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战在第三帝国 >

第122部分

奋战在第三帝国-第122部分

小说: 奋战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其实也没有什么反坦克炮,只能是用步炮来进行攻击。另外,在弹药方面种类亦是真的不多,普通炮弹和穿甲弹绝对是有了,但是特种弹不是毒气弹,是脱壳弹、破甲弹、碎甲弹、榴弹等等,材料上也没有多么讲究,如碳化钨、钨合金等等上面。

    45毫米的步炮打了之后,新上场的是75毫米步炮,这一次炮弹击中那块30毫米的装甲亦是出现跳弹的状况。

    “将装甲的倾斜板正。”李奇下了指示。

    又是一轮新的测试,相同的钢板,因为摆放角度的不同,炮弹发射过去凹痕明显增加,大口径炮更是直接击穿。

    “领袖!”斯迪尔。加西亚一脸的佩服:“果然,角度是一种新型的装甲科学!”

    完全就是废话了啊,要不窥探到倾斜装甲之后,世界各国为什么全部跻身进去,然后苏联的坦克装甲厚度明明比德三要薄了不少,可苏联的坦克在幸存率方面就是比德三的坦克高?

    其实李奇比较郁闷的是,他不是什么军工出身,要不什么陶瓷、散热、聚合等等装甲全给搞出来,那可就真的是有得玩了。

    在装甲上面,目前依然是体现在海军上面,对于陆军的装甲兵器虽说有些国家非常重视,但真的就没有考虑为陆军的坦克研制合适的装甲。

    因为研究能力的关系,李奇在坦克装甲上的选择不多,只能是随大流地选择铸造装甲,然后再加上必要的装甲硬化。他其实懂的真的不多,是询问了工序和制造时间,再来看性价比和工时。

    现在已经有德意志的科学家发现改变锰、铬、钼、镍、钒等各种不同的合金成分,或减少钢铁中磷、硫等易导致脆裂的杂质,也可获得硬度高且韧性佳的优质钢材,这是一个几乎接近完美的开局,再加上对坦克的外形布局上尽可能地优化,一款够防护力强劲的坦克就出现了。

    “在负重轮方面?”很明显,斯迪尔。加西亚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员,不然不会称呼李奇领袖。他是一脸的期盼:“领袖有什么要求吗?”

    李奇很想脱口而出,来个五对负重轮,毕竟一直在魔改的59坦克着实是太令人印象深刻了。但是他记得59坦克的五对负重轮一直被吐槽,然后他也真的对这个不是那么熟悉,只是依稀记得德军坦克好像都是8个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

    “详细进行研究。”李奇没有在负重轮上面提过多的意见,转而说到了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的方面,讲了一些之后,他又说:“可以有多样化的研究,但一定要选择最佳的方案!”

    哇,好像很前沿的模样!自行火炮?坦克歼击车?从名字就能听出到底是什么用途。

    没错,李奇可不光专注坦克,想要进行闪击战,那么自行火炮就不能缺少,至于坦克歼击车倒是可以相对降低研究速度。

    未来西线的战场,英军和法军极为可能像是原历史那样的废柴,李奇有些发懵的是在东线。

    德意志可以不打东线吗?李奇到现在都还有些不确定,可不管会不会打,总是要有预备的计划,不然到时候怎么办?

    战争前期,德军的装甲师不会超过4个,那是受于资源的拮据。

    其实4个可能不够,但没办法了啊!

    是的,没有办法了,毕竟总是需要划出资源给海军和空军,海军是一开始就要做好破交战的准备,空军肯定也是一开始要有绝对的优势!(。)

第180章 :空军啊,空军() 
李奇离开了纽伦堡,下一站是巴登那边,他在路上一直在规划着资源,想着想着很突然的愣住。

    【对了,德三战前是多少个装甲师和机械化师来着?】

    不是开玩笑,李奇是真的忘记了。

    后世讲到德三的时候,都是讲装甲师何等的牛逼,就是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也没有多少得棍知道德三装甲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在质量和数量上比不过盟军。

    就是到现在,李奇一直都在犹豫应该是有多少个装甲师,然后每个装甲师的坦克、装甲车、汽车……等等配置上应该是怎么个搭配法。

    【我记得……一开始德三的装甲师其实都不是满编才对?然后在后勤的卡车上其实也是以马车替代居多?】

    李奇还真的没有记错,一开始德三的装甲师基本都不是满编,只有极为少数的两个装甲师坦克数量算是充足了一些,但在卡车的配置上其实是严重不足的状态。

    德三的闪击战打出了华丽丽的成绩,大部分是因为德三的士兵素质真的没话说,他们用数量和质量都差于盟军的兵器,打出了绝对华丽的战绩。

    地面部队能够有那么华丽的战绩,那是没有离开空军的配合。要清楚的知道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德三的空军在一些飞机的性能上真的要优于盟军,就是飞机的航程上存在巨大的缺陷。在轰炸机上面,有赖于斯图卡ju—87的存在,德三空军在掌控制空权后,不管是定点清除还是在摧毁坦克上面,表现真的是夸张极了。

    当然了,斯图卡ju—87要是失去了其它飞机的护航,死得也真心是足够惨,一切只因为它的航速真的不高,虽然是有机枪,可是在空战格斗上压根就不存在什么灵活性。结果是什么?是发生两个中队的斯图卡ju—87在执行任务的途中遭遇英国的飓风,三架飓风上演了对斯图卡ju—87的屠杀。

    李奇多少对空军还是懂行,至少斯图卡的设计上,于航速方面还真的就是故意没有追求,那是因为斯图卡在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俯冲轰炸机。

    俯冲轰炸机啊,对于速度有着严格的控制,并不是说飞行速度越快越好,老手或许是能够控制好飞行速度,但是菜鸟可就未必。这样一来,对斯图卡的飞行速度控制就存在必要,免得一个不留神好好的俯冲轰炸成了一去不回。(这事真有)

    斯图卡系列,德意志的空军自然是必须要有,真的是没有一款比在开战前期能够与斯图卡相比的轰炸机好使了。

    在其它的飞机上面,李奇也早有相关的发展计划,特别是在截击机、多用途机、战术水平轰炸机。没得说的是109和190系列肯定要有,但怎么去增加航程成了首要的关键。同时,因为109和190都是走的bz路线,德意志的空军肯定也要有一款中低空可以用于缠斗的战斗机。

    飞机的设计上面充满了各种科学,所以……

    “多用途机可以办到,但是因为是多用途,性能……”梅塞施密特一脸的纠结:“肯定不会有多么的优异。”

    那是绝对的事情了,哪有可能万金油又足够的优秀呢?基本上一款战斗兵器都有它专门被加强的方面,比如在爬高上面。

    德意志空军的飞机,一般就是在爬高的设计上下功夫,所以玩的就是bz战术。可是这样的飞机一旦是在中低空缠斗,那绝对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

    “我们需要可以在中低空获得优势的飞机。”李奇手里捧着一杯茶,可不是被英国人玩坏了的红茶,是绿茶。他抿了一口,说道:“可以和俄罗斯民主联邦,或者是日本也行,和他们合作研制。”

    俄罗斯民主联邦继承了沙俄皇室的遗产,除了欧洲精华地区被苏俄占了去,但很多科研人员都是投奔了过去。那是与苏俄的政治环境有关,也是科研人员的出身因素。

    事实上,在二十世纪前期,只要是能够成为科学家的人才,又有谁是真的贫民出身?贫民家庭有钱培养吗?没有的。

    苏俄要悲剧了!俄罗斯民主联邦没有死掉,似乎还能继续活下去的模样,但凡是中产阶级和富贵出身的俄国人,有条件有机会肯定是跑到俄罗斯民主联邦,不会留在苏俄等着什么时候成了某分“指标”上的名单,被午夜敲开门,然后一去不复返。

    到了1927年的年尾,从苏俄跑到俄罗斯民主联邦的俄国人多到难以想象,不止是中产阶级或者以上,其实平民也在大量的逃。

    苏俄和俄罗斯民主联邦就出现了诡异的一幕,苏俄那边大批量的人逃往俄罗斯民主联邦,然后俄罗斯民主联邦这边也有大批的人在逃往苏俄,要是不计较个体,按照民族来算,等于是在互相搬家,各自寻找认为合适的生活。

    “他们有想要从我们这边得到的,我们有希望从他们那里借鉴的。”李奇就觉得‘拉’系列前期非常不错,然后‘雅格’也可以期盼一下,小东洋那边就真的没有比‘零’更加合适的了。他看着赫尔曼。戈林,说道:“由你负责这一部分?”

    赫尔曼。戈林其实是极度渴望可以在空军部门插一脚,可是前有李奇这么个领袖加总理,后面还有一个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他可以说算是悲剧得很。

    现在,李奇开口让赫尔曼。戈林去管其中的一部分,还是和俄罗斯民主联邦或日本?他想了想埃里希。约翰。阿尔伯特。雷德尔,只剩下猛点头没有其它了。

    李奇也是真的觉得赫尔曼。戈林可以在发展空军上面多出点力。当然,他并不会任由赫尔曼。戈林乱搞,赫尔曼。戈林在资源的运用上非常不错,但是对空军的构思就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领袖,是研制中低空的战斗机?”赫尔曼。戈林真的是相当兴奋,他突然想到了什么似得又有些纠结:“可是……我要在劳工部那边……,怎么能长久不在国内呢?”

    李奇“呵呵”笑了一下,说道:“找个居中联络的。另外,有必要就乘飞机来回跑吧。”

    赫尔曼。戈林还真的就有合适的人选,是一个叫阿尔贝特。凯塞林的人物。说起来,他还是经过李奇的介绍认识的阿尔贝特。凯塞林,然后两个人也就常年保持了联络。

    要知道一点,赫尔曼。戈林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胖子”了,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理想和野望。他现在可喊不出“天上能飞的都归他管”,也不知道自己会取得什么成就。他现在就觉得自己过得相当不错,所想的就是能够起到更多的作用,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是非常想要进入空军部服役,至于能不能成为总司令……可就没有这种奢望。

    其实全德意志上下都有一点共识,要真的是恢复了空军,空军部的总司令人选除了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就真的没谁了。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是超级王牌,在德意志是国家英雄版的人物。不止是在德意志,其它国家对于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印象也是好到了没边,要不怎么会有一个偌大的“红男爵”名头。其实,比较主要的是,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一直是以正直和追求荣誉闻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没死存活下来,那么德意志的空军领袖除了他还有谁?真的是没有谁了。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现在还是待在瑞典,除非是必要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回到本土。他本人对这个没有任何的意见,甚至是感到非常的畅快和满意。

    要知道一点,战败后的德意志被限制了太多的东西,想要开战斗机那根本就是没有可能。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在瑞典待得挺好,可以参与到飞机的设计,想的时候,不管是白天黑夜,他总是能够让人准备妥当,然后驾驶心爱的飞机翱翔天空。

    因为有李奇的安排,现在瑞典也是一个空军研制强国了,是世界飞机竞赛的第四呢!那么多国家可以竞争个第四,还是一支显得非常穷的瑞典,真心是令很多人跌破眼镜。

    其实英国是知道德国搞得鬼,甚至法国也知道,但英国是打定主意有限度的放纵,法国佬抗议了几次英国不帮忙,然后法国内阁是圣母和报复派来回换,最后也就那个样子了。

    “领袖,我将国内的工作做好,马上就启程。”赫尔曼。戈林现在干活的动力十足,他负责的东西其实有点多,比如各处的劳工聘请和调派,然后是各个工厂的工作岗位安排。他像是抖了一下肩膀,又摸了摸自己油亮的七分头:“也许会是跟领袖一块的时间?”

    是了,李奇已经在做出访俄罗斯民主联邦的工作,比较诡异的是他要出访需要得到英国和法国的首肯,从这里也能看出战败后的德意志该是多么的操蛋。

    除非是德意志真的不想要鸟英国或是法国,不然在很多事情上英国和法国在德意志的事务上是拥有监督权。

    随着国际社会的经济越来越令人看不懂,资本开始变得紧缩,英国已经连续有两三千国内持续出现大量工人下岗的浪潮。在1926年煤矿工人大罢工之后,英国的政局也出现了震动,工党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政治力量,甚至可以和老牌的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