二批青鱼餐馆刚刚开业,他和青小艺坐镇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还暂时走不开。而且,阿尔伯特在好莱坞中地位极高,如果由他出面邀请,无形中会给黄宗霑增添些脸面。

    阿尔伯特听到余生要联系黄宗霑时,有些惊讶:“亲爱的余,难道你又想拍电影了么?”

    “当然!在当了一段时间饭馆老板之后,我发现还是当导演比较适合我!”

    阿尔伯特大笑:“其实我发现你当饭馆老板也是很专业的。我的投资顾问可是跟我说过,你的快餐店管理模式非常的合理,并且,独一无二!”

    余生一笑:“那么,亲爱的阿尔伯特,你知道黄宗霑的近况么?”

    “当然!他的才华有目共睹。不过,最近因为日本人和亚裔的事情,他的境况不是太妙。在你把所有的华人都打上会做中国菜的标签以后,有很多人都问他会不会做中国菜!甚至包括他的老婆sanorababb。而且,他的饭馆也因为青鱼餐厅的崛起,客流量少了许多。哦,亲爱的余,我觉得他对你的印象一定会非常深刻”

    “”余生满头黑线。只能对幸灾乐祸的阿尔伯特道:“亲爱的阿尔伯特,无论他对我的印象如何,麻烦你帮我约他一下。另外,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想让你帮我约一下同为华裔的黄柳霜”

第一百三十九章 渐冷霜华(一)第一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