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护国公 >

第284部分

护国公-第284部分

小说: 护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御驾亲征为号,以圣旨召三家之军北上,杨庆阻拦则失大义,陛下以圣旨责之讨之。若其任由三家出兵则各军齐聚南都,奉陛下以正帝位,逼迫杨庆交出玉玺,陛下还都之后各方罢兵永结盟好。

    黄河以北,洛阳以东归贵国。

    明清退回杨庆第二次北伐之前的分界线,不过贵国需交出目前还占据的朝鲜剩余之地,两国结为兄弟,清以兄事大明,双方重开贸易,准贵方以马匹易粮食。”

    丁启相说道。

    “李自成,张献忠会听你们的?”

    陈名夏疑惑地说。

    “他们没有选择,杨庆早晚得对他们动手,杨庆的确不急,但那是因为他年轻可以熬死李张,陛下南归之前,李自成就已经有病,估计撑不了几年了。虽然他没有儿子,也已经立李过为继承人,李过和他同岁,但李过有儿子,那么他们就不为后代谋划?同样张献忠也有儿子,他就愿意看着杨庆把自己熬死后拿自己儿子开刀?

    他们,包括你们,谁都斗不过杨庆。

    这一点是事实。

    但陛下不一样!

    若陛下解决了杨庆,他会与各方和睦相处,事实上陛下已经答应将两广福建封给桂王,将四川云南封给张献忠,将西北尽数给李自成,陛下同样可以和你们保持和平。”

    丁启相说道。

    他的意思很明白,留着杨庆他早晚得弄死你们这些割据势力,你们谁也打不过他,但换成朱慈就不一样了,你们总不会怕朱慈吧?而经过杨庆整编后的几十万明军,也足以保证你们打不到江南,如果朱慈敢打你们,大不了你们合伙对付他。没有杨庆这个军神级人物,你们合起伙来难道还压不住朱慈?再说朱慈也不会对你们感兴趣,有江南的花花世界谁会惦记你们那里,看看南宋除了口头上喊得凶,什么时候真正惦记过河北?以后这样维持四分五裂的和平岂不是皆大欢喜?

    “你们真与李张谈妥?”

    陈名夏说道。

    “那是当然!”

    丁启相坦然说道。

    那当然是骗人的。

    他们连密旨都没给李张送,送了后者也不会搭理,这一点丁魁楚和毛奇龄还是清楚的,虽然他嘴上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却很清楚无论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不会做傻事。

    杨庆的确是在熬死他们。

    可他们也真被熬得提不起斗志了啊!

    至于皇帝……

    这根本就没朱慈的事。

    包括给桂王的密旨,还有这封给多尔衮的密信,全是丁魁楚和毛奇龄炮制的,皇帝的守卫全是那些倭奴士兵,他们本身就只听丁魁楚的,丁魁楚想干什么都行。但计划是真的,这个四国倒杨,皇帝中心开花的计划本身是真的,只是这个计划的前提,首先得是多尔衮大举进攻牵制杨庆的至少一半兵力,李自成和张献忠才有动手可能,桂王才有出兵的胆量。

    多尔衮南下大举进攻黄河线是整个计划的前提。

    首先清军大举进攻。

    然后丁魁楚他们鼓动皇帝下旨调李张桂三家出兵,由皇帝亲自带领着御驾亲征,喊出光复北都的口号,反正口号喊得响一些。皇帝下旨后他们再去游说那三家参与,那时候杨庆至少一半兵力被清军牵制,这三家也才能有胆量搞事情。

    这就是空手套白狼。

    用哄骗忽悠多尔衮先动手,谁都知道自己斗不过杨庆,但四家联合就有希望了,没有带头的其他都不会动手,有带头的其他才敢,假如那三家依然不肯参与……

    那就让杨庆捶多尔衮一顿好了!

    他就是捶死多尔衮,也不会影响其他人,毕竟皇帝也是喊光复北都的口号。

    如果他们被成功游说,那剩下就是张献忠顺流而下,桂军出韶关,李自成大举出关中,打出旗号就是奉旨出兵抗清,杨庆如果阻挡他们,那么江浙士绅就制造舆论逼迫,如果杨庆执迷不悟那皇帝只有义正言辞地解除其权力。话说抗清这是抵御外敌的大义,正得不能再正了,而且还是杨庆最喜欢宣扬的,现在人家都主动来抗清了,你反而横加阻挠这就很不像话了。

    他们的真实目的并不重要。

    反正他们说是抗清的,话说陈济棠带着一大帮日本顾问,都一样说他是去抗日的呢!

    如果杨庆同意他们出兵,那就三家各出精锐去护卫朱慈兵临南京。

    皇帝陛下还都。

    你杨庆自己看着办吧!

    十几万大军在南京城外就等着你开门了,你是开还是不开?

    话说丁魁楚和毛奇龄这也是密谋很久的,说到底皇帝如果不带着十万大军是别指望还都,但这十万大军首先得能凑出来,这是他们能够想到的唯一妙计。

    但前提是先空手套白狼,把多尔衮忽悠进这个局。

    陈名夏沉吟着。

    “走,我带你进宫!”

    他很快站起身说道。

    丁启相赶紧起身,两人出去上了一顶八抬大轿。

    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在杨庆那边已经快被马车淘汰,尤其是因为杨庆的鸟粪补贴养马制度,使南方马匹数量剧增,就连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大量从印度,阿拉伯,波斯这些地方贩马运来以减少贸易逆差。大量优良的马匹,尤其是马瓦里马这种适宜南方环境的马匹引入,使南方的马匹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幅提高,而杨庆甚至得到了第一批夏尔马,只不过还在济州岛的马场。马匹数量增加除了军用以外最主要就是拉车,四轮马车数量随着马匹数量增加同样不断增加,尤其是新式公路建设,让马车客运货运同样又兴旺发达。

    但在北都,这里轿子还是最重要的官绅出行工具。

    “这北都萧条了许多啊!”

    丁启相看着外面萧条的街道说道。

    何止是萧条,他这话说完就听见前面突然人声鼎沸,紧接着一群乞丐蜂拥而出,饿虎扑食般把一只明显日子过得不错的哈巴狗扑在路上。

    那哈巴狗惊恐地尖叫着,后面还有两个旗人少女追赶,两个家奴拎着棍子不断咒骂奔跑,但他们终究还是晚了一步。那哈巴狗瞬间就鲜血淋漓地失去了生命,紧接着被一个乞丐举在头顶,后面俩少女中的胖丫如丧考妣般尖叫一声,一下子扑倒在面前的泥水中。那俩家奴拎着棍子奋力向前狂砸,但乞丐人多势众,紧接着他们也在混乱中被推倒,然后一帮乞丐踩过他们举着战利品欢呼着向远处跑去。

    “快去把格格扶起来!”

    陈名夏对外面跟着的家奴说道。

    那家奴赶紧去把地上的胖丫扶起来,那俩跟着胖丫的家奴也鼻青脸肿地从地上爬起来。

    “格格莫伤心,拿去玩耍吧!”

    陈名夏把一个走私来的怀表递给过来道谢的胖丫说道。

    他还是很有钱的。

    主要是因为身份特殊,尽管他被南方的家族逐出族谱,但实际上依然和南方做走私生意,算的上是大清国头号走私商,走私这种事情,是很难真正禁绝,南北之间走私贸易线始终都存在着。

    奢侈品也一样。

    咱大清再穷也照样有奢侈品市场。

    那胖丫很是荡漾地看了丁启相一眼,很显然把他当成陈名夏子侄,在行礼后晃动着她那不下两百斤的身躯心满意足地走了,走出十几步还回过头又看了丁启相一眼,只不过后者根本没看她而已。

    “这么乱都没人管?”

    丁启相看着那些跑远了的乞丐说道。

    “谁管那个,你以为那真是些乞丐吗?那都是近畿的旗军,闲得无事进城找食而已,朝廷发的军粮不够养家,自己又好吃懒做,给的田地宁可荒着养羊也不种,进城装乞丐偷抢坑蒙拐骗,能捞一点是一点。九门提督就算抓了也没用,他们的上司很快就会来要人,弄不好还会有来堵门闹事的,甚至有可能被打黑枪。索性他们爱怎么闹怎么闹,只要别搞成兵变就行,说到底粮饷不足就得忍着点,惹急了像上次一样都倒霉,当初要不是为了只鸡还没登州之变呢!”

    陈名夏冷笑道。

    “你们这里过得也颇为艰难啊!”

    丁启相感慨道。

    “你们日子倒是过得好,可为何还要和杨庆斗下去呢?莫不是好日子过得久了闲得,衣食无忧吃饱了撑得?”

    陈名夏似笑非笑地说。

    “或许真是吃饱了撑的!”

    丁启相自我解嘲地说道。

    就在说话间两人的八抬大轿进入了右长安门……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三八零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至于多尔衮会不会上当……

    “请转告贵主,正所谓乱臣贼子人所共疾,明之逆臣即清之逆臣!”

    多尔衮说道。

    丁启相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他。

    他真没想到如此简单,原本他还准备好了一大堆说词,准备以三寸不烂之舌,像张仪苏秦一样游说多尔衮做这个明显的出头鸟,结果却没想到全都没用上,把密信在多尔衮面前一摆出来,都没用陈名夏在一旁蛊惑就成功了。

    “但是,”

    多尔衮笑了笑说道:“贵方需要提供些粮食。”

    “摄政王,粮食我们有,但无法运输给贵方啊,哪怕海上运粮如今也很难了,北洋水师都在渤海上游弋巡逻呢!”

    丁启相说道。

    “既然李自成参与,那就由他那里给我们好了!没有粮食我大清的将士也很难向南进攻,既然是合作那么你们就得拿出合作的诚意,最少得给我们三十万石粮食!”

    多尔衮说道。

    “可以!”

    丁启相犹豫一下才说道。

    这并不难解决,无非就是银子而已,甚至都不需要找李自成,收买一个李自成部下在山西的将领,由他负责给多尔衮供粮就行。由大同社这些人联络,把江浙卖给李自成的一批粮食费用免去,再收买一个顺军主将把三十万石移交清军,李自成会装不知道的。直接找李自成恐怕他很难同意这么干,但李自成同样会喜欢多尔衮挑衅杨庆的,他会装不知道的,最后就算被杨庆发现,他大不了把这个将领以通敌砍死。

    大家都是成年人,这些事情都懂的。

    “那就写一份盟约。”

    多尔衮转头对陈名夏说道。

    “这样的盟约一式两份,我会在盟约上代替陛下签字,先生带回去给贵主,一份由贵主签字再送还给我们就算盟约完成!”

    他接着说道。

    “摄政王,这样太耽误时日吧?”

    丁启相说道。

    这样一来二去没有半年是不可能完成的,他往返南北也很危险,实际上这次他就是绕到李自成那里,然后以贿赂开道,潜入姜瓖的控制区才转到北都,他回去肯定也是如此。如果带着这样一份盟约,那回去还得想方设法混过明军关卡和民兵巡逻队,一旦被发现就只有抄家了。

    “那可不成,既然是结盟就必须得有盟约,明清可依然在交战,总不能就凭你一句话让我大清出兵吧?不但得有盟约,而且必须得有贵主的信物,说起来就连这封信,本王也很难确定是否贵主本意,没有一个可以证明的确是贵主本意的信物,本王也很难确认。或者本王可以派人跟你一起返回面见贵主,总之要么你回去完成盟约带着贵主信物回来,要么我派人跟你一起回去,盟约确立后你们送粮食给我,粮食到后我出兵,这种结盟岂能儿戏!”

    多尔衮说道。

    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随便别人忽悠。

    他的确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

    他很清楚目前自己处境,杨庆和朱慈烺这是最后决战了,没有外部帮助的话,杨庆捏死朱慈烺就像捏死一只蚂蚱。而杨庆解决朱慈烺之后就会篡位,历来篡位成功者,都会搞个大事情提振声威,那么还有什么比光复北都更能显示他天命所归?

    多尔衮不先动手,那么就得坐等杨庆上门揍他。

    而且时间不会太久。

    今年冬天杨庆解决朱慈烺,明年开春运河解冻后,明军立刻就会沿运河开始走当年徐达的路线北伐,这一点可以说毫无悬念。

    但多尔衮自己无论先动手还是后动手都是死路一条。

    他打不过杨庆。

    就算杨庆不亲自出马,光黄河线和二线待命的加起来九个军,就足够对他实现平推,他那些城池也扛不住明军大炮,更何况一旦明军打到,那些刁民肯定蜂起,多尔衮跑快点还能回沈阳,跑慢了连沈阳都回不了。

    这个计划就是他的一线生机。

    他得抓住。

    “还请摄政王派遣使者!”

    丁启相最终还是做出选择。

    他就是一个送信的,这种事情还是让他叔叔操心吧!他把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