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初放逐 >

第25部分

明初放逐-第25部分

小说: 明初放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若水也站出来助威,“就是,他们要敢欺负你,姐姐帮你收拾他们。”

    沈越被这几个姐妹团结一致磨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下来,除了平兰,沈香蕴是必须要跟去的,毕竟这次是以沈家名义献宝,但柳若水因旧明教的身份不便前往,被她好一阵白眼埋怨。

    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赶着马车,到县衙会合了官府众人,浩浩荡荡的队伍便向大青山行去。

    刚到山脚,远远看见山下旌旗招展,一座座营盘将此处围得水泄不通,来往的兵丁四处巡逻,防守十分严密。守路的官兵是沐英的手下,对沈越已是见过,引领他们进到营中。

    “你小子倒过得舒服,拉家带口的这是要来秋游不成。咱们兄弟们替你在这山里守了这么多天,都快闷出鸟来了。”常茂得了手下通知,笑呵呵的赶了过来,他与沈越也算一起扛枪上过战场的战友,说话十分随意。

    “常大哥见笑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等收获之后,一定好好犒劳兄弟们。”

    “别闲着了,快去看看沐将军吧,自你走后他一直念叨你,我跟他十几年交情了都没跟我客气过,你说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提起沐英,沈越心里有些感动,多亏他暗中派出赵猛等人相助,否则光凭自己难以应付周彬父子的算计。自己虽与沐英相处不多,但对这个面冷心善的长辈却非常敬服。

    来到帅帐门口,亲卫士兵正端了粟米粥过来,沈越拦下轻声问道,

    “沐将军怎么每日都吃这点东西吗?”

    “将军他常奔波在外,脾胃不好,军中伙食大多粗劣,而且将军常说圣上在京城都是粗茶淡饭,自己也不能开小灶,要与士兵同食,伙夫们不忍心他太劳累,所以私下准备些粟米粥进补。”

    沈越心中动容,一个堂堂的国公大将,连吃碗粟米粥都是例外,这让后世那些大鱼大肉的官员们情何以堪。

    连忙从亲卫手中接过碗来,走了进去。现在并非战时,倒无需门前通报,沐英没有察觉进来的是沈越,依然聚精会神伏在案前查看地图,伸手接过碗来放在案边。

    “将军歇一下吧,不要太过劳累。”沈越于心不忍的说道。

    沐英这才反应过来,抬头一看,身边的是沈越,立马表情变得严肃,

    “你这孩子真不知轻重,有这等高产作物为何不提前汇报,不好好看护,还跑去打什么仗,幸好那些元兵意不在此,否则让他们夺去,如何向天下百姓交待?”

    “将军教训的是,这些作物都是我家族数人,历尽千辛万苦从海外寻得,归来时海船突遇风浪,就只剩我一人上岸,我无颜面对家族中人,所以才想要在此创一番事业之后再回家。”

    沐英听沈越说的凄苦,神色稍缓,娓娓说道,

    “你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啊,想我年少之时,正是兵荒马乱,天灾频发,家父又早早撒手人寰,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那年我才八岁,庄稼颗粒无收,县里饿殍遍野,母亲带着我四处逃荒,把乞讨来的饭都分与我吃,她自己最后却饿死途中,当初若有你这些高产的粮食,何至于当年饿死那么多人。后来我讨饭到了濠州城,有幸被圣上和皇后收留,就是为了天下人都能有口饱饭吃,这才追随圣上南征北战,创下大明基业。”

    提起童年悲惨的遭遇,沐英坚毅的脸上淌下热泪,周围的兵士听了也都潸然泪下,他们都是从那段艰苦岁月中熬过来的,哪一个不是有亲人被活活饿死,谁不想过安生的日子,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何至与揭竿造反。

    沈越被帐中的悲伤气氛感染,哽咽安慰道,

    “将军请放心,现在有了这些高产作物,我大明百姓一定会丰衣足食,再也不会受饥寒交迫之苦。”

    沐英自觉有些失态,擦干眼泪,将众人屏退,小心查看门外无人后,把沈越拉到一旁,低声问道,

    “刚才虽然埋怨你没早日上报,但你能不急于求功,先将它们种下,此举确实稳重。不过哪些作物是否真如你说的高产?当年罪臣杨宪治理扬州市,曾用海外买来的几棵稻子冒充他治下长出的祥瑞,后来被人告发,惹得龙颜大怒以致身死,你可不要为了沈家脱罪,铸成大错,现在我还能冒险保你,若其中有隐情,你快些离去。”

    听沐英如此语重心长的关切,沈越感激说道,

    “多谢沐伯伯关心,我晓得其中的厉害,不会造假,这些作物确实能获得每亩三百斤以上的产量,之前未敢直接上交,也是担心朝廷不信任,现在马上就要收获,一验便知。”

    “这就好,另外我听说你将火器作坊和技术都交给了燕王殿下,虽然我行军打仗需要你的火器,但心底里还是希望你能过些平安生活,打仗的事少再参与的好,不要对燕王行事心有抵触,他也是为你好,据说当初朝廷知道这些作物时,有言官进言,说这些东西出于荒山野岭,若归于上天自然所赐,比归功沈家更有利于大明统治,最终是燕王力争,才把这个名头给你家保住。”

    沈越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周折,自己之前确实对朱棣巧取豪夺之举有些非议,但听此一说,心里对他生出些好感,虽然不确定这些内幕是不是朱棣暗示沐英告知自己,但从他人口中说出来,确实比朱棣亲自讲要更能打动人心,怪不得最后他能当上皇帝,这份胸襟和心机远超常人。

第四十五章 南京() 
当沈越重回大青山的时候,南京城的晨钟已经敲罢,街市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皇宫的御花园中却显得十分安静,与其说是御花园,不如说是假山花坛环抱的一处菜园,皇宫在建之时,朱元璋便特别提出在此要留出专门种植粮食蔬菜的田地,历朝皇帝虽都以农事为重,但多是在清明农耕之时到城外皇庄做做样子,却不曾向他这样有辱斯文的在庄严肃穆的皇宫里种起庄稼。

    内侍,宫女恭恭敬敬的站在田埂外,注视着田间忙碌的皇帝,互相不解的传递着眼神,往常勤于朝政的陛下今天早早结束了朝议,便来到这菜园挥汗如雨的干起农活来。

    稳重而娴熟的除草动作,无不显示出这位皇帝不光是位善于治理天下的君王,更是一个精于农事的好手。难得一向严肃陛下今日如此高兴,虽然烈日炎炎,内侍,宫女在一旁却都放松下来。

    一阵稀疏的脚步声传来,两个秀丽的宫女拥着一位端庄温婉的妇人逐渐走近,宫人们赶紧提起精神,趋前两步俯身下拜:“恭迎皇后娘娘。”

    妇人轻摆袍袖,内侍起身侧立。“陛下来了多久?”

    “回娘娘话,陛下结束早朝之后,连奏折都没去看,就到菜园来忙农活了,小的劝陛下休息片刻他都不肯。”

    挥退众人后,妇人独自走进田里,见皇帝专注的仍挥舞着锄头,汗水浸湿了衣衫,连忙取出手帕,心疼的擦拭皇帝的额头,

    “妹子,看咱种的庄稼如何?这眼看就要收获了,到时候可要咱可等着你亲手做的烧饼尝尝呢。”

    皇后掩嘴轻笑:“重八喝口水吧,百姓们知道这皇帝也这么辛苦耕作,一定会更加拥护咱们大明,这天下人还不天天都有烧饼吃。”

    皇帝接过手帕,像粗俗的农人一样,痛快的擦拭着脸上和脖颈的汗水,哈哈笑道,

    “咱当初起义反元,不就是为吃口饱饭,咱给地主放牛时就想啊,这皇帝是不是龙座上都摆满了大饼,唉,现在咱真坐上这个位子,才知道这治理天下不易,如今刚刚建国,百废待兴,天下不知还有多少百姓吃不上饭,我这心里头着急呀。你说世间真有亩产超三百斤的粮食吗?若当真如此,可是我大明朝绵延万世的希望啊。”

    “你是说那沈家的孩子献上的作物?他家经营海外多年,之前受到朝廷打压,想必不敢冒险投机,或许真是上天垂怜,让他寻得了这等宝物,这也是上天对皇帝的认可,百姓之福啊。”

    皇帝听自己的女人这样真心夸赞,顿觉舒爽,接过內侍的水杯大口畅饮,

    “这也多亏了当初妹子你提他家求情,方才让沈家存留至今,沈万三那个老鬼还自作聪明,以为咱不知道他假死避祸,若不是他这孙儿给他长脸,他家早晚会被那些眼红的官绅啃个干净。”

    “奴家哪敢居功,这全赖重八你对他家宽仁不咎,方才有此回报,若能长此以往,广施恩德,大明朝一定会有更多的福报。”

    皇帝叹了口气,将手帕扔给远处的內侍,

    “妹子说的虽然在理,可是这皇帝不好当啊,那些功臣为大明基业确实流了不少血汗,可是如今天下安定了,他们却征杀惯了,个个骄横不训成了大明的毒瘤,那些文官也都自恃才能,贪墨无度,叫我如何放心得下,过去元朝以宽治天下,结果尽是养些尸位素餐之辈,不还是弄得百姓难安,咱既然要当这个家,就要治之以严,矫枉过正是难免的。”

    话刚说完,妇人却被日头晒得身子有些眩晕,皇帝连忙扶住,将她抱到凉亭坐下,取来凉水浸过的毛巾,小心敷在皇后头上,看着怀中蹙眉难受的结发妻子,皇帝内心深感自责。

    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这个女子一直陪伴,当年在义父郭子兴手下,自己被猜疑下罪关入牢中,不许人探视,是她怀揣肉饼偷偷送饭,为让自己吃上口热乎的吃食,竟直接从厨房拿来藏于胸口以致烫伤;

    后来一次征战中,自己不幸受伤,还是她用瘦弱的肩膀背起自己,躲过了敌兵的追杀;

    等到自己终于有了实力,也是她一心在背后默默辅佐,排忧解难,堪称女中诸葛。

    自己能有今日,离不开她的情义,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然而现在自己得到了天下,而她的身子却日渐衰微,都说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可是即使自己是天子,却也无力让她长久陪伴在自己身边。

    “妹子好些了吗?这朝中的太医太不中用,我听沐英来信,说那沈家孩子有神奇医术,有起死回生之能,这次叫棣儿过去就是把他找来,给你医治。”

    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奏章,交给皇后。

    皇后直起身子,接过奏章仔细,片刻就已看完,将奏章放到一边,喃喃地道,

    “难得沐英这孩子的孝心,南征北战还挂念着我这义母,不过他也说那叫沈越少年虽有输血救人之举,但对我这病情却也不敢应承,怕同样是无力回天,我这病自己心里清楚,生死有命,你不要责怪那些太医,沈家的孩子还年幼,他家族遭逢大难,能够自强复起已是不易,就不要再给他多加压力。否则我这寝食难安。皇上还是应以国事为重,那些作物才是治理天下的良药。”

    皇帝看着皇后笑着说:“沐英为人谨慎,心细如发,他从小饱受饥饿,加入我义军之时,就发愿为天下无饿死之人不惜肝脑涂地。这次他推迟南下,和皇儿一同去确认作物,咱们等待月余,真假便知。若真能如沈家小子所说的高产,咱也不吝惜赏赐,只是这孩子出身有些蹊跷,还写了一本鼓吹海外宝藏的闲书,我看了一下倒是有点意思,但愿此人不是如他爷爷那般,贪图富贵权势。”

    皇后虽然对朱元璋提到的那本闲书有些迷茫,但还是耐心劝慰道,

    “我看沐英对这孩子多有褒赞,能得到这个冷面将军喜爱,应该不是奸猾之徒,不过他还年幼,你也不要心急,多给他些时日,他既能找到高产作物,必是有大幸之人,说不定今后还会给咱们大明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四十六章 流亡的科研皇子() 
回到大青山中,沈越陪着大将沐英向山上走去,虽然仅仅时隔不到四个月,沈越却有些感慨万分,自己穿越前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工程师,之后又浑身破烂流落荒野,到现在能够在明初立足,有了平兰沈香蕴等家人,还有关兴等一众商号的兄弟,人生的转折变化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你小子发什么愣啊,燕王和周王已在前面等候多时,你这些小小年纪就拖家带口的,以后可不许这么胡来。”沐英见沈越这次过来还带着女眷,有些不满。

    沈越正要解释,平兰却撅着小嘴站了出来,

    “大人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听爹爹讲起,当年皇上领兵征战的时候,马皇后也一路追随,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皇上能的大明天下,少不得皇后娘娘的功劳,而山上的那些粮食,都是我们陪沈大哥一起种下的,如今收获了,怎么就没有我们的事了呢。”

    一听她提起马皇后,沐英登时软了下来,他是马皇后抚养长大的,感情深厚,不禁回想起当年马皇后慈母般温厚疼惜的情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