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当球长 >

第539部分

我要当球长-第539部分

小说: 我要当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说这么多被洪水冲毁的淤地坝,实际损失远没有数字表现的那么触目惊心。

    而淤地坝为什么会被冲毁,在现在这个统计学刚刚在中国政府工作中施行的年代里,各种数学、工程学萌芽还在生长的时代,那更多地是设计技术原因,而不是方向性问题。

    老百姓的眼光真的是雪亮的。

    从一开始的国家提倡,到一两年后他们自发的筹资集资。这就是一个转变过程。

    百姓看到了好处,国家又提倡他们来争取这些好处,那自然地是迅速扑上。

    只是很多的淤地坝在修筑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将堤坝修筑的过大,泄洪洞开的高,积水排泄不出去,坝后是满潭的淤泥,往往两三年还不能投入种植。有的是淤坝地里种上的春作物,刚到要收割的季节,就被大水给冲过去了。这就是对淤地坝的习性还不了解,不能有效的把握好淤地坝的规律。

    一般小型的淤地坝春季打成,秋季拦泥,第二年就能可以种大麦;而大中型的淤地坝要将水、泥账算的清楚,安排的合适,经过两年左右的淤积,便能大面积种植,的投入生产。

    这些个知识就是陈鸣自个都不知道,是晋省的淤地坝处这几年中自己摸索出来的成果。

    晋省的会议在召开的同时,一个离开晋省已经小两年时间的人正骑着一匹蒙古马向平阳府奔来。

    头上戴着狗皮帽子,身上穿着泛着发黄羊毛的皮大衣,马后头挂着一把长枪,腰间夸得有把双管短铳。这种活似土匪的装扮在东北的冬天,却是十分十分常见的。

    从东北进河北,这种装扮也不刺眼,因为河北也有很多这种打扮的人,除了不配枪外。但是进了晋省,葛二的这身装扮就扎眼睛了。

    一路上不知道被警察拦了多少次,最后他用个口袋把长枪包了起来。

    从太原一路南下,过了霍州,眼看着就要到平阳府了,葛二以为自己已经流干的眼泪再次充满了眼眶。

    当初搞事,他就心里有准备,知道自己将得罪的是整个官面,就算把人掀翻了,也少不了被打入冷宫。当时葛二都想过自己丢官了后怎么过日子了。没有想到新来的那群家伙更损,直接把他发配去东北了。

    在吉林北边当镇长,官是升了,可日子真叫一个难过。

    不仅山里头有旗匪,当地的老百姓也一个比一个横。几乎家家户户都办下了持枪证,长枪短枪,甚至还有手榴弹。

    当地还有一些朝鲜人回朝鲜不回,跑到农户手下做农奴,死憋着不会去。

    你要是带人去硬拉人,那主家就敢挺着枪跟你对放。

    因为东北特殊的环境,当地村落里要组织民兵,一些边界的村落甚至还有小炮,这些民兵虽在大方针上要听镇子里和县里的指挥,可具体到日常生活中,w。uuanshu)那就变成村里的了。

    横的不行。

    而当地人的生活,说真的葛二觉得比他老家的小地主过的都滋润。

    那东北的地实在肥的都能流油。虽然一年只能种一季,但是收获绝对的高。东北的冬天极为寒冷,能够适应这种严酷环境的害虫很少,夏天的光照又充足,只要肯卖力干活,绝对少不了一口吃的。

    而周遭山林树林很多,里头的野物打着了就是自己的。

    虽然这里的移民一过来就都欠了一在,可头三年国家也不让他们交田税的,收上来的粮食,那都是归自己的。

    葛二所在的那个镇子,家家户户去看,家里头都是有成囤的粮食。所以东北这里的粮价比山西还要便宜个三四成,东北的大米也好吃。特别是葛二去的这两年,正赶上大批的蒙古马东北来,科尔沁和郭尔罗斯给朝廷打垮了,缴获的很多的马,当军马是不够格的,但放到民间也是好畜力。

    朝廷又在东北推广马耕,加上中小型家庭农场的推广,镇子里的耕地面积,葛二去的那一年里就扩大了三倍。马耕比起牛耕和人耕来速度快的太多了。

    粮食不值钱了就种大豆。跟军民公司的收购部、跟农货公司直接签订下合同,东西到收获的时候人家就派车子来拉。

    要是换到大清朝那会儿,葛二镇子里的不少人家的收入都能超过一般的地主了。

    这里的老移民虽然欠的债很多还没有还完,但白面馒头是敞开了吃,隔三差五的还能吃上肉,家里头的粮食还是满满的不见少。这日子要是放到十年前,真的是跟神仙生活一样了。

第645章 沟通南北;横贯东西() 
陈汉承天四年腊月,陈鸣的天子车驾出现在了关中大地最西面的凤翔府的宝鸡。

    现在的宝鸡可还远远没有上辈子的宝鸡市的无限风光,这个时候它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县,而不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没有在此交会。可是就算如此,在关中平原上,这个本来挺一般的县这两年也变得越来越了。

    因为一连串基础建设的施工,作为一个焦点,地位就自然而然的升高了。这个地方东连关中,南接汉中,西北与咁肃的天水和平凉毗邻。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关陇西阻北横,渭北沃野平原。

    位于西安、成都、兰州的中心位置。

    可以说是勾连大西北、西北西南,整个西部开发中绕不过去的一个交通枢纽的存在。

    现在第二条铁道已经铺设的有段时间了,宝鸡站是这其间很的一个点。铁道从这里北上汧阳,沿着汧水进到陇右的张家川,然后再掉头向南去寻天水。

    那从宝鸡直接通往天水的渭水狭道一线,工程建设这一块已组织了多次勘查,最终的结果都是个悲催。地理环境太复杂多变,根本无法长途施工。纵然两者间经过时光的流朔,百姓们已经早就散布那段渭水河道的两旁,也‘走’出了一条沟通天水和宝鸡的道路,但这条可以转运军粮,通行军队的小道,与新时代定义的铁路却是完全两个概念。所以这条线就和汉中到宝鸡的定位一样铁路不成上道路,保证陆路交通。

    所以宝鸡这里不仅关系到这条全国唯二的铁道,更是关中大地上陆路交通线国道的一个要点。这就已经足够说明宝鸡的性了。

    陈鸣到此,既是来视察铁道在关中这一侧的工程进展情况,也是来查看宝鸡这一块的陆路交通。

    如果整个关中的线路交通进展顺利,再多两年宝鸡这里就能真正的成为一个陆路要点,不仅铁道开通,陆路交通线路也会成为不弱于铁路的一个方便。

    这里东连西安,西通陇右天水,南接汉中,北贯银州。一个交通大十字架都铺开了,这里的地位还会不吗?

    自承天三年末动工以来。

    铁道工程和国道线路修筑,在政府源源不断的资金、物力、人力的灌入下,多段同时开工的交通工程已经吞掉了整整三万五千万华元。

    仅仅在宝鸡县境内雇佣的当地民力就超过了一万人,不仅是男劳力,一些强健的女劳力都要了,一年来是日以继夜的在进行施工。

    这个工程的建设难度以此时的科技水平来说,无疑是相当高的。

    不说铁道建设,只是渭水狭道中的国道建设,就不知道要穿过多少高山峻岭,要反复的沿着江河的走向折返,搭建桥梁,沟通两岸多少回。

    可这却是陈鸣坚决要做的,将新疆永远的绑在中国的战车上,更远一步遐想,将中亚牢牢地绑在中国的战车上,那第一步就应该把陇右与关中更加紧密的起来。

    如果说新疆是中亚的后勤基地,咁肃就是新疆的后勤基地,而陕覀就又是咁肃的后勤基地。

    天水可以代表陇右,宝鸡那就代表关中,因为一道陇山,两边千百年里都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悲欢离合。纵览中国的历史,自从中唐以后,咁肃被吐蕃占据,两宋时期,要是没有熙河开边,收入河湟,赵宋真就是中国的一个耻辱。

    一个陇山,如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一道田埂,将咁肃与陕覀分割,陈鸣现在也没办法将铁道直接从宝鸡扑到天水去,但是两边间多出了一条国道,

    却已经是大大加强了双边的关系。这打通的不是一个陇山,而是打通了两片区域。

    不要看宝鸡到天水的国道只有一百七十里长,只有宝鸡到汉中的一半长短,这其中扣除掉容易施工段,真正的考验只剩下一半,可前者的技术难度却比后者要高出很多。那当中的地势极端复杂,不仅河道众多,山峦险峻,山体也忽高忽低,基本上这个工程建设下来,中国的建筑工程学水平就能提升上一大截。

    等到第二条铁道顺利通车后,再有西北、西南的国道建设,中国的近现代工程学都已经可以建立好整个框架和结构了。

    而一旦整个计划全部工程竣工,届时,西南西北与中原的交通将变得非常便利,不管是从经济发展,还是军事政治方面,那都有着天大的好处。

    这也是陈鸣这些年都坚持道路交通建设的根本原因。

    别觉得眼下的耗费大,等过个十年,的战俘要么死光了,要么都给释放了,那个时候中国政府的财政或许比现在要阔绰不少,可真的修筑起来还不知道要付出比现在大多少的代价呢。

    一句话,就比如工程建设当中的死人问题,要是全部都是合同工,死一个人就要赔偿多少?而现在死的人可绝大多数是没有人生安全保障的战俘啊?

    整体上这是一个超级大工程。

    一旦完工,整个中国的交通就能再上一个台阶。要想富先修路的理论拿到这个时代依旧有很大的道理。当然全国的道路交通建设从另一各方面也是大大拉动了国需,大江南北,东部西部的交通大建设,水路疏通,海港码头,这需要多少水泥、钢铁制和劳动力啊?

    这两年蒸汽机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可不是纺织业,而是矿场、码头和水泥厂。

    用在抽水、粉碎机和传送上的蒸汽机可比纺织业上的蒸汽机多多了。再以海港河港为例,如何区分国家规定的一级码头的高下?那就是码头蒸汽机的数量。

    无论是蒸汽机吊机,还是蒸汽传送机,对于港口的运转速度都有一定的提升,越是繁华的码头越需要。最主要的是这些大家伙运转起来很有‘气势’。

    陈鸣就依靠着修路修路,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些民工一年做下来能够赚多少钱?”

    陈鸣看着施工中的渭水沿线,问身边的工程段总指挥。

    “渭水狭道一线险要众多,很多地段都要拿人命去填,不管是劳改营还是平常民工,伙食待遇都是几个工程段中最高的。民工一个工一块钱,一天上午下午两个工那就是两块,如果再有点炮或是探路,视情况而定,还有工分加。整体工钱比宝中线和宝银线要高出两成。”点炮和探路的事儿很少由民工来做,那都是赶巧。这种危险的事情,九成九都是由劳改营的人做,他们的付出换回的是时间长短不一的休息、金钱奖励,和伙食上的物质奖励。而民工们一天能拿两块钱,一年就是七八百了,工程段总指挥可一点都不觉得低了。那换成银元就是七八十块银元了,换成银子就是四五十两了。

    就宝鸡这里招的普通民工,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农,除了种地能够干啥?而种地的话,种金子还是种银子啊,能一个人一年挣四五十两?而且受伤了有医药费和误工费,伤残或是死亡了的抚恤更高。

    陈鸣当然是不会知道工程段总指挥心里的嘀咕的。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两三年后,这里的工程建设结束以后,这些百姓中还能有多少愿意回到乡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里刨食?

    如果他们不愿意,又会怎么做?

    是外出务工吗?

    要真能如此就真可谓是利国利民了。

    陈鸣可还记得自己看过的一片关于中原林县的一篇报告。十万大军出太行,十万大军富太行。林县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没印象,但是提到那里的红旗渠,中国人有几个不知道的?

    林县人民苦战10年,在太行山上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十年九旱的灌溉和饮水问题。而后改开,在修渠过程中锻炼出的大批能工巧匠纷纷走出家门,外出从事建筑业,初步形成了“十万大军出太行”之势。

    打响了林州建筑这块响当当的牌。

    说真的,这种敢战天斗地的傲骨,陈鸣现在做了皇帝也没有。红旗渠的工程太浩大了,虽然他记忆里说整个修渠过程并没有用到现代化的工具和设施。但面对林县这个常年干旱,全县七八十万亩田地,水浇地还不足万亩的地方,陈鸣的做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