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成王败寇 >

第124部分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124部分

小说: 明末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人看着这一幕,看着忍不住抽噎的吴庆超,都没有说话。

    吴帆徽见到了米脂县新任知县朱天麟,其实他早就知道消息了,朱天麟是崇祯元年的进士,与文水县知县谢宗为同年,山西人。

    面对吴氏家族族长吴缅清的时候,吴帆徽虽然没有跪下行礼,但态度非常的恭敬,完全没有殿试状元、翰林修撰的架子,稽首行礼,几乎弯腰九十度了。

    和刘士阶之间就随便一些了,刘士阶是候任知县,六月中旬就要出发,前往山西上任,两人又是同年和老乡,暂时不存在什么上下级之间的拘谨,不过刘士阶面对吴帆徽的时候,态度还是很恭敬的。

    吴帆徽陪着父亲吴庆超朝着南门走去的时候,朱天麟忍不住低声对着身边的吴缅清开口,说是新科状元尽管年轻,可知书达理、态度谦逊,完全可以看出大将风度。

    吴缅清当然是高兴的,再次担任吴氏家族族长期间,吴氏家族出了状元,这是家族的巨大荣耀,与他这个族长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县城的南直大街,两边站满了城内的百姓,众人都要看看新科状元,沾一些喜气。

    吴帆徽走过南直大街,前往四海酒楼的时候,不断的向两边的百姓抱拳行礼,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见到吴帆徽后下跪,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吴帆徽连忙上前去搀扶。

    四海酒楼的酒宴是县衙准备的,接下来还有吴氏家族的酒宴,还有刘氏家族的酒宴,贺氏家族的酒宴、王氏家族的酒宴等等,连续几天的时间,吴帆徽都要不停的赴宴,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家现在请他赴宴,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除开县衙和吴氏家族的酒宴,其余的都是巴不得他能够参加的。

    吴帆徽不会拒绝,这是做人最为简单的道理,若是他拒绝了诸多的酒宴,且不说是不是结下了仇家,给吴氏家族找了麻烦,光是背后那些议论就是不好听的。

    酒宴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仅仅半个时辰的时间,知县朱天麟知道吴帆徽刚刚回到米脂县,从京城回到米脂县,长途奔袭是很辛苦的,需要早些回家去歇息,而且也需要尽早见到家人。

    吴帆徽习惯性的朝着老宅子走去的时候,吴庆超开口告诉吴帆徽,已经搬家了,新的住宅距离老宅子不是很远。

    吴缅清和刘士阶等人一直将吴帆徽送到了宅子的门口,家中的下人早已经打开大门,在门口恭恭敬敬的等候了,这些下人都是到家中时间不长的,没有见过吴帆徽。

    见到吴帆徽之后,几个下人都跪下了,这让吴帆徽有些吃惊,习惯性的准备扶起众人,还是吴庆超开口说话,要众人都起身。

    这一瞬间,吴帆徽感受到身份的变化,他已经是官老爷的身份,翰林院修撰,这个清贵的职衔,在米脂县的震撼力是巨大的,在寻常人眼里,他这个状元,将来是要出将入相的,是真正的老爷,而这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习惯,是约定俗成的,大家都是遵守的,也是要不断延续下去的。

    进入这个三进院落的新家,吴帆徽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不适应,其实这次回家之后,他也打算重新购买宅子的,毕竟他的身份改变了,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家人能够过上舒服的日子。

    王和翠已经在大堂等候,眼睛有些红,吴帆徽离开家近半年的时间,母子连心,她时时刻刻都盼望着儿子能够早些回家。

    吴帆徽快速来到大堂,恭恭敬敬的给王和翠跪下。

    王和翠连忙走上前,一把拉起了吴帆徽,端详着吴帆徽的脸,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吴帆徽脸上带着笑容,轻轻擦去了王和翠脸上的眼泪。

    吴明丽、吴明芳以及两人的贴身丫鬟春燕和秋菊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吴帆徽有些吃惊,不过半年时间不见,吴明丽和吴明芳两人就长高了一些,都说女大十八变,十四岁的吴明丽和十一岁吴明芳变化的确是很大的。

    吴帆徽当然不明白其中理由,这也是因为他的两个妹妹,因为学习琴棋书画,内在的气质发生了变化,所以和以前有着很大的不同了。

    春燕和秋菊也是第一次见到吴帆徽,两个小姑娘都有些害羞。

    吴帆徽笑着从包裹里面拿出了饰物,这些是从京城带回来的,米脂县乃至于延安府都没有,这些饰物吴明丽和吴明芳一人一份,好在他准备充足,两个妹妹完全是可以给春燕和秋菊一些饰物的。

    最后见到的就是李佳翠和李靖飞了。

    因为吴帆徽今日回家,所以在学堂上课的李靖飞,特许回到家里。

    李佳翠见到吴帆徽之后,还没有开口说话脸就红了,眼圈也有些红了,李靖飞看见吴帆徽,有些害怕,大概是觉得自己在学堂的成绩不是特别的突出。

    在李佳翠和李靖飞的面前,吴帆徽还是随便的,不存在有什么架子。

    他主动开口询问情况,包括李佳翠的琴棋书画学的怎么样了,李靖飞的学习成绩如何等等,他的态度也感染了李佳翠,让这个小姑娘很快恢复了常态。

    李佳翠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少爷说过,一旦安顿下来就要将她带走的,现在少爷已经是状元,已经是翰林修撰,在家里时间不长就要离开,前往京城而去,李佳翠也是要跟着到京城去的,至于说弟弟李靖飞,李佳翠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必须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够跟随在少爷的身边,否则就留在米脂县,哪里也不要想着去。

    李佳翠和李靖飞两姐弟,已经感受到少爷家人的和蔼,他们在这个家里,其实不算是真正的下人,吴庆超与王和翠给他们的感觉,就是父母的感觉,吴明丽和吴明芳给他们的感觉,就是身边的亲人。

    也就是这一刻,李佳翠突然想明白了,她是一辈子都要跟随在少爷身边的,少爷不可能不要她,说到底她就是少爷的人,若是还在少爷的面前羞涩,那说不过去,今后少爷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她来服侍的。

    很快,吴庆超将家中的下人召集到一起了。

    吴帆徽走出大堂,见到了家中新招募的十个下人。

    吴帆徽最为关注的还是家中的管家,管家也姓吴,说起来与吴帆徽还有一些亲缘的关系,这倒也正常,他们的这个家庭,已经是米脂县最为显赫的家庭,聘请的管家一定是信得过的,用通俗的话语来说,就应该是自家人。

    管家四十岁的年纪,看上去有些精明,做管家过于的本分和老实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有一点吴帆徽不是特别满意,那就是家里的下人,几乎都是吴缅清帮着安排的,尽管说吴缅清没有其他的什么想法,吴帆徽也不应该怀疑吴缅清,但是管理家中事宜的管家,必须是要绝对信得过之人,今后吴帆徽会适时的给家中不少的财富,这些隐秘的事情,是决不能够对外说的,哪怕是面对吴缅清,也不能够说。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吴帆徽必须要努力,那就是让管家和诸多的下人清楚,谁才是这个家里真正的主人,哪些话对外是可以说的,哪些话对外是绝对不能够说的。

    这件事情必须吴帆徽单独来办理,父亲吴庆超对族长吴缅清是感激不尽的,估计什么事情都不会隐瞒,除开他吴帆徽的事情,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小家庭就是小家庭,小家庭与大家族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可是在某些具体事情上面,不可能完全一致。

    酉时的家宴,很是温馨,吴庆超与王和翠坐在上首,吴帆徽坐在吴庆超的左边,吴明丽坐在王和翠的左边,吴明芳则是坐在吴帆徽的身边。

    吴帆徽端起了酒杯,给父母敬酒,从来都没有喝酒的王和翠,也端起了杯子。

    吴明丽和吴明芳的年纪太小,喝的都是茶水。

    在米脂县,能够喝茶的家庭是很少的,毕竟茶叶金贵,价格比食盐都不会低。

    吴庆超喝的有些多,大概是太高兴了,不过几年的时间,家里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以前胸中的怨气全部都得到了发泄,儿子成为了殿试状元,敕封翰林修撰,连知县老爷看见了,都是要恭恭敬敬行礼的。

    吴帆徽倒是表现的有些冷静,没有喝下太多的酒,回家之后,这种温馨的感觉让他很是舒服,不过这样的舒服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他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做。

第一百七十五章 消息() 
走过状元坊,前去祠堂拜祭祖先的时候,吴帆徽特意看了一下这座刚刚修好的状元坊,米脂县出现了第一个状元,这是县里的荣耀,修建状元坊也在预料之中了,只是这状元坊修建的规模有些大了,看上去太过于的显眼。

    吴明坤、吴明波、吴明富、陈华渠和吴明峰等人在祠堂的前面等候,见到吴帆徽之后,五人在吴明坤的带领之下,整齐的跪下,给吴帆徽行礼。

    吴帆徽倒也没有做作,等到众人起身之后,神色严肃的询问他们学习的情况,来年参加县试是不是能够通过等等,要说这也是吴帆徽要求太高,吴明坤年纪最大,但也就是十二岁,他总不能以自身的科举考试成绩来要求吴明坤等人。

    不过督促众人学习,这是不错的。

    唯有吴明坤这样的助手,对于吴帆徽来说,才是最值得信赖和作用最大的,不过时间上面还来得及。

    拜祭吴氏家族的祖先之后,就是家族在四海酒楼设立的宴席了。

    吴帆徽和家人都是要参加的,这是家族设立的宴席,除开吴氏家族的族长和长辈,其他人不会参加。

    吴帆徽喝下了不少的酒,对吴氏家族的长辈表现出来的都是恭敬的态度,这让他得到了不少的赞誉。

    吃饭之后,时间尚不到午时,吴帆徽不再犹豫,带着王宝福等人朝着马鞍山村而去,李勇等人回到米脂县之后,直接就到马鞍山村了,没有到县城来。

    从县城到马鞍山村,一路上很是平静,不过吴帆徽的内心却不平静,尽管说朝廷年初终于派遣巡按御史到陕西来赈灾了,而且陕西巡抚也调整为练国事,可这不代表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就能够安宁下来了。

    抵达马鞍山村,迎面看见已经快要成熟的玉蜀黍,吴帆徽微微点头,尽管他看见的田地里面的玉蜀黍,与几百年之后无法比较,不管是高度还是密度,都有着不小的差别,不过一眼看过去,玉蜀黍的产量比小麦的产量是要高一些的。

    李勇、马继刚、孙凯林、刘方恒和戴能祥等人早就在村口等候了。

    看见了李勇等人之后,吴帆徽笑着开口,说是回家之后,肯定是辛苦的。

    吴帆徽的话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众人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按说少爷还没有成亲,不过人家是状元,什么事情不知道。

    进入屋子里面,戴能祥马上拿出了账本,开始禀报村里的情形。

    吴帆徽挥挥手,打断了戴能祥的汇报。

    “这些事情不用多禀报,刚刚我看了看,村子里的情形是很不错的,戴能祥,你在家里辛苦了,临走的时候,我安排的两件事情,其一是周遭的情形如何了,特别是延安府各地的情形如何了,其二是陕西的流寇,现如今是什么样的情形。”

    戴能祥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少爷临走的时候,专门强调了斥候的事宜,要求斥候必须走出去侦查,要了解周围的局势,不能够闭门造车,对外面的什么事情都不知晓,他是严格按照少爷的要求布置的,而且也的确侦查到了大量的情报,为了避免遗忘,绝大部分的事情都详细记下来了。

    还没有开口禀报,戴能祥就拿出了一叠纸张,这上面都是他记载的诸多事情,而最关键的事情,是记在最后面的,也是戴能祥详细思考过的问题。

    “少爷,从上月中旬开始,有不少流民回到米脂县,一些流民曾经到村外,希望能够到村里做事情,属下详细询问过这些流民,他们是流寇掌盘子神一魁的军士,神一魁在宁州投降朝廷之后,他们被遣返回家,其中有一部分拿着官府给与的钱粮,回到米脂县来了,神一魁属下的军士,大都是米脂、绥德以及清涧等地的流民,据这些流民说,绝大部分的人拿了官府给与的钱粮之后,没有离开宁州,而是继续跟随在神一魁的身边。”

    吴帆徽微微点头,没有说话。

    戴能祥也停下来,这是他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回来的流民有好几百人,究竟是不是招募这些人,戴能祥不敢做决定,如今这些人驻扎在距离马鞍山村不足十里地的地方,还在老老实实的等候。

    “戴能祥,详细说说朝廷招募流寇的情况。”

    吴帆徽翻阅手里的纸张,没有抬头,开口询问了。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