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小官人 >

第87部分

大明小官人-第87部分

小说: 大明小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谦觉得自己突然就成了‘元芳’,有些不太想接这话。

    不过认真打量了宋忠半晌,见对方始终一脸严肃的模样,他这才意识到了些什么,忙问道:“你是想说,此中必有古怪?”

    “此事确实有些蹊跷。”

    宋忠点点头,继续说道:“青楼生意,素来走的是细水长流的路子,一个有着清白之身的清倌人,显然要更受欢客青睐一些,长期经营下来,能赚到的钱也要多出不少,而一旦举行过梳拢仪式,姑娘的身价则必然会降下来不少……试想,一个人尽可夫的婊子,还有甚新鲜之处?”

    “那么,你的意思是,他们的行为如此反常,用意必然不太单纯?”

    李谦心说我还是太年轻了,这个老流氓特意来找自己,准没好事!不过想想也是这么个理,一位杭州锦衣卫的总头头,总不能是专程上门来找自己闲话家常,聊聊烟街柳巷里的风流韵事吧?

    宋忠向他投来一道赞赏的目光,继续推理道:“新任花魁的挂牌梳拢,固然能引得不少富商巨贾竞相出价,最终的价码定然也不低,足够他们捞一笔狠的了,可这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只要柳如烟保持着如今的身价,不消半年功夫,便能赚回几倍的梳拢钱了……可想而知,他们的目的不光是为钱,或者也可以说是不单只为了钱!”

    李谦不得不承认,这一刻的宋忠,非常的……狄仁杰!

    ……

    ……

    (PS:四千多字大章奉上,明天上架,还望诸君多多支持,感激不尽!)

第113章 奉旨泡妞(求首订)() 
“而这一回,坊间传出赵员外也将参与花魁竞价,这又是一个疑点。”

    “这有什么稀奇的……”李谦不屑地撇撇嘴道:“赵家在这里边出钱出力的,图的不就是柳如烟的色相么?以往的那些花魁,最终不都是成了这些人的妾室?”

    事实上,之前从杨清口中听说此事时,李谦就曾随口断言过,或许是老赵想要老牛吃嫩草,才襄助柳如烟夺魁,不想竟是一语成谶。

    “这才是最为可疑之处!”

    宋忠摇摇头道:“赵员外此前鲜少出入烟花之地,这一回助柳如烟夺魁本就殊为可疑……要知道,他的独苗可是正打算入贡国子监,进而一举步入仕途的,如今这姓赵的就是再好色,也不应该选择在此关键时期,将此事给闹得沸沸扬扬才对。哪怕是将来再把柳如烟给悄悄收了房,都比眼下这局面要好上太多。”

    李谦‘哦’了一声,然后笑道:“就算你说得全中,可这和我有半毛钱关系?”

    见他又在装傻充愣,宋忠没好气地答道:“以前没有,今天之后就有了。”

    李谦摊了摊手,一脸无奈地看着他道:“说吧,你又想让我干什么缺德事?”

    “……”宋忠双拳不禁下意识地握了一握,紧接着又深呼吸了几下,才算是再一次暂时忍住了痛扁他的冲动。“简单!我要你参与花魁竞价,钱你自己想办法来筹。”

    竞价花魁?

    拜托,那可是天价好不好,不说家里那倔老头答不答应,我李家这么一个地主家庭,能和赵家比拼财力?开玩笑呢吧!

    卧勒个槽……又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果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锦衣卫也不例外!

    “我可以不接这任务么?”

    “不行。”宋忠的回答非常简洁干脆,显然此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转而,他又似笑非笑地看着李谦道:“你不答应也成,我会上道折子给圣上,参你阳奉阴违,屡屡遇有线索却只因你心生懈怠,以致白白错失良机……”

    “停!”李谦径直打断了他的话,“我答应就是!但咱可先说好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下一回,你便是再拿任何事情来威胁我……”说着一咬牙,一字一顿道:“都没有用!”

    宋忠毕竟是个武人,有事说事,没事就离开,少了那许多文人之间见面时的繁文缛节。他说完事情便径自起身,拍拍屁股就准备离开,都不带说一声‘告辞’的。

    不过李谦哪肯轻易放这坑货离开,当即便叫住了他:“你先等会儿。”

    宋忠转过身来看着他,却没发问,只静静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我一个两榜进士,竞价花魁梳拢,那些御史们可是会弹劾我的,你不给句准话就想走?”

    “你又不入仕,风评如何重要么?”

    “为何不重要?”李谦眼睛一瞪道:“我可是有未婚妻的人,而且马上就要大办婚事了,你这时候让我去干这事儿,未免有些不厚道吧?”

    “男人三妻四妾,不很正常的事情么?你个大老爷们,还惧内不成?”说着宋忠眼睛一亮,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地看着他,“我说,你当真惧内?”

    “……”李谦很想抽他一耳光,然后再严格按照圣经里面的指点抽上第二耳光,之后再通过自己的脑补,为上帝加上一句没说完的话——当他抽了你的左脸加右脸后,你再把双腿张开,让他踹上一脚。

    “这也不对呀……”宋忠眉头又是一皱,似是在自言自语,“真若如此,你先前又怎会大闹春风一笑楼?当时怎么不见你有此顾虑?”

    “你管我呢。”李谦没好气地回了他一句,“反正就这么着吧,你不给我解决了这后顾之忧,我就甩手不干了,谁爱干谁干去!”

    “此事……”宋忠沉吟片刻,才说道:“我自会上道密折,向陛下禀明个中缘由,你大可放心。”

    李谦以前只听说过,‘白衣卿相’柳永,曾写过一首《醉蓬莱》拍仁宗皇帝的马屁,结果却因为一个‘翻’字而不慎犯了天子忌讳,因而后来屡试不第,愤而又作了首《鹤冲天》来自我解嘲,自然便是著名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了。

    而仁宗得知此事后,自是大为不快,心里暗暗把他的名字再次写上了小本本。到了下一科考进士时,一见柳永的名字就借题发挥道:“不就是填词柳三变吗?何用浮名,且去填词!”之后当然是剥夺了柳永的录取资格,柳永一气之下,便到处留名于花街柳巷、秦楼楚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李谦琢磨着,宋忠这折子一递上去,老朱为了能够尽快破案,应该是会默许自己的竞价花魁梳拢行为的,那么以后事情传了出去,自己会不会也因此而得个雅号——

    奉旨泡妞李仲卿?

    啧啧啧……妥了!

    ……

    ……

    任谁都没能想到的是,经过赵家的泼污水,李谦的名声非但没有变臭,反而还因为好心收养义妹之事而大幅度拔高,成了杭州府里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这就算是意外的收获了,李谦也没想过舆论居然会是这个走法,有点反套路。

    说来也算是运气比较好吧,他当时只是一时好心就做出来的决定,万没想过既助了自己成功自辩,又让自己收获了美名……看来有时候,好人也是会得到好报的,尽管这几率就像是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一样低得可怜。

    为此,躺在病榻上的赵鹏,嘴上又是狠狠问候了李谦无数遍,恨不得立即就跳下床来,带人直接冲到李家去把他给大卸八块……可惜也只能是心里想想而已。

    赵员外最近很忙,忙着收税。

    因为先前的拖延,加上后来的官司一事,导致他这一区的税粮比其他各区都晚了许多,再要这么耽搁下去,一旦拖过八月,乐子可就大了……

    由于此次和李家交恶,又因为钱塘县换了王知县来当家作主的原因,赵粮长倒是老实了许多,便是连“踢斛淋尖”这种常规的收税手段,都没敢当着祝振东的面使出来。

    通常在收税时,官府用来量粮的标准容器,就叫做‘斛’。用这东西的好处是可以不用过磅,只需用不同的斛来组合就行,非常方便。

    按照规定,斛里的粮食是必须要倒得满满当当的,且还得出斛壁,堆成个尖堆形状,然后……收税的人就会忽然快步冲上前去,猛的用脚去踹斛,这样粮食就会哗啦啦掉落一地了,然后再让你继续把粮食倒满……借口当然是踢上一踢,粮食才能密集充实,以便再装。

    这,便是踢斛淋尖的意思。

    那么掉下来的粮食怎么办呢?

    不用问,当然是算‘损耗’的,交税的百姓还不能去捡,否则这税你就甭交了……‘不交税’可不是什么好事,别看人粮长前半程和你客客气气的,非强制性完税,真要有拖欠的情况发生,他们大可禀报官府,到时官府再派人下乡来催课,那才真会要命。

    官差下乡,完税是最基本的,到时你还是得乖乖上缴自己该缴纳的那一份。若是还敢不交,官府可是会追比的,打板子、站枷号,就不信你还敢耍刁!

    而这么一番骚扰下来,起先拒绝交税的百姓,最终的‘耗羡’反而会更多,毕竟官差下乡可是要钱的!什么‘鞋脚钱’,‘跑腿钱’,‘酒饭钱’等各类名目层出不穷。说白了,那帮官差就是一群痞子,治‘刁民’当然得‘以刁治刁’,否则上头交代下来的任务完不成,他们回去也要被堂尊打板子……

    追比追比,自然是三日一追、五日一比,完不成任务的人都得挨罚。

    都说‘堂上一点朱,民间千滴血’,那一点朱,指的可不就是县太爷签票的朱笔?拿着这张传票下乡,非经制吏这种临时工的工资问题也都能解决了。

    事实上,踢斛淋尖古已有之,即便是治贪治得血流汩汩、人头滚滚的朱八八,并辅以粮长收解这样的收税制度,都没能成功让‘皇权下乡’。

    不过说实在话,赵粮长即便是真当着小祝的面‘踢斛淋尖’,李谦也不会拿他怎样的。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这里边牵扯到的是诸多官场旧例,揭开盖子就等于是得罪了整个天下的官老爷,李谦也就甭想在大明朝的地界上混了,收拾收拾东西远渡南洋吧……

    天刚蒙蒙亮,十几艘敞口船就已经横七竖八地停靠在了河岸边,船上装得满满当当的粮食,自然全是新收的麦子……浙江夏税征麦,秋粮收米,此外还有钱钞和丝绢。

    按照正常的工作量来算,一般一天能收完三里地内百姓的赋税都算是快的了,一个区要全部完税,少说也得忙活个七八天的功夫。

    小祝是头一回监督收粮,却并非头一次见到收税的场景……以往他是纳税人,如今他家里除了纳税人的身份以外,还多出了个户房书办,也就是监督人的身份。

    此刻,他和身穿一袭员外袍的赵粮长并排而坐,身前置了张长桌,桌上摆着账簿笔墨,只等百姓们上前来完税。

    河畔边,赵家的长工正在指挥着带队的三名里长,把船停的密集一些,好给后边的船只腾出空间来。

    大明朝行的是里甲制度,一里十甲,共计百一十户,其中的上等十户称为里长户,户主轮流来充任里长。余下百户为甲户,甲户之间轮充甲首,协助里长们分管着十户人家。粮长收税时,里长和甲首们则是充当助手的角色,还是那句话——良民治良民。

第114章 万贯家财为红颜?() 
收税的工作十分繁琐,不过小祝对于一些环节还是印象颇深的,且还因为事先得过先生的叮嘱,所以观察时自然也就格外的认真。

    一见赵粮长收税时居然没有采用‘踢斛淋尖’的法子,他心中不由得暗暗惊奇,脸上一时没控制好,禁不住表现出了些许异样来。

    赵员外惯于察言观色,一见他这反应,嘴角不由得狠狠一抽,心说这他娘的算是怎么回事?有了李谦的掣肘,自己平白少了一项收入不说,该给的钱还得一分不少的给这书办,否则难保他要刁难自己……这真是进退不得了。

    “呵呵,小官人大可放心,‘呆出息’一分不会少你的。”赵员外很肉痛,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靠着自己一身本事一分分挣回来的。若非必要,谁愿意自己少拿,还多分给别人?

    小祝也算是衙门里的老人了,当然听得懂‘呆出息’这样的行话,意思是陋规常例。他知道这些钱即便是自己不收,最终也只能是进了赵粮长的腰包,得不偿失。不过他到底还是有些脸嫩,毕竟以往外出公干的机会不多,所以笑得有些腼腆……

    先生说得果然没错,赵公正现在对自己确实颇为忌惮。

    一天下来,他发现其实赵粮长拿到的粮食也少不到哪里去,尽管少了‘踢斛淋尖’这么一个花头,其他吃相还算好看的花样还是不少的。

    首先是赋率问题,照规定,百姓要按田产、财富和人口分为三等九则。

    等级越低的人家税率越低,等级高的,则税率相应的也会比较高。下等户最低三十税一,上等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