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从此史上无三国 >

第8部分

从此史上无三国-第8部分

小说: 从此史上无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考虑了一番部将后,发现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却是没有可用来派出前往幽州的人,虽说周瑜如今无事,但是陶明还是怕他又“旧病复发”,从而将这条路子给堵死了。

    最后,在陶明的思虑下决定自己前往一趟幽州。如今徐州境内都还算稳定,周边并无强敌,还能养精蓄锐一番。自己的离开并无大的问题。

    在通知各个文武到府中后,陶明便说出了自己要前往幽州的打算。虽大家都反对陶明冒险前往幽州,但都没有好的办法。最后在陶明的一力主张下,还是决定前去幽州。

    在临行前,陶明还想到历史上曹操的屯田之策,好像第一个实行的还是自己的祖父。就想在广陵也推行,但是在与鲁肃和郭嘉的协商中,却被二人极力反对了。

    郭嘉听到自己的想法后,就说了一句便打消了陶明的念头:“若将军还想攻取扬州,暂时便不可推行屯田。虽屯田之策可使将军无粮草之忧,但江东之地向来众多士族盘踞。将军的屯田之策必然影响到他们的利益。若此时实行屯田,在之后的攻取扬州中就会受到他们的一致抵抗。而且如今我徐州富甲,百姓富足,并不是特别的缺粮草,所以还望将军三思。”

    “既然如此,那这屯田之策便暂时不要实行,待日后攻取了扬州再说。”陶明简单的回复了一句后,就此作罢。

    而前去幽州的计划也就开始了。这次前去幽州,除了陶明自己,还有死活要跟去的周瑜,另外陶明将糜竺也从祖父那里要了过来。

    见糜竺来到府中后,陶明热情的说道:“叔父,你可是来了,这次却是要麻烦叔父与我同行了。”

    “小公子哪里的话,都是为了徐州着想,糜竺哪里有什么麻烦的。”说完便与陶明进了大厅。

    “不管怎么说,元亮都要感谢叔父的。”进入大厅坐下后,陶明认真的说道。

    看着陶明认真的表情,糜竺也只能随他了,想了想后:“小公子,你之前交待我的收集一些孤儿的事情,也有了进展,如今大概有了五百人的数目了。其中最大的10岁,最小的6。7岁。你看怎么样?”

    听到糜竺的话后,陶明惊喜的说道:“噢?如此最好了,真是感谢叔父,这么快就找到这么多的人。”

    “不用感谢,叔父还得感谢你呢,帮这些孤儿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当时在找到他们的时候,都是快要饿死了。”糜竺伤感的叹了口气。

    陶明也不由的感叹一声:“哎,如今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受苦的永远是百姓啊!”

    随后待糜竺将人送来后,陶明将毒牙麾下留在广陵的人叫了过来。吩咐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按照当初训练他们的方式先带着这些孩子训练。

第十三章 远赴他乡() 
广陵城外,一行三人向着幽州策马而去。

    临行前,听了郭嘉的意见,为了保证此行安全,便没有通知其他人了。

    “叔父,此次前去幽州,除了向公孙瓒购买一些马匹外,最主要的是开辟一条从徐州至幽州的商路,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向我方提供紧俏的马匹。所以此次还需叔父多多关照了。”一路上,三人边走边交流着。

    “小公子,与幽州建立商路之事,只要有公孙瓒的同意,就没什么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安全,怎么保证这一路上的安全才是最大的问题。徐州到幽州会经过青、翼二州,青州刺史孔融是陶公的朋友,多年两方关系都很好,应该可以协商成功,但是翼州的袁绍,却不好谈啊。”糜竺听到这些后,思虑一番向陶明说着这些。

    陶明听完后,心想:确实啊,等那袁绍收复了翼州全境后,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北边的幽州,到时肯定不会放纵敌人经过自己的领地。

    思虑片刻,陶明问道:“那既然陆地行不通,走水陆如何?”

    糜竺说道:“水陆自然是可行,但是每次交易的数量肯定有些,尤其是马匹这种活的。另外走水陆就得有船,造价肯定不菲。还有一点就是海盗,要知道海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天气的影响外,海上多有海盗,不易歼灭,也会给船只造成麻烦,这些公子都需思虑一番啊。”

    陶明没想到走海上还有这么多麻烦,看来这与幽州建立商路之事还需一步步走啊。

    此时,一路上都不曾多说话的周瑜,开口了:“将军若想走海商路,公瑾有一计。”

    听到此话,陶明连忙道:“公瑾快快说来。”

    “将军只需派人放出风声,要筹集贵重物品从海上走,到时那些海盗得到消息,必然会前来拦截,而将军船内却装满精武将士。只要他们敢来,就将他们一网打尽,再逼迫其中的一些人交待海上的贼窝,一举拿下。到时船和海盗便都可解决了。”

    听完后,陶明深深想了一会。觉得此计在突然使用的情况下,很容易成功。而且就算不成功也没多大损失。

    想罢后,陶明说道:“那等回去以后便将此事交予公瑾如何?若公瑾成功行事,那此战首功定是公瑾的。”

    听到之后,周瑜抱拳说道:“属下自为将军分忧。”

    “好,到时便等待公瑾的好消息了。”

    说完,几人又上马赶路了。

    _______

    翼州境内,一条古官道上。

    一架马车被此地的强盗包围住,马车四周的护卫正在拼死守护。可是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就在一名强盗要登上马车之时。

    远处出现了一行三人的身影,见此情景,其中一人便说道:“公瑾,保护好叔父,我去去就回。”

    说完,便策马迎上。从马侧抽出长枪,看着登上马车的那名强盗便喊道:“光天化日之下,岂可容你放肆!拿命来。”

    只见枪影一挥动,马车上的强盗便捂胸而亡。

    来人胯下马匹并未停止,还在不段奔跑着,手中长枪不断刺出收回,沿途留下了三四具尸体。

    待跑远后,又勒马回身杀来,一来一回,又在几名护卫的帮助下,留下了七八条人命,而场上剩余的山贼见势不妙,也纷纷逃跑了。

    看着危机已经结束了,来人单身便回到了另外的二人身边。

    而此人正是陶明。

    看着安全返回的陶明,糜竺笑着说道:“没想到将军还有如此武艺啊。倒是从来不曾发现。刚刚看到将军冲上去可是将我吓得不轻。”

    “哈哈,都是平常与子龙学习的功劳。”

    “噢,原来如此,不过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有此身手,子龙却是不简单啊。”

    听到自己糊弄了过去,陶明心中庆幸道:看来之后还需请子龙教导一下啊,不然以后聚在一起难免会露出马脚。

    穿越这可是陶明最大的秘密,他不希望被人看做是怪物一般。

    三人一边聊着一边行走,当走到马车旁时,马车中走下了一名女子,行礼后说道:“多谢义士救得蔡琰性命,敢问义士性名,也好日后有机会报答。”

    看着从马车上下来的女子,其美貌便已将陶明打动,尽管陶明从后世而来见惯各种美女,但是如今见这女子装扮古典,全身散发出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时,陶明也不由的被其美貌所打动。

    后又听到她自称蔡琰时,陶明更是吃惊。出门随便出手一救,便救下了东汉第一才女?

    不确定的陶明又问道:“家父可是蔡中郎?”

    见救命恩人从自己名字就知道自己父亲,也不由惊奇说道:“义士识得家父?”

    待蔡琰确认后,陶明却陷入了深深的震惊和回忆中:蔡琰在史上不是被匈奴抓走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后来还是被曹操救回得啊?

    其实陶明说的也没错,史上确实有此事,但是如今这事还没有发生罢了。

    “义士?”一旁的蔡琰见陶明未答话,就又提醒了一声。

    “嗯?啊!对对,我怎么可能不认识蔡中郎,那可是天下闻名的名士啊。姑娘也不用叫我义士了,称我元亮或者陶明都可,我乃是徐州州牧陶谦的孙子。”反应过来的陶明,赶紧回复道。

    听到陶明的回话,蔡琰不由欣喜的说道:“原来是陶公之孙,怪不得如此正义凛然,且身手不凡。”

    “姑娘缪赞了。不知姑娘这是准备前往何地?”陶明谦虚一番后便问道。

    “此番准备前往长安,与父亲见面,却不想在此处遇到强盗,如今护卫死伤多人,却是不知能否安全达到。唉。。”蔡琰沮丧的说着。

    听到蔡琰的话,陶明也不由皱着眉头说道:“本来此次当护送姑娘的,但元亮此番还有要事前往幽州。真是时不待我。若姑娘没有什么急事的话,也可与我同行,先到那幽州走上一番。待我将事情处理完,回到徐州后。也好派人护送姑娘前往长安。”

    听到陶明的话,蔡琰心中一动:虽说与他前往幽州不免有些费时,但如今护卫死伤多数,路途也不太安宁,如果硬要前去长安,怕是还没见到父亲就被绑了,而且眼前之人既是陶公之孙,应也是值得信任之人。并且刚刚还救得自己性命。

    如此一想,蔡琰便有了注意。对陶明行了一礼后说道:“那蔡琰这一路便劳烦将军了。”

    听到蔡琰答应同自己一起前往幽州,陶明也很是欣喜,虽说可能速度会慢一点,但一路有这精通诗词音律的才女陪着,应该不会寂寞了。

    “姑娘哪里话,有姑娘相伴,是元亮之幸啊。”

    说完,几人便收拾一番,将死去的护卫就近掩埋后,出发了。

第十四章 与美同行() 
说来也奇怪,一路上自从与蔡琰同行后,便没遇到什么麻烦事。

    路上除了赶路外,闲来就与蔡琰聊聊天,到了城中还能听蔡琰弹弹琴,让陶明自在非常。

    糜竺还多次取笑他说:“小公子这是心有所属了啊。哈哈”搞得陶明经常脸红。

    不过陶明确实是有所心动,当时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被蔡琰的美貌和文雅的举止所吸引,说是一见钟情也不为过。

    而如此佳人又与他同行,若不主动一点,岂不是浪费大好的机会?

    说来,陶明对男女之间的事情从不忌讳什么,只要自己感觉喜欢便好。

    而蔡琰性格开朗,且为人心细,对于陶明的爱慕也有所察觉。但是作为大家闺秀的素养,使她只能装作不知,等待事情之后的发展。而且蔡琰作为第一才女的骄傲,也让她对自己的心上人要求很高,如果不能达到自己心仪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倾心的。

    如此潇洒的日子没过多久就暂时结束了,因为一行人终于赶到了幽州境内。只要再有半天的时间,就能到达幽州的治所蓟县。

    “小公子,我们既然已经进入幽州境内,依礼是否因先通知一下当地的官员?”糜竺来到陶明身边说道。

    陶明听到糜竺的话后,觉得也应是这样,就回答道:“嗯,却是应当如此。走,这便前去。”

    来到当地县衙,在亮明身份后,几人很快便见到了当地的官员。

    本来打算通知一声便启程的众人,奈何不得官员的热情相邀后,只得在城中住了一晚,其实也是给他们通报的时间。

    当晚,月光已至。

    在房间中无所是事的陶明来到了院中,借着月光游走在花园内。

    此时此景,让陶明不禁想起前世,想起自己如今孤身一人来东汉末年。心中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离殇。

    不由的鸣唱起前世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唱完,端坐在池边。

    这时,从另外一边传来说话声:“没想到恩公还有如此才情,适才的一首诗词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还配有音律,难道恩公也晓得音律之道?为何一路不见恩公提起?”

    从一旁走来的便是蔡琰。本来也想出来散散步的蔡琰正好听到陶明一时有感而唱的这首水调歌头。觉得眼前这个男子还真是有些猜不透了,武艺出色便罢了,文采也如此惊艳。

    听到蔡琰的话音,陶明一时觉得有些尴尬,这哪里是自己所作。但如今已被发现,总不能说是后人之词吧?

    随即便尴尬的回应道:“元亮从小便没有出过远门,如今偶然有感而发,却是让姑娘笑话了。”

    也幸亏此时已是夜晚,让人看清脸色,不然蔡琰见他此时脸色,定会生疑。

    蔡琰笑了笑说道:“恩公却是谦虚了,此等诗词只要日后传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