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护国公 >

第74部分

护国公-第74部分

小说: 护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这样杨庆也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

    囤积军粮这个不值一提,放到天长就行了,那里是盱眙总兵高杰的防区,而户部给他的军粮原本是从运河转淮河运输过去,为了保证战时顺军南下锁断淮河航运不至于断粮,那么有必要在他后方设立一座军粮基地,这个基地当然天长最合适,这件事情没必要杨庆负责了,某一天崇祯观看江北布防图的时候突然想到就行,他本来就跟光头佬一样,喜欢在军用地图上指手画脚。

    而高杰所部是隶属于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军需调度都由马士英这个崇祯的亲信来负责。

    崇祯自作聪明地发现漏洞。

    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把圣意转给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后者转达给凤阳总督马士英,马士英当然要秉承圣意赶紧表现一下自己的负责任态度,然后户部调拨给高杰的军粮,直接转到天长囤积起来。

    不会有任何人产生疑惑的。

    这只是前沿一次正常的,合理的军事调整,谁也不会去联想更多的东西,实际上南京的衮衮诸公们也不会关心这种小事,沿淮各镇对他们来说就是些炮灰而已,他们给钱给粮后者给他们确保江南的歌舞升平,但后者如何确保就跟他们无关了,秦淮河上吟咏风月的他们闲得蛋疼了也不会去关心这种小事。

    这是崇祯负责解决的。

    而杨庆负责跟高一功密谋……

    徐州。

    “我为何要相信你们?”

    高一功说道。

    “如果我的人打到长江,你们从两面夹击再把淮河一堵,那我岂不是全军覆没在淮南?”

    他说道。

    “你还不相信我?”

    杨庆忧伤地说。

    “我相信你,然后让你捞走几百万两就给我留下点渣子?”

    高一功冷笑道。

    看来他对此事还满腔怨念。

    “呃,没那么多,也就几十万两而已,你不是还弄了一堆女人吗?听说孔胤植的孙女被你当了小妾,那可是孔夫子后代,这样算算她给你生的儿女也是有孔夫子血脉的,你可以回去光宗耀祖了!”

    杨庆说道。

    “哼,你喜欢的话我分你一个?你也回去光宗耀祖一下?”

    高一功说道。

    “这个就没有必要了!”

    杨庆尴尬了一下说道。

    不过高一功的顾虑也很正常,这样行动至少得五万以上规模,而且肯定都得是李自成的精锐,这样五万人渡过淮河孤军深入,万一崇祯布下了陷阱一下子吞掉,然后趁势向北渡过直插袁宗第侧翼,那么崇祯的控制区扩张到河南山东都是可能的,如果崇祯豁出去那几个儿子不要了,以明军实力是可以北伐的。

    李自成毕竟四面受敌。

    尤其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军队被牵制在了汉中战场和关宁一线。

    而崇祯不一样。

    从淮安起,明军在淮河线上陈兵二十五万,第二线还有近十万,这还不包括京营,京营三军六万,还有上游左良玉所部最少二十万,也就是说明军可以用于向北进攻的总共可达六十万,当然,战斗力就另说。而顺军在沿淮线上只有二十万,河北能够南下的也是二十万,也就是说能够用于对南方作战的是四十万,战斗力实际上多数也是堪忧的,真正能打的核心最多也就不超过十万。

    应该说双方已经势均力敌。

    那么如果被骗到淮南的几万精锐然后被吞掉,那么双方之间的形势立刻就改变,尤其是整个防线的侧翼会洞开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好事太过于诡异了。

    这完全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大明皇帝邀请自己的敌人进攻自己就为了吓唬自己的臣民……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老土匪们完全跟不上这对无良君臣的想象力啊!

    “你爱信不信!”

    杨庆很干脆地说。

    “总之我把道划出来了,你们走不走随便,三十万石军粮就存在天长城内,你们相信我们的诚意,那就打过淮河来取,你们不相信我们的诚意那么就当我没来过,话说你们横行天下的勇气哪儿去了?不会是当官后好日子消磨,被女人把勇气都吸干净了吧?”

    他紧接着鄙夷地说。

    这种事情的确没法保证什么,双方不可能存在互信,只能看李自成有没有这魄力。

    “听说汤若望正在蛊惑秦王?”

    杨庆紧接着说道。

    高一功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汤若望的确正在蛊惑李自成,准确说李自成此时很迷惘,所以老汤带着雅威想趁虚而入让秦王投入主的怀抱。

    李自成很明显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治理国家,他目前已经完成打土豪,基本上各地能清洗的都清洗了,依靠着巨额财富他依然维持免税,各地的农业生产都在逐渐开始恢复。但在治国方面李自成仍旧没有拿出合理的东西,依旧还维持着明朝那套东西,但李自成并不相信这些东西,毕竟他从最底层爬上来的,对那些贪官污吏的手段清楚得很。

    他现在不收税无所谓。

    但以后呢?

    他该如何改造国家,如何能让自己的帝国完美,如何不出现贪官污吏侵渔百姓,土豪劣绅敲骨吸髓?

    他的手下没能力帮他。

    他手下那些老土匪们水平还不如他呢!打完土豪全迷惘了,就像某个快乐时刻结束后,那种亢奋感消失后的索然无味一样他们都迷惘了,而那些投降的文官他又不信任,虽然他仍旧任命了不少降臣,尤其是去年考出来的那批进士,这些人很多都得到了他的任用,另外还有一些举人。

    但他也知道这些人是什么货色。

    他暂时可以用这些人,但这个过渡期以后呢?

    他也不知道啊!

    蹲在秦王府大殿上的秦王迷惘啊!

    呃,他喜欢蹲着。

    据说原本历史上在北京皇宫里他坐在宝座上就不舒服,反而蹲在宝座前更舒服。

    然后汤若望这些传教士就开始趁虚而入了,他们以帮助顺军制造枪炮受到李自成青睐,并且开始拿雅威来忽悠李自成,顺便向他介绍欧洲的政治体制,准确说是他们编造的政治体制,也就是政jiao合一,想蛊惑李自成做洪天王,然后像在巴拉圭一样在东方建立他们的地上天国。

    这些家伙一向都喜欢这么干。

    向一个国家最高层渗透,然后逐渐控制这个国家的一切,到最后再架空君主事实上成为这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在欧洲后期遭到除普鲁士和东正教的俄国以外几乎所有国家的一致驱逐。就像三个火枪手里面的阿拉密斯,在第三部铁面人里就变成了耶稣会会长,策划以铁面人在财政大臣富凯的舞会上李代桃僵取代法国国王。但他最后还是失败,在波托斯的以死保护下逃离美丽岛,然后在海上被法国战舰抓获,当他亮出代表耶稣会会长的戒指后,法国战舰的舰长立刻背叛法国直接把他送往当时还庇护耶稣会的西班牙。

    虽然这是小说,但这确实就是这时候欧洲的耶稣会。

    他们就像现代传说中控制世界的共济会一样,但共济会是不是这么干还不好说,耶稣会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可是真这么干的。

    杨庆可不想被他们摘果子。

    他辛辛苦苦把这大明江山搞成这个样子,不能最后便宜了梵蒂冈,他得把李自成拉回来,这其实才是他亲自跑来的主要目标,他要像关心崇祯的思想进步一样关心李自成的思想进步。

    “我想送给秦王一件礼物。”

    杨庆小心翼翼地说。

    “什么礼物?”

    高一功疑惑地问。

    “一本书,一本他目前最需要的书。”

    杨庆说道。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这本书很薄只能说是一本小册子,而在这个小册子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六个红色的楷书大字……

    天朝田亩制度。

    当然,这不可能是原版。

    这是杨庆的魔改版,说白了就是他设想的公田制具体化,必须得明白一点,现在的李自成也已经变成了一个帝王,他和崇祯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他因为出身问题,所以更加容易改造而已。而他现在最缺一套治理国家的原则,那就把这个给他好了,同时让李自成在北方进行试验,如果他在北方能够成功,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忽悠崇祯进行类似的改革了。

    同时用它来叩开李自成心扉。

    然后开始对他进行思想上的渗透让他逐渐远离雅威的招唤……

    “你到底算哪一边的?”

    高一功无语地说。

    “哎呀,这个问题我也很茫然!”

    杨庆颇有些忧伤地说道。

    然后他眼前又浮现出坤兴公主的身影。

第一零二章 剃发易服() 
我到底是哪一边的呢?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啊!

    带着无限怅惘杨庆就这样离开了徐州。

    高一功并没给他明确答复……

    老高也无权决定。

    这种事情必须得上报给李自成由老李来决定干不干,而且就算干也没那么简单,必须得沿淮线上所有顺军共同行动,袁宗第佯攻凤阳,上游警戒曹友谊的关宁军,南阳的田见秀佯攻樊城和枣阳,牵制住左良玉的湖广军,把整个战线上其他明军全都拖住才能动手,不可能让高一功真得孤军深入。

    万一这是坑他们的呢?

    如果是沿淮线全线进攻就不怕是坑他们了。

    刘良佐那种货色是绝对挡不住袁宗第的,区区淮河也挡不住顺军骑兵,崇祯要是敢坑他们那么袁宗第就该进凤阳了,然后什么也别管直扑合肥。话说汤若望这段时间可是帮李自成铸了不少大炮,李自成在各地抄家的铜几乎全都投入到大炮的铸造中,顺军此时大炮的比例甚至都超过了明军。尤其是红夷大炮级别的重炮据说已经多达上百门,超过一半在沿淮各军手中,袁宗第手中就得二十门,轰开庐州城毫无压力,只要他们拿下合肥就该崇祯倒霉了,在巢湖边上造船南下的顺流出濡须口直下南京,大运河开通前北方打南方都是这么干的。

    孙权和曹操合肥大战,淝水之战,钟离之战……

    无数血流成河的大战全都是为了争夺这条进军线路,只是大运河开通后有了更好选择而已。

    李自成也得调兵遣将以防万一。

    他们必须得做好充足的准备,是不可能仅凭那点可怜的互信,就傻乎乎杀过淮河的,至于崇祯不是坑他们……

    那有什么大不了?

    无非就算一场实兵演习呗!

    既然如此杨庆就没必要留在这里等消息了,再说这种事情也不需要答复,什么时候高一功杀向盱眙就算是答复了。不过他也没回南京,这时候南京也没什么事情,他的主要职责是给崇祯抄家,短期内崇祯还没有新的目标,皇帝陛下短期内还不饿,毕竟扬州晋商这一把还能顶一段时间。至于那些小事也用不着他这种级别的亲自出手,抓人什么的他的锦衣卫又不是王承恩不能调动,崇祯的安全也有高得捷的关宁铁骑,只要不出皇宫就用不着他保护。

    他紧接着跑到了庐州。

    然后在庐州他和驻守这里的曹友义还有从安庆赶来的黎玉田,三人一起跑到了信阳。

    那些辽民是分散安置,但绝大多数其实都在信阳府境内,主要是这一带靠近前沿,而且之前顺军曾经占领过,那些地主要么逃亡南下至今不敢回来,要么干脆被顺军给杀了,基本上可以说是赤地千里,有大量的荒地可以耕种。实际上也不只是战乱造成的,很大一部分还是不堪压榨逃亡的百姓丢弃的,至于逃走的百姓……

    当然是躲进山里了。

    明朝后期棚民问题可是相当的严重。

    那些老百姓宁可舍弃平原的良田跑到山里与野兽为伍,也不愿在外面忍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榨,不得不说后者之凶残远超虎狼,而南迁的辽民不可能占用那些本地人的土地,只能是原本的官田或者直接自己开荒……

    但开荒也得有合适的地方。

    别以为淮南就是乐土,实际上淮河最狠的冬天里冰冻一尺,这个悲剧的时代别说淮南了,就是江南都有太湖封冻的记录,所以就算开荒最好也得在那些荒废的农田上开荒,真跑到荒山野岭开荒只能饿死,这样算起来也就只有这一带最合适了。

    要不然就得去湖广了。

    不过这也正好方便了他当自己的老巢,接下来他准备在这里种玉米种地瓜种土豆,总之种这些未来的主要作物,尤其是把这里当玉米的育种基地,让那些辽民充当这个时代的种子巨头。然后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种,可以向北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