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战在第三帝国 >

第138部分

奋战在第三帝国-第138部分

小说: 奋战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荒谬的一件事情啊,我们的潜在盟友在挤压我们的备战空间。”看得出来,阿道夫。希特勒真的不喜欢日本:“如果不是为了……”低语了几句谁也听不懂的话,才又接着说:“那么话题又绕回来了,荷兰那边的石油和橡胶,然后是南美洲的有色金属与橡胶?”

    现在的主流橡胶出产地还真的是在南美洲,而不是南洋。德意志需要忧虑的是,再一次向南美洲伸出手,会引起美国什么样的态度转变?

第197章 :资本的牺牲品() 
。所以咯,德意志可以搞事,但不能对墨西哥、哥伦比亚那些国家搞事,只能是从南美洲离北美洲远端的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入手。( 好看的

    其实智利和阿根廷也一直是德意志的传统友好国家,其中智利对德意志的好感最为强烈,阿根廷只是希望可以借德意志的帮助完成基础工业建设,智利却希望在经济和军事上从德意志这里获取领先的经验。

    李奇好像记得有那么一回事,一直是到二十一世纪,智利的军队依然是另类版的“德军”,军装是二战时期德三的款式,军歌则是压根直接照抄德三。因此,在观看智利阅兵的时候,除了那些排排站枪毙时代的款式,颇有种看德三阅兵的既视感。

    当然了,那是在德三战败后,大量军官逃亡智利,甚至也有各种专家逃亡到智利,对智利产生的改造和影响。目前的智利也只是与德意志友好,可还没有被改造。

    “我们有做过评估,只要不在政治上进行渗透,美国不会抗拒我们与阿根廷或智利保持友好关系。”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看得比较明白:“所以与两国的贸易不会受到干涉。对于巴西……我们那个亚洲的合作对象,动作比我们快。”

    日本一直在向外进行移民,移民到太平洋众多岛屿的日本人比比皆是,甚至美国佬的夏威夷都有非常多的日本移民。日本对南美洲的移民也在加强,大部分是选择了地广人稀的巴西,德意志手中有相关的数据,巴西那边的日本移民已经超过三百万,每年还在以二十万以上的数量增加。

    巴西对于外部移民是持欢迎态度,因为巴西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然后国内极度的缺乏劳力,对外部移民哪能是不欢迎?最重要的是,外部移民无法参与巴西的本国政治……

    “巴西是一个橡胶大出产国。”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说道:“我们会尽快敲定新的协议,从巴西获得稳定的橡胶进口。”

    德意志需要储备多少橡胶?李奇对这个其实是一种没有谱的茫然感,但是他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德三因为缺乏橡胶才会什么都搞半履带,那就是因为铁矿与橡胶的一种不平衡下的产物。

    还有更奇怪的就是了,民间完全没有橡胶,结果汽车的轱辘用的是全铁,为了增加摩擦力搞上了铁链,想想都觉得挺凄惨。

    有点财政上的余力,李奇坚持认为就是应该在战争爆发之后难以获得的资源上多做储备,那么石油、橡胶、有色金属、稀土,基本上就是属于能买多少都是要买买买的节奏。

    其实稀土才是最大的问题,目前全世界也就只有远东那个国家有巨量的稀土。当然了,除了德意志发现稀土的珍贵之外,其余国家大多是处于空白。

    “是吗?这样一来,只能是与日本进行必要的沟通。”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蹙眉:“如果他们问起了稀土的作用?”

    “不告诉他们。”李奇是希望日本以后能够与美国死磕,也仅仅是一个利用价值,并未真的当成什么亲密伙伴:“在其它区域的贸易额度上,日本必须给予必要的让步。”

    “总理阁下,目前的话很难。”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直言不讳地说:“目前的国际地位上,日本要高于德意志。”

    这就是可笑的地方了,德意志曾经是世界主要列强之一,现在成了可以被无视的存在。然后,曾经谁都不爱搭理的日本却成了国际舞台上相对活跃的列强,开始了自己影响世界的旅程。

    “日本会让步的。”阿道夫。希特勒满脸的阴沉:“只要他们还希望从我们这里获得技术。”

    李奇反倒是担心一点,德意志收购资源的力度虽然大,可是明面上的收集从来都是控制在一个合适的程度。一旦与日本在贸易资源上出现摩擦,想必是会进入其它列强的视野,那么会不会引起列强的警觉?

    “必然会的。”库尔特。蔡茨勒脸上带着微笑:“但是等他们警觉,已经来不及了,不是吗?”

    李奇皱眉没有说话,很多时候得不偿失的事情就是发生在偶然之间。德意志还有很多事情没干啊,比如真正地收回对鲁尔的控制,然后莱茵区也需要夺回来,更有与奥地利的合并,苏台德地区的夺取,肢解掉捷克斯洛伐克等等。

    过早让列强警觉对德意志一点好处都没有,那么与日本的交涉就应该更稳妥一些,不能是疏漏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

    到了1929年的5月份,各大列强的经济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好像什么危机根本就不存在,市场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驱使着更多普通人拿出积蓄投入到股票市场。

    在美国,特别是在纽约,不买股票好像是成了某种犯傻的事情,谁都巴望着将钱投入股市,然后等着那些证券交易所的职员所说的那样,等待钱生钱。

    真的,因为金融市场的一片繁荣,身在美国不买股票成了少数人的行为,不买股票成了不正常,反而是拿出所有积蓄投入到股票市场成了比较普遍的现象。

    “正是……变态的繁荣啊!”斯特雷奇。柯克当然是化名,他就是身在证券交易所,不能是说哪个,因为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太多太多了。他对自己的同伴说:“看到那个老头没有?”

    还真的就是老头,年纪看着绝对超过七十,但他就是生龙活虎地人挤着人,为的是能够排队买到心仪的股票。

    其实也不用太挑,股票版面上就没有一家是在贬,基本都是属于涨的趋势,就好像随随便便买到哪一支股票都能发大财一样。

    买到股票的人,谁都是在笑语欢歌,仿佛手握那张代表某支股票的纸就是未来的财富。他们对在股票会赚大钱感到深信不疑,并且打算投入更多。

    “银行已经开始拒绝大额贷款。”斯特雷奇。柯克脸上的表情很诡异:“特别是不贷款给会投入股票交易的人。”

    那是一个信号,但是几乎没有人在意银行释放出来的信号,只以为银行是将自己的资金也投入到股票市场,为的就是在难得的机会里大赚一笔。

    对的,银行资本也是投入到了股票市场,但他们可不是像普通人那么玩。

    “联邦的调查局,已经介入了。”巴赫。亚当斯当然也是一个化名,他满脸的诡异:“但是……他们显然遭遇到了大难题,想要调查什么,遭受到了层层的堵截。”

    美国政府不是没有能人,但他们想做什么事情需要得到资本集团的允许。很显然的事情,在即将开始的瓜分盛宴中,资本集团根本不想联邦政府跳出来干什么,新任的“小轿车先生”似乎也被蒙蔽了,依然在大肆为繁荣的金融市场而叫好。

    “很快就会改变了。”斯特雷奇。柯克说道:“我们有渠道已经获知,有经济幕僚向‘小轿车先生’发出了警告,似乎是被听进去了一些?”

    “轮到我们了。”巴赫。亚当斯收敛了脸上嘲讽的表情,换上了一脸的狂热,挤着进入了交易通道,挥舞着支票:“买,还有什么股票可以买?”

    带着职业笑容的交易员,立刻就是几支股票的推荐,这些股票还都是一些根本不出名的,听到某些股票所在公司的名字,巴赫。亚当斯眼眸里有种哭笑不得,那些股票有一些还是他们行动组搞出来的空壳公司,为的就是在这一场盛宴中获利。

    对,因为股票市场的繁荣,有实业或是没实业,反正只要能够跻身进去,谁都开始搞上市,名不经传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能够交得起税务,然后进行挂牌,美刀就会滚滚而来。

    本来事情不会是那么简单,但是美国本土的资本集团都在那么搞,难道就还能不允许别人也这么干?结果是在某个时间段挂牌上市成了非常时髦的事情。要是没有股市的狂热出现,正常的金融市场根本就不会有人去购买没有听过那些公司的股票,但现在不是局势特殊吗?

    事实的情况是,进入股票市场的大多是外行,他们搞不清楚哪家公司的实力怎么样,只知道金融市场繁荣,好像随便买什么股票都能挣钱,压根就不挑食。

    巴赫。亚当斯表现出来的没有那么无知,他有选择性地购买了一些,然后带着满脸的笑容退出购买通道,耳边是听着交易员在向下一个介绍股票的名字,那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迟疑就是买买买。

    斯特雷奇。柯克和巴赫。亚当斯很快就退出证券交易所,看到的是街道外排着长队等待购买股票的美国人民。这些人在热烈地讨论着,可是一听就知道全是外行,聊天的内容里到处充满了对发财的憧憬,但是谁都说不到什么“点子”上面。

    上了汽车,再注视着街道上显得狂热的美国人民,斯特雷奇。柯克撇了撇嘴,略略幸灾乐祸地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成为这一场灾难的牺牲品。”

第198章 :和平鸽与秃鹫() 


    类似于康斯坦斯。加西亚这样的人不少,他们都是在经济领域上有所建树,但却因为这种那种原因被'他们被从监狱里提出来,有人与他们进行接洽,是赏赐一颗子弹成为尸体,还是家人受到控制,人身自由也受到控制,隐姓埋名甚至整容到美国去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

    没人想死,他们都选择了受到控制,然后到美国为不知道的人效力。有些人已经到了美国五六年,不管他们曾经是什么身份,大多数到了美国依然是名不经传的人,可他们扶持起了一个又一个原本为流浪汉、街头混混,成为一家又一家公司的法权代表。

    “要收网了。”斯特雷奇。柯克抽着卷烟,味道其实不错,他吐了一口烟圈:“下午是第一批,然后是明天。”

    康斯坦斯。加西亚拿出一根卷烟点燃,颇为感慨地说:“是啊,辛苦了四五年,总算是要结束了。”

    有太多跟他们相同目的的人在美国,有一批会在事情结束后被处决掉,少数的一些人会去南美洲经营。

    去南美洲经营什么?那就关乎到南极洲计划的一部分了,所以包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会在未来迎接一些新移民。这些人短时间内不会再与德意志有什么关系,他们会有不同的分工。例如,那些去到智利或是阿根廷的人,他们普遍是会经营自己的公司,在两国开始累积影响力,只有在被“启动”的时候才会接到指令,开始为某个人服务。

    康斯坦斯。加西亚幸运就在于他不在应该被处决的那批人的名单中,他会去阿根廷开一家公司,是关于钢铁产业。

    不少特工是会继续留在美国,毕竟这一次股票操作方案中,组织会完成对一些公司的收购,他们会像是本分的商业人士那样,兢兢业业地渡过经济危机,等待“轮椅先生”取代“小轿车先生”之后,作为一名优秀且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进行自己正常的贸易。

    也许再过上十数年,一些人会开始活跃在政治场合,也许是掮客,也许是某个党派的金主,甚至有可能是直接参与到政治的选秀之中。他们将会小心地壮大着,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启动”,也许是在某个时刻被“启动”了从各种身份转变成为暴力分子,是那种穿上炸弹背心“轰隆”声轰轰烈烈拉着不知道多少人一块死的暴力分子。

    渗透嘛,至少还有十来年的时间,玩渗透肯定玩不了太高级的层面去,因此渗透只能是慢慢来,最为主要的还是威逼利诱为主,但又需要小心翼翼,毕竟美国是一个大国,有着很良好的情报防卫机制。

    会有结果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经过伪装之后,像是在这一次经济危机中,哪怕是有什么人被抓,美国当局查到的也会是英国人或是法国人。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地狱的大门对着美国人打开了。

    一些像以往一样守在证券交易所的人,他们对于股市突然出现的变动是一种茫然的心态,似乎不敢相信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一阵茫然之后,他们疯狂地打探,问了几乎所有人,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飘。

    “小轿车先生”所领导的政府当局反应很慢,甚至是做出了错误的误导,因为“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