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成王败寇 >

第131部分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131部分

小说: 明末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武功方面更是不用说,要是他的麾下能够有更多这样的人才,何愁不能够拉起一支强悍的队伍出来。

    二十余人快要到岐山县城的时候,马继刚询问是不是到县城外面稍稍歇息一下,众人在城外的酒肆吃些东西,吴帆徽微微摇头,他想着能够赶到扶风去歇息,凤翔府城到扶风,也不过一百多里地,他们完全是能够赶到的。

    “少爷,好像是杜氏押号的人。”

    马继刚开口说话的时候,吴帆徽也看见了,前方大约有二十来人,一部分人骑着马,更多的人则是站在官道的两边。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位兄台,我们又见面了。”

    听到这种带有江湖口味的话语,吴帆徽禁不住好奇,看来民间和官场真的是有很多的不同,从说话方面就能够体现出来。

    “原来是杜氏押号的诸位兄台,有礼了。”

    吴帆徽在马背上抱拳行礼,他的这个动作,让开口说话的杜氏押号的少当年很是吃惊,在凤翔府城的几天时间,这位少当年已经打听过吴帆徽的来历。

    江湖之人,对官场之人心存敬畏,两者之间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过江湖之人有着自身的傲气,若是官场之人不爱搭理他们,他们也就不理睬对方。

    想不到身为殿试状元的吴帆徽,身上丝毫看不到官架子。

    “吴大人,我是江湖之人,见到大人就没有那么多客套了,我叫杜威年,杜氏押号的少当家,大人的威名,我在凤翔府就听说了,那日感激大人出手相助,一直没有机会报答,今天大人可不可以给我机会,让我请大人吃饭喝酒。”

    “恭敬不如从命。”

    “爽快,大人请随我来,酒宴已经安排好了,就在县城。”

    马继刚想着提醒吴帆徽,毕竟不是很熟悉,而且他也就是带着二十名兄弟护卫少爷,要是对方有什么准备,怕是猝不及防,不过在县城之内吃饭,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问题,只要小心一些就可以了。

    让马继刚没有想到的是,酒宴不是准备在酒楼,而是在杜氏押号所在的府邸。

    这里是城西的一处府邸,不是很大,两进的院落,大门上面挂着杜氏押号的牌匾,进去之后,可以看见一排的兵器,还有一些石碾子,正面的大堂,布置和其他地方的差别不是很大,可总是给人一种江湖气息的感觉。

    一个银发长髯的老人,端坐在大堂,吴帆徽等人进来的时候,老人没有起身。

    “吴大人,这位是我爷爷。。。”

    杜威年还没有说完,吴帆徽就走进大堂,稽首行礼。

    “晚辈见过太爷。”

    吴帆徽的举动,不仅让杜威年呆住了,也让端坐的老人眼睛里面闪过了一丝光芒。

    “吴大人身份尊贵,老夫是山野之人,散漫惯了,见到大人失了礼数,还请大人见谅。”

    这几句话,让吴帆徽内心微微颤抖,看样子这位老人来历不简单,能够自称为山野之人的,都是有着一定学识的,而且老人说话干练,和读书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不敢,太爷是长辈,在晚辈面前不存在礼数之说。”

    “好,老夫也等了好一会了,年儿总是说有贵客,看来的确是贵客临门,年儿,叫大伙儿赶快摆好酒宴。”

    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四张桌子摆好,桌上摆满了酒菜。

    当中一盆菜,是热气腾腾的肉块,不过这个肉块大的有些出奇,估计一块肉有半斤以上。

    喝酒的碗是大个的土陶碗,一碗酒估计有一斤左右。

    坐上桌的时候,吴帆徽忽然想到了鸿门宴,樊哙吃生肉、大口喝酒的情形,在他的脑海里面展现,这位姓杜的老人,究竟是什么来历,难道这就是江湖上的待客之道。

    “粗茶淡饭,我这里都是一些粗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习惯了,还请吴大人不要笑话。。。”

    吴帆徽没有开口说话,伸出手在中间的大盆里面抓起一块大部分都是瘦肉的肉块,这一点他还是聪明的,肥的肉太多他吃不消。

    大口嚼着肉的时候,老人的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

    端起酒碗的时候,一股醪糟的香味扑面而来,吴帆徽不禁微微笑了,难怪能够用这么大的碗喝酒,这要是几百年之后的高度酒,不知道多少人这一碗酒下去,就会趴下了。

    喝下这一碗酒的时候,吴帆徽的表现很豪爽,一滴都没有洒落。

    不过猛地喝下去,肚子还是占的有些微的不舒服。

    “大人是殿试状元,翰林修撰,如此的作态,不是失去了斯文。”

    吴帆徽看着老人,笑着开口了。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乃是人之本性,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寻常的百姓,饿极之后,都是狼吞虎咽,但求吃饱,没有什么区别,所谓看菜下饭,若是在军中吃饭,也是斯斯文文的,那怎么打战,当然了,若都是读书人在一起吃饭,那自然是需要斯文的。”

    “大人这话语,岂不是说人都要装腔作势吗。”

    “太爷错了,今日是太爷请晚辈吃饭,桌上摆的就是大块的肉、大碗的酒,晚辈要是作态了,就是对太爷的不尊重,所谓因人而异,晚辈若是不屑这样的吃法,硬是摆出来斯文的样子,那才是装腔作势。”

    “说得好,看不出来大人年纪虽小,见识如此老到,不愧是状元郎。”

    “太爷过奖了,吃饭就要吃饱,米脂县不知道有多少人,没有饭吃,沦为流民,甚至冻饿致死,晚辈能够吃上饱饭,很不简单了。”

    一对一答之间,杜威年等人在一边目瞪口呆,倒是马继刚等人面不改色,他们清楚自家少爷的脾气。

    老人同样在观察马继刚等人,他发现这些人一样能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一丝的寒芒从老人的眼里闪现出来。

    “老夫看不出来,状元郎胸怀大志,不过这朝中的事情,老夫这个山野之人,多少知道一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状元郎若是在朝中也如此的锋芒毕露,怕是有些麻烦。”

    吴帆徽放下了手里的肉块,看着老人,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什么是胸怀大志,难不成在朝中锋芒毕露、老子天下第一就是胸怀大志,那是草包,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样的道理都不明白,遇事强出头,一味展现自身能力,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是蠢材,含而不露、该出手时就出手,护的自身周全,有达到了目的,那才算是真正的胸怀大志。”

    老人的脸色微微有些红了,看着吴帆徽,好像不认识一般。

    吴帆徽端起了桌上的酒碗。

    “太爷,晚辈敬您一碗,太爷随意,晚辈干了。”

    吴帆徽一碗酒喝下去的时候,老人也喝完了。

    不过老人摔碎了手中的酒碗。

    “年儿,过来跪下。”

    杜威年到老人面前跪下的时候,吴帆徽面带微笑看着这一切。

    “年儿,你父亲去世早,你在我身边好些年了,也吃了不少苦,江湖上混日子,没有出头之日,更没有未来,你至今都没有娶亲,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敢,我杜家不能够毁在我的手里,你给吴大人跪下,吴大人若是愿意收留你,你就带着票号的兄弟们,一辈子跟随在吴大人的身边,吴大人若是不愿意收留你,那就是你的命运不济,怪不得他人。”

    杜威年没有犹豫,站起身来,走到吴帆徽的面前,扑通跪下了。

    “杜威年恳请大人收留,杜威年在这里发誓,一辈子跟随在大人身边。”

    吴帆徽站起身来。

    “太爷信任晚辈,晚辈就带着杜威年,但有一点说明,在我的身边,要绝对忠心,忠心之下做错事情,可以原谅,背信弃义绝不能原谅。”

第一百八十五章 队伍() 
这一夜,吴帆徽留在了岐山县城,而且在押号过夜。

    夜间,他与老人单独谈了很长的时间,老人只说自己曾经在辽东杀敌,儿子也是在辽东战场上阵亡的,押号的兄弟,大都是从辽东那边带过来的,至于说在辽东是什么情况,老人不愿意多说。言语之间,老人对孙子杜威年充满担忧,杜威年喜武厌文,这让老人没有办法,押号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时刻都存在危险,而且身份卑贱,永无出头之日,老人不愿意杜威年一辈子就这样下去,却又想不到其他的办法。

    老人最终拜托吴帆徽,让杜威年混出个模样来。

    吴帆徽毫不犹豫的答应老人,一定让杜威年混出样子来。

    这一夜的交谈,让吴帆徽感慨万千,仅仅凭着一番的交谈,凭着在凤翔府城南门的举手之劳的帮助,老人就将杜威年委托给他了,这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不过凭着老人的阅历,肯定是做了精心的准备,以及缜密思考的,绝不会随意做出决定。

    翌日一大早,来到院落,看见站在院落密密麻麻的人,吴帆徽才感觉到头皮发麻,至少是一百多人,这么多的人,他压根没有想到。

    老人站在前面,精神矍铄。

    “你们都是我的晚辈,曾经跟随我和我儿子在战场厮杀,我的儿子走了,你们就是我的子侄,我将你们带到了岐山县,本想着让你们过上安稳的日子,可我错了,这里不是你们容身的地方,今天我将你们交给了吴大人,更是将杜威年交给了吴大人,昨天我已经让杜威年发誓,一辈子都要效忠吴大人,否则天打五雷轰,今天我也要将这话告诉你们,你们中间如果有人不愿意,可以留下来,我不会勉强,要是跟随在吴大人的身边,那就起誓。”

    老人话语刚刚说完,所有人都是面对吴帆徽,单膝跪地。

    “誓死效忠吴大人,如果违背誓言,天打五雷轰。。。”

    这是标准的军礼,李勇和麾下的兄弟当年也是这样,而且吴帆徽从这些人的身上,隐隐感觉到了杀气,他想起昨夜老人说的,从辽东过来的,这让他隐隐明白了什么。

    吴帆徽对着太爷抱拳行礼之后,面对众人开口了。

    “承蒙太爷信任,将诸位兄弟交给我,我的身边也有不少的兄弟,我一直都是那句话,有我一口吃的,就有兄弟们一口吃的,绝不亏待兄弟们,我以真心对待兄弟,兄弟以忠心回报我,但有一句话说在前面,若是有人敢于背叛,我绝不会客气,刚刚太爷也说了,愿意留下的人,尽可留下,太爷不勉强,我更不会勉强。”

    没有人站起身来。

    吴帆徽再次转身,对着老人抱拳行礼。

    “太爷,晚辈告辞了。”

    包括杜威年在内,一共是二百一十五人,这次数字大大出乎了吴帆徽的预料。

    押号出现的时间不长,也就是在崇祯二年的时候才真正开始风靡,杜氏押号应该是在崇祯二年以后才成立的,那段时间,辽东唯一出现重大变故的地方,就是皮岛,也就是毛文龙所驻扎的皮岛,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皮岛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大部分的军士都逃走了,其中的山东三矿徒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三人,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之后,更是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不出预料,老人应该是曾经在皮岛,而这些兄弟,怕大部分都是辽东汉人。

    这让吴帆徽有些毛骨悚然,在他的印象之中,辽东汉人强悍,战场上不怕死,可最大的缺点就是散漫,军纪军规不严,当年毛文龙集聚那么多的人马,也是依靠拜干亲的形势,才笼络了那么多的人,可吴帆徽的治军理念,绝不是这样,他需要的是铁的纪律。

    二百一十五人,战马只有十五匹,携带的粮食倒是足够的,能够维持一个月的时间,至于说银子,吴帆徽压根没有问,想必老人不可能拿出来那么多的银子,维持这两百多人一年时间,都需要巨大的开销,老人已经很不错了。

    出发之时,就是训练开始的时刻。

    吴帆徽将一共的二百三十五人分为了十个小队,且告诉马继刚等人,一路上告诫这些兄弟,遵守军纪军规是第一条,一切按照规矩办事,若是做不到这一点,轻者逐出,重者斩杀。

    战马不足,行程自然就要慢一些了,吴帆徽计划月底抵达米脂县的计划泡汤了,不过他也不是特别着急,他的目的就是要招募强悍的军士,想不到天上掉馅饼,他的身边一下子出现了两百多强悍的军士。

    不过这个馅饼,也要看他吴帆徽是不是能够吃下去,要是稍微不注意,可能被噎死。

    每天行程在五十里地到六十里地左右,大都是就地安营扎寨,这些人的动作非常熟练,而且有帐篷,这让吴帆徽更加坚定了自身的判断。

    这些人应该是和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过,都是血与火的战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