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当球长 >

第666部分

我要当球长-第666部分

小说: 我要当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敌人都打进港口里来了,外围的堡垒被一个个拔除或是包围了,公署就算是用铁汁浇筑的,又能个卵用?大势已去也。

    南极镇四周连绵的山势和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就是它最好的屏障,大军根本难以成规模偷袭,作为守军,它们只需要考虑东面的海路防备即可。真的没必要在南极镇内再花费巨大的人力去修筑一处处石质建筑,那些都是次要建筑,用砖窑出产的砖头就足够了。只可惜,军方的声音在港口和城市建筑上是很。

    不过公署的主官也不是不明白事理之人。南极港湾口处的几座炮台意义极为,控扼海湾、拒敌于大门之外全靠它们了。因此,公署也拨了一个劳改营给他,后来又给他塞了三百多个棉兰老岛的奴隶。这总计千人的劳改犯和奴工在监工的指挥下,一面在选定的炮台地址处伐木、清理场地,一面开始修筑炮台。

    到现在为止,几处炮台还没有见到踪影。就眼下的人手来,不废上一两年的时间别指望港口外围的炮台立起来。

    现在各处炮台位置上建立起来的只有四十多个炮位,同样的,四十多门最是十五斤炮的大家伙也被安放了妥当,整个南极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御能力了。

    未来的南极镇肯定会不断地补充进来人手和物资,四十多门重炮的最终进化版本也是全封闭的炮台,整体防御的火炮数量还会更多,同时陆防堡垒、驻军营房、仓库和航海灯塔也将陆续修建起来,总之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城内的房屋建设是不可能用条石的。包括即将建造的民用仓库、医院、学校等设施外,都是用砖头,多是竹筋混凝土。

    几排整整齐齐的居民房屋也已经修建完毕,除了少数几栋房屋是‘特事特办外’,总数大约有一百套,被一条十字相交的碎石子路分隔为四个居住片区。后者是开采石矿的时候的伴生品。

    这些房屋目实话是远远不够满足南极镇内居民的居住的。南极镇的移民已经有一千多人,将近两百户了。而且这一百户房子就都是给移民住的吗?

    没看那西北的一块都已经开始修围墙啦?

    那块是给政府机构和人员居住的,能非给移民的只有七十五套,而每一区中又有一套是公社房,实际上的房屋只有七十二套,都只有整个移民数量的四成,而移民在南半球的冬季过去后,又会重新来到的。

    所以大部分人现在仍然只能挤在狭的木板房内,居住条件可能比之劳改营和奴工也高不到哪去!

    至于什么人能分到房子,很简单,看积分簿。这个最公平,几乎是岁的得分高谁就是最积极的,谁的得分高,谁就有房子。清楚明了。

    移民们每日工作也是极辛苦的。他们这些日子以来要么在开垦田地,要么在开挖沟渠,或者是埋设地下排水管道。

    另外还要砍伐木材,修筑饮水渠,挖井……,总之没一刻得以清闲。

    而唯一支撑他们干下去的动力就是陈汉宣布即将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了。

    这里有着肥沃的土地和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按照规定,每人五亩地,那么每户家庭少则可分二十亩,多的都三四十亩,得的收益按照还款期限和政府分成,三年、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内还清贷款。之后,每年只需缴纳0%的土地收获就行。如此持续三年,三年后,再税赋参照国内标准。

    虽然开始的几个年头,甚至是前十年,政府对于分到田地的移民们的剥削比较大,可什么事儿都要有一个对比。他们在国内都是失地农民,对于土地的权极为看重,一块土地的所属权能深深地刺激着他们的神经。陈鸣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多收钱呢?

    他又不是真正的大款,不用发愁开销?他现在也没有钱。那么,趁着移民们处于亢奋期的时候多收取一税赋,等到这个亢奋期消褪后,再恢复税赋的正常,明显是有益于财政收入么。

    而且这些移民只要努力去劳动,至少粮食是不愁吃,这对比他们在本土时候的生活可好的太多了。

    何况这些移民还能另外向政府租种土地,同时他们还能廉价购买五亩土地,如此一人十亩土地,这样一来等于每户家庭最多可以拥有高达五十亩的耕地了,这在本土时候是移民们所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这个时候他们对政府的拥护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前期的高剥削,高压榨,并没有从根本上让移民生起对朝廷的不满,那陈汉如此做的后遗症就几乎不用去考虑了。

    陈鸣是通体的详细考虑之后,才同意的财政部这一措施,最大的赚取利润,在不伤及民心的情况下。(83)<;/div>;的,、、,,、、

第七百九十一章 人是怎么作死的() 
南极岛的矿产是极。.更新最快

    后世的这儿,农业根本就不算什么,采矿业和畜牧业才是这里的产出大头。

    一年几百万吨钢铁产量和白钨矿开采,再加上几十万吨的精煤,以及锌、锡、铜、黄金和白银等物,数万吨羊毛和几十万头肉牛,这才是他们产出的主体。南极岛这地方总人口也才五十万,虽然是在‘世界的尽头’,但人均产值也还是让同时代的兔子可望而不可及。

    不过现在不同于1世纪,中国根本不缺铁矿,南极岛的铁矿还是安稳的埋在这儿的土地中吧。

    倒是这里的金矿、银矿,是矿产部勘探队铁了心的来追寻的目标。

    大金山的被发现给了矿产部无穷无尽的信心,人都坚信,出现了那么一处大金山的地方不可能只有那么一处金矿。

    大金山让一个勘探大队的人都发了财,光是头十年的‘福利’就足够其中的一些队员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了。这就给整个勘探队伍又开了一个好头,竖立起了一个再好不过的榜样,先有祥州金矿,再有南明州金矿,黄金刺激着无数人发疯的来探寻。

    翻山越岭,他们不怕;深山老林,他们不哭。

    一切都是黄金。

    南极岛南极镇的一个探矿队的人就是如此的一拨人。在南极岛得到开发的第一个,他们就随队前来‘工作’了,这一阵儿倒是从南极镇的周边找到了一处不大的煤矿,还有一个中等的铁矿,只是这个储量似乎不怎么大的铁矿石的含铁量是真心高啊。

    几乎都不需要精选,直接便能扔到炼铁炉里。

    最近他们又在距离南极镇二三十里的山中发现了一处铜锡矿,后者就在一座近千米高的山岭的边上。看似距离不近,但这矿场又临近柳州河。

    柳州河是南极镇边上的一条大河,发源于南极岛的中部,向东南向流淌,最终汇入南极湾。只从地图上看,南极湾就像是被这条河‘劈’开的一样。而因为第一个发现这里的海外勘探三局的探险队队长是柳州人,所以这儿就被命名为柳州河了。南极镇的船只溯流直上,完全可以直接抵到这个铜锡矿边。距离虽不近,运输却方便,这个具有相当丰厚的铜锡矿储量的矿场还是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的。

    帕索斯苏格拉底,汉名又叫苏拉,早上起来围着住处跑了一圈,然后又拿井水洗了把脸,神清气爽地朝着南极镇招待所的院门走去。

    这儿是招待所,其实就是一处普通民居,外加一个农家院罢了。地儿是不,但很空旷。

    招待所里没有别的什么人,只有他们勘探队的人,十个人几乎把整个招待所给塞满。

    院子是一块约二三百平方的夯实平地,收拾得较为干净、整洁。右手方向有一口水井,贴墙,左右都还留着一道两步宽的没有夯实的土地,种着有几颗树和两畦冒出头的青菜。并不扎眼,反而很让人觉得有种田园生活气息。

    招待所不远的地方就是一家买早的摊位,只要是从山里头回来,探勘队的人就没谁愿意早起吃饭。可是招待所只有在饭的时候才有饭,不然就只剩下冷馒头、饼子了。

    虽然这些东西对比勘探队在山里头工作时的吃食,并不算差,但帕索斯是一个葡萄牙裔啊。

    再是已经习惯纯了东方食物,他的胃口在‘休假’的时候也不能容忍去吃凉馒头就咸菜,他早上几乎都会起床,然后去吃一顿吃呼呼的早餐。接着回到招待所了,补觉不迟。

    几只老母鸡正带着大群鸡在庭院里觅食,甚至你还能听到招待所后面猪圈里养着三四头正哼哼唧唧的肥猪。也许已经到了例行的早上喂食的时刻,它们一个个都叫唤得很厉害。

    就在这时,一个留着短发,穿着一双木拖鞋的个子中年人,提着一大桶黄呼呼的东西骂骂咧咧地向后头走去,显然是要给猪去喂食。来人抬头,就看到已经洗刷好的帕索斯,脸上立刻露出了亲和的笑容:“苏先生,早上好啊!”

    “早上好。武田。”帕索斯也对着中年人笑着头。

    这一个日裔。

    就像帕索斯一样,一个已经拿到了红本本的日裔中国人。虽然都不是纯正的中国人,可两人却操着一口都不算是生疏的汉语在对话。

    苏拉是一个纯正的葡萄牙裔,出生地是澳门,他的家族在澳门生活了一百多年。听他的父亲,苏格拉底家族往上数三四代人,就没有跟华人通婚的。但是在当年那个人生抉择口跟前,他的父亲却选择了向东走。

    所以,他有在十一岁的时候又有了一个新名字苏拉。

    今后他的儿子、女儿,就会姓苏了。

    眼前的日裔也是一样,从此以后也不再姓武田,而只姓‘武’了。这些天里,就是连武士刀,都不见这位前挺身队武士耍过。虽然谁都知道武田的房间里不仅有刀,还有一长一短两杆火枪。

    因为在南洋被毒蛇咬伤,而元气大伤的武田正雄,回归百姓生活已经两三年了。他的性格当然有些不安分,否则不会这个时候出现在南极镇了,但是他身上的杀气真的全都消散了。

    “昨晚您睡得还好吧?”

    “码头劳改营的刘队长,因为施工提前十天完成了任务,心情高兴手下的工头在招待所好吃好喝了一顿。我们也跟着喝了两杯,忘记了注意到影响,真的很抱歉。”

    帕索斯闻言笑了,这事儿他怎么不知道。但就算这些人的吵吵声再大,也抵不过他们脑袋里的睡虫。从大山里爬出来,整个探勘队的人都恨不得倒头大睡上三天五夜,实在是太累了。

    “作为补偿,今天的早餐,苏先生就不用到外面去了。就留在招待所。老王熬了海鲜粥,还有海鲜肉包子,配着酱菜吃,那味道真的很不错的。”

    武田很热情的邀请帕索斯,帕索斯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下来。

    在哪吃不都一样,只要不是冷的、凉的。

    在鲁山生活了几年,又跟着父母去了南京,帕索斯已经是一个标准的中国通了。而作为一个中国通,那就不会拒绝跟人拉近关系的机会的。

    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

    在这里,人情有的时候是比金钱更和珍贵。否则就不会有‘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这句俗语了。

    虽然帕索斯家在南京、鲁山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关系,尤其是在外交部和工商部。但是对于军队,他家可真的一关系都没有。

    而武田出身日本挺身队。日本挺身队不算是中国的国防军,但谁也不能将规模越见庞大的挺身队和治安队排斥出军方系统。

    附庸军那也是‘军’啊。

    帕索斯当然不会寄希望于自己交好了武田,就也跟挺身队上层的人物交好了。可关系就是这么一积攒下来和处下来的。

    “苏先生,你以前是做什么的?我是指你来到南极镇之前,我觉得你不像是一个探勘队的。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以和我讲讲。”武田拿起一把木勺,从桶里舀了一勺粘稠的猪食,然后倒进了面前的石质猪食槽内,立刻引起了几头猪的哄抢。它们吃得是如此开心,以至于那肥大的耳朵上也沾满了猪食。

    “大学毕业后我曾经在学校里当过一段助教。”

    帕索斯的话引起了武田的震惊,眼睛再看向帕索斯的时候,就已经不自觉的带上了尊敬的色彩。

    “真是让我吃惊,苏先生竟然是一位大学生。”可怜他的儿子被他用皮带吊起来,那棒子抽,都只能混个职高,连正经的高中都考不上。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地质勘矿专业,后来就去了矿产部,再后来又来到了这里。”帕索斯话中脸上浮现出了自我的朝鲜,是一脸的不堪回首。

    就在几年前,他也曾经意气风发,他是建国早期毕业的大学生,是矿产部重引进的人才。同时作为一个伊比利亚半岛帅哥,帕索斯的长相就算是以中国的眼光看,也不会觉得丑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