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文娱抗日上海滩 >

第166部分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166部分

小说: 文娱抗日上海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批准;邮件要经过审查。非加密电报采用许可制;禁止升扬国旗;监视一般敌国人;禁止集会演讲。

    第二天,珍珠港事件的影响波及世界,日本人和欧美诸国撕破脸。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八日,日本人占领上海租界。随后便宣布英国、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拿马、古巴、南非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为敌国侨民。宣布敌对后,便向英国、美国、荷兰等驻沪领事馆派兵,停止这些领事馆的一切业务,关闭、封存了无线电设备,将领事馆人员收容管制。

    随后,日本人就对这些国家在上海滩的银行和企业,进行了清算和接收。这些银行和企业中的巨额财产,从此便算是日本人的了。不过,日本人终究对自己原本的老大有点敬畏心,虽然把钱给抢走了。但是并没有杀人。

    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日,日本人宣布对外国侨民进行人口登记。登记之后,九月二十日,日本当局决定自十月一日起,凡是敌国侨民年满十三岁的,都需要佩戴红色臂章。这些臂章按照不同的国家,标志不同的英文字母。以示国籍的区别。凡是佩戴臂章的人,都不能戏院、电影院、舞厅、夜总会、回力球场、跑马厅之类的公共娱乐场所。

    到了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四日,日本驻沪领事馆制订《在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实施要纲》,决定对于与日本处于交战国关系的英美等国在沪侨民收容进集中营。但是。菲律宾人、印度人、马来人、缅甸人、持有英美国籍的日本人、中国人以及荷属印度人,这些已经被日本人占领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没有资格住进集中营。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九日,集中营启用。到了四月份。一共收容了在上海的日本敌国侨民五千余人。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在欧美各国待不下去,想来上海滩闯荡一番,找机会发财的平民。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却是背景极为深厚的商人和政要。这些人连日本人都不敢太过为难。所以。只能任由这些人离开上海。到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九日,离开上海的外国侨民大约有九百人左右。

    集中营实行军事管制,住进集中营的外国侨民,不但被严格限定随身携带的行李,而且,日本也不愿意养闲人。的外国侨民在住进集中营后,都被安排了洗菜、做饭、铺路、打扫卫生等工作。并且要求其从事种菜、手工劳动、饲养山羊和家禽等有收益的工作。

    几乎每天都有突击检查,一旦这些侨民和管制他们的日本士兵有所冲突,就会被一顿臭揍。因为集中营铁丝网密布,所以,成功逃跑的人很少,一旦逃跑失败,被日本人抓住,下场就会很悲惨。

    而且,如同二战时期的集中营一样,集中营里的人,几乎得不到额外的食物配给。每天的食品配额,仅仅可以、或者还不够维持身体消耗所需的热量。所以,每个集中营里的侨民,都面临漫长而持久的饥饿。甚至,连水的供应,都是由限度的。

    即便如此,这些集中营里的侨民,也面临朝不保夕的处境。日本人留着这些侨民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维护国际公约,而是要将这些侨民作为人质。一九四五年,日本在太平洋节节败退,准备在上海滩实行焦土计划之时,便将原本关押在沪西第三集中营,主要是老弱病残的侨民转移到杨树浦。这些侨民因此成为此处日本军事和工业设施的保护。美国人投鼠忌器,便不敢轰炸此处。

    这些侨民遭受到如此待遇,自然在战后会怒火万丈,要求严惩日本人。所以,在上海的日本战犯,和日本俘虏们,直接被关进了当年英美等国侨民被关押的集中营。也算是报应不爽。

    余生将证据和古董上交几天之后,老蒋终于做出了反应。夜无光不但被释放,而且被平冤昭雪。上海滩的十几家报纸,都用了整版的篇幅,来报道夜无光和陈天的事迹。夜无光和陈天第一次以这种身份在众人眼前露面。

    这些报纸上仔细罗列了陈天和夜无光抢救下来的古董名录,以及这些古董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对日本运送军火的大名丸爆炸一案,有了详细的过程解说。

    本来,陈天孤身一人炸掉大名丸便算是个奇迹了。经过报纸这么一宣传,简直就成了传奇。一个集霍元甲嫡传徒孙、电影明星、小学教员和抗日独行侠几个角色为一身的传奇。当然,这其中也有几家小报在报道中穿插了一些李香兰和夜无光,陈天和女同事的花边绯闻。这其中故事之离奇曲折,简直就能拍抗日神剧了。

    这些报道里,都很有默契的将余生给省略掉了。虽然这是余生自己的要求,但无论是陈天、夜无光,还是老蒋,都很愿意余生做出如此低调的选择。陈天和夜无光是不想把余生给牵扯进来,毕竟一个文娱大亨和商业精英,同时兼任阴谋策划和破坏指挥有些画风不符。而老蒋则是怕真相被抖出来之后,余生的声威大涨。而军统那么多人,自日本人占领租界后,在上海滩呆了好几年,做出的成就加起来也没有余生三个人大,实在是丢脸至极。(。)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美商约() 
余生其实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他一封电报,就从美国运来好几船粮食。并且已经运抵上海滩。这几船粮食造成的影响力,远出余生意料之外。

    这个时代,还不是随后的《中美商约》时代。美国人的货物,如果没有中国的关系和网络,还无法大规模的、合理合法的销售到中国。中国本土的产业链,虽然被日本人破坏,但是,借助日本人遗留的体系重建,却也很快捷。

    在战争结束后,上海滩的经济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因为没有了日本人,各种行业都欣欣向荣起来。只有粮食,仍旧不宽裕。底层民众吃不饱肚子的事情,仍旧司空见惯。毕竟,粮食的产量不可能立刻恢复,被日本人屠杀掉的劳动力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补足。只有地主和粮商的手中,才有囤积的粮食。这些粮食被控制数量,缓慢的投入市场,保持着市场的饥饿感,和粮食本身的利润。

    由于中国人本身的商业体系,与美国并不相同,一种天然的排斥便产生了。因为中国的商人都知道,一旦美国人的商品,诸如粮食等中国,那么,中国本土的粮食价格,就会成为一个笑话。他们的利润,便得不到保证。当然,除了粮食,其他的商品,除了筷子这种实在是因为风俗不同,而无法造成冲击的商品外,都是如此。

    余生自然知道一九四八年生效的《中美商约》,对中国人而言,有多么的不公平。虽然表面看来,这个约定废除了美国人从清末以来,便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在望厦签订之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一八五八年六月十八日,在天津签订之中美和好条约;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八日,在上海签订之中美贸易章程说明;一八六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华盛顿签订之中美续增条约;一八八零年十一月十七日。在北京签订之中美续修条约和中美续约附款;一九零三年十月八日,在上海签订之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一九二零年十月二十日,在华盛顿签订之修改通商进口税则补约;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签订之整理中美关税关系之条约。

    并且。表面条款上,中美双方享有对等的权力。但是,中国历经百年战争后,经济和综合国力都已经衰弱到了极点。中国人的远洋运输能力,还不如一些东南亚小国。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中国人在美国的权力,等于一纸空谈。根本没法实现,而美国人在中国的利益,却被急剧放大。

    在《中美商约》生效后,美国人的廉价商品如同不要钱一般涌入中国市场。而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中国工业体系,几近崩溃瓦解。老蒋四大家族,把中国卖了个干干净净。

    不过,美国人低价的商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人。但是也可以保护自己。如果不加选择的引入美国人的商品,确实会让中国的工商业体系崩溃。但是,如果只引入某一种产品呢?

    最多只会打乱这个行业既定的运行规则!不但不会破坏中国原本的工商体系,可能还会产生积极作用!倒霉的不过是那些囤积粮食,任由饿殍遍地,也要赚黑心钱的粮商和地主。

    余生的这一批低价的粮食到达上海滩之后,原本被地主和粮商把持的粮价,瞬间下跌。这些人倒闭与否,余生管不着。当他看见众多穿着破衣烂衫,额的皮包骨头的老人和孩子。都在排队购买他运送到上海滩的低价粮食时,他便觉得自己做的还算是正确。

    当然,防止有人恶意购买,蓄意破坏。每个人购买的数量都有定额。玉米面每人限购十斤。白面每人限购五斤。不是没有粮商找人砸场子。可是这批粮食,本就是军统中人用来平抑物价,安抚民众,为戴笠在老蒋面前邀功请赏的。哪里会容人破坏。但凡是想动手的粮商,几乎都到了霉。只有愿意主动将利润吐出来、把粮食价格降下去的粮商才有一息生机。

    而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效率。实在是比不上美国人的大农场机械化生产。中国的粮价和美国人相比,实在是高的离谱,即便是余生避免把中国的粮价完全击垮,故意定了个利润丰厚的价格和中国原本的粮价持平,仍旧在几天之内,就将一船粮食全部售罄。赚了个盆满钵肥。

    此时的报纸上,已经有了关于余生运粮的评价。评论的倒还算是公允。没有抹杀余生的功绩,也没有过多赞扬。只是评论道——这种求援于外的事情,并不宜多。做一次两次尚可,一旦做的太多,或者超出粮食这个范畴,延伸到其他领域。很容易冲垮中国自己的工商业体系。

    这一句话说得极是聪明。几乎将《中美商约》施行后的情况一语道破。而中国的商人,也是极聪明的。余生运粮,他们并不反对。低价的粮食,可以让他们以较为低廉的薪水聘请工人。这些工人的工资,原本或许不够一家人吃的。但是有了余生的低价粮,不但够养家糊口,甚至还会有些剩余。

    但是,这些商人也被报纸中的这一句评论点醒。在余生低价运粮的同时,开始自发的抵制外国货。特别是价格极低的美国货。这些企业家和商人看似力量远不如四大家族,可是真的联合起来后,却可以与四大家族平起平坐。

    《中美商约》原本是从一九四三年开始,老蒋和美国人秘密商谈的合约。到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在南京签订。而这条约商谈最热烈的时候,就是一九四五年年末到一九四六年年初,战争刚刚结束,老蒋重新占回南京的时候。

    这些联合起来的商人,关系和情报网极广,手中又有财力,简直就算得上是手眼通天。这个《中美商约》的拟定,和谈判进度,很快便被这些人打探到。

    这一来。便是捅破了天。这些联合起来的商人和企业家,手中也不是没有报社。的文章就此刊载出去。对《中美商约》的批判不绝于耳,对《中美商约》一旦实行后中国工商业前景的形容展望,刻画描绘。简直就让人觉得不寒而栗。然后便是举国沸腾。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当年五四运动。

    原本,老蒋也没想着要这么快将《中美商约》定下来。毕竟,这份合约意味着什么他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只是慢慢和美国人谈着。消息一泄露。民意沸腾下,这合约算是暂时不用谈了。而其后,国内风起云涌,局势变换。这一搁置,便是遥遥无期。

    这份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中美商约》,便因为余生的一船粮食,胎死腹中。余生算是好不容易影响了一下历史车轮的动向。

    当然,这件事情,美国人是不会找余生算账的,毕竟余生是在帮美国人卖粮食。并且。还赚了不少钱。完全符合美国人对自己国家产品在别的国家倾销,并赚来大把钞票的前景展望。

    最不爽的是老蒋和戴笠。他们哪里能想到余生的一船粮食,居然能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要找余生算账的时候,余生却已经国内。他的私人飞机已经带着他和青小艺回到了美国。

    他和哈默的投资,此时已经瓜熟蒂落。电影《香水》写完剧本后,他就交给了黄宗霑,进行拍摄。他这个名义上的导演,便成了甩手掌柜的。哈默砸重金找人研制的香水,也有了眉目。试验品给青小艺和玛丽莲梦露用过后,这两个文化背景与长相都不相同的女子。对这款香水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好。

    这款香水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香气浓烈的版本,适宜性格热烈的年轻女子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