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成王败寇 >

第28部分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28部分

小说: 明末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谦珏,看来吴兄的确对你寄予厚望,这读书需要勤恳,孜孜不倦,本官也希望你能够好好的读书,不辜负吴兄的厚望了。8。”

    卢为标没有评价吴帆徽的表字如何,吴帆徽也是清楚的,他这个表字听起来的确一般,不算是特别的突出,不过卢为标不清楚前因后果,没有特别的感受也正常。

    “谦珏记住了知县大人的嘱托,一定会努力读书。”

    “好,说说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吴帆徽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这么简单的问题,卢为标为什么开口询问,谁不知道读书是为了得到功名,进入朝廷为官,难道卢为标喜欢听大话吗,什么精忠报国、为国为民之类的表态,什么勤恳做事、效忠朝廷之类的誓言,这不对,如此的话语从一个少年的口中说出来,具有成熟心智的人听见,感觉到的是肉麻。

    吴帆徽尚没有功名,就不需要说官话。

    “谦珏读书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家人能够过上好的生活,其二是为了能够做一些事情。”

    卢为标迅开始注意面前的这个少年了,如此的回答,他是第一次听见。

    “如此说来,你读书不是为了朝廷,也不是为了天下苍生了,大胆,怎么敢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

    “非也,谦珏以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是连家人都不能够眷顾了,说得上什么效忠朝廷、为天下苍生的话语,说的更加直接一些,谦珏若是饭都吃不饱了,就算是想着天下苍生的事宜,也是无能为力的。”

    “哦,本官还是第一次听见如此的解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巧舌如簧啊,你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安知天下事如何,本官问你,若是读书取得功名,满脑子想到的就是家人,就是自身,那还怎么可能想到天下事。”

    “谦珏尚未取得功名,想不到那么深远,知县大人教训的是,谦珏记住了。”

    卢为标一下子被噎住了,这个少年的回答滴水不漏,话语间透露出来老辣,绝非是一般少年能够说出来的。

    不过卢为标的兴趣也被提升起来了。

    “嗯,你尚未取得功名,本官对你要求太高,也是不切实际的,那本官就问你另外一个问题,你也算是半个读书人,马上就要参加县试,可知民间疾苦。”

    卢为标的脑子在转,吴帆徽的脑子同样在转。

    卢为标这个问题抛出来,吴帆徽隐隐明白了什么。

    “谦珏知道一些,不过谦珏年少,以读书为主,理解恐怕有偏颇。”

    “无妨,想到什么就说出来。”

    “谦珏年幼时在马鞍山村生活,去岁才到县城吴氏学堂读书,马鞍山村本是一个安静的村落,但因为接连的灾荒,田间几乎是颗粒无收,富户人家都觉得难以维持,就不用说寻常百姓了,不少庄户人家已经断粮,几近活不下去,谦珏曾经和学堂况先生偶尔说过桃花镇的事宜,况先生说因为灾荒,桃花镇不少农户成为流民,更是有少许的百姓,北到府谷,南到洛川,加入到造反的队伍之中。。。”

    卢为标听的很仔细,尽管这些情况,他都知道。

    “嗯,接连的灾荒,百姓活不下去,走投无路之下,做出丧心病狂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本官再问你,你觉得官府应该如何解决这些事情。”

    问出来这个问题,卢为标就有些后悔了,对面不过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马上就要参加县试,每日里关心的就是四书五经,怎么可能考虑这些事情。

    不过话已经说出口,收不回去,就看看这个吴帆徽怎么回答。

    “谦珏以为,三个办法解决,其一是恳请朝廷救济,百姓走投无路,朝廷若是能够救济,则能够稳定局面,其二是对已经造反的暴民,派遣大军镇压,领头闹事之人绝不轻饶,其余盲从的百姓,则可以宽恕,其三是灾荒期间,免除所有的赋税,还百姓安宁。”

    吴帆徽说完之后,卢为标再次的愣住了,他是绝对想不到的,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能够说出来这番话,要知道就算是县衙里面的某些官吏,都难以列举出来这几条,特别是第二条。

    “说的不错,谦珏,看来你不仅仅是在读书,还颇为关心时局啊。”

    “不敢,谦珏年幼时,时常吃不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好好的吃一餐年糕,感同身受之下,才关注周遭的情形,后来更是接受了三爷爷的教诲,才有了这些想法的。”

    “嗯,感同身受,说得好,若是自身没有体会,就不可能知道民间疾苦,本官看你的确不错,回去好好复习,县试之时一定要用功,可不要以为本官会偏袒你。”

    “谦珏明白,大人的教诲谦珏记住了,谦珏一定会好好准备。”

    吴帆徽离开之后,卢为标的内心有了一些波动,来到米脂县三年多时间,五大家族的子弟也见得不少了,但今日见到吴帆徽,他才算是真正的有了感触,这个少年不简单,绝非其他少年可以比较的。

    思索了一会之后,卢为标叫来了一名衙役,要求这个衙役提供吴帆徽的详细情况。

    准备县试的学生,全部都在县衙备案,包括学习情况等等,都是有的。

    看了吴帆徽的备案情况之后,卢为标的脸色终于变化了,先前他都没有注意到,吴帆徽是去年八月才进入学堂开始念书的,而且已经是十三岁的少年,算起来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怎么就有如此成熟的表现。

    终于,卢为标叫来了身边的小厮,这个小厮是从家乡跟随他来到米脂县的。

    小厮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详细摸清楚吴帆徽的所有情况。

第三十九章 不受限制() 
距离县试只有三天时间了(明末之成王败寇39章)。

    吴氏学堂有十二人参加这次的县试,吴帆徽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也是吴氏家族族长吴缅清最为看重的,不过其表现一直低调,在学堂读书半年多的时间,一直都是在右边的教室,没有踏入左边教室一步,要知道右边教室乃是吴氏家族启蒙读书的学童上学用的教室(明末之成王败寇39章)。

    吴帆徽即将参加县试,以及成为吴氏家族唯一受到知县大人亲自见面的家族子弟,这些事情,只有吴氏家族极少人知晓,绝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的,至于说吴帆徽参与吴氏家族化解危机的筹谋,知道的人仅仅就是族长。

    吴缅清和况严琦一直都是严格保密的,不让其他人知晓吴帆徽的事情。

    这也让卢为标派出的小厮,无从调查到吴帆徽的底细,小厮甚至冒险到了马鞍山村,得到的对吴帆徽的评价,也就是一般般,看不出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这让卢为标百思不得其解,但内心对吴帆徽更加的看重。

    也是,一个人越是神秘,越是会引发他人的注意。

    吴帆徽已经不用到学堂去了,就在家中准备县试的事宜。

    县试要求不是特别的严格,不用搜身,也不用在考场外面等候很长的时间。

    县试在县衙举行,考试也一共七天的时间,分为五场或者是四场考试,考题则是知县大人直接出的,在考试的当天才会临时出题和公布考题。

    吴帆徽做好了一切的准备,纸笔墨砚等等物品是不可少的。

    其他参加县试的学生还在紧张的看着四书五经的时候,吴帆徽已经完全放松下来,穿越之前,他也参加了无数的考试,最为重要的就是高考了,记得在高考前两天,他放下了所有的书本,不再折磨自己,开始慢慢放松心情,那次高考发挥很好,让他以六百多分的高分进入了某个著名的大学,由此吴帆徽认为,考试不仅仅是平日里积累的发挥,更需要有平常的心态应对,焦虑和紧张是考试的大敌。

    吴庆超进入房间的时候,吴帆徽正闭着眼睛冥想。

    成为吴氏家族帐房总管之后,吴庆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人显得自信了很多,大权在握的时候,不免显得有些飘飘然,幸好是吴帆徽及时的提醒,其实提醒也很简单,就是说吴氏家族被况氏经营多年,家族之中肯定是有一些支持者的,若是吴庆超刚刚掌握权力,态度就发生变化了,谁知道家族之中是不是有人眼红和算计。

    吴庆超吃过苦,明白当前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很快接受吴帆徽的提醒,变得小心谨慎,对人的态度也带着谦虚了。

    “谦珏,大后天就要参加县试了,准备好了吧。”

    “爹,我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担心。”

    吴庆超满意的点点头,在吴帆徽的对面坐下了。

    “有件事情,我和你商量一下,你看,那些参加县试的学生,都有书童,以前家里困难,我也想不到这些事情,现在条件好一些了,怎么也要为你找一个书童啊。”

    吴帆徽微微皱了皱眉,倒不是说不该有书童,读书人身边有书童陪伴,做一些小事情,譬如说磨墨、洗笔、背书匣等等事宜,若是这个读书人有出息,那么书童就可以一直都陪伴在身边,成为其心腹,能够帮忙做很多的事情。

    吴帆徽是觉得,父亲吴庆超想不到这些事情,尽管说吴庆超也是吴氏家族的子弟,可从小就遭受到歧视,身边不可能有书童,在吴氏学堂读书也不过半年的时间,察觉不到书童的重要,真正知道书童重要的,一定是那些取得功名的读书人。

    吴庆超提出这件事情,吴帆徽不会同意,但他要知道这里面的缘由。

    “爹,家里条件还不是很好,我还想着明年给大妹购置文舞七弦瑶琴,银子还是留着,今后总是有用的着的地方。”

    吴庆超搓了搓手,脸上还是带着笑容。

    “谦珏,这书童的事情,不需要家里拿出来银子的。”

    吴帆徽眨了眨眼睛,没有开口说话。

    吴庆超倒是继续开口了。

    “家族其实是有这个规矩的,参加县试和府试的读书人,都是家族帮忙找一个书童,能够帮忙做一些事情,这样你也能够安心的读书。”

    吴帆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笑容,他已经明白了,这件事情一定是吴缅清提出来的,吴氏家族不可能有这样的规矩,读书是自家的事情,这找书童更是需要自己操心,哪里有家族考虑如此细致的,半年多时间以来,吴帆徽对家族大小的事情,也了解了一些,从来没有听说家族为某个读书人找书童的事情。

    “爹,您以前见过家族为本族内读书子弟找书童的吗。”

    吴庆超不自觉的摇头,他的确没有见过,但他马上明白自己这个动作不对。

    “谦珏,你也是知道的,我只在学堂读书半年,就离开了县城到马鞍山村去了,家族里面的很多规矩,我都是不清楚的,而且为你找书童的事情,是族长亲自和我说的,族长对我们一家人的恩德,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报了。”

    吴帆徽只能够在内心叹气,也许吴庆超遭遇到太多的冷漠和侮辱,突然遇见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了。

    当然,吴帆徽不敢说族长有什么心思,但找书童这种事情,属于个人的,必须是特别信任的人,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有帮助的书童,其他人介绍的书童,究竟有什么目的,鬼才知道,再说了,吴帆徽知道族长高度重视自己,为自己配备书童了,怕是也有掌握自己行踪和想法的意思。

    书童时时刻刻都跟随在身边,说的不客气一些,比老婆在身边的时间还要长,要是这个书童有其他的什么想法,那吴帆徽还要操心做重要的事情防着书童,这样的日子岂不是过的太痛苦了。

    “爹,族长对我们家的恩德,我一直都记在心里的,我的表字都是族长亲自给取的,正是因为我们得到了族长的爱护,所以就更是要注意,族长想着为我找一个书童,肯定是关心我的,不过家族之中其他的子弟怎么看,家族可没有为他们找书童,您说这样的事情在家族内部传开了,人家会怎么议论。。。”

    吴帆徽边说吴庆超一边点头,等到吴帆徽说完,他很快开口了。

    “谦珏,你说的很不错,是我没有仔细考虑,找书童的事情,我明日就去回复族长。”

    “爹,不用那么着急,等到我参加了县试再说。”

    吴帆徽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的老爸了,没有一点的心机,他们回归家族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不知道,再说家族对他们的重视,主要还是他吴帆徽充分展现出来了能力,现如今家族的危机已经暂时过去,接下来他吴帆徽是不是能够取得功名,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要是不能够取得功名,吴帆徽可以断定,情况一定会出现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