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当球长 >

第951部分

我要当球长-第951部分

小说: 我要当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领德雷克海峡这支分舰队的人正是美洲舰队提督蔡牵,他这支队伍一共有七艘军舰,其中四艘风帆战舰,三艘机帆混合动力战舰,后者卸掉了船身的大轮子,实际战斗力有了显著的增长。只不过在眼下的这支小舰队里,这三艘机帆船扮演的角色依旧是运输舰。

    这些机帆船短时间内可以从明轮改为螺旋桨式,但船体的整个结构却无法更改,这些机帆船在制造的时候就是当运输船来用的。

    夜空中繁星点点,哗哗的海浪拍击着那坚硬的船壳,不时地发出“砰砰”的撞击声。明月高悬,海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在海面的月光被这海浪切割成了一片一片的,与那天空中的点点繁星交相辉映。

    虽然海面上的波浪不小,但是这艘船却行驶得稳稳当当的,那修长的船体在月光下宛如一条鱼,随时都会下沉一样。

    这就是分舰队的湖州机帆运输船了,原本就隶属于美洲舰队,陈汉的机帆运输船一半都配给了美洲舰队,连总后勤的机帆船都没有美洲舰队下辖的多。湖州更是两次穿越过德雷克海峡的功勋船了。这会是第三次德雷克海峡。

    现在,一名上士军官就站在这艘机帆船的前甲板上,正指挥几名水兵将船艏炮塔室内的积水给排出去。黄昏时候,海峡内突然狂风大起,海浪一**的拍打在船身上,虽然没造成多大的破坏,船艏炮台室内却进了很多的水。

    而且天黑了,必须架起探照灯来,不然黑夜里船只撞上了冰山,那可就乐呵了。

    就算几艘船的船艏都了撞角,还加装了‘顶针’,真的和大冰山撞上了,也一样完蛋。

    他们现在是靠着海峡南侧航行的,风浪比之北方要小了一些,但冰山也更多了,这里更接近南极么。一群浑身湿漉漉的官兵在湿漉漉的舰桥上架设起了探照灯,这可不是往日的夜间训练,而是真正的实战。

    这名海军军官名叫李廷钰,八闽厦门人,字润堂,是李长庚的继子,后者是跟蔡牵同一时期在水师中崭露头角的将领,但年龄他比蔡牵大了十岁。所以,蔡牵现在还能亲自上阵,李长庚则只能在大舰队里做参军了。

    李廷钰的军衔是上士,虽然年纪不过二十三岁,但是这海军资历很是不低。他十六岁就考入青岛海军指挥学院,这可是陈汉海军院校中的魁首。

    陈鸣手下的海军将领一样有抱团现象,一样有大大小小的山头。而且总结说来,南方人居多,就像骑兵部队里的将领是北方人占绝对的优势。

    陈鸣的做法就是在南方建立一连串的陆军指挥院校,同时在北方建立起国内第一流的海军指挥院校。李廷钰就是这么‘制造’出来的,十八岁在训练舰上服役,充当最基层的水手,擦船板,爬桅杆,半年后蒸汽船实习,再半年回归海军指挥学院,主攻机帆船战术。

    今年是他入伍的第一年,这就碰上了这场大战。如果表现良好,很快的,用不了几年,这陈汉国防军水师新一代蒸汽舰队中,就会有一个后起之秀出现了。

    时代变革期是人才崭露头角的最好时刻,新旧更换的速度和残酷性并不比战争逊色。

    从老式的东方硬帆船到西式的风帆战舰,陈汉水师之前时候就已经经历了一次变革。现在从风帆战舰过渡到蒸汽时代,水师中自然也会有的老派人物‘退位’让贤的。

    现在,李廷钰在这艘湖州机帆船上的职务是通讯官,夜间的探照灯也归他负责,还有夜间与舰队其他船只联系的信灯,白天的旗帜,等等。职责不可谓不。

    很快,水兵们架设好了探照灯,很大的一个密封框子,李廷钰则迅速返回机帆船指挥舱,接受管带的下一个指示。

    “跟后方旗舰取得联系,通报我舰目前的位置,告诉他们,海路安全。”

    “是!”

    管带的命令下达,李廷钰掉头就走。茫茫大海之上,七艘军舰彼此拉开着巨大的间距,整个队伍绵延超过十华里,呈一字长龙而行。湖州是先锋,旗舰刘裕位置在整个队列的最中心处,与湖州之间还隔着两艘船呢。湖州发出的信息必须一个船一个船的传递到刘裕上,这个过程很费时间的。

    所以,陈汉的重臣们现在就很期待着电报的发明,因为老旧的通信手段已经让他们忍无可忍了。

    这种缓慢的通讯对比陈汉帝国的扩张来,太慢太慢了。

    虽然这也是陈鸣之所以封建美洲,而不是把整个美洲收入囊中的最大原因。

    受到刘裕上反馈的信,用时超过了半个小时,这还是和平时期啊。李廷钰看了一眼时间,时针刚刚走到八点。

    一个漫长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

    南京城里,陈鸣拿着驻欧办发回的情报,眼睛里闪着冷冽的寒光。英法合流了,这真是在开玩笑啊。

    在陈汉的脚步迈进南非的时候,拿破仑的作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就算没有1812年的战争,陈汉单挑俄罗斯,也一样胜券在握。但陈鸣还是期望着拿破仑能够给欧洲埋下一个大大的隐患,可惜拿破仑虽然撑过了1814年的劫难,欧洲的变局却完全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不过……,这也并不比拿破仑被流放带来的后果剧烈。英法虽然尝试着合作了,但他们两边不也一样各留着一手,来防备着对方吗?

    英国人联手普鲁士、瑞典等国大力援助西班牙、葡萄牙和俄罗斯,按照投资来讲,俄罗斯战场是他们投入中心,这几个国家都在俄罗斯投入了大批的资金军火和相当一批精英将领,那个战场上真的集结了欧洲区域里的军事精华。而在南美,这几个国家就在支援一些军火物资的同时,适当的向阿根廷和巴西派遣了一些志愿军。

    与此同时的法国人,拿破仑与俄罗斯、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有着短期内难以平息的激烈矛盾。但是拿破仑的法兰西同灯塔国的关系却很美妙。

    这个时空不存在老美的《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因为中国的存在,美国和法国虽然出现了一些小龌龊,却绝对没发展到原时空那样叫嚣着对法国的北美殖民地动手的程度。更别说就算是没有中国的原时空中,法美两国在达成了路易斯安那购地案之后,美国人也很快同法兰西再度和好。

    那第二次英美战争,虽然有着这这那那的原因。但老美利用自己中立国的身份不断地向法兰西运送各种物质,以至于大大小小的美籍商船被英国人抓捕了无数,这也是两方最不可调和的矛盾。

    现在灯塔国的只要者就变成了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据驻欧办的汇报,在去年后半年的时间里,至少有五万以上的法军被送到了灯塔国,同时送到的还有大批量的军火和物资,而这些很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

    英国人、普鲁士他们用在俄罗斯战场上的’志愿军’可是多达十万以上,拿破仑按照与英国他们的约定,也要把相当一部分的法军送到美利坚的。

    因为对比广袤又荒凉的巴西和阿根廷,美利坚的地盘不仅面积要小,而且还相当的富裕。

    美洲战略总体上就是北强南弱,南面是不断地利用空间换取时间,节节败退的同时又在节节抵抗。而北美的战场却需要‘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拼死守卫。

    如果灯塔国完全被中国给灭了,就英国人在加拿大的那点人,是根本就对中国人产生不了威胁的。那样的话,中国人就能把的精力和力量都花费在南美地区了。而且中国人拥有了大段的美洲海岸线后,他们也能大批量的在美洲的东海岸部署军舰了,这对欧洲本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要知道,到现在为止,北美的精华海岸线还窝在美国和英国人手里,陈汉倒是夺取了墨西哥湾和南美北部,但当地的造船设施已经完全被捣毁,再加上这些地盘本身的基础就差劲,而且中国和西班牙、美国等之间还有着约定,限制了中属美洲东海岸造船业的发展。所以,发展到现在,陈汉在美洲东部也只能够制造几百吨的商船,还都是风帆的。

    而灯塔国要是彻底的被吞吃了,中国在美洲就彻底没有限制了。

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二章 一切都要看中国!() 
一个漫长的冬季过去了,俄罗斯战场上的局势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本章节首发……小说网;请记住网址()】

    欧洲联军士气很充足,已经七十多岁的庇护七世都被英国人拉到了战争前线察里津,再加上比庇护七世还要大四岁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还有陪同这二位的亚历山大一世,这位可是东教的‘教皇’。

    1700年,沙皇彼得一世撤销了‘大牧首’职位,在俄政府内设立东教委员会,这实质上教主的位置那就属于历代俄国沙皇了。

    这三位在一起,那就是一神教三大流派的最主要领导人齐聚了。

    乔治三世头上是没有新教教主的头衔,但在英国强大国力的衬托下,谁会不认为他能与庇护七世和亚历山大一世比肩呢?更公允一些的说,乔治三世比庇护七世和亚历山大一世都要更牛逼,就因为英国国力的强大。

    亚历山大一世击败了拿破仑,被整个欧洲尊称为救世主。那么对比亚历山大一世的功绩,乔治三世更应该被整个欧洲所遵从。要不是英国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与拿破仑为敌,俄罗斯想要战胜拿破仑哪是那么容易的?

    俄罗斯和亚历山大一世更像是一把刀,英国才是那握着刀把的人。

    三个人的齐聚,还有整个欧洲都开始宣扬的*****,黄祸论等等,这无不表明,东西方的相处模式就要一个新的阶段了。

    而欧洲联军在巨大的精神激励下,虽然没有在冰天雪地中对中方的图林斯克防线发起进攻,但陈汉的几次反击,也没能撬动联军的阵脚。在这个冬季,厮杀真正惨烈的是北高加索大地上的两支骑兵。

    董威已经彻底的退居二线了,虽然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向陈鸣表示年近七十的他身体老当益壮。但这些年里,国防军骑兵部队中有的是后起之秀,而且不是一个两个。

    惨烈的拼杀就是从一开始陈汉骑兵对战哥萨克骑兵,发展到后来的中方骑兵对战欧洲骑兵。

    中国、七汗国、波斯、哥萨克、俄罗斯、英国、普鲁士、波兰等等。

    那是一场总兵力接近十万人的大战,广袤的北高加索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双边将士的尸体。不管是国防军的骑兵战士,还是英国、俄国、波兰、普鲁士他们的精锐正规骑兵,亦或是哥萨克中的勇士,一具具尸体埋葬在北高加索大地上。【。aiyoushen。】

    但这除了会让北高加索地区的土地在来年变得更加肥沃以外,半点用处也没有。

    双方骑兵群的一次次拼杀,都只是侧面战场上的‘小打小闹’。主战场上,两边四五十万大军的碰撞就仿佛两头洪荒巨兽在角力一样,没有个长时间的剧烈碰撞是分不出胜负的。而俄罗斯寒冬的冰冷又限制了双方碰撞的频率,所以一个冬季还远不够两边四五十万大军分出胜负。

    可是对于被包围的新阿斯特拉罕来说,这个寒冷的严冬就很是难熬了。之前有说过的,巴格拉季昂当初在建设新阿斯特拉罕的时候的确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可现在包围已经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巴格拉季昂当初的准备再是充分,现在被包围的俄军也到了弹尽援绝的这一困境了。

    当冷冽的寒冬渐渐消褪的时候,新阿斯特拉罕里的俄军困境已经真正的来临了。他们手里的存粮没剩下几天了,而弹药储备已然是干涸,还有那燃料。

    燃料对于俄军来说是很的,现在这天气,没有炭火木材的地堡是很不暖和的。更的是,几万人的吃饭喝水,也需要耗用巨大的燃料。

    巴格拉季昂看不到自己突围的可能,而再过上十天八年,不说吃的还有没有,新阿斯特拉罕里的俄军连烧水都没木头的。

    巴格拉季昂他现在很郁闷,一年了,新阿斯特拉罕被中国人包围已经整整一年了。他们撑过了中国人的枪林弹雨和猛烈进攻,难道要在饥饿面前倒下吗?而按照巴格拉季昂最初的想法,中俄战争是早就该在去年中就结束了的。

    俄罗斯很难再打下去了,而欧洲的第六次反法同盟进展也不是很顺利,拿破仑掀起的战争让人看不到结束的那一日。英国人被拿破仑牵制着主要精力,他们是不可能大手笔的一次次俄罗斯的,那俄罗斯就只能向中国乞求谈判。而他带兵守在阿斯特拉罕的门口,这是可以为俄罗斯在谈判桌上赢得不小利益的一步棋。

    可巴格拉季昂哪里想得到,远在欧洲的英法两国竟然苟合了。拿破仑掀起的欧陆战争似乎一下子就结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