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文娱抗日上海滩 >

第148部分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148部分

小说: 文娱抗日上海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情根深种的小女子,她只是想过来看看,看看而已……

    而作为参加过余生慈善晚会的两个女强人,贝蒂戴维斯和琼克劳馥,在青小艺进门的那一刻,便知道正主来了。虽然这个东方的小姑娘笑容满面,客气有礼,但是,女人之间的直觉她们闻到了浓浓的酸味。

    而青小艺看到这两个人在余生房间中,却是放下心来。她作为余大官人的枕边人,自然知道余大官人的喜好。这货可是个从来都不喜欢比他年纪大的女人的纯正直男癌。看样子,不过只是普通的工作面试而已。

    不过,同为女人,青小艺也很快便发现了琼克劳馥的异样,这姐姐可是真空的!所以,只是礼节性的应对了一下,便和贝蒂戴维斯有说有笑了起来。而女人的社交天赋贝蒂戴维斯也很快明白了事情的缘由。碾压宿敌的爽快感她笑的格外甜美。

    琼克劳馥被晾了仅仅一分钟,便明白了自己的失误。都以为青鱼中餐厅是余生做主的,谁知道半路杀出个老板娘来!当年她秒杀梅耶等一众大佬的一招,遇到老板娘,便也只能折戟沉沙。于是,这个情商超高的好莱坞影后,自觉的退出竞争,告辞离去。

    而此时,青小艺和贝蒂戴维斯的话题,已经延伸到今年罗迪欧大道上,哪一家名品店中什么样式的比较好看了……

    余生的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青小艺怯生生的瞥了他一眼,生怕余生因此动怒。而余生对青小艺道:“你们先聊着,想去逛街就一起去。我下午还要见一个人!”

    “嗯……嗯?”

    “是个男人,糟老头,快七十了!”

    “哦……”然后青小艺又恢复了可爱乖巧状。

    余生要去见的这个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在筹划如何将自己的这几部电影弄得人尽皆知的时候,便灵机一动阿尔伯特帮忙约好的。原本,余生打算在见过海蒂拉玛后,回家休息几个小时,再去拜访此人。中间有贝蒂戴维斯和琼克劳馥两个人一打岔,休息便作废了。

    余生要拜访的这位,名叫大卫格里菲斯。只要是翻过电影史的人,应该都会对此人有印象。因为无论是哪个版本的电影史,几乎都要将此人,拿出十几页纸来,专门介绍其生平经历并分析其经典作品。

    大卫格里菲斯。生于一八七五年。算是好莱坞的创始人之一。此人拍电影的时候,好莱坞还没有诞生。而美国人的电影,还处于没有遭受好莱坞统治的混乱时期。大卫格里菲斯原本的志向也不是当导演,他在一**七年剧场的时候,连导演这个职位,在电影行业中的定义都是模糊的。

    大卫格里菲斯在一**八年加入爱迪生公司的时候,申请的职位是编剧。而公司给他的安排,却是在一部叫做《RescuedfromanEagle's》的影片中当一名没有多少戏份的演员。这让大卫格里菲斯非常不爽。

    随后,大卫格里菲斯便以电影演员的身份,与Biograph签约。签约的原因很简单,由于Biograph此时经营的不景气,Biograph主动要求格里菲斯当导演。这个职位虽然不是格里菲斯梦寐以求的编剧。但是,导演本身便有剧本的权力。这让格里菲斯非常高兴。其第一部影片《多莉历险记》在一九零八年上映。

    作为一个热爱狄更斯的文艺青年,格里菲斯自然有一颗独立于电影的商业运作之外的心。他不但在拍摄可以卖钱的电影,而且在追求一种自己独有的、不同于此时摆脱不了戏剧舞台的叙事技巧。(。)

第一百九十三章 格里菲斯() 
在一九一二年,据电影杂志统计。格里菲斯十几分钟的电影《TheSandsofDee》之中,有六十八个镜头之多。而同期在美国大火的意大利电影《Queen,Elizabeth》,虽然长达五十三分钟,却只有二十三个镜头。和舞台戏剧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格里菲斯的这种对镜头的探讨,自然会造就出许多良心作品。他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为Biograph拍了将近一百五十部电影。Biograph因此起死回生,大红大紫。

    而在一九一零年的时候,由于格里菲斯被Biograph排到西海岸拍电影,所以格里菲斯带着丽莲·吉许、玛丽·璧克馥等当年的明星,在洛杉矶旁边找到了好莱坞。并在此拍摄了几部电影。而在这几部电影后,业界才逐渐发现好莱坞这块风水宝地。

    一九一一年,好莱坞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内斯特影片公司在此定居。同年,在好莱坞定居的制片厂,加起来有十六个之多!从此后,好莱坞才诞生了,诸如米高梅,华纳兄弟,派拉蒙和雷电华等美国乃至世界的电影巨头!

    所以,如果说一句是格里菲斯发现了好莱坞,并开启了好莱坞时代,并不算过分。不过,他的主要成就,并不是这个。大卫格里菲斯之所以被后世的电影史铭记,是因为其两部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

    这两部作品算得上是同期电影无法逾越的高峰,因为这两部电影几乎奠定了后来,一直到后世,电影镜头使用的基本语法和蓄势技巧。

    经典电影叙事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镜头语言已经都被格里菲斯找到。格里菲斯在同一场景中根据剧情使用不同的景别和机位。这一做法彻底打破了舞台化的时空观念,将一个场景空间拆分开来,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细节。电影叙事,从此独立于传统舞台戏剧。虽然这种改变,在后世被电影研究者认为是在一九一零年,格里菲斯的《UngingSea》中便已经确定,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才是奠基。

    与此同时,格里菲斯使用平行叙事,有意无意的使用蒙太奇。并且。创造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经典剪辑模式。后世好莱坞电影中,英雄救世总在最后关头的恶习,便是从格里菲斯开始。

    有了这些跨时代的发明,一九一五年三月三日,格里菲斯的美国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长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纽约LibertyTheatre首轮院线上映。并接连上映六百二十余场。格里菲斯因此赚足了钞票和名气!

    而情节电影和史诗大片。也从此成为好莱坞赚钱机器的最爱。后世的余生没少受到这种类型电影的荼毒。

    不过,在《一个国家的诞生》拍摄之后,格里菲斯选错了发展方向。《党同伐异》的拍摄过程中,逼真的布景他不但花光了从《一个国家的诞生》中赚来的钞票,而且还负债累累。并且,《党同伐异》虽然在电影的叙事技巧和镜头运用上更趋于纯熟,在主题的构建上也极有艺术性。但是,不得不说,太过超越时代。以至于当时的观众根本就看不懂。票房自然惨淡至极。

    自此,声名显赫的格里菲斯过上了苦逼的还债生活。并且,这个重大挫折格里菲斯的心气和创造力全失,此后,他的作品再也不敢有所创新。只是遵循自己原有的叙述模式,循规蹈矩的按照套路化的方式拍一些并不著名的电影。

    而在声名跌落后,好莱坞也逐渐忘了这个发现这个风水宝地的人。其最后一次出场,是在一九三六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为贝蒂戴维斯颁奖。此后。便郁郁终生。到一九四八年,在好莱坞因为脑溢血去世。当然,脑溢血只是表面,格里菲斯基本上可以算是被郁闷死的。

    其实。如果以格里菲斯对电影的理解,并有雄厚的资金其实现自己的想法的话,那么,虽然《党同伐异》在商业上失败了。但是,只要创新下去。未必便不能拍出比《一个国家的诞生》更叫好叫座的电影来。

    格里菲斯的创作,之所以戛然而止,之所以后半生都碌碌无为。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钱不够了而已。可是,钱这个东西,对于别人来说是个难事,但是对于熟知后世经济发展史的余大官人来说,却根本不是个难事。

    作为一个纯正的伪文青,如果让余生在一百万美元和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之间选择,以如今余生的财力,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所以,在余生和阿尔伯特、梅耶等人闲聊时,发现格里菲斯这个电影天才居然无人问津时,心头便是一跳。话说,这可是捡漏的大好机会!如果能把格里菲斯纳入到自己的班底中,那么以后拍的电影,艺术质量方面,便完全不需要余生操心了!余生要做的,不过是给格里菲斯一个商业性的平衡而已。

    格里菲斯和华纳兄弟几个并不算是同一辈人,格里菲斯成名的时候,华纳兄弟几个的公司才刚有了些起色而已。但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却也认识。余生通过阿尔伯特约了格里菲斯,虽然阿尔伯特说格里菲斯的态度和冷淡,但是余生还是准时到了格里菲斯的住处。

    与想象的大体相同,余生在格里菲斯的住处后,发现这个已经不再风光的天才,如今已经被郁闷的老态龙钟,毫无风度。而屋子里虽然有仆妇帮着收拾,但是也不算有多么整齐。显然对生活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审美与追求。

    对于这样的人,余生对症下药,开门见山的问道:“尊敬的格里菲斯,我想请你做我新片的导演!收拾一下东西,跟我走吧!”

    格里菲斯吓了一跳。话说,他这数十年沉寂中,早已经没人会对他这么说话。仿佛,他还是当年的那个知名导演一般。

    格里菲斯如今也已经年过七十,老态龙钟。不过,只有眼睛里面还有些活力。格里菲斯眯了眯眼。问余生道:“你就不怕这部电影如同《党同伐异》一般负债累累?”

    “不怕!我的资金非常充裕!并且,我也从不认为《党同伐异》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嗯?”这句话说得格里菲斯一愣。自《党同伐异》让他负债累累以来,他已经听遍了冷嘲热讽,包括观众的,也包括一些专业的影评人。有的人评论犀利。有的人评论委婉。但是,从来没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没有失败。

    格里菲斯反问余生道:“难道你还认为这部电影是成功的么?”

    余生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天才,第一种天才,只比平常人多看一步,因为多看的这一步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这一步注定是成功的。如同《一个国家的诞生》!第二种天才,却可以比平常人多看两步,但是这第二步,已经超出了的理解范畴。所以。这第二步注定会曲高和寡。如果在专业领域,可能还会得到他人的理解,但是,一旦推向,则必然是失败的结局,便如同《党同伐异》。”

    这个理论来源于后世,算是一种烂大街的鸡汤了。很多郁郁不得志的人,都以此作为自己不成功的借口——你看,并不是我不行,而是其他人不理解我!天才的太过分了。果然会遭天谴的……

    但是,如果这句话放到格里菲斯的身上,则非常贴切。《党同伐异》在被后世人理解之后,成了这个时代。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除了《公民凯恩》和《一个国家的诞生》,几乎没有能与其艺术成就比肩的作品了。

    而且,其中蒙太奇的不自觉运用,镜头的选择,景深的变化,平行的叙事结构。以及充满暗喻的表达方式。虽然在这个时代不被理解,但却成为后世许多卖座电影的教科书。

    而伪文青的心果然是相通的,老态龙钟的格里菲斯,对于心灵鸡汤的吸收速度极快。在余生说完两种天才的比喻后,满是褶子和老年斑的脸,如同干涸的土地吸纳雨水一般,迅速的舒展起来。格里菲斯心结纾解,大笑道:“虽然我明知道这只不过是你的恭维,但是,这却是我这几十年听到的,最好听的恭维了!”

    说罢,身体从躺椅上弹了起来,动作迅捷的,哪有丝毫老态!格里菲斯对余生道:“那么好吧!我跟你走!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余生也丝毫没有料到,格里菲斯的动作能快到这个地步。话说余大官人来之前,准备的心灵鸡汤可不止这么一碗,按照余大官人的估计,格里菲斯的心病应该属于病入膏肓的那一种。非要一碗接一碗的心灵鸡汤灌下去,才能痊愈。谁料,只不过用了一碗,病人便痊愈了。怪不得后世的人,有意无意的都喜欢喝心灵鸡汤……

    余生把格里菲斯带到自己的工作室中,黄宗霑和黄柳霜等早已经慕名等候。在一番中国传统式的拜见老前辈的礼仪中,格里菲斯被已经得到余生命令的一群向来会拍马屁的中国人拍得舒舒服服,飘飘然直上九霄。不过几句话,便定下今晚不醉不归。

    在其乐融融中,黄宗霑带着格里菲斯看剧本去了。余生拉过黄柳霜,叮嘱道:“让老头子少喝点,人年纪大了,太高兴了也不好。万一突发个心脏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