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朝汉月 >

第57部分

北朝汉月-第57部分

小说: 北朝汉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倒要恭喜允恭了!”周惠向周忠拱手致贺道,心里颇为安慰。

    看来当初在履历上,将他列入家中子弟,还真是做对啦!否则。依然背着家仆的身份,周忠别说得到冗从仆shè的兼官,便是那城卫军军副也当不长久。

    “二郎君可别寒碜小人,”周忠连忙摆手谦辞道,“其实小人本不想受那个兼官的,但在众军之前,却不好忤了陛下的口谕。可是接受之后,心里也颇为不安,毕竟二郎君刚刚丢掉了官职……”

    “允恭你这就想错了。以允宣兄的名声和资历,难道会长时间蛰居么?”陆康翻身上马,对其余三人笑道,“咱们先回城门寺再说吧!允宣兄刚刚出了监牢,也需要休息一阵,仔细修饰一番。”

    “那倒是,”周惠抚着嘴边参差不齐的髭须,“入狱近两月,是该修饰下才行。”

    “我倒觉得这样不错,”元整大大咧咧的说道,“允宣兄毕竟是带过兵、当过将军的人,何必学尚书台那些少年郎官?那些人啊,个个都以年少自傲,jīng心修饰仪容,闹得像大户人家里的娈童似的……”

    “哈哈!”周惠瞧着陆康白皙无须的面孔,忍不住感到好笑。这元子肃的话,简直就是指着和尚骂贼秃么!而陆康也笑着摇了摇头:“子肃兄!你啊……”

    几人就这样一路谈笑着,很快就越过廷尉、卫尉寺诸署,到了半从属于卫尉寺的城门寺前,旁边则是太府寺下属的太仓署和导官署等机构。元整令属下牵走几人的马匹,把周惠请入后院叙话。

    随意聊了些近期的情形,元整把话题转向了几rì前的西林园校猎。正是在那场校猎之中,周忠得到了从八品冗从仆shè的兼官,而元整作为这支城卫军的军主,则受到了元子攸的亲自召见和宣慰。

    得天子如此看重,元整可谓是志气昂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也对举荐他、提点他的周惠满怀感激。然而周惠听了他的转述,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子肃兄,照你说的情形,恐怕很有些不妥。”他直言不讳的向元整说道。

    “有何不妥?”元整不解的望着他,“陛下看重这支城卫军,不是我等的幸事吗?便是允宣兄,有组建这支军队的往rì功绩,今后也能多几分起复的把握啊!”

    “话是这样没错。可子肃兄想过没有,陛下为什么会看重这区区一千军队?”

    “还请允宣兄指教。”元整拱了拱手。

    “因为这支军队现在驻于内城,而且掌握在你这位宗室手中……你想必知道,那些忠于皇室、不愿附从尔朱党羽的宿卫军,前一阵大都归顺了北海王,如今不是战死,便是被遣散,余下台军则尽归尔朱党羽。所以,这支出自河南、颇有战斗力的城内军队,就成了陛下能够动用的少数可靠力量之一,也是陛下希望争取到的,”周惠叹了口气,“只不过,陛下不该表现得这么明显。毕竟城卫军本来就是临时设置,因你的投效之功才得以保留,如今得到陛下的这般看重,很可能会遭到尔朱党羽的忌讳,轻则被调出城外,重则被遣散回乡。”(未完待续。。)

    p

    。。。

第五七章:白衣还乡(六)() 
“这匆忙之间,我哪能想到什么办法?”周惠摊手道。

    “或许事情到不了那一步?”陆康沉吟着说,“咱们除缇骑外,就这千余士卒,又身负关防重任,怎么会调出或遣散呢?依我看,允宣兄是多虑了吧!”

    周惠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他可没有陆康那么乐观。

    ……,……

    隔着城门寺不远,太府寺衙门附近的一间酒肆之中,夏侯敬、田颖二人,也在向厉威将军、太府寺丞王建辞别。

    “你俩真的决定弃官回乡了?”王建颇为遗憾,“好不容易才获得从七品官衔,就这样辞去,为免太过可惜。剩下我一个人在这洛阳,这rì子也是没味得很。”

    “没味?当这个劳什子荡寇将军才叫没味呢!”田颖最近牢sāo满腹,如今当着好友的面,很痛快的全部倾泻了出来,“上头掌权的重用的全是河北人,从来不把咱俩当一回事;同僚则大都出身洛阳六坊,看咱们俩就跟像看乡里猴儿似的!咱们自己手下没有一兵一卒,还不许轻易出营,结果每天点卯后,就只好睡他娘的死猪觉……这无聊的rì子,还不如回家孝敬老娘,找世裔一块耍子来得痛快!”

    王建沉默不语的举起了酒樽。和两位好友比起来,他自己的处境又能够好多少呢?

    魏朝的太府寺,前身即秦汉时九卿之一的少府监,曾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帝室供养,职权颇为重要。然而自汉武帝设立尚书台之后,九卿的职权便弱化了许多。何况如今天子大权旁落。朝廷赋税和京师府库尽在尔朱氏手中,太府寺能够做的。不过拱手画圈而已。连太府卿杨宽、太府少卿李苗如今都无所事事,牢sāo满腹,他这小小的从六品绿袍寺丞又能做得有多愉快?

    当rì杨宽持天子诏书招降李苗,奉元天穆之命率军渡河,王建满以为能够跟着立下恢复京师的大功,或者衔尾击破南军,替好友樊迟报得大仇。可是尔朱荣得知杨宽暗中和天子暗通款曲后,立刻让元天穆将杨宽从台军中调离,升为有职无务的太府卿。他们三人作为杨宽的亲信,自然也没有了什么前途。只是分别给了从六品厉威将军、从七品荡虏将军、荡寇将军的杂号将军空衔。

    好在王建有一个巩县男的袭爵。还曾经担任过杨昱的长兼行参军,因而得以按照勋臣子弟的旧例,安置到太府寺中担任寺丞。这个职务虽然没什么权力,却好歹让他有了一点盼头。否则的话,他王建现在的处境。也就和夏侯敬、田颖一模一样。

    “我算是看出来了,如今尔朱氏当政,咱们这些河南人,无论是在朝廷上还是台军中,都很难有什么前途,”夏侯敬感叹着,向王建提出了建议,“仲立兄,你现在是从六品。再升一阶,便可以担任下郡太守、上县县令的职务。到时候,你不妨请杨府卿替你谋取一郡,然后我和子聪就可以去投奔你,大家一起建点功业出来……我俩都有从七品资历,给你当郡丞、郡尉还是够格的。”

    “这主意不错!”田颖立刻表示赞同。“到时候让宗德当郡丞,我就当郡尉带一两千郡兵玩玩,哈哈!”

    “此事我也曾经想过,而且以我现在从六品朝官的职衔,若是自请出外,担任正六品郡守也够格了,”王建叹了口气,“可是,下郡一般都在边地,辖区不过一两县,计口不过两三千,哪来一两千郡兵?有哪有什么功业可建的?别说建功,面对边境的混乱,恐怕连自保都成问题。咱们的父兄,不都折在南荆州了么?还有宗德,你不是也在南荆州见识过吗?”

    “说到郡兵,我倒想起了咱们在荥阳的那支军队,”夏侯敬叹了口气,“仲立兄,子聪,你们想必还不知道,那支军队做了哪些事吧?他们投靠北海王后,被拨到李少卿手上驻守河桥中渚,然后被允宣要去守北中城,随他击破中渚起事的夏州乡兵,又跟随允宣进了城门寺,现在已经是堂堂的洛阳城卫军了!”

    “还有这回事!”王建讶道,“城卫军的地位,虽然不如台军羽林、虎贲两部,却比一般的府户军更高啊!可允宣不是已经罢职下狱了么,他麾下的军队怎么还能留在城门寺中?”

    “这我就不清楚了,”夏侯敬摇了摇头,“但是我听人说,允宣身边的周忠依然在军中担任着军副,可见允宣的影响还在。”

    “我说呢!允宣那小子,难怪敢率军出城支援,原来是有这么一支旧部在手中!”田颖一拍酒案,“仲立,当rì你是统军,允宣不过是你的副手,现在能不能想办法调到城门寺,把那支军队拿过来?那么我和宗德就不用辞官了,直接在里面担任幢主职务,比在台军中混rì子要强得多!”

    “这恐怕不行,”王建沉吟道,“城卫军直属城门寺,主官城门校尉是正四品,我现在还远远不够格。况且,城门寺职权紧要,现任假城门校尉元整,乃是立下献城投效之功的宗室,正得天子眷顾,非等闲人可以替代。”

    “那就没办法了!”田颖听王建说得艰难,一下子泄了心气。

    夏侯敬却似乎想到了什么:“照仲立兄这么说的话,或许有一些机会……”

    “什么机会?”田颖连忙问道。

    “我也说不好,”夏侯敬摇了摇头,“其中涉及到朝局,涉及到朝廷大臣,我对那些一点都不熟,便是有机会,又有什么办法能够把握呢?”

    “是啊!咱们都是寒门出身,能够借着这次从军的功劳,擢升有品阶的朝官,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王建叹了口气,顺势劝阻两人,“所以你们再忍耐一阵如何?或许会有什么机会也说不定……就这么辞官回乡,我认为是非常可惜。”

    “仲立你不用再劝,我和宗德已经想过很多!”田颖断然拒绝,“在台军里面的那种rì子,我是一天都不愿再过的!”(未完待续。。)

    p

    。。。

第五八章:谁之机遇(一)() 
如夏侯敬、田颖辞官之事,在台军中并不少见。辞官者也多是河南之人。正如田颖所说的那样,掌握台军实权的将领都出身河北,下层将吏和普通士卒,大部分都是洛阳六坊的世袭兵户,自有他们的小圈子,其他郡县的人很难融入。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得不到提拔,还要受到同僚排挤,自然就无法在军中久呆。

    作为魏朝台军主力的羽林、虎贲,出自昔年迁都时从驾的鲜卑、敕勒等部的部落军,以及作为其后裔的洛阳六坊子弟,向来是自成系统,居洛阳为中枢常备军。若有大规模出征,则征召河北府户军补入,合计总规模可达五十万人。除此以外,便再无任何军队能够进入台军之中。

    即便是当年投靠北朝的薛安都、裴叔业叔侄、夏侯道迁等人,虽然各自率有部曲,并且安置于洛阳,但都没被纳入台军之内,而是解除兵权转为文职。先后内附的大阳蛮桓诞、田育丘两部十万八千余落,虽然按照当年安置后燕、胡夏、北凉降户的惯例和方式,被朝廷编为河南府户军,但主要任务是守备南线,对抗南朝,大致也和台军无缘。

    鉴于这种军制,出身河南府户军的夏侯敬、田颖等人,进入台军后没有任何基础和依靠,当然会受到孤立和排斥。

    先后投效于魏朝的荆州蛮族,除了大阳蛮的这两部外,还有另一部也颇具规模,被称为南阳蛮。但是这一部并非主动内附投效,是在孝文帝南伐时,攻陷新野、南阳两地后所征服,因此他们没有像大阳蛮一样安置在河南,而是被迁到魏朝故都平城戍守。

    很显然,在朝廷的心中,那支南阳蛮的地位是和大阳蛮没法比的。这一点,从首领获得的封赠很容易看出来。大阳蛮的桓氏,被封为襄阳开国郡王。太和年间降爵后依然是郡公;而南阳蛮的樊氏,爵位乃是没有任何封邑的归义侯。

    然而到了今天,两方的地位却倒转了过来。

    大阳蛮这边。由于桓诞之子、襄阳郡公桓叔兴南叛,麾下的河南府户军陷于溃灭,等于是名存实亡。之后六镇起事,河南府户又和六镇兵户一起。被朝廷转为了普通编户。直到上次元颢来袭,河南极度空虚,朝廷无奈之下,才重新召集河南府户军。结果这支府户军不愿附从河北的尔朱氏,大部分都投靠了元颢。成为他重建台军的重要班底,又随着元颢的败灭而纷纷逃散。

    另一支南阳蛮则迁到晋阳,则成为尔朱家的麾下,其首领樊子鹄,代替曾任平城镇长史的父亲樊兴为尔朱荣效力,被封为都督府仓曹参军,不久代尔朱荣前往洛阳,得到胡太后的亲自接见。被封为直斋将军、南和县开国子。回晋阳后又得到尔朱荣的擢升,担任行台郎中,行上党郡事。至尔朱荣入洛拥立元子攸,他奉命都督河东军事,击败晋州刺史崔元珍,得以担任晋州刺史职务。晋爵永安县开国伯。两月前又因为抵挡元颢的功劳,晋封中都县公。然后奉命进京担任抚军将军,协助领军将军元天穆掌握台军大权。他留下的晋州刺史之职。由尔朱荣手下另一大将高欢继任。

    樊子鹄长于应变,进入台军之后,很快就得到元天穆的欣赏,代替出外的贺拔岳,成为元天穆最为倚重的臂助。

    这一天早上,尚书台收到了西道大都督贺拔岳的飞书告急,声言周边有蜀贼作乱,恐将流入他的防区,而他兵力有限,希望台军尽快作好支援准备。

    贺拔岳的xìng格,元天穆非常清楚,如今他发来这封文书,证明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