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入红楼 >

第447部分

梦入红楼-第447部分

小说: 梦入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小女,乳名黛玉。”

    正庆帝忽然撑起来道:“如海何以至此,你若是担心令爱的婚事,朕可专门替她征选天下才俊,何以起此等心思?”

    林如海摇摇头道:“陛下不知,微臣亦想过为其另择佳婿。不过,奈何小女心窍玲珑,深慕义兄才情品性,已到魔怔之境。

    她母亲去的早,只留下她这么一个怜弱孤女。臣不忍相逼,若是她有个好歹,臣去九泉之下,亦难见拙荆。

    所以,臣万般苦思之下,才斗胆恳请陛下为臣破例,行此背离法纪之事,臣实在愧对陛下。”

    大楚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林如海这个要求,确实算是叫正庆帝知法犯法。

    但是正庆帝显然不这么觉得,他根本没在意这一点,只道:“既然如此,朕便做主命他退了与薛家的婚事,让他娶黛玉为妻便是。”

    人都是冲动的,正庆帝同样不例外。现在的他深深地感动着,是一丝委屈也不想让林如海受,把贾清对他的请求抛到脑后了。

    “不可,陛下不可。

    微臣那个义子臣还是知道的,表面随份守时,内心却最是刚毅。臣曾经试探过他,是否愿意毁约另娶,被他坚定的拒绝。

    臣之所以肯将小女嫁他,也是看中他重情重义,加之对小女无微不至的体贴照顾。如此,就算臣不在了,他也能将小女照顾的很好,这是臣希望的。

    若是臣今日求陛下逼他悔婚,就算他应了,必然也是心生怨怼。以后娶了小女,也必心生嫌隙,若是慢待小女,岂不违了臣之初心?”

    “他敢!”

    “是臣失言,只因小女是个心思敏感细腻之人,我只恐她求全自毁。”

    林如海语气诚恳。

    若是可以,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受这样的委屈?若是黛玉稍微坚强一点,心狠一点,能够承受冷落,就算拼着让贾清怨恨他,他也愿意顺势答应正庆帝的提议。

    可是,他知道黛玉最是受不的气……

    他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她谋划她想要的结果。给她一个疼她、爱她的义兄兼夫君。

    他不能再保护她了,也没有时间再帮她物色一个如意郎君。与其让贾母等人帮她择婿,不若把她交给自己知根知底的贾清,这样,他也能安安心心的走了。

    正庆帝些许沉默,然后道:“他能够得如海如此青睐,是他的福德。”

    林如海笑笑,道:“也是臣的福德。”

    正庆帝便不说话了,他知道,林如海能这么做,究其根本,还是看中了贾清这个人。若不然,就算贾清封再高的爵位,林如海也不可能如此。他此举,虽然是为成全自己的女儿,却是与林家清誉有碍……

    想到林家,正庆帝又不由叹息。

    林家传到林如海这一代,就算是传到尾了,这就让他想要恩荫他的子嗣也不能够了。

    罢了,成全他吧,其实也算是两全了。

    “如海可知道,贾清为何会向朝廷献粮一百万石?”正庆帝问。

    林如海摇摇头,回道:“臣不知……”见正庆帝面色有异,林如海有有点担心:“莫非,他有不法之举?”

    林如海以为,贾清仗着勋贵身份肆意敛财,一百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的银两。

    正庆帝立马否认道:“如海多虑了,那小子,之前给我说他靠着坑蒙拐骗之类的手段囤的粮食,起初我还不信,没想到,他倒是老实交代了,那几个大粮行的老板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呵呵,他这些偷鸡摸狗的小计俩朕也就不一一与如海道来了………”

    正庆帝面色有些古怪。贾清猛然献出那么多粮,他最先高兴之后,也和林如海一样,心生疑窦,怀疑贾清是不是作奸犯科了,甚至他还派人去暗中调查了此事。

    好在得到的结果令他比较满意。贾清居然真的是东拉西凑才囤出来这么多粮食的,甚至为此还欠了高达百万两银子的负债。这些贾清没交代,但正庆帝领这个情。

    林如海暗松口气。虽然知道贾清办事还算稳妥,但是他之前确实有过这个担心。

    “他就是小孩子心性,爱折腾,到底心中知道大义,臣自是相信他的。只是听陛下之前所言,他似另有所求?”

    正庆帝点点头:“其实,他之所求,与如海别无二致!”

    是的,贾清请正庆帝赐黛玉为平妻,林如海请正庆帝赐黛玉为同夫人。两者几乎一致,但是林如海所请,显然更合情合理。

    朝廷,确实不宜开平妻之先例。但是法外开恩历朝皆有之,效仿古代帝王赐第二位夫人,林如海考虑的显然更周全。

    况且,正妻平妻尚有先后顺序之分,但赐第二位夫人却连先后顺序也没有!

    二者身份地位,完全相等。

    林如海面色一愣,然后便是惊喜莫名道:“陛下是说,清儿之所以向陛下献粮一百万石,目的是为了求娶玉儿?”

    正庆帝道:“确实,而且,他想要的是以平妻之礼娶之。”

    林如海脸上忽然露出微笑,却又怕君前失仪,忙忍住。

    正庆帝笑道:“如海此时怕是再也不担心了吧,凭他对令爱的珍重,就算朕什么都不做,令爱以后也不会受一点委屈。”

    是的,林如海此时是一点也不担心了。

    原来,清儿早有了计划,自己这次来个釜底抽薪,倒是有多此一举的嫌疑了。对于贾清是否真心喜欢黛玉,他早就清楚,却还是没想到,他能做到这个地步。

    到了这一刻,他对自己的选择再无一丝迟疑。

    

关于这本书后面节奏加快的通知() 
不知不觉这本书已经一百八十万多万字了,成绩一直不瘟不火。这个没什么说的,毕竟笔者第一次操刀,疏漏不足之处难免,能有你们这些书友追到现在,真的承蒙厚爱了。

    但是,我还是得说,写这本书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于已经毕业的我来说,压力有点大了。其实去年上半年经常断更的时候就想切过……

    不过,上架之时对大家说过的话还历历在目,所以坚持到现在。但是真的只是在坚持而已了。

    我点了一下,截止目前,本书在起点的收藏是10000多,其中全订的大概只有不到100位书友,高定却是1736,平均订阅是687。这就说明在看正版的部分书友中,大多数书友也都是跳着看的,或者正版盗版兼着看的……

    告诉大家这个并非为抱怨。我不喜欢抱怨,两年了,我也从未向大家抱怨过,毕竟大家看书都是为了放松,而不是为了听人抱怨。

    只是告诉大家,这本书真的养不活人。这个订阅量,大概的收入大家都算得到(大家每天订阅花费的起点币或者QQ阅读书币,除去赠币之后的一半,就是作者的收入。其他正版平台还要少一半,或者一半再一半。)

    前几天问过责编了,她明确告诉我,本书已经没有了全勤和半年奖,也就是说大家同样的订阅,也要比别的作者少600块全勤再加上稿酬收入的20%。当然这个与读者无关,是以前更的太少造成的,苦笑中……

    好了,说这么多呢,其实很简单一点,就是过年前天天勤奋更新的情况以后没有了,作者要出去给老板打工去了,/斜眼笑

    不过呢,为了践行诺言,我不会太监,而是会争取在今春结束之前,将本书完结,也算是给辛苦追书的书友们一个完整的结果。

    所以,后面的剧情节奏会很快……

    但是大家也不用担心,到底也还有几十万字,该填的坑也会尽力填完,给梦入红楼一个完整的结局,也给花了钱的书友们一个交代。

    特此说明,希望大家理解支持哈,也不要骂我,我很脆弱的……

    哈哈,最后再重新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猪年顺心发大财!

    。。

第七三九章 安宁县主() 
随着榆林大捷的消息传来,朝廷对于战争的威胁消失,立马开始在京城和关中各大城开始实施“平粮计”。

    随着朝廷的大肆出手,粮食价格就像是空中楼阁中了一击一样,瞬间崩盘。降的速度,比正庆帝预料的还要快太多。

    民以食为天,粮价一降下来,老百姓有了活路,慢慢的,这些刚被战火肆虐过的地方,民生开始复苏。

    虽然如此,但是聚集在京城四周的灾民还是未散去,不得已,朝廷只能另派能臣主持赈灾事宜。

    林如海病重的消息最终还是传进了荣国府。

    “外祖母……”

    黛玉来到荣庆堂,找到贾母,声泣如诉。

    贾母亦悲伤不已,搂住黛玉,老泪暗垂。

    都说红颜薄命,在自己这个外孙女身上体现的太尽致,令她这个看惯了人世悲欢离合的老人都开始埋怨老天的不公。

    “玉儿别怕,你还有外祖母,以后外祖母会好好照顾你的。”贾母安慰着。

    黛玉愈加泣不成声,好一会之后,她抬起头道:“我想去看看爹爹……”

    “不成。”贾母一听立马反对,然后又心疼道:“如今城外到处都是流民,你一个女孩子家如何能去那种地方。好歹我已经派琏二去了,你有什么话,等他回来问他便是。”

    贾母怎么可能让黛玉去灾民窝里看林如海。

    “可是……”黛玉还想说什么,又知贾母实际上是为她着想,正挂着两行泪不知如何做,就见王熙凤急匆匆的闯进来,开口第一句就道:“老太太、太太,戴内相来了!”

    “谁?”贾母一时不查。

    “大明宫总管,戴内相到了,现在已经进府了,说是要带……”

    王夫人蹭的一下起身,惊问道:“他说什么?带谁?”

    历来皇宫中枢大明宫的总管,因为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本来就有内相这个雅称。尤其是如今正庆帝威势日盛,连带着他身边的这个老太监也声威正盛。许多人觉得以戴总管称呼都不够尊重,开始翻出来了这个称呼。

    王夫人虽然是元春生母,但她同样不敢得罪戴权。加上妇人家生就的谨小慎微,以致于她面上都带着惊容,生怕怠慢了他或者是他带来什么不好的消息。毕竟就算是元春传话出来,指使过级别最高的太监也就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

    能够支使戴权的,基本只有皇帝一人。

    如此一推测,王夫人就不难推出估计是有皇命驾临了。

    “回太太,戴内相他说我们家贵妃娘娘宣林妹妹进宫一叙……”

    王熙凤说着,下意识的瞟了黛玉一眼。

    元春是何等身份,与黛玉又没照过面,何以今日巴巴的派人请她入宫叙话?还派戴权来?

    王熙凤都看得出来的问题,贾母王夫人又如何看不明白?一时间,几人都瞧向黛玉。

    黛玉有些害怕,微缩了缩身子。贾母这才道:“兴许是你大姐姐听说了你的才情,想叫你进宫陪她谈论谈论诗词歌赋也说不定。”

    于是,贾母亲自携着黛玉出来,去前厅见戴权。

    “奴婢不过奉娘娘之命跑一次差使,如何就惊动了太夫人,倒叫奴婢心中不安了。”

    一见面,戴权倒是客气的很。

    贾母自然也不托大。要是别的太监,她自然叫人带到荣庆堂便是。

    寒暄两句,贾母问:“不知宫里可有何事,怎么娘娘突然要见玉儿?”

    戴权笑说:“这个娘娘倒是交代了,说是她偶然想起之前省亲之时,家里所有姐妹全部都见过了,唯独没见到林家表妹。正好今儿娘娘她作完第二篇省亲颂,又想起此事,便叫奴婢来带林家姑娘进宫一叙。”

    虽然戴权说的清楚,但是贾母等人却还是不大相信。又不好耽搁或者逼问戴权,只得叫王熙凤安排车马相送。

    “不必劳烦府上了,宫里已经备好了宝马香车。这位便是林大人的爱女吧,京中人都传户部林大人家有一女,生的国色天香,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戴权阻止了贾家安排车马,终于正大光明的将目光挪向了黛玉,口中不吝夸赞。

    他是内官,这样说倒也不算失礼,但也同样令黛玉羞红了脸。

    贾母根据戴权的神情态度忖度应该不是什么坏事,便没了寻根问底的打算。在黛玉万般迟疑忐忑的神态中,让王夫人和王熙凤送她出去。

    黛玉走后大约一个时辰,贾琏回来了,说林如海已经不在城外,被禁军护送回府了,他又去了林府才见到人。

    问他人到底如何了,贾琏只摇头道:“怕是不行了……”

    贾母听了,越发担心黛玉,午饭后连午睡也取消了,就在荣庆堂里等着黛玉回来。

    家里的姐妹们听说黛玉进宫了,或是好奇,或是担心,也都跑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