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护国公 >

第72部分

护国公-第72部分

小说: 护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以解决这些越来越放肆的家伙。”

    杨庆阴险地说。

    他的脑洞之清奇把崇祯和王承恩全都惊呆了,两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津津有味地设计着引寇入侵。

    但这的确是好办法。

    没有什么比李自成的夹棍更有效的手段了,引李自成的军队南下,但控制住淮安这个关键点,另外凤阳最好也保住,毕竟那是中都,这样剩下的选择就是高杰的防区,正好他又去撩拨了一下高一功,而且还危言耸听吓唬崇祯说李自成的大军要南侵,那就直接弄假成真好了。

    李自成在北线目前从东起分别是高一功,袁宗第和田见秀三部,高一功运河路,对路振飞和高杰,袁宗第对凤阳刘良佐和信阳的关宁军,而田见秀对湖北的左良玉,另外唐通,白广恩,马科三部被赶到汉中去和张献忠争夺。后者尽管在cd称帝,但却被新任四川巡抚马乾夺回重庆,而且原本退到遵义的大学士王应熊等部的反攻,也夺回川南不少地盘。张献忠率领部下向北扩张开始与李自成争夺汉中,目前他的实际控制区以cd为核心,说他控制整个四川有点夸张,他只是控制着都江堰灌溉区,就连川东北也是马乾控制着。

    这就看出清军的栽赃了。

    因为张献忠死的时候最多只有半个四川。

    马乾的最初控制区是达州,然后夺取重庆,再夺取内江,然后他就一直镇守在内江没动,这个云南籍的四川巡抚,是原本历史上在永历元年清军攻陷内江后殉国的。而此时李自成打着奉旨讨贼的旗号,以李过坐镇西安驱使投降的三总兵南下对张献忠,与反攻的马乾形成南北夹击。

    至于李自成的主力依然在河北。

    因为这里可以最近获得海运的和崇祯交保护费的粮食。

    粮食对他是最重要的。

    同时他的主力还得警戒多尔衮,后者的伤已经好了,而且在大玉儿的支持下依然是摄政王。

    但豪格复出。

    而且豪格和济尔哈朗结盟。

    之前沈阳甚至有过一番激烈内斗,但对于大玉儿来说,多尔衮终究比豪格更令人放心,所以她依旧支持多尔衮,最终没有演变成八旗内战。

    不过因为距离远,杨庆目前能得到的那边情报就这些,还有一点就是清军最近正在逼迫朝鲜给他们提供粮食,毕竟他们粮食不足,这一点他们甚至比李自成还艰难,李自成可以得到南方的补充,而他们就连买粮的路都断了。甚至据说还有清军进入朝鲜境内洗劫,包括洗劫了人去当粮食的,接下来弄不好朝鲜还得挨第三次清军的入侵。多尔衮想弄粮食,想弥补前期的损失,目前也只有这一个小羊羔可宰了,毕竟清军包衣里面朝鲜人数量也不少,损失了数万人口的咱大清,想快速补充人口去朝鲜抢人也很正常。

    再说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而在山海关之战后,清军事实上在辽东是龟缩防御的,清军连锦州以南全都放弃,相反李来亨单独率领一万顺军坐镇宁远,重新接管了原本明军的关外防线,甚至还向前推进到连山,多尔衮提心吊胆就怕李自成继续向北进攻锦州。

    这样李自成除了和张献忠争夺汉中这个局部战场外,其他就没有什么大的军事压力。

    南下抢一波完全可行。

    如果高一功和袁宗第东西两个战略方向渡淮强攻,那么高杰和刘良佐绝对撑不住,这俩都是被李自成暴打的惊弓之鸟,面对李自成老营精锐们的上阵,他们几乎可以说百分百逃跑。而曹友义可以在信阳坐观卖一卖队友,然后高一功突破淮河暴打高杰,并且撵走高杰一路南下,最好让他打到天长六合一带,再被黄得功和黄蜚截住,杨爵爷拿着圣旨跑去以大义责之痛斥其目无朝廷。他再说自己是被高杰逼得,这样最后大家把责任推给高杰拉倒,高一功带着一路洗劫的收获和朝廷赏赐的军粮回去,顺便给江南士绅留下一堆灭门的两地士绅。

    崇祯就可以拿这个吓唬江南士绅推行新法了。

    要么接受改革,要么哪天李自成的大军攻破长江天堑,然后把他们统统抄家灭门。

    江南士绅们会知道如何选的。

    “陛下,您想干脆利落地推行新法使大明开始中兴,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否则您就得和内阁还有各地官员无休止地纠缠,而且还纠缠不出任何结果,或者就冒一场内战的危险。臣可以向您保证,只要您推行我所说的改革,那么必然会有一场内战,规模倒是无法预料大小,有可能只是地方官员叛乱,或者拥戴某个宗室起兵,或者是哪个手握重兵的镇将来一场清君侧。

    但那样的话局势会失控的,因为无法预估规模,甚至局势崩溃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让李自成的人南下,这个是可控的。

    臣可以保证这一点。”

    杨庆说道。

    李自成这时候没有完成一统江南的准备工作,他现在主要心思是赈济灾民巩固他的统治,但他也不介意捞点外快,所以只要在六合或者天长囤积三十万石军粮,就足够把高一功的大军吸引过来。

    而且还可以顺便洗劫。

    话说这一带靠着洪泽湖可都是良田,那些老地主家存粮还是很多的。

    但他们不会贪得无厌的,时机没到。

    崇祯犹豫着。

    他也知道这样做的确有效。

    但这样做他面子不好看啊!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他这时候还有个屁面子可丢,都让人从北京一路赶到南京了,而且这一次还可以找个替死鬼,是高杰故意挑起战端,顺军虽然南下都快到长江了,但毕竟还是在皇上大意斥责下撤回了,他们还是尊重皇上权威的,顶多这也就是个镇将闹兵变的性质而已,如果不考虑目前双方关系,这样的事情在这几年的大明其实真不算什么事。

    关键是效果真得很好啊!

    江南士绅绝对会害怕的,改革只是让他们少赚一些,但李自成打过长江那可就是倾家荡产甚至连命都没法保了,这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通过改革来保命更重要,毕竟命没了也就什么都没了。

    但是……

    这怎么想怎么别扭啊!

    皇帝陛下引贼寇南下,目的居然是为了吓唬自己的大臣,逼迫自己的臣民接受自己的旨意。

    这也太诡异了!

第九十九章 咱大清还没亡!() 
到最后崇祯也没说干不干……

    当然,作为一个懂老板心思的好员工,杨庆也知道这种事情他是肯定不能明确表态的,好歹也是大明皇帝,勾结贼寇杀戮自己的臣民,入侵自己的土地这种事情也未免太诡异,至少他是不能明确说干不干的,没有装模作样怒斥他胡言乱语,这就已经算他是崇祯的心腹了。

    但这并不重要。

    反正道他已经给划出,崇祯走不走就随便了!

    不过这件事真很值得期待啊!

    关门,放李自成,让顺军南下兵临长江,吓得江南士绅屁滚尿流,这情景想想就让人有一点小激动,话说虽然到南京时间短,但他也已经很有把那些豪门贵族都拎出来上夹棍的欲望了。这座城市的奢靡和北方那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景象,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秦淮河上那些拿着走私的海上贸易利润,拿着免税特权积累的财富,拿着官商勾结获得的金银的达官贵人风流才子们日夜笙歌,画舫的旖旎灯光让这座城市彻夜不眠,穷奢极欲的宴席在一座座优雅的园林里纵情狂欢。

    这里就像这个时代的天堂。

    而这个天堂建筑在无数饿殍的尸骨上,那秦淮河里托起画舫的,不是那清澈流水,而是那些在苛捐杂税和最高可达八成的地租压榨下贫民血泪。

    这个天堂门外就是地狱。

    可他却无可奈何。

    他也只能用那些狼嚎发泄一下。

    如果能够真正吓唬他们一下,那也算是聊以慰藉了。

    崇祯应该不会拒绝的,毕竟他真没别的办法,这些天他和内阁之间为了一条鞭法纠缠一个多月,最后还是没有任何结果,而这仅仅是一条鞭法,而杨庆的后两条更狠,如果说前者还有争取的可能,那两条就没有任何可能,而后两条尤其是最后一条,恰恰又是解决崇祯目前困境的最有效方法。

    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效了。

    这可是四阿哥给咱大清续命的法宝。

    否则就康麻子留下的那个烂摊子,最多十全老狗就得是第二个崇祯。

    崇祯低挡不住这样的诱惑。

    怀着满满的恶意,杨庆离开皇宫返回狼穴。

    刚进门他就得到个好消息,就像他之前预测的,多尔衮以朝鲜国王使者无礼为理由发起第三次侵朝,实际上准确说是抢粮食,这时候朝鲜的秋收刚过,正是最好下手的时机,而且如果不狠狠抢一把,今年冬天沈阳恐怕就得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他们也别无选择。

    然后少了一个蛋蛋的孤蛋王雄风不减,和当年他哥哥一样暴打朝鲜,一路之上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般直抵平壤,估计现在已经打到汉城了,毕竟杨庆的消息是以商人名义到朝鲜的锦衣卫送来,哪怕顺风顺水也得半个月,而半个月时间对于清军的速度来说,足够一气推进到汉城了,估计李倧这时候又得在江华岛上抹眼泪了。

    但这与大明何干?

    朝鲜现在已经不是大明属国,李倧早就向咱大清称臣,什么时候他重新向大明称臣这才与大明有关,这时候多尔衮如何虐他都与大明无关,不过那时候他们就得付出点什么,大明对属国的政策实在太好了,好的都有些不合理,必须得改变一下才行,这些家伙以后再想享受大明的保护,那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个消息得报告崇祯。

    但用不着他亲自报告,这对崇祯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派人去报告王承恩,然后王承恩爱不爱报告就与杨庆无关了,忠勇伯在狼穴处理了一下他的公文,紧接着又跑到了城外的训练基地。话说他的锦衣卫可不只是抄家,在计划中未来这是当特工的,要精通各种暗杀,爆破,下毒等特种作战手段,甚至包括了狙击,虽然狙击步枪这个真没有,但是……

    “这东西比鸟枪好使!”

    杨庆拿起一支钢臂弩说道。

    准确说是铁臂弩,事实上杨庆也不知道这种用精心挑选的铁矿石,并且用木炭冶炼出生铁水,接着不停搅拌到实在搅不动,然后反复不停锻打挤出杂质,然后再重新渗碳的东西算钢还是铁。

    但质量还是可以的。

    杨庆其实没有进行技术改革,这个时代大明工匠就是这样炼熟铁。

    他只是把焦炭炼生铁的过程改成了木炭而已。

    在没有足够除杂质的技术之前,用木炭冶炼是保证质量的唯一选择,虽然这样成本高而且效率比焦炭低得多,但好在他不计成本。再说欧洲直到近百年后才换焦炭,这时候一样也全都是拿木炭冶炼,不要把这个时代欧洲想得多先进,支撑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钢铁业都是木炭,另外再加上优质的铁矿石,十八世纪才开始使用焦炭。

    单纯技术上讲他们并不比大明先进。

    “爵爷,请!”

    一名老工匠毕恭毕敬地说。

    然后他把一支弩箭双手递到杨庆面前。

    他和一百名各类工匠,是杨庆单独找工部要的,在这座基地单独有他们的工场,所有产品直接由锦衣卫试用,产品检测不合格三次的,整个工序的人全都打回工部,话说在这里他们的工资是在工部能拿到的三倍,回去那可就没这样的好日子了。

    这就保证了质量。

    杨庆拿过弩箭装上,瞄准前方靶子,但紧接着放弃转而瞄准五十米外停着的一只鸟,随着扳机扣动,弩箭飞出眨眼间正中目标,四周立刻一片吹捧的喊声,杨庆心满意足地把这个递给一旁的锦衣卫。而此时两旁五十名锦衣卫正在练习射击,在这座训练场的其他地方,更多的锦衣卫同样在他设计的各种器械上挥洒汗水,话说他可是定期考核的,不合格的直接会挨鞭子的,而且是那种一鞭就能皮开肉绽的鞭子,相反表现好的则直接赏银子。

    “你们有没有办法在这个弩上装一个千里镜?”

    他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说。

    “千里镜?”

    那老工匠愕然道。

    事实上明朝已经开始自制望远镜,兵部尚书张国维手下有个叫薄钰的不但会造这个,而且还装在大炮上用于观瞄。

    “对,千里镜,而且要在千里镜的里面刻个十字交叉的线,但线要很细很细,而且这个千里镜的中轴要与弩的中轴线平行,也就是说我可以通过这个千里镜瞄准目标,让射出的弩也要正中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