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文娱抗日上海滩 >

第197部分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197部分

小说: 文娱抗日上海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三日,日本各军事机构解散。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五日,日本元帅府、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司令部、教育总监部被美国人解散。到了一九四五年十一月,美国人又解散了日本军事参议院、陆军省和海军省。

    与此同时,美国人废除了日本战时的《兵役法》、《义务兵役法》等军事法令和《国家总动员法》等有关战时体制的法令。

    为了彻底的消灭日本的军队,美国人也开始禁止日本生产武器、弹药、军舰、飞机和军需物资,禁止研究原子能和航空技术。但凡与军工产业沾边的研究机构,都通通被解散掉。

    一九四六年,美国人又开始着手解散日本财阀。实行土地改革,并制定新的宪法。

    这些体制上的东西,都容易去做。美国人做的很顺畅,但是。一旦涉及到文化方面,美国人这些强制性的解散与重组,便不灵了。

    美国人积聚现代欧洲文明精华而成的文化,遭到了有数千年文化传承的日本文化的有力抵抗。强迫的压制毫无用处,两种文化有如油和水,无论怎样。都是不融合的。分界天然分明。

    这让着意于改变日本文化的美国人很是头疼。美国人真正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让日本人教科书的出版脱离东京文部省的控制。对日本教科书的内容严格审查,禁止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教育内容。

    并以严格的法令,取缔了鼓吹军国主义思想的文化活动,保证教育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禁止以种族、国籍、信仰、政见或社会地位为由而歧视任何学生或教师。

    但是,这种法令,只能禁止。美国人知道应该禁止什么,但是却不知道,在禁止了之后,应该怎样灌输新的观念。固然,日本人在战败后,处于精神信仰的真空期。但是,这种真空很快被日本人在战后兴起的,各式各样的宗教所占据了。

    除了少数顶层的精英,开始思考向美国人学习之外。大量的日本人仍旧坚持固有的文化习惯。虽然美国的学者杜勒斯发现,“日本国民有着自由自在变来变去的特质”。但是,美国人却并不知道该怎么用日本人能接受的方式,去改变日本的文化。

    而麦克阿瑟作为日本如今实际上的掌控者,手下大兵不少,但却缺少既对东方文化了解,又精通西方文化。并且对日本有警惕之心,不会被日本人利用的强力文化人士,所以只能求助余生。也只有余生符合麦克阿瑟的要求。

    对于余生而言,麦克阿瑟的邀请,是个难得的惊喜。他原本的计划,是通过投资和文娱作品,逐渐对日本的经济和文化产生影响。却不料,麦克阿瑟将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教育领域,对余生敞开大门。这纯粹属于引狼入室……

    如此一来,余生的计划就更容易进行了。余生欣然接受麦克阿瑟的邀请,他知道,麦克阿瑟邀请的,绝不只是他一个人。所以,余生对麦克阿瑟说道:“对于日本文化的改变,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所以,无论是谁办的学校都只能作为一个试点。”

    “到时候,在第一批学生学成之后,麦克阿瑟将军可以让专家出一份题,对这些学生加以考核。从考核中,就可以看出这些学生思想内残存的军国主义思想,还有多少残余。”麦克阿瑟深以为然。

    余生离开麦克阿瑟的驻地后,满心欢喜,差点要纵情高歌。日本人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连语言都有几分相似。如果运作得当,余生甚至有可能在如今日本最虚弱的时候,将日本文化给同化掉。重新变为中国文化。

    至于欧美文化,虽然影响力也是不凡,但是相隔一个太平洋。在电视电话网络通通都没有普及的时代,影响力毕竟有限。

    余生在激动过后,仔细思考了一下办学计划,然后请人把大阪商团的人请来。对大阪商团,上次来和他商谈投资电影《李香兰》的那个中年男子,详细说了一下麦克阿瑟请他办学的事情。

    然后余生对这个中年男子道:“我希望可以和大阪商团合作办学。毕竟,一个中国人出面办学,和一个日本人出面办学,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獠牙初现() 
大阪商团的中年男子丝毫没有考虑,便答应了下来。甚至连能获利多少都没问。日本人也不傻,大阪商团经商数百年,自然知道人才远远比钱重要。

    一个财团想要发展,不光是要看重眼前的利益。人才的获得和培养,更是关键。否则,便会后继无人,遭遇危机。那些以家族传承的方式运作的财团,人才才是他们最大的危机。

    所以,评定一个财团潜力的标准,是其吸纳新鲜血液的能力。在如今日本财阀纷纷被美国人解散,为了金蝉脱壳而元气大伤的时候,如果大阪财团能趁势而起,大量吸纳新鲜血液,那么二十年后,大阪财团或许就是日本的第一财团!

    这个中年男子对余生表示道:“办学的费用,我们大阪商团可以一力承担。只是,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我们大阪财团在这批学生毕业后,有和他们签订劳动合约的优先权。这一条要写在招生简章中。”

    余生道:“这件事情我不能答应。办学是麦克阿瑟将军的意思,为的是让日本人摆脱天皇和战争的影响,可不是为了给你们大阪财团培养人才的。”

    中年男子想要说些什么,余生打断道:“我知道你们的打算。但是,除了强制性的要求不能答应之外,其他的影响方式,却没问题。”

    “其他的影响方式?”

    “没错!你们大阪财团这么有钱,不会介意给学生们提供奖学金吧?不会介意出一点小钱给学生们提供一日三餐吧?不会介意给学生们提供校服和教材吧?这些东西,通通都可以打上大阪商团的名号。”

    “人大多都是有感恩之心的。没有感恩之心的白眼狼,估计你们大阪商团也看不上。既然如此,那么当这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吃大阪商团的,喝大阪商团的,用大阪商团的。那么毕业后,他的工作自然而然会优先选择大阪商团!”

    “而且。我们这是精英教育。我会请来美国甚至全世界的教育家。在入学的时候,淘汰一部分智商和情商都不合格的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你们大阪财团所需要的吧?”

    中年男子兴奋起来:“这是自然!”

    余生又道:“不过呢!还有几件事情,第一件就是要宣传厌战思想。我想这件事情对你们大阪商团而言不难。”

    中年男子得意道:“这是自然!大阪第四师团的光荣传统不可丢弃。我们会将这些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商人!”

    “第二,按照盟军的意思,这所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让这些孩子摆脱天皇的影响。所以,校训必须和盟军的办学理念相关。”

    “我想。可以选择你们日本女诗人与谢野晶子的反战诗歌《你不要死去》,作为校训。”

    “你不要死去,天皇不会亲自参加战役。皇恩浩荡,岂能有这样的旨意——让人们流血而死,让人们死如禽兽,还说什么,这就是荣誉。”

    中年男子考虑了一下,觉得如今日本只有美国人才是老大,日本天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都是个扑街货小透明。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余生接着道:“虽然这所学校是由大阪商团出资,但是,学校教员的选择,和教材的选择,却需要由我和盟军商量。大阪商团,除了商学一课可以派驻教师,其他的学科并没有插手的权力。”

    中年男子知道教材这种事情,是盟军关注过的,所以也没有异议。只是对余生要求道:“这一条我可以代表商团答应。不过,我们大阪商团要确定商学这一科的课时数量和质量。”

    余生想了想。觉得这条并不过分,也答应了下来。而且,经商这件事情,讲究的就是自我的利益第一。不会为不值得的事情付出半毛钱。

    而这一点。和美国人的文化内质很是相像。美国人好莱坞大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将主角无敌,个人英雄,拯救世界。对于个人的强调,坚持的一塌糊涂。而这一点,正是消解日本天皇统治。和日本固有的为上位者尽忠思想的利器。

    只要人强烈的注重自身,便很难再容纳他人。而这一点,便如覆水难收,一旦开始,便难以停止。只要原本以天皇为中心,构成体制的日本人变成一盘散沙,力量必然大大削弱。即便不变成一盘散沙,厌战情绪也必然会如大阪第四师团般,占据上风。

    当然,这件事情也不能白白答应。余生答应了中年男子后,说道:“我还有一个个人的要求,希望大阪商团能答应。”

    “余君请说,我大阪商团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很简单,我希望这所学校中,不要有无谓的歧视。无论是日本人,美国人还是混血儿或者其他国家的人,都会得到公平的对待。都有考试入学的权力!”

    中年男子有些犹豫,他知道日本社会如今对混血儿的看法。一旦答应了这一条,这所学校必然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到时候恐怕会有不少麻烦。

    而余生接着道:“往前看吧!有些歧视真的很无稽,美国的大兵里,都有黑人白人和混血儿。更何况,大阪商团难道不想将这所学校变成世界性的学院么?当欧美人知道这所学院是唯一一个不歧视混血儿,对他们没有仇视的,日后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呢?”

    中年男子听余生如此说,倒吸一口凉气。余生的眼光,确实比他长远。这个险,确实值得冒!于是重重一点头,答应下来。却没有察觉到余生嘴角的隐秘一笑。

    在日本战后,混血儿遭受歧视,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长达几十年的一个时期。这种歧视,会从幼儿开始,一直延伸到其长大成人,踏入社会。

    而唯一不歧视这些混血儿,并供养其长大,教育其做人的地方。就是余生妻子青小艺名下的医院和余生所控制的学校。那么,这些混血儿长大后,心里会和谁亲近,会为谁尽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并且,这些身为日本人,却长期遭受日本社会歧视的混血儿,根本不会对日本人有很强的归属感。而且,因为其血脉中沉淀往事。他们必然会对战争厌恶。一旦日本人准备对外战争,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跟随的。而他们也必将影响到与他们有社会关系的一群人。

    这些如今看似柔弱并且受人歧视的混血儿,以后必然是维护和平的一股重要力量。

    不过,余生真正的手段,绝不是与大阪商团合作,在宣传厌战思想的时候,为日本人培养人才。他真正的后手,还是几十名向青小艺宣誓效忠的女子。这些人才是他撕扯日本人从骨子里便狠戾无比的文化的獠牙。

    这些女子虽然看着不起眼,也曾经失足过无数次,但实际上。有不少才学惊人。其中有十几个人精通汉语。倒不是说,日本人会在战时教授汉语,这十几个人,是当年日本迁往中国东北的侨民。

    这些侨民在东北耕种经营,与中国人杂居。天长日久,自然学会了汉语。而这些日本侨民,遭遇也只在日本人占领中国东北的时候好过一些。一旦日本战败,便成为丧家之犬。

    日本政府根本不管。这些侨民害怕中国人打击报复,所以,很多人在逃亡的时候不敢走大路。只敢走荒山野岭。日本政府在战时迁往中国东北的侨民,数以百万计。

    大规模的逃难中,有数以万计的妇孺流离失所。根据后世日本的《满洲国史》记载,战败后沦为难民的日侨。自杀、饿死和病死的人,在短短几个月中,便达到十七万人之多!

    当然,这十七万人中,死的最多的,不是青壮年。而是女子、儿童和老人。病死在葫芦岛的日本人,也大多是这些人群。

    根据后世哈尔滨日本难民联络会成员村井光雄回忆——一九四五年十月之后,收容日本难民的桃山小学难民收容所,每天便有将近三十人冻饿而死,或者病死。因为尸体太多,只能陈列在操场上,任凭雨打风吹去。到第二年开春土地化冻才得以安葬。

    不过,这些日本侨民明显想多了。中国人根本不会像他们所想的那般没人性。老蒋明确下令,“为便利日侨和减少途中困难,以保全家老小一同遣送为准则。”

    要“保证日人自所在地出发,至葫芦岛登船,沿途不受到侮辱、掠夺、侵犯、抢劫、勒索、恐吓或其它任何不法举动,其生命财产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