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当球长 >

第541部分

我要当球长-第541部分

小说: 我要当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队的资格。

    跟李家和曾家的生产队完全是两码事。

    而再细比较李家人的这个生产队,籍籍无名,对于后来者不愿意再纳入,而是只想着拿到土地使用权。李春红如果去‘投’,那生产队肯定很乐意,但这跟过去李春红家把地租出去,有什么两样?

    李春红现在要的是一个能绊着自己老婆的‘工作’。但这个工作一定不能太累,因为李春红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要照顾呢。

    也是这个时代孩子学籍建立了之后,要转学很容易。西仁堡作为宝鸡的一个镇驻地,也正好有着学校。

    “娘,爹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此刻的李家,曾氏正在忙碌着烧柴做饭,八岁大的儿子跑到母亲身边,怯怯的,小声的问道。

    他在学校里上学就听人说过,有人就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送回乡下去,然后在县城里又找了个小的。

    曾氏哈哈一乐,“你爹要敢有那样的心,我一巴掌扇的他三天没脸见人。你小孩子家家的,操什么心?快去看书去。”

    曾氏当然清楚自己丈夫这一回老家是要干什么的,但是李春红把孩子的转学还有老人都给说服了,事儿都给做绝了,她也只能顺着回家。

    不过曾氏一直在心里痛骂着李春红,这宝鸡城里摆摊的妇人多了,怎么就她偏偏摆不得?当个政府公员说起来很有面子,之前朝廷俸禄未改的时候也真的很高。可是朝廷的俸禄更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以后这一改,没了田地的增价,可也不比她天天卖茶叶蛋挣得钱多多少了。

    李春红没能做一个着落,就不得不回城里上班了。而他不知道,就仅仅是半个月后,重新用孩子长大了上学要花很多钱为理由说服了李家老两口后,曾氏挑着担子从西仁堡出发了,前往十几里外的一处工地。

    曾氏干的还是她在县城里做的老本行,前后两个担子,一个挑着馒头,另一个挑着火炉煤炭和一盆鸡蛋豆腐。

    曾氏只是在亲戚里收了点鸡蛋,按照之前的经验,鸡蛋这东西远没有豆腐卖的快。

    可后来就发现那片工地上的人似乎真的不差钱,她的茶叶蛋居然供不应求了。然后她就不挑馒头,专门下鸡蛋和豆腐皮、豆腐块了。工地上都有食堂,馒头可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对面工地上有四五百民工,每人一天一个鸡蛋的话,累死曾氏也忙不过来。当然这只是她美好的一厢情愿。

    不过这茶叶蛋好卖么,竞争对手也立马出现。很快曾氏就发现自家摊子对面出现了个小媳妇,也开始卖茶叶蛋,立马抢了她一半的生意。

    可恨!

    原本曾氏还满心指望能靠垄断经营,卖茶叶蛋赚它个盆满钵满。五分钱一个的茶叶蛋太便宜了,应该卖到一角一个最好了。可现在有了小媳妇出来了,美梦瞬间破灭!

    就当曾氏想着是不是跟对面的小媳妇商量一下,两家联手涨个价。不说一角一个,好歹六七分一个啊!可她就发现这聪明人太多了…一个月不到,工地周边卖茶叶蛋的冒出是好几个。

    之前没人向着来工地买吃的,因为宝鸡人都知道工地的食堂吃得好。可没有人细细的想过,有的人吃了好的后就希望吃的更好,特别是这些人手里有了钱后。

    在这个时代,不是说你手里有银子就能天天在工地吃香的喝辣的的。

    不要说是肉了,鸡蛋这东西就是在军队,也不可能保证每个士兵一天吃一个呢。

    全中国有这个保障的只有童子营的一个阶梯编队和成均公学等少数几家重点院校,国家补贴学生,一天一个鸡蛋,一天一块咸鱼咸肉。

    别看沿海地区的罐头产业和海产品干货做的生气蓬勃,产量不断在加大,但这些量要是深入到内陆几千里地,放到两万万这个基础数字上瞧,看看平均量才有多少?

    本来就只是四五百人的一个工地,U看书(。uukanu。)两家三家茶叶蛋还有的钱赚,可以说五六家七八家那就差劲了。

    曾氏不是个没志气的,她在卖茶叶蛋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工人们嘴馋的这一事实,转头就大胆的不卖鸡蛋了,她村子里收鸡蛋都越来越难收了。因为就在这一俩月时间里,不仅仅这一个工地的边上出现了小商贩,整个宝鸡的外延工地都有这种小摊位出现。

    供需立刻就显得紧张起来。

    曾氏进行了产业升级,人家改卖天水杂烩了。

    宝鸡跟天水民间联系还是很紧密的,天水的美食在宝鸡名头也一样响亮。那正宗的天水杂烩是把鸡蛋清和蛋黄搅匀,摊成薄饼。取鲜五花肉剁碎,放入盐、粉面、花椒后拌匀,加在两层薄蛋饼中间压平,上笼蒸熟,切成条形,便做成夹板肉。以夹板肉为主,配以响皮条、丸子,浇上鸡汤,撒上葱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汤盆,量足汤多,荤素搭配,边喝边吃,不油不腻,味道鲜美。

    曾氏没那个途径天天要新鲜的五花肉,那是肠子肚子下水,什么都用上。配料能有的就有,没有的就换别的,还特别弄了辆车子,天天把这炊事车拉到工地上。服务热情,顾客至上,生意立刻做大了。

    当曾氏把自家的炊事车再次升级换代,靠着西仁堡的官道办了一家酒店的时候,并且不再只是李春红一家人,李家的亲戚朋友也纷纷搀和进其中之后,欢呼李春红回家的呼声就越来越高。更凑巧的是,正好政府也有了政策,要进一步加大个别重点乡镇的单位机构……

    可是让县城的公员主动地回归乡镇地方,这谈何容易啊。

第647章 皇帝() 
皇帝到了,还在宝鸡走访了驻军,接见了牺牲民工和伤残民工的家属,但这些都是面子活。县政府一大摊子事,政府公员该怎么上班还要怎么上班。

    李春红这天不用去上班了,因为他的调令已经下达了。县政府在这件事上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而陈鸣眼看着就要回西安了,他也不愿意光做一些面子活,他真正要了解的是当地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如果是演义,陈鸣这个时候就该去微服私访了。

    但是这不是演义,陈鸣只要脑子没有瘸,在宝鸡这种他‘初来乍到’的地方,他就不会做什么白龙鱼服的蠢事。

    谁敢说现在这宝鸡城内就没有满清的余孽跟随,躲藏在最阴暗的角落,窥视着陈鸣的身影?

    现在的中国要搞一只滑膛枪很难吗?

    把一只滑膛枪拉上膛线很难吗?

    陈鸣很宝贵自己的小命的。

    “葛二,宝鸡老百姓的日子比起东北百姓的日子怎么样?”

    丢下手中宝鸡县的财政统计报表,陈鸣问道,这是做工的和务农的在他心中的一次比较。

    整个宝鸡才多少人啊?

    一个渭水狭道国道工程就吸纳了上万男女,加上宝银线和宝中线,宝鸡县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干工。

    葛二的大叫葛明,这是他投当时杀到吉州的复汉军后,军管长官给他起的一个名。但陈鸣都叫他葛二,他自己也习惯称呼自己是葛二。

    “陛下,这宝鸡的人挣钱是不少,但要说日子的舒服,那绝对比不上东北。”

    “东北那天冷的冬天人都不敢出去,九月里就猫冬,第二年两三月里才露头。一歇足足有半年。”

    “虽然挣得没有宝鸡的人多,可也不愁吃喝,干半年歇半年,多舒服?宝鸡这儿的人也太累了。”天天都上工,歇息一天都舍不得。葛二看的都咧嘴巴。

    葛二的文化不高,除了几个制式的贺语敬词,陈鸣是不要想着从他嘴里听到一句文绉绉的话了。但这人真的有股二杆子劲,敢实话实说,敢什么好都说。见到陈鸣的第一面就狠狠地告了吉州知县一状,没有的证据表明他是被打击报复了,但当着皇帝的面,葛二就敢叫嗥着他被打击报复了。可能这也是一种小老百姓的聪明,只要他能保障自己的这个性格,陈鸣还是挺乐意身边跟着一个这样的人的。

    “那你自己是想当宝鸡人,还是想做东北人呢?”陈鸣问道,还加了一句补充。“放到在你做乡官之前的时候。”据陈鸣的了解,葛二在当乡官之前的日子过的可是很差劲的,要不是真的过不下去了,有几个乡下汉会在复汉军进吉州后立刻就跑过去投靠?

    行在的一处书房陷入了沉寂。陈鸣坐在书案后目光炯炯的盯着葛二,刘武、汪辉祖等人的眼睛也在注视着他。葛二陷入了沉思之中,脸上全是为难犹豫、摇摆不定的神色。

    只以他做了几年官后的经历看说,葛二是绝对会选东北的;宝鸡这种劳累的日子,他觉得自己做不了。可这要是放在他做乡官之前,过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他是会选东北,还是选宝鸡呢?

    “微臣虽生性有些懒痞,但人穷志短,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挣钱才是第一位。改在微臣没做官前,那必是选宝鸡这边的。”

    “那这上工抓钱的日子过上几年,你还愿意回去种地吗?”

    陈鸣再接着问。

    刘武、汪辉祖盯着葛二是更紧了。他们很清楚陈鸣的‘心愿’,所以他们知道葛二接下来的回答对于皇帝的。

    葛二这会回答的就很快了,不假思索的道:“那不愿意。

    家里能有几亩地啊?种地才能挣几个钱?还是要上工。真找不到合适的活儿了,那再老老实实的在地头上刨食。”

    就以葛二的眼睛来看,那些在东北窝了一年的移民,再让他们迁回原籍,那就至少有一半人不愿意;在东北窝上了两年的移民,你再让他们迁回原籍,十个里头至少九个是不愿意的。

    落叶归根这样的思想至少也要等到落叶了才是,人离乡贱这种传统在全部都是移民的地方也能消减很多。更的是,人手里没钱,吃的都没有吃的时候,那一切都会乎的。

    利益,实实在在的利益,能够改变太多太多的东西了。

    “哈哈哈……”陈鸣笑了起来。“天下上工之人如果都如你葛二这般,朕就高枕无忧了。”

    伴随着劳改营第一批劳改犯释放的时机临近,很多建国前就已经开始的大工程都逐渐临近尾声。这必然会给社会释放出一大批空闲劳动力,前者中的一些人会成为边疆乃至北美、南洋的移民,后者当中又会有多少人成为这个时代的工人呢?

    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挺不错的,至少陈鸣对于资产阶级的进度是比较满意的。

    工人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多,但是中国的工人对比同期欧洲工人的生存生活条件来,还是要高出不少的。虽然从工资上来讲,两边的收入相差不多,可在生活物资的价格上来看,中国这边的实际收入明显是要高出不少的。

    只不过这个时代两边的社会状况都有很大的不同,何况东西方的文化理念和生活规律也有很大的不同,两边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因为双方人口基数上悬殊的差距,连比较彼此的‘工业化’都不存在可比性。

    陈鸣要了解民间的实情,自己视察地方是一方面,另一个法子就是派出身边的人手了。他都会说一口有别于南京官话的地方方言,没有拿人索命的权利,而只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支笔。

    “葛二,你现在就回你老家去。你的编制还在平阳府,趁着机会再回家过一个年,明年就搬到南京吧。朕要你到了吉州细心探看当地百姓民生和官场变化。”

    被陈鸣亲自走了一圈,晋省全省会不会变化陈鸣心里没谱,可是作为惹了陈鸣嗔怒过的吉州,整个平阳府在内,不会不‘反省’。这也是他所关心的变化。

    陈鸣从晋省回中原,再入关中的时候,晋省的淤地坝相关事宜的工作会议也在展开,倒是已经将记要传到了陈鸣手中,但是确切到实际当中呢?

    这也需要葛二去看个究竟。

    从行在里兴冲冲的回到住处的葛二脸色涨的发红,他有种钦察大臣微服私访的感觉。虽然他手里没有尚方宝剑,但皇帝赐给他了一块牌子,乃是七品的刺使。专门就是检核问事,巡行郡县。

    他这算是真正皇帝的人了。

    十指抚摸着冰凉的铜牌,葛二眼睛里透着的全是赤胆忠心。他之前只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现在一跃成从七品,那绝对是一步登天了。

    陈汉的官制与明清大相迥异,但是几百年的传统影响下,普天之下还是把七品当成官场的入门台阶,那之下的八品、九品,说是官,又哪里算是真的官啊。

    腊月二十二日,陈鸣一行在宝鸡官民的送行下依仗缓缓地开出了宝鸡。

    葛二是同依仗一块出的宝鸡城,但是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葛二已经回到了吉州。奔波八百里,也亏得他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