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文娱抗日上海滩 >

第52部分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52部分

小说: 文娱抗日上海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她已经在舞厅待了数年,对舞厅的一切熟悉至极,已经蜕变成一种难舍难离的喜欢。所以,她还会留在舞厅,偶尔唱个歌,或者表演个小节目。若是需要与人共舞,她唯一的舞伴,便是詹森。

    自张德钦告知日本宪兵队疑点开始计算,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小时。虽然宪兵队的线人可以将这个消息押后三个小时上报,但是一旦上报,日本宪兵队便会出动。所以,余生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

    而余生边走便思考计划。要在两个小时内认识一个人,并取得信任,发出警告,而且要从容逃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上海的舞厅,由来已久。自从上海开埠以来,西洋文化传入中国,跳舞便由一种下九流的职业变成业余放松精力的方式。是否会跳西洋舞蹈,更是评判一个人能力、地位和素养的标准。

    据记载,在上海开埠后的第七年,即一八五零年,英国人在上海举办了上海滩第一次交际舞会。虽然沧海桑田下,将近一个世纪过去,记载已经语焉不详。但想来是真的。而当英美租界合并之后,上海滩便出现了专门的舞厅。

    交际舞从此出现在上海滩。而此时的上海,不过是城市初兴,各种繁华之处还未建立起来,大部分地方还不过是田野和渔村。

    上海舞厅的真正兴盛,是起于二十年代。此时,西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原本繁华的欧洲列强,经过战火洗礼,已经破败不堪。而在远东地区能排得上号的上海,却成为各种富豪的避难港与享乐天堂。

    二十年代的上海滩,已经有大中华、巴黎、桃花宫、远东、爵禄、月宫、凤凰、大东、东亚、新新、嫦娥等数十家舞厅,它们几乎全都集中在了西藏路、北四川路以及南京东路一带。舞厅中,穿着各异的舞女媚眼如丝,成就上海滩的风月名声。

    此时的上海人,已经将交际舞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日辛劳结束,去舞厅在音乐中,手舞足蹈,便舒缓疲劳的最好方式!

    所以,到了三十年代,上海的舞厅呈井喷式发展,从数十家增长到百余家之多!而同一时代的天津,不过有五家舞厅,同一时代的武汉,不过有三家舞厅,同一时代的香港不过有七家舞厅!上海的舞厅数量基本上相当于全国其他大城市舞厅数量的总和!

    这已经不能算是单纯的领先了,而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文化差异!所以,上海又有一个别名——远东第一乐府!

    而单单从南京路到延安路这一段的西藏路,便有高峰、远东、爵禄、逍遥、大新、锅台、米高梅、维也纳八家舞厅,所以,在上海人的口中,西藏路,至少这一段西藏路又被叫作“舞场路”。

    卢文英所在的花都舞厅,虽然不过是众多舞厅中并不起眼的一家,但是,卢文英与其他舞女的收入并不低。资历老懂得抓住客人心理的舞女,例如卢文英,即使不下场跳舞,每个月也会有六千银洋的收入!而最普通的舞女,只要是容颜靓丽的,每个月也有两三千银洋的收入。

    而这个收入,是银行职员的十二倍!

    一个普通的舞女都会有此收入,更不用说舞厅的老板了!这舞厅所在,也是金钱汇聚之所在!装潢布置自然不能小气了!

    余生虽然到上海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去舞厅的次数还真是屈指可数,大部分也是被卡特雷斯或者张善琨拉去的。进入花都舞厅后,但觉得眼睛一晃。其间的华美璀璨,竟是不输于百乐门和大都会等顶级的舞厅!

    只不过,模仿借鉴的地方太多,两个顶级舞厅的装潢设置被毫不协调的借用,虽然华丽,看在余生这个在后世专门研究过建筑艺术的人眼中,却有些不伦不类。

    舞厅正中有一个罗马式的穹顶,顶下,则是圆形舞池。诸如停车场、热水汀、冷气、灯光音响设备,以及舞厅休息室,一应俱全。雕梁画栋下,众多男女在舞池中弹簧地板上起舞,舞池外坐着数目不清面目模糊的人。

    这样的舞步,源自十五世纪欧洲的宫廷。六百年前的欧洲,中世纪刚刚结束,而文艺复兴方兴未艾。宗教禁锢破碎,人性之中便有勃勃生机。舞会成为欧洲各大贵族,以及各大大小小的公国宫廷中经常举办的隆重活动。

    久而久之,这些舞会中诞生出一些华美的、适合展示人肢体韵律之美的舞步来,形成一套固定的宫廷舞蹈。被称为“帕凡”、“拉伏尔地”或“伏尔塔”。而宫廷舞蹈在形成后,便成为这个时代贵族淑女和骑士的必修课程。

    而宫廷舞蹈虽然刻板,有着严格规定的舞步、举止、仪态和程序。但是,对修正人的体态和人气质的形成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处。当时的欧洲人认为,对舞蹈的学习会使人获得一个精英阶层必须时时表现而出的矜持和高贵、潇洒和风度。

第七十七章 山河故人(二)(第二更)() 
所以,想要进入上层社会,会跳舞是必不可缺的。而舞蹈也成为上层交际的名片。当时欧洲的油画中,最常见的场景便是在烛火明亮,繁若星辰的阔大宫廷中,有无数男女在伴随着音乐而起舞。耳厮鬓磨间,谈成一件件事情,获得一个个消息。

    进入十七世纪之后,欧洲宫廷中又出现了由四首舞曲组合而成的“古典组曲”。然后出现了小步舞曲和苏格兰舞曲,其中,便有巴赫所创造的大名鼎鼎的“g小调小步舞曲”。而这一篇舞曲不但让小步舞曲风靡欧洲,而且也让巴赫名扬天下外带名留青史。其后,跟风仿作者,不计其数!

    进入十八世纪后,由德国与奥地利农民在打谷场踢场动作演变而来的三步舞维也纳华尔兹进入了奥地利宫廷。很快,华尔兹这种轻快的舞步在欧洲的各大宫廷,风靡开来。

    而真正将华尔兹舞曲推向巅峰的,是施特劳斯父子。老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和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让华尔兹圆舞曲在欧洲一时风头无双!在施特劳斯父子创造出华尔兹圆舞曲后,这种舞蹈便成了舞中之王。

    而上海滩在开埠后,西洋人带来的,便是这种成熟而轻快的舞曲与舞步!

    余生买票进场,买票的时候,似有意若无意的摘下遮掩面目的宽檐帽子来。舞厅售票的女子见余生的面目一呆,旋即惊叫道:“你是余生余老板!你是唱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大明星啊!我在报纸上见过你的照片啊!”

    余生松了一口气。关键的时候,刷脸还是很有用的。至少,自己已经引起了舞厅众人的注意。

    而售票小妹的这一声尖叫,让舞厅中人纷纷回头。然而惊呼此起彼伏。不过片刻便把余生围在了当中。舞也不跳了。

    看场子的张德钦手下听到尖叫声,也赶过来,却发现不过是一群小姑娘在追星而已。只不过,以余生如今的身家名望,看场子的几个人也不敢怠慢。火速告知了张德钦。

    张德钦飞快的赶来,将余生从众人的围困中救出来。余生但见一个地中海头型的中年胖子对他笑嘻嘻道:“不知余老板大驾光临,我花都舞厅真的是蓬荜生辉啊!”

    余生苦笑道:“原本今天不上班,余某只是闲来无聊,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却不料被张老板的手下认了出来。给张老板添麻烦了!”

    “哪里哪里!张某求之不得!还请余老板到包房中小坐片刻!”

    而张德钦此言一出,却是犯了众怒。任由那个粉丝都不会看着自己崇拜的偶像从眼前溜走而无动于衷。也不知是哪一个起的头,纷纷高叫道:“请余先生给大家唱个歌吧!”

    “对!请余先生给大家唱个歌!无论是万里长城永不倒和精忠报国哪个都行!只要余先生随便唱两句就行!”

    “少年郎和胭脂扣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听说敢问路在何方也是余先生作的!”

    “余先生,唱一个吧!”

    张德钦自然知道余生要是在他的舞厅唱一曲,会给他带来多大的收益。而又怕得罪了余生。便装作满面为难的样子,对余生道:“余先生,你看”

    余生苦笑,对众人高声道:“那我就应大家和张老板之请,给大家唱一曲!还请大家把舞台和麦克风借我一用。”

    众人轰然应许,如沧海退潮般,把舞台和麦克风留给余生,偌大场地,便只有余生一人。而众人都在暗影中等待。

    余生上台,清清嗓子,对众人做出一个噤声的手势,于是台下安静下来。

    余生道:“谢谢大家的抬爱,不过呢,今天我不想工作,只想休息。原来的曲子我就不想唱了,我给大家唱一曲闲极无聊的新作吧!希望大家喜欢。”

    余生说完,台下便是一阵惊天动地的狼嚎。

    尖叫过去后,余生才开口道:“我的这首新曲,名叫山河故人!请大家欣赏。”

    “山自山,水自水,时光轻轻催。花自落,不等不追。心无畏,自由泪,情爱满空杯。天尽头,不醉不归。去已去,来又来,曾盼故人归。那一刻,不离不分。还记得,却不认得,一种老滋味。怕只怕,物是人非。

    秋风起,云的回乡曲。为相聚,不远万里。天注定,未来总有人缺席。还好是,深爱过你。细水流,拂清风一缕。看上去,漫无目的。等看透,过去总会将过去,又何妨,心里有你。

    山自山,水自水,时光轻轻催。花自落,不等不追。心无畏,自由泪,情爱满空杯。天尽头,不醉不归。天尽头,不醉不归。”

    这一曲山河故人,是余生穿越前刚听过的歌,静默古雅,如同清风拂略窗台,只余一声叹息。虽然贾樟柯所拍的电影时代背景与此时并不相同,可是这一词一句,都适用于此时,都适用于余生对叶轻语的怀念,以及释然。

    所以,余生唱起此歌,心中柔情与哀伤饱满,唱的自然意韵十足。而詹森和卢文英正在台下你侬我侬,等着余生唱歌时。突然听见余生报出歌名,心中便是一惊!

    陡然想起当年自己的好哥们陈默似乎、曾经按照陈恭澍的命令,接触过余生!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想来世界上没有这么巧合的事情!詹森在暗影中起身,拉着卢文英混入人群。

    余生在台上,看见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很反常的离开。而其中一人,便是陈默给他看过照片的詹森。于是心里一松。这一曲清淡的山河故人便如水流花谢般,自然而然的唱了下去。

    一曲唱完,台下爆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与轰鸣!然而,就在众人欢呼的时候,舞厅的大门忽然被人撞开!穿着日本宪兵队制服的日本兵直冲而入!

    周围的人由欢呼变为惊叫!冲进舞厅的日本宪兵大喊道:“西子卡尼西忒纳萨伊(请安静!)。”

第七十八章 孙舞阳() 
此时的上海滩,虽然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公董局。但是,由于日本人势力强大,并且日渐咄咄逼人。所以,公董局在明面上对日本人的行动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要不危机英国人、美国人和法国人,便一切都好商量。

    所以,日本宪兵队,以及日本人的走狗——原来的黄道会和现在的七十六号,可以正大光明的“潜入”到租界区。杀人放火,或逮捕异己。而张德钦更是和日本人早有勾结,所以,把潜入租界区的日本宪兵堂而皇之的放进舞厅便也顺理成章。

    而且,在张德钦想来,余生的当众表演次数极少,余生这一开口,卢文英和那个有疑点的男子,又哪里会舍得离开。日本太君们正好瓮中捉鳖。

    而张德钦自己,却是不会动手的。军统的抗日锄奸团极为厉害,连季云卿都死于非命。张德钦的舞厅开在租界区,他还想在租界里面多过两天好日子呢。

    日本宪兵队的制服,舞厅中的人大都识得。即便是没亲眼见过,报纸上的照片也看过无数。而租界区的人自持不是在沦陷区,也还有些底气。见日本宪兵横冲直撞而入,便大声鼓噪起来。

    “小日本赶快滚蛋!”“狗娘养的东西怎么也进舞厅了!”“”

    不得不说,中国人不但有数千年的文明积累,也有数千年的国骂积累。骂人的花样万千,还有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派别。众人齐声大骂,竟是很少有重复的。

    日本宪兵大声喊了几句:“西子卡尼西忒纳萨伊(请安静!)。”竟是半点用都没有。

    而此时,有一人在几个宪兵的护卫下,排开众人走了进来。见舞厅中人鼓噪不休,带来的这几十个日本宪兵竟然有控制不住的局势。眉头一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