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战在第三帝国 >

第139部分

奋战在第三帝国-第139部分

小说: 奋战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轿车先生”所领导的政府当局反应很慢,甚至是做出了错误的误导,因为“小轿车先生”在危机出现的时候,向民众的喊话是,当局可以控制,请民众勿要惊慌。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小轿车先生”发表讲话后的不到一个小时,有小报报道各大资本集团已经开始从股票市场“离手”,拿出了事实而非的“证据”,很快就会有警察扑向那些小报的办公室,以莫名其妙的理由将小报的负责人逮捕。

    警察对小报负责人的逮捕会有人全程目睹,再一传十、十传百,闹得沸沸扬扬,原本不相信的民众变得疑神疑鬼,再有股市却是是控制不住地往下暴跌,然后金融和社会的双重动荡开始了。

    远在欧洲柏林,守在了电报旁的海德里希拿到了远洋电报,稍微看了几眼立刻急匆匆地走出电报室。

    “领袖阁下,电报。”海德里希是畅行无阻地进入总理办公室,他无视了除了李奇的其余人,递上了‘和平鸽’发来的越洋电报:“行动已经正式开始。”

    “和平鸽”是一个代号,是行动代号,也是一个人的代号,那纯粹就是为了双重保险搞出来的掩护。

    除了几位少数的人,绝对不会超过五个人才知道“和平鸽”代表着什么,上面更为高级的“秃鹫”则就只有李奇知道。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秃鹫”将会改变世界?

    “领袖,开始了!”阿道夫。希特勒看去无比的兴奋,他早就在等待这一天了:“美国的国体,果然会成为国家的灾难源泉。”

    要是这么说的话倒也没有错,但那要看是美国的什么人。这一个国家连货币发行权都不在政府手中,谁想要收回货币发行权基本是被警告或者刺杀,连总统都是。他们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基本就是本国的资本力量在进行主导,政府什么的压根就难以进行遏制。

    对的,资本集团对政府的渗透到了层层面面,所导致的是需要等资本力量“剪羊毛”到了认可的程度,政府才有机会对崩溃的局面进行收拾。

    “大量的失业潮,大量的破产潮,没有十年绝对回不过劲。”赫尔曼。戈林是对经济有一些研究,但他可不是什么专家,说的也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会发生的事情:“从美国开始,蔓延到世界各地,我们的机会却要来临了。”

    李奇是想要在这一次的资本盛宴中分一杯羹,可不是什么主导力量,所以在股票市场的获利并不会高到吓人,该是在后续的实业瓜分中再分一杯羹,只是想要与那些资本力量竞争主要产业会存在巨大难度。

    是的,李奇这一次顶多是在资金上面赚个二三百亿的美元,他最看重的还是那些实业,但不会只是他看重而已,等待破产潮开始,对于那些早就在经济危机的瓜分中吃得满嘴流油的资本集团来讲,前面的股票危机只是一个开始,对一些产业的瓜分才是大头。

    像是在石油、钢铁、煤矿、木材等等产业上,美国本土的资本集团早就有了分配,李奇派去的那些人不可能获得多么大的好处,只不过是会获得“门票”,参与到规模比较小的营业中去。

    “规模小,然而公司多,再利用隐秘渠道出口到各个国家,重新整合起来……”沃瑟。丰克看去比较冷静:“集中起来还是能够达到我们需要的12左右。”

    12不算少了,那只是美国那边的隐秘渠道而已,要是再加上英国、法国、意大利等等一些国家,能够占到29左右,还是在列强难以发觉的前提下。

    李奇已经给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部的高层一份计划表,什么时间点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执政效果,国内的和国外的,对于复兴和军事上面……,有着太多的计划表了。

    世界经济危机已经成为现实的定局,等于李奇的又一个预言实现了,李奇本人比较淡定,可是那一帮早在1920年左右就从李奇这里知道的那批人来说,要不是宗~教对他们没有多少影响力,看李奇的目光简直就该和看上帝差不多。

    从某些层面来讲,李奇也的确是在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似乎还扮演得挺成功?对于党内来讲,李奇就是一个永远不会犯错的领袖,言之有物,对于发展的步骤也是控制得几乎完全无缺。对于国家层面来讲,李奇正在带着这个衰败的国家慢慢走出泥泞,虽说不是各方各面的人绝对满意,但是对于渴望有面包的普通民众绝对是达到了预期目标。

    “军队……”阿道夫。希特勒皱眉说道:“他们发来了请求。”

    注意是请求,国防军被李奇清除掉了一批人,先不谈到底是不是存在冤枉还是什么,但被处理掉的那批人绝对是能够做到有充分证据,结果是国防军对李奇越来越忌惮,但又在很多方面离不开李奇的支持。

    “他们恳请在1930年年初的时候可以有至少一个营的二号坦克。”阿道夫。希特勒全程参与了装甲部队的武器装备定制,因此才会皱眉:“我们需要对二号坦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他们不了解这一点吗?”

    不是有一部分的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被送去苏俄战场进行实战检验吗?实战已经有了数据,证明了高速坦克在战场上的突防能力,也让得知实战结果的国防军显得更加迫不及待。

    国防军不止是需要坦克,他们还需要装甲车,可不是那种半履带半轮子的“怪物”了,是很像现代装甲运兵车的那种八轮款式。

    毫无疑问,李奇是会不断“带入”一些理念,但是将理念变成实物,只要不是跨越度太高,真的不存在问题!

第199章 :艰难抉择() 
。一杆合格的步枪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特别是对于枪管的要求其实有一个标准,那就需要用到特种钢材。对于德意志来讲,特种钢材每用一些就是减少一些,对其它方面会产生效应影响,例如火炮、装甲兵器、战舰……

    “子弹,大量的子弹,恐怖数量的子弹。”阿道夫。希特勒本来是对英国有好感,可是这一次真的是火大:“他们要大量减少我们对铜的储备!”

    目前世界各国依然是使用铜弹壳,对那些有殖民地的列强来讲,铜是一种非常容易获取的资源,但是对于没有殖民地的德意志却是不容易。向俄罗斯民主联邦提供子弹,每每提供一颗子弹,等于是德意志的储备就少掉一颗子弹。所以,看似简单的事情,里面的陷阱却是大到惊人!

    “是他们开始警惕了吗?”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有些忧虑:“如果是的话……我们……”

    “不!”李奇笃定地说:“那只是他们的一种危机转嫁手段,其中绝对有法国的影子。”

    阴魂不散的法国,对德意志的压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经过多番的交涉,英国在德意志的“督察队”早就撤离,只有法国和比利时的“督察队”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就是不走。这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法国和比利时的那些人不走也不行了,两国不会有富裕的资金再去支撑,德意志也根本没有可能会为那些约束自己发展的家伙掏一分钱。

    “新的五年计划……第一步就是开始对战败赔款抵赖。”阿道夫。希特勒对这个根本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我们开始逐年地减少对战败赔款的支付,到1931年完全停顿。”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眨着眼睛,身为外交人员的操守很清楚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德意志可以对他国抵赖,那么他国对德意志抵赖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要不是政府奔着备战和开战而去,这样的事情真的不能做,因为实在是太伤害德意志的外交形象了,问题是德意志真的就是在备战和准备开启新的战争啊!

    “为了寻找借口,我们需要在国内启动新的应对方案了。”赫尔曼。戈林还是劳工部长呢,他说的话很关键:“在就业率上面会出现巨大落差,国家机关和宣传部门要做好应对措施。”

    是的,德意志会有新一轮的动荡,那是在新的货币发行之前,经济上的重大调整,会牵扯到方方面面面。其实,有动荡才正常,毕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越是发达的国家动荡越大,乱上一阵子属于绝对的正常。其他国家是被动式的动荡,肯定是要伤筋动骨。德意志的动荡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操控行为,虽说肯定是会有群体受到伤害,但那是涅槃重生!

    一定要动荡一下的,不然政府当局怎么去和列强扯皮,怎么找借口不再对战败进行赔偿?那个时候也是检验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对国家的控制力,更是国防军真正选择站队的时候。

    “苏俄那边……非常麻烦!”库尔特。蔡茨勒几乎是快将眉头皱成了麻绳:“我们进行过战棋推演,他们虽然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但是越过乌拉尔山脉已经成为必然。”

    李奇派去参与干涉的自由军团在后撤,那是受到了各国干涉军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在苏俄内战的部队都在后撤,英国、法国、美国甚至做得异常彻底,直接就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分批乘船回国,只有自由军团的日本那边的军队选择留在俄罗斯民主联邦境内。

    “斯大林任命铁木辛哥和伏龙芝为两个方面军的司令,会在北线和南线发起进攻。”库尔特。蔡茨勒说的这些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该知道的国家都知道,只是他们的情报更加详细:“北线方面军由铁木辛哥指挥,下辖一百一十个师;南线方面军由伏龙芝指挥,下辖75个师。”

    苏俄红军一个师大概是一万四千人,那么北线方面军就是一百五十万以上,南线方面军一百万以上。考虑到苏俄红军基本是以轻步兵师为主,其实看着人多,但有多少突防能力怎么没谱。

    “我们的情报人员正在谋求获得苏俄两个方面军的武器配置,有了比较粗略的信息。”库尔特。蔡茨勒脸色看上去很专注:“北线方面军的各种口径火炮不会少于三千门,南线方面军不会少于一千门。另外坦克、飞机等相关情报也在谋求,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传回。”

    库尔特。蔡茨勒又列了一些数据,苏俄红军的火炮大多是一战时期的老旧产物,炮弹上面倒是显得异常的充足。

    苏俄是该憋大招的,他们本来就打算发动一轮强劲的攻势,对此已经做了将近三年的准备。命运似乎是在眷顾苏俄,他们事先根本就不知道会有经济危机什么的,可他们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好了足够的准备,然后又准备在合适的时间发动攻势。

    “是的,我们的情报系统发回的最新情报显示,苏俄已经开始准备举国动员!”海德里希脸上带着矜持的微笑,没有太特别的意思,他基本上时刻都是这种表情:“军工厂也是在日夜生产,每日都会有火车皮被运往前线。”

    李奇一直都在估算苏俄能动员出多少兵源,结合多方面的情况算下来,苏俄动员六七百万的部队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只是看斯大林到底有没有这个魄力。

    事实上在魄力方面斯大林绝对不缺,苏俄政~治~局需要考虑的是,动员起来的士兵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而似乎……哪怕是武器不够对于红军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一人发枪,一人发子弹,没枪的在战场捡也就是了,他们这么干也不是第一次。

    “我们……认为,恐怕俄罗斯民主联邦前期要是没有守住,接下来估计是要面临大溃败。”库尔特。蔡茨勒现在可又是国防军光荣的一员了,还是参谋部那边的一名部长:“现在,对于俄罗斯民主联邦来说,能不能守住将会决定国家命运。”

    全体沉默了下来,他们十分清楚俄罗斯民主联邦这一次是真的面临生死危机,特别是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世界列强哪怕是想要拉一把,列强对俄罗斯民主联邦估计也是有心无力居多。

    “我们应该拉他们一把……”阿道夫。希特勒不喜欢斯拉夫人,但他的语气非常之坚定:“我们必须拉他们一把!”

    问题是……怎么拉?

    “日本面临着与我们相同的艰难抉择。”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说道:“他们才是更应该感到心优的国家。”

    那是肯定的事情,日本一直从俄罗斯民主联邦获取巨量的廉价原材料,要是俄罗斯民主联邦完蛋了,苏俄会那样便宜日本?

    恰恰就是因为俄罗斯民主联邦在贱卖资源,苏俄那方面才有鼓动的理由。苏俄称高尔察克不但是一个反~动者,还是一个卖国贼。从某些方面来讲,高尔察克也真的是在干卖国的事情,毕竟有太多的东西真的是被贱卖,然后俄国的土地上不止有一个国家的驻军。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俄罗斯民主联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