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小官人 >

第1部分

大明小官人-第1部分

小说: 大明小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洪武二十四年,大明立国之初。雄主治下,百业复兴,宇内渐呈一派繁荣盛景。这是一个异常繁忙的时代,上至天子,下至臣民,人人皆在忙碌。朱元璋忙着杀人,稳固皇权统治;朱允文忙着孝顺爷爷,争夺太孙之位;朱棣忙着掩饰自己的野心,觊觎皇帝宝座。锦衣卫忙着搞别人的黑材料,功臣们忙着看好自己的脑袋,读书人忙着求取功名,商贾们忙着赚钱,地主们忙着买田置地……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很忙。李谦同样也很忙,忙着逃离官场,回家娶媳妇……
 102791

【贴个资料:十三道监察御史】() 
明代各道监察御史的总称。

    主掌纠察内外百官。在朝内掌南北两京科试,巡视京营,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考试,巡视光禄寺、仓场、内库、皇城、京师五城,轮值登闻鼓;在外则为巡按,掌清军、巡盐、巡漕、巡关及马政、屯田等事。出师时则监军纪功。因为巡按系代天子巡狩,大事奏报,小事立断,权力极大。

    洪武十五年(1382)始于都察院下置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监察御史,各道置监察御史三至五人,正九品。十七年,改正七品。

    建文二年(1400)改十二道为左、右两院。成祖夺位后,复旧制。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道为北京道。十八年,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阯三道,遂成十四道。

    宣德十年(1435)罢原置交阯道,定为十三道,遂为定制。计有浙江、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诸道,共置御史一百十人: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十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各七人,陕西、湖广、山西各八人,云南十一人。均正七品。

    总的来说就是,洪武年间其实是十二道,但我在文中写的是十三道,主要是因为这书要写几朝,改来改去比较麻烦,而且十二道可能很多朋友也未必听过,说不定还会因此说我乱写……

    特此说明。

    另外,还有人说田亩数的问题,引用的是西周的话来说我写的不对,劳烦您先去查查西周的亩数单位和明代是不是一样大小……更何况,我写的只是主角考上举人前,家里几百亩地而已,难道不知道举人的功名是能让自家名下田地暴涨的吗……不要还没搞清楚时代的差别,或者是看不清楚我表达的意思,就嘲讽一通可好,谢谢了您!Σ(°△°|||)︴

【三江感言】() 
通常所谓的“感言”,一般都是走煽情的套路,青田本想反一反套路的,奈何这个世界早已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套路,人力岂能抗衡?所以自然的,我也难以免俗了……

    说实话,写文到现在,我的目标一直都是为了能打出【三江感言】这四个字,如今终于得以实现,此生无憾了!

    昨天收到站短,通知《小官人》明天上三江推荐时,我的心情有些复杂,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老读者应该都能明白,三江对于一本书而言意外着什么,而我这个小扑街则认为,至少上了三江后,我就不再是一个小扑街了,而是终于成长为一个大扑街,老扑街了……哈,开玩笑。

    从5月26号发书,到今天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我写了三十多万字。我知道这字数很少,但也没办法,别人一小时能出一章,我则需要四个小时,而且还得剧情流畅不卡顿。

    青田码字时有个坏习惯,就是总喜欢拿某一句话修饰来修饰去,直到自己读来觉得满意为止……记得写《雨夜,殊途》那一情节时,我整整坐在电脑前反复修改了一夜,然后没码字……虽然我也知道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网文以更新为王,一目十行的年代里,没多少人会去纠几个错别字,乃至句式或词汇的错误。

    可惜,我却一直都改不掉这毛病……

    总的来说,《小官人》开书到现在一直都是磕磕绊绊的,成绩其实比不上同期的许多书好,不过至少于我自己而言,这一本,至少是我目前感到最为满意的了,今后也会更加努力的把这个故事给写好。

    ……

    非常感谢,所有那些曾经给予过我支持和鼓励,指点与帮助的人!

    嗯,从进入网文这一行,写书也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可以说,离不开我的责编徐徐的耐心指点,以及一路给我的各种大小推荐位。这一次新书能上三江,同样得对徐徐表达万分的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徐大,你看到了吗?^_^)

    当然,除了徐徐以外,更少不了许多老作者(好机油)对于我这个萌新的鼓励,比方说书里的头号龙套小祝,他的书是《大宋好屠夫》,穿越镇关西的版本,写得非常精彩,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去看看吧。

    还有就是第二号龙套小荣,他的书是《逍遥小书生》,曾经让我三天三夜追读不睡觉的一本神作,同样值得一看,轻松向的文。

    还有就是在发文前,给过我修改意见的套套,他的新书是《有钱人系统》,都市文,同样很好看。

    此外,当然还有木子蓝色小姐姐,傲骨小姐姐,荣誉大姐姐,战袍小姐姐,爵士大佬,官笙大佬,姜梵妹妹,一袖大美女,山水老司机,大罗罗姐姐,青史小灰灰,指神大能等等等等,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是万分感谢!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小官人》能有如今这还算能让青田满意的成绩,同样也离不开诸位道友的支持,特此拜谢!

    闲话少说,青田只愿能把《小官人》的故事越写越好,以后每天越更越多,就这样吧。

第001章 伴君如伴虎() 
洪武二十四年春,百花盛开之时。

    金陵帝都的街头人流如梭,街边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小摊和叫卖的小商贩,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然而此刻的菜市口,气氛却与别处截然不同,整个现场都充斥着围观百姓的谩骂之声。

    这里是刑场,是死囚被斩首示众的地方!

    时间接近午时三刻,正是日头最烈之时。三名死囚披头散发、浑身瑟瑟发抖地跪在刑场上,垂首等候处决。他们的头面皆是血迹斑斑,满是蛋清蛋黄和菜叶子等物,都是一路被押送过来时百姓们丢的。

    死囚的身后,直直挺立着三名身材壮硕,面相凶恶的刽子手。他们一身粗麻赤红的行头,头裹红头巾,光着右边半个膀子,露出上身发达的肌肉和浓密的胸毛……

    刽子手怀里斜抱着一柄鬼头大刀,刀无鞘,刃不见天,全凭一幅赤红的蒙刀布罩着,只待行刑时才会揭开红布,向世人展现森寒冷冽及其嗜血的一面。

    刑场外围则是陆续得到消息,匆匆赶来观刑的老百姓们。

    主持行刑的官员抬头看看日头,恰好已到正中位置,随即又扭头看向边上的漏刻。确认时间准确无误后,他提起朱笔在三人的名字后一勾,探手取来一支刻有“斩”字的令签,朝前方一掷,威严地喝令道:“时辰已到,行刑!”

    刽子手得了命令,齐齐动手将犯人按着趴在断头台上,并解去了刀刃上一圈圈缠绕着的红布,然后双手握紧刀柄,高高举起了屠刀。

    宽背大刀那锋利无比的刀刃,在烈日下泛出森冷无比的寒光。

    喀嚓……

    鬼头刀干脆利落地挥下。

    一刀两断,尸首分离!

    三道血柱冲天而起,溅了刽子手一脸一身,在烈日下映出森寒的猩红色,显得格外渗人。也就在这同一时间里,三颗染血的大好头颅也“骨碌骨碌”滚了出去。

    三条活生生的人命,就此收割完毕。

    李谦赶到现场后,刚挤到人群前方,就恰好见到了这极其血腥的一幕。

    那浑身沾满鲜血的刽子手,那紧绷着的一脸横肉,此刻更是显得异常狰狞。目光往下稍移,李谦看到的却是更加惊悚的画面,那三双毫无生气的眼睛死死的睁着,里面似乎充满了恐惧、不甘、懊悔等复杂多样的情绪,却也只能就此无奈的定格……

    只这匆匆的一瞥,李谦便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腹中更是翻江倒海,登时忍不住俯身就地干呕了起来。

    这个年代,刑场处决死囚还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因此现场只有少数的一些妇人胆子比较小,此刻都不约而同地惊叫出声,双手紧紧捂住了自己的双眼,却又忍不住偷偷从指尖的缝隙里睁眼观看……

    历史上,洪武爷朱元璋杀人如麻,李谦倒也是知道一些的。只是,那终究是故纸堆里的历史故事,自己又何曾身临其境地亲身去体会过?

    如今有幸得以见识,又感到有些后悔不迭了,只愿自己从来就没看到过如此令人心悸的场面。那样,至少自己还能够坦然一些,安心去做这大明朝的官员。

    一念及此,心中不由得沉沉一叹,喃喃自语了一句。

    “人常说伴君如伴虎,看来所言非虚啊……更何况是重八兄这样一头凶猛的东北虎……”

    由于声音不大,这番有些大逆不道的话语,在这嘈杂的环境下倒是没让旁人给听了去。再有就是,围观的百姓们此刻都在议论纷纷,压根就没人会注意到他。

    “皇上近来杀了不少贪官污吏,这些个狗官,也确实该杀!”

    “可不是?听说这三人的官儿可不小呢,平日里都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想不到也会有今日……”

    “这样的大贪官,杀一个少一个,咱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些不是?要我说呀,当今皇上是个难得的好皇帝,老百姓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

    李谦心中一凛,心说自己若是入朝为官,将来又会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人命如草的时代,当官真的好么?

    这样想着,他转身离开了这个在烈日下仍显得阴气森森,如同修罗地狱般的刑场。

    今天这一幕,其实只是朱元璋铁血统治下的冰山一角,此前便已杀了数不清的官员,还株连了不少官员们的亲属。

    小农出身的朱元璋,与生俱来就最为憎恨贪污腐败。近年来他雷霆不断,血腥杀戮了不少贪赃枉法的官员,致使满朝人心惶惶。

    官员们个个心惊胆寒,惟恐下一刻厄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阴错阳差,自己一不小心就来到了这样一个君主杀官如杀狗的年代,身份还是一位士子,浙江乡试的解元,本科会试的第三名!

    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以两榜进士的出身,入朝为官,李谦一点儿都没有“暮登天子堂”所应有的喜悦,反而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起来。默默地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大街上,心中一阵郁卒。

    拜托,老子可从来就没想过要考科举好吧?

    该死的前身,好好的地主少爷不当,偏要应这劳什子的科举,真是害人不浅呐……

    路过一家小茶馆时,李谦脚步一顿。

    刚刚跑了一阵去菜市口看热闹,如今又顶着炎炎烈日走了这么长时间,还真感到有些口干舌燥,索性进去喝杯茶水,先给自己压压惊再说。

    这家茶馆不大,只摆了不到十张的小方桌,阁楼上可能还有一块不大的空间。一楼大厅里,几张桌上坐着一些身穿短揭的汉子,正在那儿喝茶闲聊吹牛皮。

    李谦抬步入内,也没心思去听别人谈论的话题,独自找了张空桌坐下,随意点了壶茶水。

    举杯就唇,十分文雅地抿上两口茶水解了渴后,李谦整个人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这官还要不要当?

    一想起方才那一幕,他就感到脊背生寒。

    眼下最最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要不了几天的功夫,朝廷就会给自己授官,这种破事儿怎么就偏偏让自己给撞上了呢?

    不自觉的,李谦想起了一首词来。

    当下便唤店小二为自己取来笔墨纸砚,打算抒发一下心中的郁闷。

    一切准备就绪,李谦左手挽袖,右手握一支浸润了墨水的狼毫,落于面前茶桌摊开的宣纸上。挥毫泼墨间,一行苍劲有力的小楷在纸上徐徐显现出来——

    “西江月……”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这首词意境非凡,自然不是自己的手笔,而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以学问最为渊博而著称的第一才子杨慎所作。

    一首词写完后,李谦煞有介事地轻轻颌首,深表赞同地自语道:“嗯,功名利禄,南柯一梦,总归不如田园生活来的逍遥自在……”

    心中的阴霾消散了不少后,李谦便将墨迹尚未干透的宣纸卷了几卷,随手丢到了角落里。

    说到田园生活,倒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