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小官人 >

第24部分

大明小官人-第24部分

小说: 大明小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句民谚。不过大体上,也是按着东西南北区域来划分的,仁和县管东北两面,钱塘县则辖西南地区。

    蜿蜒如玉带般的上塘河对岸,有一块不大的平原开阔地,这里有几十亩良田在李家名下。故此,这里也住了两户佃仆及几名庄客。

    李谦离开家后,西湖边的那所宅子回不去了,自然也就没了住的地方。

    临走时,大哥李孝偷偷塞了一沓宝钞到他手里,总共加起来也有近二十贯。不过宝钞这两年变幻不定,时贬时升,二十贯钞在浙江一带大抵也只相当于八两纹银。

    主要也是因为这两年边境无战事,加上国内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天灾,所以农民出身、对于经济学一窍不通的农民皇帝朱重八才没怎么滥发纸钞了……一番休养生息下来,大明宝钞的信誉度倒是恢复了不少,比前两年可要值钱多了。

    对于寻常人家来讲,八两银子可真不算少了。一家几口人节俭着点用,没病没灾的话,两年功夫可花不完这笔钱。

    奈何李谦对这玩意儿没啥概念,以往作为大少爷时,花钱也大手大脚惯了,这回光是买药膏敷伤口就花了差不多一两,算上买些生活用品和雇佣骡车,以及过河后打赏船翁等杂七杂八的事情,四两银子就这么不翼而飞了……

    不当家不知菜米油盐贵,这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了。

    七八天的功夫下来,转眼已来到了四月初,屁股上的伤也算是好透了,李谦却不得不为自己日后的生活发起愁来了……这当然不是指那没羞没躁,不可描述的“幸”福生活。

    独自坐在简陋的小屋里,李谦摸着袖口里仅存的那十贯大明宝钞,一时也是感慨不已:“钱到用时方恨少,一分难倒状元郎啊!这么下去绝对不成,必须想想办法,赚笔小钱才是,至少得靠双手养活自己才行啊……”

    这些天里,杨清倒是来过一趟,还含蓄地表示可以在这方面给点儿“支援”,却让他给拒绝了。

    自己还没落魄到需要借钱度日的地步,好歹也是个堂堂的进士老爷,致仕乡宦啊。面子上过不过得去且不说,别人的恩情也不是那么好安然收受的,哪怕只是些小恩小惠。

    人情债可不好偿还。

    活了两辈子,李谦除了有点小小的怕死以外,最怕欠下的就是人情债了。

    倒是沈天佑那小子,听杨清说他这些时日竟是让其父沈溍给禁了足,此前还挨了顿竹笋烤肉……李谦甚觉有趣,可一问起原因时,杨清又怎么都不肯细说了。

    小田庄里住着的两户人家倒是比较淳朴,为人宽和良善,非但没把李谦这位落魄的主家二少爷给赶出去,还把他们自己住的最好的房间给让了出来,供这位少东家暂时落脚。

    不过李谦也知道,即便是他们没跑去告密,父亲应该也是清楚自己目前的状况的。他从未想过要在此久住,只是暂时没能寻到更好的去处罢了。

    起身走出小屋,和小院里的佃仆随口打了声招呼,李谦便出了庄子,沿着上塘河岸一路往下游行去……在屋子里闷了几天,也该出来活动活动了。

    这一带人烟稀少,晌午时分更是鲜有行人,李谦逛了大半天,连个鬼影都愣是没见着,就更别提活生生的人了。

    空气很好,环境也不错,就是太安静了些……

    饶是像李谦这般“只想做个安静美男子”的人,都感到有些不习惯。想了想,他觉得还是得上城里去看看,找份体面的工作什么的。自己一个文文弱弱的读书人,总不能跑去给地主们打长工吧?

    就算自己愿意,那些地主们还不敢收留呢!

    开玩笑,如今谁还不知道,李家的二少爷离家出走了?

    走到官道边上,等了没多久,远处就有一辆马车向这边方向跑来,李谦赶紧伸出手去,使劲地在空中挥动了几下,想搭个顺风车来着。

    不成想,驾车的车夫理都没理他,径直就加快速度奔了过去……李谦心中仿佛有一万头那什么马奔驰而过……

    “呸呸呸……”

    吃了一嘴的烟尘,心下也有些火了,看不起人咋的?

    倒也不是这个原因,主要是路过的车子基本都受人雇佣,又不是打的空车,饶是拦车的人衣着再是华贵,在没有得到雇主允准的情况下,车夫都是无法擅作主张,停车载人的。

    连着尝试了几次,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结果。无奈之下,李谦只好整个人都站到了路中间去,再借给那些车夫几个胆子,都是不敢随便就撞上来的。

    等了好一会,前方又是来了一驾车子,李谦心说这回我看你停还是不停。

    果然,骡车在他身前几步开外堪堪停了下来,赶车的车把式有些气急败坏,指着他骂道:“我说你这人是怎么回事儿?就算真的想不开,也别来寻老子的晦气呀!”

    “这位大哥,还望你能行个方便,载我入城一趟。”李谦拱手笑道。

    “这我可做不得主……”

    车夫还待拒绝,车厢里却是传出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没事,让他上来吧。”

    既然雇主都没意见,车夫也就不再坚持了。反正自己该拿的工钱一分不少,半道上多载个客人,还能额外拿到一笔赏钱,何乐而不为?

    李谦终于得以上车,心里自然是对这位陌生男子十分感激的,本来只打算坐在外头的车辕处,那人却是出声邀请,让他入了车厢就坐。

    车厢里坐着的,是一位年约二十五六的男子,身材颇为健壮,一看就是个练家子。不过这人只是穿了身便装,从衣着上也看不出是个什么身份。

    李谦也没兴趣知道,便只是随口和对方打了声招呼,报上了自己的姓名。男子闻言却是一阵讶然,笑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进士老爷呀!”

    “呃……听你口音应该不是本地人,竟也认得我?”李谦奇道。

    “在下宋忠,从扬州而来。”

    男子也自报了姓名,接着又解释道:“沿途过来时,便听到许多苏杭间的趣事,谈论最多的便是李公子的事迹,我自然也就记下了公子的名号……”

    李谦只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似乎曾在哪里听到过,一时又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奇怪的是,眼前这人既是从扬州而来,按理该一路走运河水路,然后换船直抵武林门码头才是。怎么会无端端的,从西北方位往东,绕远路到了这上塘河附近?

    在他思索的当口,宋忠却是话锋一转,问道:“在下初到贵地,想向公子打听打听,这杭州城里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这个……说到好地方,自然要数那柳翠巷与通和坊了,近来柳翠巷新开了家春风一笑楼,那里边的如烟姑娘,啧啧啧……天生尤物啊!杭州城的花魁你听说过没?没听过啊……嗯,也就是金风楼里的那位海棠红姑娘了,算是咱们这杭州地界里的大美人儿了!只可惜,连人如烟姑娘的一根手指头都不如,你说如烟姑娘算不算是绝色……”

    李家家教极严,李谦自己都没怎么去逛过那些烟街柳巷,道听途说来的事情,此刻向人介绍起来却是绘声绘色,活像个拉皮条的……李谦觉得,自己充当了这么一个“皮条客”的角色,并为此花费了那么多口水,春风一笑楼应该给点回扣的!

    算了,就免费做一回义工吧,阿米豆腐,善了个哉!

    宋忠果真就让他给唬的一愣一愣的,心说这杭州府里的读书人,还真是风流无比呀……那如烟姑娘,姿色当真如此了得?

    不多时,车子便入了艮山门,又是走了片刻,李谦才告辞下车,顺带着塞给车夫一张面额五百文的宝钞。

    这般出手阔绰,把个车夫都给乐坏了。就这么一小段路程,且还顺路,根本就要不了那么多赏钱,宝钞给个五十文都足够了……嗯,下回再碰到有人搭便车,一定不能再对客人如此无礼了!

    感谢李谦,他拯救了一个小小车夫的良知以及……三观?进而这个车夫会煽动他的小小翅膀,将这种助人为乐的美德传播出去,影响到整个杭州府,浙江道,整个江浙地区,乃至整个江南及全天下……

    此为大功德也!

    车子都跑得没影儿了,李谦才猛然醒觉,自己似乎又犯了乱花钱的毛病……

    也顾不上再去过多的懊悔,抓紧时间解决工作问题才是正经事,当下便举步往知府衙门所在的方向走去……

    车厢里,宋忠一只手抚着下巴,有些意犹未尽地咂摸着嘴。

    半晌他才回过神来,猛然一拍大腿,有些哭笑不得地喃喃道:“这读书人还真是精得很!三两句话就让他给带偏了,我竟是把正事都给忘了!这下可好,一点有用的消息都没打听到……罢了罢了,还是先到了杭州府衙,再作打算吧!”

第032章 竞争岗位太激烈() 
杭州府衙,位于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以东,就在布政使衙门附近。

    这一带自南宋以来,素来是地方官府驻衙的聚集地,藩司、臬司、都司以及县衙、官廨、学宫等一系列官府建筑,也同样都挤到了这附近……许是风水太好的缘故?

    三开间的府衙大门看上去十分阔气,六扇门也是标配,只是整个建筑规模,以及衙前所留出来的那片开阔地,都是附近那两个小县衙无法与之相比的。

    李谦浑然未觉,方才车上那人其实与自己同路,因此便早早下了车,走了小半个时辰,才来到衙前大街。

    此番进城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自己这两榜进士的出身,怎么着都能到府衙里去谋个差事,当个师爷什么的。不想到了府衙一问,才知道府尊老爷早就有专门的师爷了……别说是师爷,杭州府衙如今连书办这类文职,都是不缺人的。

    这年头,竞争岗位竟也如此激烈?

    倒是那门子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是位进士老爷,很是恭敬地要请他到衙里去坐坐。对此,李谦十分感动,然后婉言谢绝……话说对方又不是个漂亮姑娘,自己拒绝一个大老爷们,为何也会有种酸爽的感觉呢?

    说实在的,这会儿进士的身份可了不得,搞不好整个杭州府三年都出不了一个,各县的知县也大多都是举人的出身,甚至还有贡生授官的。至于那些会试中落榜的举子,一旦举贡入了国子监后,升官的速度也是快得很,放到地方上不是监察御史这种实权人物,就是知府知州什么的。

    若非如此,沈溍一个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又怎么可能会在短短几年内就平步青云,坐到兵部尚书这样的关键位置上?

    立国之初,只要不是太过迂腐的进士,钻研钻研,很快就能位极人臣了……李谦这个进士例外。

    一个三甲进士,如果跑到县衙里去谋个差事,说出去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因此,心比天高的李谦决定,到布政使衙门去瞧瞧……

    然而事与愿违,布政使衙门也不缺人了,特别是师爷这种抢手的位置,那都是布政使大老爷从之前的任上带过来的,根本就不对外招聘。

    我勒个去,县衙就县衙吧,饿死事大,失节事小……

    当下,李谦只得沿原路返回,路过仁和县衙时驻足观察了一会,只见那门子立在门前,腰板儿挺得笔直,看上去甚有气势,有那么一点点后世军人的味道。

    站在街边看了片刻,李谦便抬步前行,往前方不远处的钱塘县衙走去,竟是连上前询问一番的兴趣都欠奉。

    来到钱塘县衙外,果然就发现了不同之处。衙门建筑当然都一个样,关键是这边的门子看上去十分疲懒,整个身子都没精打采地倚在了门框上,身材也变成了“S”型……

    李谦站在原地思索片刻,毅然向他走了过去……这可是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才总结出来的一点点经验,很值钱的!

    找工作当然得有些技巧,想要当精英,那就得找个管控严密,秩序井然的好单位,多的不敢说,兢兢业业地干上他几年,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的。但若是想混日子的话,就要反着来了,领导越不管事儿,自己就能过得越舒坦。

    如今的李谦只想混混日子,两个县衙都在一个地方,开的工钱肯定也是差不多的。混日子嘛,自然是首选钱塘县衙了……他们专注于培养国家蛀虫二十年,品质有保障!

    说来还真巧了,李谦上前一问,得知县尊老爷这几日恰好打算招一位西席先生,教小公子读书。

    西席先生,也可被称为师爷。

    明清两朝,只要是官府特聘的先生都算是师爷,只不过此师爷非彼师爷,教书的“师爷”,当然不能和正宗的“绍兴师爷”相提并论。

    正儿八经的师爷,指的是辅佐知县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谋士,属于没有官职在身的幕僚。这类人通常都是全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