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当球长 >

第380部分

我要当球长-第380部分

小说: 我要当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陈鸣进北京城的时候,陈惠已经受到了快马传来的确切捷报,还有陈鸣对今后几个月时间里的一番盘算。

    满清保留的基本盘有些过高,他准备压着满清打一打。

    而陈鸣自信永珹不敢不把宝贝珍玩古董等等的还回来,虽然永珹不会全部送还,但也当送回来大部分,至少是一半。这些珍宝字画,还是悉数运回南京的好。陈家父子都不打算迁都北京!

    陈鸣是知道后世北京的重重隐患的,沙尘暴这玩意儿不去说,将来的蒙古是不可能有那么大面积的沙漠的,就像对将来的山陕一样,封山育林,迁移百姓,保持水土,等等这些都记在陈鸣的本本上的。

    可是北京城用水困难,地下水采取过度,地表下陷,这可是让人懵逼的。

    陈鸣就觉得南京挺好,将来的北京可以成为陪都么。就像明朝时候一样,北正南副,现在可以南正北副,毕竟未来的世界中国不能只盯着北方,还要放眼海洋,放眼全球。

    按照陈鸣的最终理想,从北冰洋到大洋洲,从北美到中亚,这南京正好是中点!

    但这个消息没必要现在就透漏出去,就像陈汉对于乾隆‘抬旗’这一招早就有定义,新旗人不算旗人。可陈汉就是不公布出去,因为他们占优啊。

    有信心用枪炮趟平中国的陈鸣,更乐意看到那些汉员们在生死面前做出最痛苦的抉择,选择对路了,就算是冯廉这种人,只要立下了大功劳,陈鸣也可以放他们一马。可是如刘统勋这样执迷不悟之辈,即便乾隆不将刘家抬入满军旗,陈鸣也会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复汉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满清就是釜底游鱼,当无数被逼着北迁的汉员在大军血淋淋的砍刀面前,闭目等死的时候——就好比现在。谁还以为满清能东山再起?他们跟西北的永瑢一样,都是早死晚死的区别而已。等到承德之战结束,满清如果是一直逃跑,复汉军就再接再厉,追着永珹扫荡整个热河,扫荡整个察哈尔,也不是难事。

    下个月陈惠就会宣布对新旗人们的‘宽宏’了,相必到时永珹等满清高层的脸色会很有吃翔的感觉的。

    而对于很快就会运回南京的大批珍玩古董书画,陈鸣向陈惠提议搞出一个拍卖行,把一些东西变现,补贴国用。还有博物馆,现在也可以建造了!

    趁着细雨,(ww。uukanshcm)黄定友撑着一把油纸伞悠哉悠哉的往家中回去。他现在南京日报社上班,辛辛苦苦的干了好几个月,正月里才从后勤回信——报纸上一些评论通常会引起社会舆论,尤其是《南京日报》这样非比寻常的地位,报纸上都特意留下的有一个版块,专门登载一些来信的言论和相关的回复。而更多的回信这是出自黄定友这样的小工手中!

    黄定友从正月里转入审稿组了,虽然只是初审小组,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报纸这两年发展势头迅猛,在报社有一份正职的工作,还是很体面的。

    吃过晚饭,回到屋子里的黄定友伏在案上给远在武汉分校上学的沈源写信,后者还在培训,三个月的学习期已经将满。

    “……北伐大军节节胜利,但是报纸上的实事报道每每都要经过很长的拖延,而且有些报到失真,这已经引起了们很大不满。上个月由《中原日报》和《军报》起头,倡议报社可组建一个外派的记者站,跟随军队行动………

    昨日大都督府已经给出了确切的答复,同意各报社记者随军行动,但必须遵从一些军队的纪律。我已经报名……”(。)<;!……fg_yw……>;

第495章 8旗要振作() 
【感谢‘莫之静语’两次万赏,鸡冻o(n_n)o~~】

    松筠被永珹一脚踹个‘五体投地’,脑袋‘咣’一下磕在了地面,鲜血立刻就流了下来。钻心的疼,可松筠不敢有半声的叫喊。整个人迅速爬起来,跪在永珹的跟前,然后再被永珹踹了个大仰八叉。

    永珹这次表现自己愤怒的行为十分的外向化,十分的有行动力,听了松筠传回来的话,他心里窝着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陈鸣,陈鸣,狗贼!无耻,卑鄙无耻!狗贼!狗贼!”永珹气的浑身都打颤,血气上涌,面颈都一片血红,额头上青筋毕露。破口大骂着陈鸣,破口大骂着!

    澹泊敬诚殿里一丝儿别的声音都没有,几个在场的文武勋贵趴伏在地上,没办法,都被陈鸣威胁着要扒顺治、康熙、雍正的坟了,都要给人刨了祖宗坟了,他们这些不肖的无能子孙怎能不趴在地上呢。

    松筠尽可能的缩小自己的身子,虽然他被人选了出来,能死里逃生,活着从顺天府的大牢里走出来,这感觉真心是佛祖保佑。但要是现在被皇帝拖出去砍了,那就太亏了。

    今年刚刚二十有二的松筠并不知道自己在原时空的历史上能留下多么辉煌的一笔,他现在仅仅是一个前理藩院笔帖式。错非此刻‘身份’特殊,他见都见不到永珹。此刻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活着!

    被复汉军放回承德的松筠没有半路而逃之夭夭,而是真的带着盖有陈鸣大印的书信来见嘉庆皇帝。他也不知道那信里面写的是什么,结果矜持的嘉庆皇帝就挥手让松筠自行拆开了火漆,大声的读出来。然后永珹就一点都不再矜持了!

    傅恒落入复汉军手中,阿桂死了,海兰察一直在忙军伍,刘纶在杜集大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本来就病得很重。

    现在的军机大臣就只剩下于敏中、福隆安、索林,以及新提拔的庆桂、台布和袁守侗。

    三满一蒙两汉,不容易啊,自从乾隆二十三年梦麟死了后,十年来台布还是第一个跨入军机处这道门槛的蒙军旗人。

    而手握兵权的海兰察、明亮等人都没有入军机,永珹这是摆明了让他们相互牵制。

    从康麻子四十三年始建,至今七十年了,热河行宫的气氛从来没有一天能比得上今天这样凄凉凄苦,毫无一丝欢乐。庞大的皇家建筑群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坟场,往来太监宫女都没有一丝儿人样了。

    低头顺眉,屏气息声。

    往日在走廊、门庭、路边值守巡逻的护军侍卫们人数也少了很多,杜集大败一场,通州收拢来的清军败兵士气普遍很低靡,同时海兰察也是向永珹表现忠心,将永珹最信得过的大内侍卫要走了一大批,填补进军队,并且大多担任军官职务。

    几个满身都是颓废味道的大臣直接骑着马奔到。

    随着永珹的口谕传出,很快的,满清最高层次的一批王公重臣还有文武大臣,纷纷到了澹泊敬诚殿。松筠这个时候已经轻快的走出宫门了,如释重负的他感觉着自己现在是一身轻松,被皇帝踹上两脚就揣上两脚了,他要去寻蒙古正蓝旗,去找自己的家人!

    澹泊敬诚殿里,的人都跪倒了一地,陈鸣拿顺治、康熙、雍正、孝庄等人的陵墓做威胁永珹乖乖的把紫禁城和圆明园搜罗的宝贝送回去,很多大臣们虽然都心理面愿意,却没谁敢真的说出这般‘怯懦’的话,小心给人扣了一定‘惧敌’的大帽子,更怕被永珹记在心底。

    那伍泰、保来、哈思托等人让永珹记恨在心,留在了北京,现在哈思托已经掉了脑袋了。

    陈鸣特意选了三月十九的日子进北京城,然后在景山祭奠崇祯皇帝,一口气砍了一百二十八颗脑袋。余下的人也全都关了起来,北京留守的八旗大员和兵丁,复汉军真心一个没绕过,现在场上的多少人听了之后裤裆都湿了!

    现在陈汉的大军已经抵到了白马川,眼看着就要向承德进攻,承德剩余的旗人都在抓紧每一秒钟的时间往东北去。从他们抵到承德的那天起,戴上足够的粮食,大批的旗人就在往东北去。只要能平安的经过平泉、建昌和朝阳三地,他们就能到盛京了。自从打遵化州出关后,旗人们就再没有一日停歇的,每天都在往东北赶。

    但是之前被满清强迁的汉民就没那么井然有序了。他们没那么多兵力来约束汉民,也没有那么多粮食来供给这些人吃,甚至不少汉民本身携带的粮食都被抢光。

    别看复汉军队伍杀到了白马川,可有这么一张牌在手,永珹到现在都敢留在承德不走。

    但是松筠送来的信却是永珹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大难题,他该怎么回答?

    对东西皇陵的安危不闻不问?怕是立刻基本盘都要乱。

    对复汉军的威胁顺服的答应?那会不会又太伤士气了呢?

    “朕答应了,答应了。”永珹面无表情的看着趴在地上的群臣,有一刻钟了吧?人都不吭一声,除了那“唯皇上圣裁”五个字。“祖宗亡灵安歇之地不容得打扰。珍宝亿万也不可比之丝毫。”

    “只是朕很痛心,神圣之地沦入贼手,且不知何日才能光复故都,重新祭拜先人灵位。日不能安,夜不能寐,思之念之,每心如刀割。”永珹目光含泪的望着人,在场的勋贵重臣绷紧的身子都已经放松了许多,大家想说的话皇帝已经说了么。

    “你们都抬起头来,抬起头来看着朕,看着朕,”

    永珹泪水哗哗的流淌着,但是脸色极为的坚韧,就像21世纪面对党旗宣那啥时一样,“大清中落,国势崩塌,但你们要记住,这一切还都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们还有东北,还有朝鲜,西北亦土地广袤。我们还有数十万兵丁!

    当年太祖爷七副盔甲起兵,从小小建州到一统女真,然后纵横辽东,历经太宗二世,中原有生巨变,世祖皇帝时候八旗举兵入关,短短时日中扫荡天下,奠定我大清百年之基业。

    而今陈逆崛起中原,大清不得不退入关外,但我大清实力依旧尚存。八旗虽然遭受重创,可人丁数额比之当年尤胜出甚多。

    今后只需在关外细心潜伏,重操当年旧路,怎知我大清就无光复山河的一日?”永珹额头上再次暴起青筋,但不是之前愤怒的涌动了,而是澎湃无限的激动。

    只可惜他的这番激动并没有让殿上的满清重臣们一起燃起来,只不过一些满军旗大臣脸上闪过一抹抹的血色,那内心也是有所触动的。

    “列位臣工,你们都是大清的肱骨之臣,重任在肩,断不可整日萎靡不振。”

    “朕可不愿束手就死。朕要重新打回北京去,要跟陈逆好好的斗一斗。”入关后的八旗堕落的很快,那么回到关外的八旗,永珹还有好大的勾画呢。“所以,迄今以后旦有被朕发现尸位素餐,无所用心,无所作为者,一律严惩不贷!朕决不食言!”

    “八旗要振作起来,振作!”

    永珹攥起拳头高呼大叫着,底下的一杆重臣们似乎也都鼓舞起了斗志,一个个高声大吼着。

    “振作,振作。八旗要振作!”

    弘晓、福隆安、索林、庆桂、台布、富僧额等等满军旗王公贵胄脸上都涌起了血光,年近六十的于敏中也表现的丝毫不弱于他们,而五十岁的袁守侗、梁国治等就显的有点作假了,也不知道永珹看进眼里了没有。

    自从刘统勋、刘纶等病逝以后,于敏中就成了清廷里的头一汉员了,袁守侗、梁国治则紧随其后。虽然他们现在都是旗人了,可又有几个满军旗人将他们看成旗人?而且袁守侗是山东济南人,梁国治是浙江绍兴人,哪会愿意跑到东北来吃苦?这两地都在复汉军控制之下,如果有可能他们怎的就不愿意‘弃暗投明’?

    那比他们还要大十几岁的嵇璜,不就是很巧妙在山东任上不见了吗?

    他比于敏中还要大三岁,河道总督嵇曾筠之子,父子俩皆长于治河闻名于世。也一样出身满清的高门贵第,早期的时候嵇家也是多番辗转,要死要活的逃出了复汉军的魔掌,但现在嵇璜一样是跪了。而且跪了后的嵇璜没多久就被陈汉任命为水利厅的副厅长之一。让袁守侗和梁国治心底里不知道有多么羡慕!

    然而他两人这几年都在北京为官,想走也走不掉啊。

    高类思、杨德望,两个当年风光一时的清廷宠儿,此时脖子上套着枷锁,脚下拴着绳索,艰苦的跋涉在蓟州往北京来的路上。这一阵要管的犯人实在太多,连脚镣都不够用了。如高杨二人和一干耶稣会的传教士们,个人危险程度不高之辈,用麻绳当脚镣,十个人一串,十个人一串,前后串起来,也就足够了。

    长长的队伍前后绵延二三百米,这是复汉军从蓟州和遵化一带抓到的一些被满清放弃了的中基层官员,还有工匠——高杨耶稣会传教士就属于后一类。

    这些人现在非常的乖乖,包裹那些连银十字架都没有,无奈下用刀子刻了个木十字架的洋人传教士,也万分驯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