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护国公 >

第49部分

护国公-第49部分

小说: 护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敌的他,接下来最主要目标就是这些北方的异己分子,而这些异己分子里面原毓宗基本上排首位了。

    “雨恭兄救我!”

    清醒过来的原毓宗,在看到自己精心安排瞬间被瓦解后,立刻换上一副表情一边吐着嘴里血和牙一边朝宋权高喊。

    宋权装没听见。

    虽然他很想拉原毓宗一把,但这家伙的地没法洗,虽然把崇祯留在北方符合他们这些北方人利益,但也不能做的那么绝,宁可把崇祯弄死在北方也不能让他南下,而且还直接派兵追杀,宋权自认还是一个忠臣,他对崇祯是忠心的,在这种事情上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

    “陛下,原逆之罪是否应查证……”

    吴伟业小心翼翼地说。

    崇祯带着杀气朝他转过头,皇帝陛下的脸上甚至带着几分狰狞,吴伟业吓得赶紧闭嘴,他很显然不知道当初崇祯被追杀时候憋了多大怒火。

    “对,说我弑君谋逆证据何在?”

    原毓宗立刻抓住救命稻草喊道。

    “证据?啊,对,我们锦衣卫办案是最讲证据了,你要证据我们就一定会给你证据的,把这逆贼先押下去好好伺候着,咱们接着去他家找他要的证据,把他家里所有一切全带走,路上咱们慢慢检查,高都督,这是钦案,你们北京留守司可不能插手!”

    杨庆对高一功说。

    他哪是找证据,分明就是去抄家搜刮银子,这是告诉高一功别跟他抢生意。

    高一功笑着做了个请的动作。

第六十七章 阉党的崛起() 
杨庆的找证据,为崇祯的內库一下子增添了十万两白银。

    话说这个捞钱速度还是可以的。

    至于原毓宗,第二天就因为不堪锦衣卫的荼毒,在专门关押他的船上含恨而亡,他的彻夜惨叫娱乐了崇祯的心情,然后仇也报了,钱包也鼓了的崇祯心满意足地继续南下,前往他的帝国都城。而黎玉田被任命为临时的代理天津巡抚,负责安置正从山海关源源不断海运过来的那些辽东百姓和关宁军,他们将在天津同样登上南下的运河船,前往他们未来的家园。

    原本韩赞周郑芝龙等人押运来的军粮转给他们。

    实际上还给了李自成五万石。

    原本史可法还有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是做连往返再加上交战,十万人至少也得三个月充足准备的,所以前后两支迎驾军共携带三十万石军粮。

    这些连黄蜚所部也够了。

    但没想到第一批迎驾军刚到没几天就打完了,这样正好调拨给了总计二十四万辽民十万石,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他们走到淮安,而崇祯也已经为他们找好了安置地。就是杨庆给他建议的庐州和安庆两府,另外分汝宁府设立信阳府,毕竟淮河以北给了李自成,这样汝宁府淮南部分只能单独出来,二十四万辽东内迁的百姓将在这三府屯田。以刚刚伤好归队的曹友义为庐州总兵,统领总计三万五千关宁军,而黎玉田则以巡抚庐信安三府职位驻安庆,原本历史上的江北四镇就这样变成了五镇。准确说应该是六镇,刘良佐凤阳总兵,刘泽清淮安总兵,高杰盱眙总兵,黄得功滁州总兵,实际上防区包括滁州和州和太平府,还有原本驻登州的黄蜚所部南迁驻军扬州,很显然他的忠心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就是崇祯的整个江北防御圈。

    沿淮一线是刘良佐,刘泽清,高杰这些崇祯信不过的杂牌,凤阳总督马士英和监军卢九德负责控制他们,这两人都是有一定才能的,而且本身也一直与他们打交道。

    信得过的守京畿。

    扬州的黄蜚,滁州的黄得功,他们名义上是前三家后援,实际上是督战队防止他们逃跑。

    上游交关宁军。

    实际上崇祯也知道李自成短时间內不会南下的。

    老李光北方的烂摊子也得收拾个三五年,他只是吞下但完全没消化,甚至境内士绅反抗还愈演愈烈,毕竟多尔衮没指望了,他们现在只能想办法自救,还有因为宣化贸易线的封锁,晋商们也在蠢蠢欲动。

    而在这期间对于崇祯来说最大威胁是他那个拥兵二十万,几乎已经形同割据的宁南伯。

    防范左良玉的任务就交给曹友义和黎玉田的关宁军了。

    他们和黄得功算两道防线。

    而这次北上的方国安,王之仁等部驻应天周边。

    这算是崇祯的第三道防线。

    整个三重防御体系无论对北还是对西都算层层包裹,最终崇祯在南京的皇宫里依靠杨庆的锦衣卫和韩赞周的东厂控制中枢,王承恩负责帮他处理政务,剩下内阁和各部就负责干活,这一套也都是杨庆与王韩二人给他谋划的,基本上没张慎言和宋权什么事情。至于以后的内阁首辅,杨庆其实是推荐马士英,但马士英需要镇守凤阳,韩赞周倒是提议史可法,不过遭到杨庆的反对,史可法名气节操虽然没什么问题,但才能就完全不值得恭维了,用他当首辅还不如淮安的路振飞呢!

    但最终崇祯还是选择了史可法。

    毕竟他得考虑安抚江南士绅,北方人的路振飞,明显不如史可法这个东林党中坚符合后者心意,说到底崇祯这是要到东林党的地盘上当皇帝,他首先要做的是向后者示好,至于以后在南京站稳脚跟了,看史可法不顺眼大不了换人。

    最终首辅内定为史可法。

    这些任命除了关宁军系统的,其他全都提前以圣旨发出,黄蜚等部已经带着圣旨走海路提前南下,他们到南京最多也就半个多月时间,然后史阁部会在心情愉快的江南士绅帮助下迅速完成皇宫的准备,等待皇帝陛下驾临。刚刚赶到的郑芝龙在得到了一个南安伯的爵位后,带着和李自成之间的一系列秘密协议也心满意足地回师,至于他儿子是个监生,原本崇祯想赐锦衣卫籍,让他跟着杨庆当千户慢慢成长,但郑森终究还是没逃过对科举正途出身的梦想,然后他准备继续回国子监学习考进士。

    既然这样崇祯也就只好勉励他一番拉倒,不过他依然跟在那些江东才俊里面给杨庆做鼹鼠。

    他现在可是杨庆的粉丝。

    考科举那是为了正途出身,但可不代表郑成功这样头脑的会真傻到和那些嘴炮们一伙,和这些家伙天天凑一起吟诗作赋相比,明显杨庆那宽广的知识面更有吸引力……

    “令尊为何不学荷兰人?”

    杨庆端着酒杯说道。

    此时他们已到青县,不过崇祯没有下船,所以整个船队都排在运河之上,主要是崇祯下船的话肯定有地方士绅来哭丧一样哀求,在天津和静海都有过,这些家伙在没有盼到咱大清王师之后,又开始幻想着崇祯能够幡然醒悟然后带着大军直捣北京,毕竟李自成还没回来,当然,原本增援山海关的袁宗第进北京了,而高一功率领的顺军骑兵依然在岸上跟随,李自成也怕崇祯这么干。

    崇祯被这些家伙烦得头疼,索性停船也不上岸,在外围布上锦衣卫设立防线,那些耆老乡贤一概不见。

    杨庆就负责这个。

    “杨兄之意是?”

    郑森疑惑地问道。

    “去南洋抢一块香料产地,然后移民过去自己采香料运回国内。”

    杨庆说道。

    “不需要。”

    郑森笑着说。

    “咱们大明商人根本不需要费如此大的力气,第一,咱们大明海商没有能力在南洋与荷兰战舰抗衡。第二咱们也不需要如此,只要海船能把咱们的丝绸瓷器哪怕最粗劣的瓷器,运输到巴达维亚去,自然就能从荷兰人手中换来香料,要什么有什么,然后运回来依然是厚利。第三,实际上此时南洋已经有不少咱们大明的移民在做这个,之前荷兰人没有拿下巴达维亚等地的时候,万丹等香料港一直就是咱们的移民与当地土人合作,荷兰人虽然攻灭那些土人小国,但咱们大明移民依然受其优待。

    那么为何要抢呢?”

    他接着说道。

    “但抢总归会赚得更多吧?”

    杨庆说道。

    旁边正在表演茶艺的圆圆白了他一眼。

    “不,更少!”

    郑森说道。

    “抢的话首先要与荷兰人打,那么就必须大量制造战船,和他们一样的大型战船,否则就根本打不过,料罗湾一战咱们以数倍优势依靠家门口的便利才打败他们的十几艘武装商船,而真正的荷兰战舰更大更坚固,那么造船的投资巨大根本不是商人能够承受。另外就算抢到一块地方,还得筑城驻守,还得以舰队维护航运,还得与土人纠缠,还得与泰西其他公司战斗,所有这些都得需要巨额的投资,几百万几千万两的投资。但如果是贸易的话,咱们的丝绸瓷器茶叶之类只要运过去就可以换来想要的,在江南采购这些根本就花不了几个银子,茶叶是最劣等的,瓷器是最劣等的,但换来的香料却是最优质的。”

    他笑着说。

    “那你们郑家岂不是富可敌国?”

    杨庆一脸纯洁地惊叹。

    “呃?!”

    郑森悚然一惊,自己好像上当了!

    “这个,也只是赚些苦命钱,这海上风波之险也非比寻常,南海波涛如山深不可测非北方浅海可比,往返往往超过半年,疾病死者不计其数,甚至有时候风浪翻船就全完了,再加上海盗横行,泰西诸国甚至琉球等国商船竞争,最后算算也就是维持而已。”

    郑森小心翼翼地说。

    “哈哈,你不要害怕,我是不会对你们的银子感兴趣,咱们是兄弟,我杨庆虽然自认不是什么好人,但有些原则还是讲的,我倒是正在谋划一场大富贵,到时候少不了郑家一份,不过暂时还没到时机,到了以后咱们再说!”

    杨庆笑着说。

    大明版东印度公司没那么容易。

    这东西动的利益太大,沿海士绅全指望海上贸易,想要把这块蛋糕一口吞下,哪怕崇祯也得做好不小心掉玄武湖里的准备。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江南可是这些人的地盘。

    他们欢迎崇祯只是因为崇祯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旧的体系,代表着他们的一切都会延续,崇祯和大明代表的是旧世界,而李自成不受欢迎是因为他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如果崇祯也变成旧世界的破坏者,那么江南士绅弄死一个在自己地盘上求食的皇帝算得了什么?大明皇帝在北京时候都没妨碍他们玩阴的,何况这个皇帝到了他们的地盘上。

    (从明天开始恢复每天两更)

第六十八章 精神崩溃了() 
崇祯就这样打着众人回避的招牌沿运河一站站向前,兴济,沧州,东光……

    然后很快就走不动了。

    桑园。

    “陛下,臣宁死不能奉诏!”

    大明庆藩奉国中尉朱帅钦趴在甲板上痛哭流涕地说道:“陛下,大明之江山非陛下之江山,乃太祖皇帝之江山,臣与陛下同为太祖之后,宁死不能坐视陛下弃淮河以北,使中原百姓为逆贼荼毒,陛下此时有十万大军山东百万义民,何惧那闯逆,臣请陛下回师,臣与山东义士为陛下前驱还都北京扫清宗庙!”

    这就是李自成接下来需要收拾的反抗势力之一。

    也是最大的一支。

    吴三桂以崇祯名义发出各地起义师勤王的圣旨后,被李自成助饷逼急了的德州,东昌,临清等地以前工部尚书张凤翔为首,奉朱帅钦起兵,趁着李自成山海关大战的机会卡断了运河。

    然后现在倒霉了。

    高一功的大军就在崇祯后面呢!

    他们逃过此劫的唯一办法就是再把崇祯拉下水,所以他们是坚决不能让崇祯过去,这要是崇祯走了,那李自成还不得把他们的脑浆子都夹出来呀!最终结果就是德州,临清,东昌三地组成攻守同盟,连同鲁西北一带其他地主武装齐聚德州,准备在这里做下一个吴三桂。话说他们也是真得走投无路了,尤其是崇祯离开天津后接管那里的顺军对原毓宗保护下的士绅进行了彻底清算,据说光盐商就夹死十几个,这种丧心病狂的行为更是让他们没了退路。

    话说李自成现在可很需要钱。

    他需要赈济灾民,需要扩充军队尤其是组建水师,黄蜚等人南下带走了几乎所有的水师,李自成部下如今没有水师,想要继续维持对咱大清的封锁,那么就必须自己造船重建,还需要从南方引种地瓜,在这笔生意上郑芝龙肯定要宰他一笔的。话说这从流寇变成坐寇之后,李自成也感受到了压力,这君主的确不是那么好当的,外敌,内敌,百姓,士绅,官员,制度等等乱七八糟全都得由他来操心,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又是银子。

    尽管他抄了几千万两。

    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