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当球长 >

第747部分

我要当球长-第747部分

小说: 我要当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约翰牛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被砍掉了脑袋的查理一世也是欧洲第一个以国王的身份被处死的国王。社会变革期间,皇室的尊贵也会变得不值一提。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触目惊心啊。当社会变革的大潮涌动起来的时候,最先遭殃的,被祸害最,就是往昔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

    陈鸣可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遭遇这种悲惨!就像路易十六,就像尼古拉二世,就像崇祯帝……

    陈鸣这可不是纯粹担心中国发生了内乱,会让欧洲的豺狼虎豹趁虚而入。他的心还没那么宽大,陈鸣就是单纯的不愿意看到子孙后代遭殃。

    当然,他的内心深处也深深地以为,中国的安定就是中国在未来社会转型期依旧保持镇压世界的强大的最主要因素。

    陈鸣不敢保证他离世之前能把这一切都安排好,但他真的一直在为那一天做准备。

第八百七十一章 陈氏悖论!() 
陈鸣会给陈汉皇室起一根根柱石,支撑起它那庞大的躯体。可是他的这些手段却会让一些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和靖难之役。

    特别是八王之乱。

    司马家的内斗给中原引入了大把的胡人,最终无节制的争斗不仅毁了司马家自己的江山社稷,还将汉文明和汉人一起送到了浩瀚青史上的第一次低谷期。

    ‘两脚羊’的称呼让每一个中国人看的都呲目欲裂。

    而如今的世界形势,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发现,在遥远的欧洲,在那片过去自己以为是一片蛮夷之地的地方,实际上还真有几个不弱的强国。

    他们的本土面积是很狭窄,但广阔的殖民地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惊呆了。那是一种大脑突破天际的惊愕。

    就好比自己印象里的一个穷光蛋,表面打扮看起来寒酸得很,家中装饰的却豪华无比,人家实际上比自个有钱多了,却是低调。

    如今中国的很多人都在议论着一件事,那就是过去的大青果,要是跟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全面开打,相互斗了起来,谁会赢谁会输呢?

    虽然不少人傲气使然,依旧的看不起欧洲,坚定的认为即使中国在满清的统治下也是不会输得,但更多人认为满清不会败,可也不会赢。因为双方的海上实力悬殊太大了,甚至有人都提出来了,欧洲人的舰队如果从长江口直逼南京,切断漕运,然后再分出一部分军舰沿途袭扰中国东部那漫长的海岸线,大青果真的能扛得下吗?

    答案是不可知的,因为这种场面并没有真正的发生。但很多人心里实际上是有答案的,而总结起来的一句话,那就是:欧洲人不可小觑。

    那要是海外藩国生出了野心,跟欧洲人联手,似乎也不是不能搞出一个陈汉版的新八国之乱,引狼入室啊。

    这些人话头说的信誓旦旦。

    这不过这些人眼睛里只看到了藩王的威胁,把内外的局势、形式全都忽略了,也罢藩国对陈汉统治的助益给忽略了。这种带着有色眼镜的眼睛看问题,那得出的结论能有说服力吗?

    但陈鸣也没觉得有什么失望的。整个中国都是如此,两亿多人口,不说百分之百的人还是老旧思想,90%的人如此不算差吧?

    陈鸣想留下一个长治久安的帝国,也想给自己的儿孙立下一个永世不破的金饭碗,他就要给陈汉多上几个柱石,好作为一个个的支撑点。但就是没几个人认同他这种观点。后宫里的这些娘们,更没有一个能理解的。

    不过他可以等。

    陈鸣现在才四十岁,就算退休的早一点,以他的身子骨,人活到八十岁不成问题吧?

    那就是西历的1830年了。

    那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到尾声了,可也能够说,蒸汽机技术在那时候就都已经彻底成熟了。资本的力量会变得多么强大,也都有目共睹了。到时候一些现在怎么说都不能被人理解的事儿,就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理解了。

    但这都建立在一个强大的前提上,那就是陈汉的社会改革,陈汉的社会革新,始终都在向前运动中。

    四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它能让日本崛起成为一个不能小觑的列强,哪怕是世界二流的;它能让赤俄帝国从辉煌走向灭亡;还能让中国的国民产值从世界第十,走到全球第二。

    四十年也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因为它都不能让一头沉睡的雄狮醒来。李鸿章这样的人物,也只能糊出一栋外表看起来很威武,实质上却不堪一击的纸房子。

    如果没有强力手段的推进,对于中国这个老大帝国来说,四十年时间真的转眼就过去。而要推动一个老大帝国的革新,陈鸣就又必须手中抓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一言而决天下事。免得有一个个顽固派来跟他扯皮扯淡。这样才能让现如今的中国,高速的向前奔驰,而不是就此停下来,躺在厚厚的本钱上心安理得的吃起老本来。

    “改革需要巨大的权威,可要是帝国长治久安,要想让皇室万世不移,那就需要我们交出手中那至高无上的大权。”一个皇朝都不能保证自己的继承人全都是明君英主,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大权在握的君主王朝是从来不能持之以久的。“英国人给咱们举了一个好例子。奥斯曼人,又给咱们举了一个坏例子。”

    陈鸣没有说日本人也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要做日本那样的‘天皇’,他宁愿自己的子孙后代死光光。省的给他丢人现眼。

    “咱们学英国人,帝国的皇位就永远属于咱们陈家。但有得就有失。”皇家失去的权利就会被议会给拿到。

    “而奥斯曼帝国的改革迟迟不能有结果,他们的原因又在什么地方?”

    “那就是奥斯曼苏丹没权利。如果现在的奥斯曼苏丹有穆罕默德二世、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一世时候的绝对权威,什么事儿能够拦住奥斯曼改革的脚步?

    要说,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一世在位期间所进行的宗教、政治和经济改革的难度会比不上现在的奥斯曼吗?苏莱曼甚至可以将一个奴隶提拔到大维齐尔的地位上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同时让一个女奴成为皇后参与政治许蕾姆。

    许蕾姆是一位东正教神父的女儿,后被奥斯曼军队俘虏,送入帝国后宫,很快就成苏莱曼大帝的宠妃。苏莱曼大帝迎娶她为合法的妻子,不惜破坏奥斯曼帝国延续两个多世纪的不得娶外族姬妾为妻的传统,这大大出乎宫中乃至整个伊斯坦布尔的观察家的预料。苏莱曼还允许许蕾姆苏丹陪伴他在宫中度过余生,这就破坏了另一项传统:当一位王子成年后,他会被派往帝国的边疆省份做总督,他的生母也要随行,除非他本人或者后代登上皇位,否则其生母不得回到伊斯坦布尔。

    苏莱曼所面对的阻力会比现在的奥斯曼苏丹小吗?

    可是许蕾姆不仅滋润无比的渡过了一生,终其一生奥斯曼帝国和其祖国波兰都保持了和平。苏莱曼一世逝世后,柔克塞拉娜的儿子塞利姆二世更是继承了苏丹宝座。

    这太牛逼了!

    所以,陈鸣现在就面临着一个悖论,大业,他不可能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但却又不得不要求自己的儿子去放弃手中的权利。

    在西历1790年的时代,这真的很难形成说服力。

第八百七十二章 黑暗料理国() 
印度,加尔各答。【全文字om】

    就在陈鸣欢喜的再得到了一个闺女的时候,一支从南京出发的外交团队也出现在了英国在东方的军政心脏加尔各答。

    当天晚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大佬们,也就是英国在印度的总督和公司董事、高级商务代表,在加尔各答的总督府里举行了盛大宴会,欢迎抵到的中国使团一行。

    的确是欢迎。

    伴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英国人对待中国印度的抵制行为,立刻弱了不止一个档次。

    原因是什么,不问可知。

    法兰西这么一乱下来,国势大减,西班牙也没有了奥援,在印度之外的土地上,约翰牛有太多的利益可以撷取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就甘愿看着中国势力大幅的侵蚀印度。而是他们根本无法阻挡中国的侵蚀。

    别处的利益摘取是需要英国人付出精力和力量的,那么他们用在印度的力量就自然要弱下来了。同时马塔拉人和迈索尔人对英国人的态度都极端的不友好。这种情况下,他们真的无力再抗拒中国了。

    虽然英国人在七年战争胜利后,就把印度看做了是其一家的地盘,然而没个卵用。当陈汉强势无比的插进要一只手的时候,约翰牛就只能忍着。

    而且英国人已经连续的就俄国的国债问题,对俄支付了大笔的资金,中国已经就此对伦敦提出抗议。

    中英毕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约翰牛怎么着也要意思意思。

    加尔各答的总督府作为统治核心,拥有当地最好的建筑条件与生活设施。对比这座城市的印度土著居民区,总督府附近的英国区纵然一水儿的欧式建筑,也比之更顺中国使团一行人的眼儿。

    今晚的宴会是自助餐性质的,这是中国人欧洲社会后带来的一种新的、非的餐饮模式。出点子的当然是陈鸣了。

    虽然这东西在后世牵强附会的可以跟北欧海盗拉上瓜葛,但现在就连欧洲人都不会这么认为。

    这是一种全新的宴会模式,而且很自由,对比宫廷晚宴,更适合商人阶层。

    端着酒杯相互的攀谈、交流,说不定生意就已经在这当中谈成了呢。

    这种模式的宴会从欧洲回传到中国,如今已经在中国的沿海各大口岸城市流传开来。就连日本长崎、大阪、南洋的汉州、新加坡、坤甸和印度的很多港口城市,凡是东西方商人的地方,都出现了这座模式的宴会,甚至是专门的自助餐厅。

    当然,加尔各答总督府的自助晚餐,其所使用的器具,仆役,摆设陈列等方面是比外头的酒店更胜一筹。至于口味么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纯正英格兰风味。

    黑暗料理国的杰作么,没给到会的中国使团端上仰望星空派,又名死不瞑目派,已经是约翰牛对中国人的莫大照顾了。

    这年头的西餐口味跟中餐委实相差甚远,虽然这些来自中国的外交人员在领到这个差事之初,就已经开始突击培训西餐的礼仪,也同时尝到了不少西餐,可那都是中国厨师出品的西餐,跟这儿的厨师做出来的东西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

    要这些平日里不缺钱花的外交部人员来笑容满面的领略大英格兰的黑暗料理,那真的是够难为他们了。不知道多少人在品尝了人家殷勤送上的美食之后再也浮现不出那模式化的标准笑容,不少人脸部表情都无法控制了,但更糟糕的却是,他们根本没办法悄悄地趁人不注意时,把盘子里东西都倒掉。

    这是宴会吗?

    这是一场灾难。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

    几个城府浅一些的人,回到住处后就不停的“呸呸呸”吐着嘴吧,似乎真的能吐出掉什么一样,实际上他们只能哈出点腥气味,然后气愤的跟他们最熟悉的朋友、同僚抱怨道:

    “那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连煎肉都带着血水子。你说这是人吃的吗?”

    “欧洲人的皇帝、王公大臣就吃这玩意啊?另外连蘑菇、番茄也都是烤的?他们怎么不把嘴也架到火上烤一烤啊?”

    “还有那汤。千奇百怪,大开眼界。蔬菜,水果,肉,海产,黄油、奶酪,奶油,什么都能丢进去。一股怪味儿,那是人吃的东西吗?”

    说真的,这一顿西餐让整个中国使团大受打击。不知道多少人在这一餐都还没有吃完的时候,就在心中感慨的大叫:幸亏,幸亏。幸亏带的有厨子。不然他们都要饿死了。

    那些去过欧洲的前辈们的总结,真真的是金玉良言。

    “洋人的胃口就是这样,牛排最多煎到七分,再熟就嫌肉老了。很多人都吃三分熟的。用刀子切开,除了两层皮熟了,里头全是生的。

    烤蘑菇,烤番茄,这在欧洲很平常。

    汤里头放黄油、奶酪、奶油也很正常,欧洲人喜欢那样吃。”

    队伍里有几个往来过欧洲的老人,笑着对这些抱怨连连的晚辈说道:“努力适应吧。到了欧洲,不可能每一顿都在家里吃的。真要是吃不惯,就用面包抹上果酱、黄油,倒还勉强能入口。”

    这支中国使团的任务有很多,比如在印度同英国人接触,商谈的是接下来的印度利益同时他们还会同在印的法国人接触一下。

    然后他们会在红海同奥斯曼帝国做一番会谈,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