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从此史上无三国 >

第18部分

从此史上无三国-第18部分

小说: 从此史上无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十一章 撤军(一更求推荐收藏)() 
扬州,鄱阳城外。

    一天的时间,陶明终于赶到了。刚刚进到营帐,就见到郭嘉正在与徐盛说着攻城的事宜。

    “奉孝,文向。”

    “主公,你回来了。如今徐州已安定吗?”郭嘉看到陶明后,欣喜的问道。

    一旁的徐盛也是面露喜色的问着:“主公,你可算回来了。”

    见到两名自己的心腹,陶明也是格外亲切,笑着回道:“嗯,如今彭城已收复,危机也算解除了。我留子敬和公瑾在徐州坐镇。然后便赶回这里了。如今局势如何?”

    听到陶明问话,徐盛看了看郭嘉后,说道:“主公,在你走后,我们按照计划攻下了会辑与新始,以及附近的县城。但是等来到鄱阳城下时,刘鹞已经有了准备,城中镇守了一万五千左右的守兵。若如果筹谋得当,也有机会攻下,但城中如今却突然出现一名猛将,就是之前通报主公的太史慈。此人武艺高强,且作战勇猛。我军却是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大将,所以几次都因此人攻城失败。”

    听完徐盛的话,陶明一边来回的走着,一边考虑着这件事情。

    想了一会儿后,说道:“如今暂时先撤回新始城。那曹操虽然在彭城损失了一万精兵,南方还有袁术牵制,但我们不能将希望都集中在袁术身上,此人只重眼前利益,不会顾及联盟的。先不说强攻鄱阳城有失败的危险,就算攻下也是损失惨重。如今占领江东以北,先休养一番,等待战机吧。”

    说完后,就下了决心,安排徐盛准备撤离鄱阳城。返回新始。

    鄱阳城外,在徐盛的组织下,军中的将士正在逐渐一批批的撤退。

    这也是考虑到如果鄱阳城中的敌军发现他们撤退后,会出城攻击。到时慌乱的徐州军,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如今撤退又不急在一时,必然就要毫无声息的撤退。不给鄱阳城中的刘鹞军留下一点机会。

    鄱阳城中,刘鹞也正在与众人商讨着如何应对陶明接下来的攻城。

    正在众人高谈阔论之时,一名将军打扮的男子进了大厅。

    不顾正在讨论的众人,高声说道:“主公。我见那陶明准备撤离,还请主公准许太史慈带兵出击。”

    说完,向着刘鹞一拜。下方站着的一干谋士,见太史慈居然完全不顾他们正在谈话,直接插话。纷纷都是面露不悦。

    那刘鹞也是如此,不过知道还要依靠太史慈守城,所以并没有怪罪,说道:“子义,你可查看清楚?若那陶明军队是故意摆出撤退的迹象,引诱我方出城呢?”

    刘鹞见太史慈还想说什么,面上微微有些不悦。下方的一名谋士见刘鹞如此,便大声对着太史慈说道:“大胆太史慈,刚刚我们与主公正在商讨大事,却被你冲撞。主公仁厚,不曾责怪于你。如今主公已有决意,你还要冲撞吗?”

    那谋士一脸阴险的尖声喊着。而坐在上方的刘鹞见此人说出自己不愿说的话,然后面露微笑的装作不在意的对二人说道:“无妨,于糜,不要与子义如此说嘛,他也是为我军着想。”

    听得刘鹞的话,于糜应声退下了,不再与太史慈争吵。

    但太史慈还是不愿就此放弃,对刘鹞说道:“主公,只需准太史慈带兵三千。太史慈必将那陶军首领头颅献于主公。”

    听到太史慈的话,于糜又站了出来,怒斥道:“太史慈,你太大胆了。仗着有些守城功劳,就敢忤逆主公。来人,将这忤逆之人带下去。”

    这时,从军帐外,进来两名将士把太史慈绑住,就要往外带走。

    太史慈不甘心的对着刘鹞喊道:“主公,太史慈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功劳啊,只想在主公麾下为主公冲锋陷阵啊。主公。如今那陶明明显要逃,我军若出兵出击,必然能将他大军击溃。但是江东以北尽可收复啊。主公。”

    于糜听完太史慈说后,见刘鹞没有说话,便知主公是不愿冒险的。而今太史慈还在逼迫主公。

    心中叹息一声,心想:这太史慈真是不开窍,主公如今明摆的是被那徐州军打怕了。怎么回出城?

    为了避免那太史慈被刘鹞一怒下杀了,到时陶明再来攻,便没了能守城之将了。

    急忙对那两名将士喊道:“还不将此人带下去?暂时先关押,等待主公发落。”

    两名将士一听。就将太史慈绑下去了。

    待那太史慈被带下去后,于糜摆出微笑,看着刘鹞,说道:“主公,这太史慈如今还有用,不如暂时将他关押,如何?”

    刘鹞对于糜的表现非常欣赏,如今见他说的在理,便应道:“就如你所说,暂时将他关押,希望他能反省。”

    随后,刘鹞被那太史慈一闹,也没了继续商讨的心情,便将众人遣回了。

    于糜从营帐出来,回到家中后。反复的犹豫着,其实于糜可不像历史上的无能,反而他还是很有些才能的。但苦于没有明主。

    今天在营帐中,虽说于糜看似一直在害太史慈,其实却是在保护他。

    见到今天刘鹞的表现后,于糜从心里觉得此人不是明主。自己若跟随于他迟早要送了性命。

    所以此时便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跟随刘鹞,而不跟随又该如何?

    就在于糜考虑今后该如何之时,陶明他们已经安全撤离了。

    路上,陶明与郭嘉谈着今后的发展方向。

    “主公,从鄱阳城撤出,不知还有什么隐情?”

    “奉孝啊,这次徐州被袭,突然发现我还是小看这天下诸侯了啊。”

    听到陶明的话,郭嘉已经明白,这次陶谦的死,让陶明触动很大,让他开始认真的正视起自身。

    “主公能自省,也是喜事。相信陶公知道也是极为欣慰的。”

    郭嘉对着陶明劝说到。

    “奉孝就别安慰我了,此次祖父和曹叔父的死,说来我有责任的。真的不希望再有身边之人受到伤害。”

    说完后,陶明还自嘲的笑了笑,接着说:“奉孝,我这性格是不是不适合啊?”

    明白陶明意思的郭嘉,认真的说道:“主公仁爱,怎么会不适合?”

第三十二章 改变中(第二更)() 
陶明听完郭嘉的话,平静的说:“也罢,有何合适不合适,陶明此生只求对的起世人罢了。”

    。。。。。。。。

    次月。

    曹操军于袁术部经过一个月的征战,最后将决战于陈郡。

    而此前的战斗都各有胜负,双方你来我往,自身兵力都伤亡很大,更是让周围的百姓流离失所。

    尤其是袁术一方,凡是大军所到之处,都搜刮一空,男丁全部被征辟,让本就穷苦的家庭,没了壮丁后,更是食不果腹。

    有的人饿极了,将树皮等都拿来充饥。豫、茺两州,一片悲凉萧条之色。

    建业城中,看着前方送来的情报,陶明心情沉重。

    脑海中渐渐回忆着当时从冀州化作难民回到徐州时的一路景象。

    心中十分忧伤,静静的站在门外,看着北方想到:这就是东汉末年啊,这就是后世天下人所仰慕的英雄年代啊。

    想到悲伤之处,口中轻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刚刚从屋内过来的蔡琰听到陶明的话,认真思虑了一下,觉得还真的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个朝代的更替,百姓都是最终的受害者。就算最后统一,还是有很多贪官污吏,乡间豪绅欺行罢市,让辛勤的百姓到最后还是摆脱不了贫苦无食得下场。

    感受着陶明心中的情绪,蔡琰默默来到他的身边,挽着陶明的胳膊将脑袋靠了上去。想用她自己的方式,告诉让这个忧国忧民的男人,不管他怎么做,她都会陪着他。

    陶明看着搂着自己胳膊的蔡琰,一脸的幸福,心中感受着她的爱意。用右手轻轻的抚摸着她的秀发,一脸的宠爱模样。

    两人就那么默契的都不说话,只是感受着这一刻的温存。

    过了良久,陶明才笑着对蔡琰说道:“好了,我们进屋吧。外面风大,小心着凉。”

    陶明与蔡琰二人,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磨难后,终于是走到了一起。

    蔡琰爱慕陶明在看似侠骨柔肠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颗忧国爱民的心。陶明依恋蔡琰庄重典雅的貌容下那颗柔情似水的心。

    两人相识于萍水,又患难与共。性命都曾交托于对方。在双方都坦露心迹后,感情也极度升温。

    早在刚从鄱阳城撤军回来后,陶明就曾询问过蔡琰她父亲的情况。

    当蔡琰说到自己父亲的时候,不由的低声哭泣说,她也不知道父亲如何了,自从董卓被吕布杀害后,便没了消息。

    陶明知晓此事后,便急忙派人去洛阳寻找了。只等蔡岜有了消息,便将其接来。然后与蔡琰成亲,也算给蔡琰有一个交待,不能让人家白白的一直跟随其。

    而陶明的父亲陶商,陶明也逞着这个时间,赶去了下邳一趟。除了与陶商商议与蔡琰的婚事外,还与陶商深入的谈过一个晚上。具体谈的事情无人知晓,只知那日陶明从陶商屋中出来后,父子二人便再没有了相互间的间隙。

    后来陶明还专门去看望了一番他的母亲。而这次相见还是第一次见面。自陶明来到东汉后,一直忙于兵事,对于家中的众人,除了记忆中的模样外,便没了任何了解。

    这次与母亲的见面,从一开始见到陶明见到本人后,从身体中发出那种原始的亲切感,就让陶明知道,这一生不论如何,面前的这个女人将会在他的心中产生非常大的重量。

    而第一次感受到母爱的陶明,也是欣然接受了这一结果。

    若真的说起,其实陶明一直不愿面对家人的原因,也有其上一世是孤儿的原因。而与祖父陶谦却是不得不面对。

    除了父母外,陶明还与家中的其他亲人都一一有了接触。甚至他叔父陶应的妻子和其五岁的儿子,陶明也去看望了一番,除了安排人不得怠慢与其一家后。还承诺,日后自己这个族弟到八岁后,可到自己身边锻炼。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祖父死后陶明的反思,他觉得既然得到了祖父的爱护,也就应当承担起责任来,而这责任不光是政事兵事上,同样还有家事。

    在这同时,陶明也得到了很多。家人的支持,也让他不再感觉到孤单。

    在陶明在不断忙着家中事时,徐州与江东北部也同样发生着一些改变。

    比如取消一些杂乱的赋税,只留一些必需的。还有鼓励生育、土地改制等等政策在陶明的发起后,由鲁肃和郭嘉正在实施。

    只不过这些政策都是逐渐改变的类型,如今实施尚早还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但这就像一枚种子,不断的在陶明境下慢慢发芽。

    还有值得一提的,陶明组织了一支调查队,代替陶明到各地巡视,收集民意。所过之处,当地官员不得见面,不得联系。凡是故意贿赂,伺机联系的一律当斩。若调查队自身被发现或者举报,株连九族。

    这条命令一下,整个陶明治下的官员们纷纷蹲在县衙,无重大事情不出门,省的被人冤枉。一些事情也等待调查队退回后再去解决。

    如此情况下,也让各地政务的处理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却是陶明没有想到的。

    而这一切,陶明目的无非就是两个:官吏清明和百姓温饱。

    在这些政策交给郭嘉和鲁肃之时,二人心头也是震撼,想不明白这年轻的主公是如何得到这些良政的。

    而就在陶明治下一片改变之色下,曹操与袁术的对决也有了结果。

    在两方不断的试探攻击下,两方又是各有胜负。让其不敢真的决一死战。

    而如今正好已快要入冬,两方在商讨下,各自退兵,明年开春后如何,再另行安排。

    北方的袁绍如今已将并州全境攻取。如今坐拥翼、并二州,其势极大。

    在刚刚取得并州后,就准备出兵幽州。却被田丰极力劝阻,虽心中有些不喜,但考虑他的话后,觉得确是如此,并未强行出兵。但袁绍此人向来狂妄自大,如今又一番大胜,心中正是极为自得之时。却被田丰劝阻,心中不由的暗暗将其恨上,只觉此人不会做人,狂妄的敢否定自己。

第三十三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凌晨前三更)() 
在北方袁绍停下征战后,全国各地纷纷恢复了平静。只存在一些小规模的争斗。

    就在各个诸侯治下纷纷开展准备入冬的工作时,陶明治下的境内却不平静。

    其实准确的说,是陶明治下的官员不平静。原因就是之前去调查的队伍,回来了。

    将他们此行的调查,交予陶明后,陶明看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