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当球长 >

第711部分

我要当球长-第711部分

小说: 我要当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晚上,那他们就要首先突破中国人在城外布置的铁丝网了。鬼知道中国人从哪里搞来了铁丝网,上头挂着铁蒺藜和铃铛,在黑灯瞎火的夜间,也一样不容易混出去。

    爆炸声已经响好几天了。三天前,还有一支中国的援军抵到巴尔瑙尔,那大概是有一个团吧。

    这几日巴尔瑙尔的爆炸声就从来没有断过,11师白天的进攻不算多,死人太多了,做戏也不能不顾成本、代价不是,夜里才真热闹。

    死多少人,俄国人也没谱。他们又不能天亮了出城去查看成果。只能心里头暗自!

    而这在外围的俄土骑兵看来,那就是中国的军队在猛攻巴尔瑙尔。

    是中国人遭受惨重损失的预兆。

    当消息被火速送到卡缅斯基手中的时候,身处第一军的他都来不及鲁缅采夫的反应,就火速下令部队向着巴尔瑙尔挺进。对于卡缅斯基来说,他宁愿停兵在边上机会,也不愿意机会出现了,自己却不能及时赶到。

    萨尔特科夫带领手下的哥萨克骑兵和鞑靼骑兵打头阵,四五千骑兵被他们搞出了上万人的架势,要不是陈威先一步得到了情报,还真的会向总部求援。

    附庸骑兵在警惕着俄国人的骑兵队伍,11师猛攻巴尔瑙尔,他们伤亡惨重的信息是假的,但那一个团的援兵确是真的,如今巴尔瑙尔城下的国防军足足有一万八千人。这还不算巴尔瑙尔南隐蔽的大队骑兵!

    反正国防军的骑兵部队正在迅速减少中,由于联系不通畅,而且无法大规模的越过巴尔瑙尔向南侦查的缘故,卡缅斯基就想当然的认为中国人把之前放在巴尔瑙尔的骑兵大规模的调走了。

    这么理解很正常,巴尔瑙尔是距离新库兹涅茨克最近的一座城市,而且哥萨克骑兵还真的发现了有大队骑兵朝着东南方向挺进的痕迹。

    这支骑兵在卡缅斯基眼里那显然就是之前的中国附庸骑兵,而他们斜着走东南方向,那就是切断西伯利亚军的退路。这样解释很顺理成章啊。

    最主要的是,巴尔瑙尔城夜间的爆炸声响的太激烈了。让人不得不相信——那就是国防军在对着巴尔瑙尔在猛攻。可惜,哥萨克骑兵根本就进不到巴尔瑙尔边儿。

    四门六管火箭炮神不知鬼不觉的被推到了距离巴尔瑙尔城外俄军阵地只有三百米的距离,它们被炮组的士兵顺着战壕推到了预定位置,然后一颗颗重型火箭弹被塞进了炮管中。

    四门六管火箭炮,一次性就能发射出24发重型火箭弹,巴尔瑙尔外沿的地表俄军和防御工事会被炸成什么模样,那可想而知。

    奥诺普科听到啸叫立刻朝地面一趴,没过几秒忽然地面传来剧震,跟着空气中响起一声声雷鸣爆响。他好半天才抬起头,就发现距离自己大概一百来米外的城外花岗岩堡垒和城外阵地冒出一团硝烟烟柱,黑色中翻滚的赤红色云彩,就算夜里也能看的清楚,足有十多米高。

    “幸好我们头顶上。”奥诺普科拍拍自己身上的灰,感叹炸弹的落点距离自己还很远。

    中国人的军需储备十分充足,每天白天黑夜,他们至少要向着巴尔瑙尔打出一百多发火箭弹来,才肯罢休。

    俄罗斯当然也会回击,但那都是建立在中国人进攻的基础上。

    奥诺普科是一个乌克兰人,参加过第五次俄土战争,如今是一名中校团长,他当然见过大场面了。进攻过要塞,也防御过要塞。

    但是如今这种战斗他还是第一次精力。

    中俄双方在战斗中频频使用的火箭弹威力十分巨大,就算是装药才二十多斤的a型火箭弹,可以炸出二三十米的杀伤范围。这在奥诺普科眼里已经是毁灭性的打击。

    奥诺普科多少次彻夜不眠,都认为自己已经不会打仗了。有了火箭弹这种大杀器,过往的排枪击毙已经完全成过时的战术,哪个国家还敢把自己精心训练的精锐摆到地面上任由火箭弹轰炸啊。

    ‘排枪击毙’队列不紧密那就不是队列了,列兵线必须整齐紧密,这样才能突出滑膛枪的优势。

    可要是把士兵们排的整整齐齐的缓步前进,现在那就是找死。

    不需要超重型的火箭弹,就是一颗中型火箭弹都能报效半个连,这种战术在一夜之间成过去式,而新的战术却还没有诞生出来。

    如今发生在高加索的战斗,奥斯曼和俄罗斯都在学习中国人。学中国人的那种完全不讲究队列,散兵式的冲锋肉搏。

    很没技术含量不是?可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大炮就眼下的性能,还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吗?

    反正啊,奥诺普科是不‘会’打仗了。

    二十四颗重型火箭弹无可阻挡的落到了巴尔瑙尔城外延阵地和耸立的堡垒上,后者非常结实,通体是大块的花岗岩垒砌的,也不知道有多厚,反正是比水泥竹筋坚硬。

    以眼下的火箭弹威力,即炸不透,似乎又震不穿。所以,11师要拔掉那些城外的堡垒就只能用火炮打实心弹却一点点的‘啃’。

    地面腾起一层爆炸的雷云,扑面卷来冲击波就像大风一样奥诺普科不由自主的朝下一蹲。好一会后他再次抬起头,然后不怕死的溜上残缺的城头吗,经验告诉他中国人不会再朝着同一地点扔火箭弹了。奥诺普科躲在掩体后,只见距离自己百来米外的城外阵地还有未灭的零星火头在燃烧,也不知道被炸成啥样了。

    今夜守在那里的两个连,不知道明天还能撤回来多少。

    事实上,现在的巴尔瑙尔也挺破烂的。树倒墙翻,房毁人亡。火箭弹是打不进城中,可中国人有重炮啊。城里头死伤遍地,一片狼藉。,。请:

第八百三十五章 高氵朝降临() 
夜晚的巴尔瑙尔如同一个盛大的烟花燃放场,不时的连环暴起的橘光闪耀整个夜空,而一朵朵烈焰翻滚着涌上天空的场面,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人来说,真的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毕竟是西的1788年。us最快而不是1914年。

    不管是俄罗斯方面,还是11师师部里那些个来自日本、安南、暹罗赶来的附属官们,还有不少跟着来实习的军校生,都举着望远镜的手都微颤了。

    他们苍白着脸,半张着嘴,看着前面火山爆发一样的景象颤栗不已。想象着如此一幕被施加到他们国家身上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一日日过去,巴尔瑙尔的爆炸变得更加激烈了。过去一夜里能响亮一二百发,一天也到不了三百大关。可现在呢?

    一夜里三百响是稀疏平常,一天下来能响上五百回,但俄罗斯人的回击力度却下降了!俄罗斯人再早早的做了准备,也不可能一座城市里放上两三万枚火箭弹。火箭弹也是要钱的!

    一枚火箭弹的单体造价不算高,但这个数字要是乘以万,那可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而国防军这边的后勤补给线却在附庸骑兵的拱护下畅通无阻。从后方转运火箭弹已经成为战争中的重中之重。这让陈鸣想到了一战时候的炮弹危机。

    在战争开始之前,不管是英法,还是德意志,都完全没估计到战争中超高的炮弹消耗速度。库存的几百万发炮弹没打几个月就消耗一空,以至于两个军事集团都挥舞着真金白银,全世界的找军火生产商。

    小鬼子和灯塔国都趁机赚了好大一笔钱。

    半晌,陈威放下望远镜,大声的朝老上级魏秀志说道:“怎么样,是不是比演习场的时候厉害多啦?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副都督,也没见识过这样的大场面吧?”

    在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泊边沿,国防军还建立了不少的堡垒,负责这些堡垒筹建工程的就是魏秀志,那些个堡垒里头安置的多有重炮。

    十斤炮、十二斤炮只能算小家伙,十五斤炮才能算入眼,最大口径是二十斤炮,燧发点火机构。那一炮打出来的声响也不比火箭弹小多少,可是他们的发射速度绝对赶不上火箭弹。

    隆隆的爆炸声将陈威的话音撕裂得断断续续的,但魏秀志还是听清楚了,扭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何止是没有见过,简直是想都不曾想过!这么集中发射的火箭弹,这样的攻城模式,耗费太大了啊。”

    一枚重型火箭弹的生产成本人工成本,总计要在200块华元上下。

    火箭弹的生产制造在陈汉军工这一块中已经早早的形成一条生产链,人工并不贵,不需要多么老练的熟工去打理,一道道的生产手续,传送带下一条简单的流水生产线就诞生了。人工成本不高,那200块的成本价几乎都在于原材料。

    不管是铁、火药,还是里头填塞的软木,那都需要成本。

    一天500响,那就是十万块啊。况且这还只是火箭弹的成本价,还有火炮轰击、粮秣和枪弹、人命呢?

    一处战斗的日损耗就要30万,如今的西北战场总耗资怕每日不会低过200万了,而东西北三处战场全都算上,后勤也都算上,每日的耗费是不会弱于500万的。手中没银子,怎么打仗?

    一门门十斤炮、十二斤炮抵近摆放到了距离要塞城墙不到1000米的距离上,只要保证炮群不被火箭弹给黑掉,那炮群就是比较安全的。

    巴尔瑙尔城内的俄军火炮只剩下堡垒和封闭式掩体里的要塞炮了,露天摆放的火炮这些日子里几乎全被自己的同行给摧毁,陈汉的炮群还多了一双千里眼呢。

    俄军的火炮就没有是燧发点火的,基本上都是老式的热铁钎塞入火门。

    在开战的前三五天,双边的炮战还是比较激烈的。两边炮群动不动就一阵抖动,火光喷吐而出,紧接着就是如雷的炮声,一门门大炮也勐地后退。

    那时候,巴尔瑙尔城内和陈汉国防军的阵地上都会升腾起大片大片的烟柱来,这不是炮弹命中后的爆炸硝烟,而是双方发射炮弹后大炮冒出的烟。

    陈汉的火炮很少有开花弹,几乎都是实心弹,要么就是特殊弹,这对轰击俄军的防御工事更有效。而俄国人是想做开花弹都成不了量。双边的炮击在最初阶段的杀伤力是很差的,想象中的炮弹炸开的碎片像风暴一样卷过xx们盘踞的城头,人的肢体、碎石、泥土或是别的什么残破四下飞舞的样子是不可能有的。倒是巴尔瑙尔城头和堡垒上被一颗颗铁弹砸的砖石哗啦啦的直朝下掉是真的。

    时间一点点过去,位于巴尔瑙尔前线的陈威和魏秀志都不知道被包围的西伯利亚军是怎么样了,但此刻他们却知道巴尔瑙尔要不行了。

    俄罗斯人反击的火箭弹越来越少。

    陈魏二人虽然知道11师的真正任务根本不是攻克巴尔瑙尔,但眼看着巴尔瑙尔药丸,内心中还是升起了一股激动。

    把样子做的更像一些,陈威决定来一次真正的进攻。

    时间当然不会放在白天,11师选定的进攻时间是夜晚凌晨2点钟。

    第一波攻击的部队扛着木板还有梯子,大声呐喊着前进,他们的出发阵地距离巴尔瑙尔的直线距离不过三四百米。攻击部队一开始并没有全力冲锋,而是以散兵线的队形,悄悄的、满满的,向前缓缓推进但是俄国人雷打不动的在几分钟后向天空发射了一轮照明弹,接下来一切都摆明了。

    隐藏着的火箭炮、火箭弹迅速发射,铺天盖地的轰炸中,进攻部队扛着梯子迅速向前。

    俄军从刚才铺天盖地的爆炸声中缓过神来,也立刻开始反击了!

    “各就各位,各就各位”

    奥诺普科中校撕心裂肺地吼声在俄军阵地上响起。他举目四望,借着月光,他只看到阵地上面一片狼藉。几具七倒八伏的尸体,被气浪掀翻的士兵。

    最先冲到俄军城下阵地的国防军士兵,大都在军官的指挥下用零散的火枪向残缺的城头和堡垒的射击孔和顶上勐烈开火,还甩出一颗颗的手榴弹。

    只不过他们的收获寥寥无几,而从坚固的堡垒中射出的子弹、打出的霰弹,还有投掷出的炸弹冲到俄军阵地上的国防军官兵像割麦子一样的倒下。

    守在俄军阵地里的两个连的俄军士兵很容易被清理,可是坚固的堡垒却如一根硬硬骨头,崩坏了国防军的一颗大牙。

    巴尔瑙尔城就贴着巴尔瑙尔河,护城河环绕,足足有一二十米宽。这要是不先把堡垒啃下,直接去进攻巴尔瑙尔城,国防军是想在城下填进去多少人命啊?

    眼看着进攻官兵死伤累累,他们仍然忍受着敌人的子弹、炮弹和炸弹的袭击,像发疯一样的朝着堡垒射击孔里投掷炸弹,以最快的速度开火射击,压制对手,但这都没个鸟用。

    后方的陈威脸色青的如大闸蟹的背壳,可他还是发出了撤退的命令,再进攻下去就是图废性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