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成王败寇 >

第101部分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101部分

小说: 明末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件麻烦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县衙举荐监生的事宜。

    所谓的举荐监生,也就是举荐本县品行皆优的生员,到京城国子监去读书,一般是学习两年到三年左右的时间,从国子监出来之后别称之为贡生,这类贡生可以到府学、州学和县学教授学生,也可以成为各级官员的幕僚,同样可以参加乡试。

    明初的时候,这种从国子监出来的贡生,直接可以做官,吏部会委派,不过现如今没有这种可能性了,因为会试落榜的举人,以及副榜的举人,也会进入国子监去学习,他们一般学习一年左右的时候,同样被称呼为贡生,会试落榜的举人,可以选择接受吏部的委派,做低品阶的官员,也可以选择回家继续温习功课,参加下一次的会试,不过若是接受了吏部的委派,那就不能够参加今后的会试了。

    至于副榜的举人,从国子监出来之后,多半也是到府学、州学和县学去教授学生。

    不是每个生员都有资格到国子监去学习的,要知道国子监的五经博士、助教、学正和学录等等,那都是两榜进士出身,有着丰厚的知识,若是能够得到他们的教授,比起在府学、州学和县学要强百倍,而在国子监学习之后,下次乡试高中的可能性就大很多了。

    所以每年府州县衙门,举荐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监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般也是知府、知州和知县大人直接做出决定的。

    大明国子监分为京城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北方的生员到京城国子监去读书,南方的生员到南京国子监去读书。

    米脂县的情况不一样,半年多时间过去知县都没有到任。

    以往这种举荐的名额,都是知县大人直接作出决定,而且也没有和下面的官吏通气,一般情况之下,三年举荐两个名额,县衙派人将名单送到省城,汇总到巡抚衙门之后,一并呈报到礼部,最终礼部下达通知,将获取学习资格的生员名单告知国子监。

    其实举荐监生的事情早就应该做了,乡试结束之后,这件事情就必须要马上开始办理,让被举荐的生员,能够与乡试副榜的举人一同到国子监去读书。

    叶开儇就是这样的情况,获得了举荐,可以直接到京城去,国子监年后的二月开课,与会试的时间相差不是很多。

    县丞无法直接做出决定。

    米脂县内的五大家族,以前贺氏家族的力量最为强大,这样的名额一般也就是贺氏家族获得,其余的家族很少有机会,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眼看着贺氏家族逐渐衰落,特别是前任族长贺方振辞世之后,更是有着一蹶不振的味道,而米脂县第一大家族,已经非吴氏家族莫属,按说这监生的资格,应该给与吴氏家族的。

    若是换做知县大人,早就与吴氏家族族长联系,但县丞不好这样做,若是吴氏家族派人专程到县衙来说及此事,那么县丞可以顺水推舟,答应下来,可一直到腊月,县城内五大家族,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到县衙提及此事。

    今年的名额是决不能够浪费的,因为乡试刚刚结束,各县落榜的生员不少,米脂县仅仅只有吴帆徽一人中举,其余那么多的生员,都期盼着能到国子监去学习,而且此事诸多的生员都知道,最终若是无人到国子监去学习,县衙难以推脱干系。

    眼看着春假一天天临近,无奈的县丞,终于决定亲自去找吴氏家族族长吴缅清了。

    县丞倒也没有直接到吴缅清的府邸去,他派遣的衙役,找到了吴缅清,吴缅清马上到县衙来了,县丞很直接,说是今年县里送到国子监去读书的监生的名额尚未确定下来,吴缅清德高望重,帮助县衙考虑一下,应该推荐哪个生员到京城国子监去学习。

    县丞还专门告知了吴缅清,务必在最快的时间之内确定下来人选,否则县衙来不及给巡抚衙门报送名单。

    吴帆徽来到祠堂厢房的时候,吴缅清正在等候。

    “谦珏,县丞大人刚刚找过我,询问举荐生员到国子监学习的事宜,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族长,这举荐生员有什么要求。”

    “朝廷的要求必须是品行皆优的廪膳生员,不过这些年有所松动,只要是增生,同样有资格进入到国子监读书。”

    “族长是不是有人选了。”

    “没有,我吴氏家族,近些年来很是凋零,几乎没有可以举荐的人选,正因为如此,我才想着找你商议,若是刨根问底,家族之中也许能够找到人选。”

    吴帆徽稍稍思索了一下,很快开口。

    “族长,既然如此,谦珏认为,吴氏家族就不要举荐本族之人了,若是勉强找寻人员,最终也是浪费,影响也不是很好,现如今况先生对学堂的学生要求很是严格,相信明年的县试和府试,肯定是有所斩获的,且院试也可能有人能够通过,到了那个时候,家族再行举荐生员到国子监学习,也能够服众。”

    “不错,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只是不知道该举荐哪个家族的生员。”

    吴帆徽有些腹议,既然是同样的想法,早些说出来就是,哪里需要自己多嘴,不过这举荐人员,倒是需要认真的考虑,吴氏家族慢慢壮大,也需要笼络县内的其他家族。

    “族长,王氏家族有四名廪膳生员,而且他们本次都到西安府城参加乡试了,谦珏以为,还是应该考虑王氏家族。”

    “谦珏,我以为你会举荐贺氏家族的生员。”

    “不会,就算是贺氏家族有合适的人选,本次也不应该举荐,这么多年过去,贺氏家族得到的好处太多,他们也该收敛一些了,吴氏家族不会落井下石,已经算是给与贺氏家族最大的颜面,至于说其他的好处,贺氏家族暂时不用考虑。”

    吴缅清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满意点头。

    一天之后,王氏家族的族长专程前来拜见吴缅清。

    王氏家族做梦都想不到,他们家族居然能够举荐一名廪膳生员到京城国子监去读书,以往这类事情想都不敢想,尽管王氏家族也是米脂县的大家族,但实力上面有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家族之中没有举人,这是最为致命的问题,可不是依靠钱财能够堆上去的。

    王氏家族的四名廪膳生员,倒是依靠着自身的本事实实在在考上去的,这也成为了王氏家族引以为豪的资本,可惜的是,数次的乡试都是无果而终,此次若是能够派遣一名廪膳生员到国子监学习,三年之后的乡试就有很大希望高中。

    族长对吴氏家族和吴缅清表示了忠心的感谢。

    两天之后,王氏家族的廪膳生员王炳坤,专程前来拜访吴帆徽。

    进屋之后,王炳坤对着吴帆徽就是稽首行礼,王炳坤也是有功名的读书人,面对吴帆徽行如此大礼,可见内心的激动。

    “在下真没有想到,吴公子之胸襟这米脂县无人能够比拟。。。”

    “兆余兄,不用那么客气,叫我谦珏就可以了,这监生之资格问题,兆余兄是完全够格的,我也不过是帮忙说了一下,真正做主的还是县衙和县丞大人。”

    王炳坤当然不会相信是县衙帮忙的,家族的族长已经专门来拜谢过吴氏家族族长吴缅清,从吴缅清那里得知,真正确定人选的还是吴帆徽。

    上次到西安府城去参加乡试,王炳坤是和贺冺宣一道出发的,乡试结束之后,也是与贺冺宣一道返回的,在西安府城两个多月的时间,没有去拜访过吴帆徽,更加关键的是吴帆徽乡试高中之后,他们也没有专门去表示庆贺,这已经失去了礼数,想不到吴帆徽不计较这些事情,专门将今年米脂县监生的名单给了王氏家族。

    “谦珏兄弟的恩德,在下牢记了,想想过去对谦珏兄弟的态度,在下真的是无颜,今后吴氏家族和谦珏兄弟有什么事情,在下一定竭尽全力。”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吴帆徽让贺氏家族与王氏家族真正的心服口服,这令吴缅清非常的感慨,吴氏家族的变化是很大的,以前在县城内一些有争议的店铺,如今没有丝毫的问题了,都是属于吴氏家族的,土地方面更是不用说。

    更加关键的是,吴氏家族的帐房里面有银子了,开销宽裕了很多,之前十余年的时间,况氏与吴庆昙等人,将家族帐房的钱粮几乎搜刮殆尽,让帐房变成了空壳,而且抵押出去的店铺和土地,权属也变得模糊,若不是吴帆徽力挽狂澜,到如今吴氏家族早就倒下去。

    因为家族的事宜,吴缅清被迫辞去官职致仕回家,本来还心有不甘的,不过眼看着吴氏家族即将成为米脂县唯一的士大夫家族,只要吴帆徽通过了殿试,成为正牌的两榜进士,那么吴氏家族也将从乡绅家族,一跃而成为士大夫家族,吴缅清成为士大夫家族的族长,比起县丞的职位来说,还要强不少的。

第一百四十二章 担当() 
“少爷,属下曾经在京城一段时间,如果跟随少爷到京师去,属下倒是不担心有什么使事情,连累少爷就不值当了。”

    李勇提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神情是很严肃的,正月吴帆徽就要出发前往京城,而李勇等人的身份很是特殊,尽管知晓他们的人不多,而且锦衣卫也被彻底清理,当年魏忠贤的亲信悉数被下狱或者斩杀,且几年时间过去,朝中也没有谁提及魏忠贤了。

    吴帆徽神色很是平静,这个问题他想过。

    这不是小问题,弄的不好吴帆徽本人也会跟着搭进去。

    但吴帆徽很清楚,李勇等人必须要露面,身份决不能够继续隐秘,他辛辛苦苦为李勇等人在米脂县落户,目的就是洗白众人的身份,今后他走每一步,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要依靠李勇等人,一年多时间过去,李勇等人在马鞍山村刻苦训练,其作战能力今非昔比,已经为日后可能到来的厮杀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穿越到明末,没有自身的武装力量,想着依靠朝廷之中的党争来壮大实力,那是扯淡,最终怕也是和无数乖乖投降的明末文武大臣一样,沦为满清的奴才。

    可拿鸡蛋撞石头的事情,吴帆徽也是不会做的,尽管他是陕西的小三元、乡试解元,可这些身份在京师不算什么,若是朝中有高官显贵算计,他一样无法抵御。

    一口气吃成胖子是不可能的,虚胖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李勇,你说的有道理,我从未详细询问你们之前的经历,可到了今日这样的局势,你们的来历已经不仅仅是你们的事情,牵涉到了吴氏家族,牵涉到了我,要是在这米脂县,一切都无所谓,我依旧不会过问,但我怕是不会继续留在米脂县,甚至很长时间都难以回来,你们同样要跟随我身边,所以,你好好考虑,说说你们之前的经历,以及在京师究竟是什么情况,也让我能够做出最终的判断。”

    李勇点点头,也没有犹豫,略微思索,开始了诉说。

    魏忠贤当初招募的一共有一百一十三人,全部都是秘密进行的,其实最初招募的远不止这个数字,不过有不少人没有通过考核,莫名其妙的消失,最终留下的一百一十三人,被安排在京师外城的崇福寺住下,尽管他们名义上是锦衣卫,却从未穿过锦衣卫的服饰。

    李勇是这一百多号人的试百户,至于说百户,他们都没有见过。

    李勇等人进驻崇福寺,已经是天启七年的七月,他们基本没有露面,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变故在十月出现,李勇等人从未见过的百户,突然来到崇福寺,要求一百多人做好准备,说是有人要暗害魏公公,他们要时刻准备护卫魏公公,而百户给李勇等人的任务,居然是刺杀朝中的大臣,给李勇的这份名单,绝大部分都是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的给事中之类的官员。

    接受了任务,李勇等人自然是要照办的,于是他带着马继刚、孙凯林、刘方恒等小旗,开始了对这些官员的秘密侦查,以找寻合适的机会下手。

    走出了崇福寺,李勇才发现情况不对,京城里面到处都是传闻,说是魏忠贤图谋皇上簒逆,被朝中的文武大臣弹劾,已经遭遇到皇上的训斥了。

    李勇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命令弟兄们在崇福寺等待,暂时没有行动。

    十一月,这名百户再次来到崇福寺,严厉训斥李勇等人,谨慎的李勇开口开口多询问了几句话,百户竟然举起了雁翎刀,要直接斩杀李勇,在众人的恳求之下,百户才放下刀,要求李勇马上率领众人行动。

    李勇率领兄弟们离开崇福寺,准备行动的时候,得知魏忠贤被皇上降罪,已经自杀身亡的消息,他当机立断,命令所有兄弟回到崇福寺,杀死了依旧在崇福寺等候的百户,以及百户携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