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文娱抗日上海滩 >

第211部分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211部分

小说: 文娱抗日上海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辛德勒的住址也被人扒了出来。自从《辛德勒的名单》在全球热映之后,辛德勒家中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拜访,并送来礼物。而且,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件,从世界各地寄来。

    除了感谢信和出席各种活动、接受各种采访的邀请信之外,还会有受到辛德勒救助,或者纯粹是看辛德勒花钱花多了,有些心生恻隐的人,寄来金额不等的支票,或者各色礼品。在一九四七年元旦时,辛德勒受到的信件和包裹,堆满了他和夫人所在的小院子。

    而辛德勒当年,为了救助犹太人花出去的百万美元,在《辛德勒的名单》上映后一个星期,便通过电影票房和接受他人赠与的支票和礼物,给赚了回来。而这件事情,也被新闻媒体广泛的报道。善行有善报,正能量的一塌糊涂。

    与此同时,这些犹太人也对深恶痛绝的纳粹军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辛德勒的角度,可以看到从犹太人的角度看不到的东西,例如阿蒙的脆弱,和在泯灭人性的屠杀与漠视之中,闪烁出的人性火花。

    这让受害的犹太人很是矛盾。从故事的角度看,这种叙述没有错。而且,救助了数以千计犹太人的辛德勒,也有足够的人品保证其看到的大体为真。阿蒙的泯灭人性,只在于其受到的教育。

    如果换一个角度,他是绝对的精英。

    但是,从情绪的角度说,德国纳粹军官杀害犹太人无数,犹太人自然不会认可任何人讲德国纳粹军官的好话。不过,因为《辛德勒的名单》所叙述的大体属实,所以,却也没有犹太人对这种理智客观的叙述提出过异议。

    如果说,电影是梦幻,而潜意识的梦幻其实是在寻找与表达自己的话,那么,《辛德勒的名单》与《美丽人生》两部电影,实际上最大的作用,就是让经历过战争伤痛的犹太人,从中找到自己。

    特别是《美丽人生》中的基多,由于没有具体人物,作为人物原型,所以,在上映后有诸多猜测。许多犹太人将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某人的某个特质,扣到基多的头上。

    并且,很愿意将这种巧合对新闻媒体诉说。于是报纸上,经常回出现《某某某,是基多式的英雄》。到后来,基多此人,几乎成为犹太人在二战中英雄的代名词。

    这样影响力巨大的两部电影,毫无疑问有改变历史的能力。电影上映几个月后,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三日,第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在美国洛杉矶神圣公民大礼堂举行,主持人是杰克本尼。

    一九四七年的奥斯卡,并没有什么太出彩的电影。连能在后世留名的都不多。按照真实历史发展,一九四七年,第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是威廉惠勒导演的《黄金时代》。

    威廉惠勒也凭此片获得最佳导演。连最佳男演员,也是出演此片的弗雷德里克·马区。此片在这一届奥斯卡,共斩获七项大奖,收获惊人。

    如果单从影片质量来看,《黄金时代》也算得上是中上。故事讲的是三个同乡的军人,在经历二战战场后,乘坐同一架飞机复原回家,并逐步适应社会的事情。结局是好莱坞式的喜剧结局。

    单从时代感和故事来看,老兵复原的故事,也算是契合时代主题。并且受众也多。按照当时的评论,就是“把希望和勇气带给退伍军人”。由于故事不错,甚至还在后世一九七五年重拍过一遍。

    不过,这部电影跟《辛德勒的名单》与《美丽人生》两部电影相比,就差的太远了。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 局势变幻() 
从盈利来看,《黄金时代》的成本大约是两百万美元,而票房最终达到两千三百余万美元。而《辛德勒的名单》与《美丽人生》两部电影的总投入,大约在一千万美元左右。

    到一九四七年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之时,这两部电影,已经连续火爆上映了三个多月!票房将近两亿美元!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奇迹!

    按照购买力计算,这个数字也已经基本上过了后世这两部电影的票房。

    从艺术性来看,《辛德勒的名单》与《美丽人生》两部电影,更是甩了《黄金时代》八条街。《黄金时代》只不过是一部以安抚老兵为主要目的的喜剧片,如果不是因为二战后复员的老兵太多,这部电影,根本就引不起什么波澜。

    对于所谓的人性探讨,极为微弱。并且,这些老兵原本就是胜利者。虽然需要安抚,但是,其心理阴影的面积,却远不如被德国人屠杀的难民那么大。所以,其抚慰人心的作用,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大。

    毕竟,真正上战场的军人,大约只占据总人口的十几分之一。而受到战争阴影威胁的民众,却是全部。犹太人只是其中最悲催的一群而已。从受众上分析,也知道谁的艺术力量更强大一些。

    所以,《辛德勒的名单》与《美丽人生》两部电影,这两部电影,将一九四七年,第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历史,改了个天翻地覆。原本能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最佳剪辑、最佳配乐七项大奖的《黄金时代》,只是悲催的拿了个最佳剪辑。

    其余的奖项,全被《辛德勒的名单》与《美丽人生》给包揽了。甚至,连其他电影原本应该获得的奖项,也被这两部电影给抢了个七七八八。大多数时候的评比,不过是这两部电影之间的德比而已。

    而这两部电影,也早就了一批红极一时的明星。且不说,原本就是好人形象的詹姆斯斯图尔特,在出演辛德勒这个角色后。形象更加高大起来。虽然已经不是二十岁出头的小鲜肉,但是,经过各种事情的磨练与洗礼后,詹姆斯斯图尔特的气质。在好莱坞已经无人能及。

    是真正的温和有力,宽阔浩大。在拍摄辛德勒在一群美女当中,选取秘书的那一段场景时,有的小姑娘在和詹姆斯斯图尔特对戏时,入戏太深。真的起花痴来。演的浑然天成。

    这样的詹姆斯斯图尔特,简直可以秒杀从七岁到七十岁年龄阶段的所有女性。即便是在电影院中,也有为了再看几遍詹姆斯斯图尔特,专门到电影院刷票房的女性观众。

    若不是詹姆斯斯图尔特洁身自好,对宗教信仰虔诚,他早就被女人们就着口水吃干抹净了,霍华德休斯的花花公子之名,怕是就此不保。

    而詹姆斯斯图尔特的好友亨利方达,在出演《辛德勒的名单》中的阿蒙后,更是一具拿下最佳男配角的奥斯卡小金人。这远比他在后世。因出演《金色池塘》而拿下奥斯卡小金人的时间要早。

    不过,最让人意外的是,和余生有些关系的演员中。凭借这两部电影一举成为级巨星的,既不是詹姆斯斯图尔特,也不是亨利方达。出演《美丽人生》中朵拉的海蒂拉玛,都也只不过是巩固了一线影星的地位而已。

    在这两部电影中,最出彩的角色,当属由玛丽莲梦露出演的、和纳粹德**官阿蒙有感情纠缠的犹太女子海伦。后世原版的《辛德勒的名单》中的海伦,让人只能看得到她身上的干净善良。

    虽然她是阿蒙的至爱,但是。原版的《辛德勒的名单》中,并不强调海伦身为女性的魅力。即便其中有很多镜头,海伦穿的并不多。但是,在观众观看的时候。并不会有海伦非常性感的感觉。

    但是,玛丽莲梦露版本的《辛德勒的名单》却不同,虽然她严守导演的吩咐,按照海伦的性格去表演。但是,玛丽莲梦露本身的气质,就是充满敏感词的气质。在地下室中。阿蒙与海伦独处,阿蒙对海伦语无伦次的诉说心中的挣扎与矛盾的情愫的场景中。

    玛丽莲梦露几乎是在无意之间,就将自己的魅力散的淋漓尽致!当海伦在阿蒙的倾诉中瑟瑟抖时,玛丽莲梦露的性感,几乎征服了每一个观影的男性观众。毕竟,几乎每一个男人都会希望自己所爱的女子对自己柔婉相就,并且其本身就是性感动人的。

    玛丽莲梦露几乎符合这些男人的一切幻想。在玛丽莲梦露瑟瑟抖的那一刻,她几乎就是古希腊神话中,可以让两**队交战十年而无怨无悔的海伦!所以,虽然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海伦这个角色的戏份不多。但是,玛丽莲梦露凭借其自身独有的气质,和中规中矩的演出,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小金人。

    并且,凭借这个角色,一跃成为世界顶级巨星!在《辛德勒的名单》上映后,在美国,但凡和玛丽莲梦露沾边的产品,无不疯狂畅销。印有玛丽莲梦露照片的月历,几乎达到了每个美国男人,人手一册的地步!

    在余生和玛丽莲梦露疯狂赚美钞的时候,国际格局风云变幻,日本人在经过一年多的隐忍,和延宕战略后,终于等来了自己复苏的契机。不出日本人的预料,美国人和苏联人终于闹了起来。

    按照后世的话说,就是冷战开始。美国人和苏联人闹别扭,其实很容易判断出来。毕竟,两国的国情不同,而且信仰也不同。即便忽略这两点,在两个级大国对外扩张的时候,由于地缘相近,只间隔一个白令海峡,并且,在欧洲都有利益,有冲突也很正常。

    美苏两国的直接冲突,是源于对德国的政策不同。因为美国和德国相距较远,而且,美国实际上就是个移民国家。在美国混的德裔并不在少数。所以,美国人打算重建德国,复苏德国经济,将德国经济纳入美国人建立的经济体系中。

    这样一来。既可以多一个制衡欧洲各国和苏联的傀儡,也可以多一个倾销产品的市场,还可以博一个好名声。不过,苏联人却不这么认为。苏联主张制裁并打压德国人,早晚打压的德国人无法死灰复燃为止。

    这样一来。矛盾便产生了。虽然美国人和苏联人都不打算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跟对方再打一场,让小弟们捡便宜。连日本,斯大林在收了北方四岛后,也让美国人给占了。

    一九四六年,英国人曾经的领袖,温斯顿丘吉尔在访问美国的时候。表了名留后世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迪利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6的铁幕已经拉下。”

    这段“铁幕演说”,被后世认为是美苏两国冷战开始的标志。不过,温斯顿丘吉尔的影响力,如今已经远不如战时。作为一个政客,他这番讲话,不过是在应和美国人的态度。

    美国人对于苏联人态度的表达,最著名也最有标志性的,还是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二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在这封电报中。乔治凯南明确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战略。

    随后,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主张美国与欧洲各国联合,遏制苏联的展与扩张。只要是与苏联有敌对关系的,都可以获得美国人的援助和支持。这份报告。几乎代表了所有美国人的态度。

    所以,在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第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的前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两院的联席会议上,表咨文。宣称:“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

    并且,杜鲁门强调:“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直接或者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这段咨文,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这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对外战略。美国人的外交政策从此开始转变。

    苏联人不得不针对美国人的政策,开始了积极防御。在恢复和展经济的同时,有限展与军事相关的重工业,突出国防工业建设,并改组作战指挥系统,使整个军队的装备和素质迅提高,以应对美国人对苏联的攻略。

    不过这样的政策,也为后世苏联经济展的畸形,埋下了伏笔。由于轻视轻工业和民生的展,苏联人的经济在后期迅崩溃。所以,也算不得是高明的招数。

    而美国人的这种外交政策转变,对于日本人而言,却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日本人所占据的太平洋岛链面积不大,资源也不多。只够一个国家生存的基本要求,而向外拓展的资本很少。但是,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占据的太平洋岛链的位置极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