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成王败寇 >

第30部分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30部分

小说: 明末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房典吏宣读完规矩,礼房司吏宣布县试开始。

    考生纷纷拿出纸笔墨砚,这些东西凳子上面是放不下的,有些只能够是放在地上。

    卢为标从袖袍里面拿出了试题,交给了礼房的司吏。

    司吏开始宣读考题,下面的考生则要记住考题。

    司吏会宣读三遍的考题,方便考生牢记。

    吴帆徽仔细听着考题,司吏宣读第一遍考题的时候,他就完全记住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份考题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下》,整段的意思用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就可以解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为县试来说,尽管是科举考试之中最基础的考试,但考题一般不会太简单,因为考题是知县本人出题,也是知县本人阅卷,考生是不是能够通过县试,都是知县一人说了算。

    与其说县试考学生,不如说县试也考知县大人。

    为了展现自身的能力,知县一般都会绞尽脑汁出题目的。

    遗憾的是,四书五经只有那么多的句子,几百年科举考试沿袭下来,不知道出过多少的考题了,可以说那些出题的考官,将整个的四书五经都翻烂了。

    这也导致一些稀奇古怪的考题出现,考官在截取四书五经经典话语的时候,会将一些毫不相关的经典句子连接在一起,做成考题,让考生去思索,从这些胡乱拼凑的考题之中,硬生生的说出一番子丑寅卯来。

    其实这也是科举考试到后来逐渐没落的根源所在。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解析千变万化,就用其他的解析来出考题,也是可以的,可惜大明皇家指定了朱熹的《四书集注》,所有科举考试的观点都不能够超越《四书集注》,也就难坏了考官和考生。

    吴帆徽抄录下来考题之后,没有马上动笔,而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知县大人出的考题为何如此简单,不用想考生就会沿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而且还会扩展到君王要实施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观点。

    如此县试作出来的文章,岂不是千篇一律了。

    扭头看了看四周的考生,不少人的脸上已经表露出来喜色,开始迅速动笔了。

    吴帆徽的神情变得宁静,依旧没有动笔,脑子里开始了紧张的思索。

    很快,他想到了与知县大人那次交谈,知县大人询问了民间疾苦的事宜,而且对米脂县遭受的灾荒很是关心,甚至直接询问到了如何解决灾荒之问题。

    一刻钟之后,吴帆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县试考试的自由度相对大一些,虽然也是八股文,但可以政见时务为重点,毕竟一个县的知县,脑子里主要想到的就是如何做好本县的诸多事宜,眼光不会那么长远,故而在县试的时候,也会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评判文章的好坏。

    一句话,县试的文章,要符合县里的实际情况,要能够有真知灼见,而不是照抄照搬古人的话语,那些话语对于知县大人署理好本县的政务毫无意义。

    按照这个思路,吴帆徽继续开始思索。

    米脂县连续三年大旱,百姓穷困潦倒,挣扎在死亡线上,大量的流民出现,延安府所辖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农民造反,不管是米脂县知县大人,还是延安府的知府大人,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件事情了,如何解决流民的问题,如何救济百姓,如何镇压暴乱,如何让地方上稳定下来,才是最为主要的事情。

    由此可以理解,知县大人出这个考题,并非是仅仅要求考生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或者说教条式的说明君王要实施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观点,其真正的意思是要继续扩展,那就是如何的实施王道,如何的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个考题,同样符合时局的发展,崇祯皇帝继位之后,大刀阔斧,一举铲除了魏忠贤及其余党,让朝野为之一振,一种清明的气象出现了,尽管此时此刻,朝廷里面清明的气象已经在逐渐的消失,可下面的府州县,不可能很快的感受到,他们依旧是为朝局的变化高兴和欢呼的。

    半个时辰之后,吴帆徽脸上露出了第二次的笑容。

    他终于开始动笔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语,以及君王要实施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话语,只是占据了开头,字符很少,这仅仅是破题。

    接下来的承题,就延伸到了米脂县所遭受的灾荒了,以灾荒蔓延凸显仁政之重要。

    起讲和入手,吴帆徽将自身的认识灌输进去,提出仁政需符合各地实际情况,且点名延安府所辖各县情况不一样,解决灾荒和流民以及农民造反之情况也不一样。

    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则是吴帆徽发挥的重点了,尽管说这里面的议论,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观点为准,不得越雷池一步,但是从《四书集注》里面找到实施仁政的见解,那是一抓一大把,在每一个观点的后面,吴帆徽都会附上自身之建议和理解。

    一个时辰之后,一篇八股文终于完成。

    吴帆徽再次的抬头,发现四周很多人都在低头奋笔疾书,这让他有些吃惊。

    这样的一篇八股文,耗费接近两个时辰的时间,他都感觉到时间太长了,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写,这些考生是怎么了,难道个个都是学霸,要将朱熹的《四书集注》全部都搬过来吗。

    吴帆徽还是有些困惑的,尽管他脑子里的东西很多,可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这大明王朝的考试,就算有着天大的自信,也要注意观察周遭情形的。

    看了看四周的情形,吴帆徽再次低头,开始仔细自己写出来的这篇八股文,再次琢磨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之间的联系,细细的推敲,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生硬的地方,或者是用词不娴熟的地方。

    看了两遍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午时。

    吃饭的时间到了,依旧没有什么考生抬头,大部分还是在奋笔疾书。

    这让吴帆徽有些抓狂了。

    ******,难道明朝的读书人个个都是学霸。

    拿出麦饼,吴帆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了细嚼慢咽。

    两个麦饼下肚,吴帆徽平静下来了,他打算交卷了,自己已经尽力了,若是在这里磨洋工,没有任何的作用,相反还会让自己变得急躁。

    吴帆徽很快想到了穿越之前的考试,特别是高考,有些考生整场都是忙乎乎的,几乎都没有抬头,一直到铃声响起,好像还没有做完,但最后分数出来之后,这些考生的成绩并不是很好。

    考试需要积累,需要天赋,总是奋笔疾书不一定有用。

    吴帆徽只能够这样安慰自己。

    午时二刻,吴帆徽第一个站起身,前往大堂交卷了。

    礼房的典吏等在大堂的门口。

    吴帆徽交卷的时候,看见了典吏吃惊的眼神,可他已经不在乎了,神色平静,交卷之后转身离开。

    诸多的考生同样抬头看着吴帆徽,好像是看着一个怪物,要知道考试在申时才会结束,还有接近两个时辰的时间,这个考生如此早就交卷了,难不成是写不出来什么了。

    一些考生的眼睛里面甚至有同情甚至是幸灾乐祸的眼神。

    吴帆徽根本没有关注这些,他的内心已经很平静了。

    走出县衙的时候,吴帆徽看了看周围没有什么人,张嘴狠狠的骂了一句难听的话语,这是什么考试啊,真的是折磨人。

    走在回家的路上,吴帆徽的心情不是特别的放松,毕竟这样的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你不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样,一切都要看知县大人的判断了。

第十四十二章 等待(1)() 
回到家中,看见父亲吴庆超吃惊的神情,吴帆徽知道自己再次出现了错误。

    考试的时间是从卯时到申时,这样的考试,事关重大,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他,应该是将时间全部都用完的,甚至还要表现出来时间不够的状态,可是不过午时三刻左右,他就回家了,还表现出来悠然自得的神情,好像压根没有将县试当作多大的事情。

    展现个人的能力可不是在这些方面,沉甸甸的麦穗总是低头的。

    “谦珏,这么快就考完了,是不是做不出来啊。”

    “还好吧,爹,您不用担心。”

    一直以来都是听从吴帆徽意见的吴庆超,这次有些忍不住了,要知道从县衙回来,他就没有去帐房,在家中等候,他内心祈祷,盼望吴帆徽能够在县试的时候展现能力,通过县试,参加府试乃至于院试,取得功名,也夯实在吴氏家族的地位。

    成为族长的三叔吴缅清,之所以看重他们,无非是发现了吴帆徽的能力,认为吴帆徽是吴氏家族未来的希望,平日里吴帆徽话语的提醒,也让吴庆超深深明白了这一点,吴氏家族在正月的时候发生那么大的变故,三叔都是鼎立支持他吴庆超的,可要是吴帆徽连县试都不能够通过,还有可能得到族长的青睐吗。

    “谦珏,我知道你有能力有学识,你教授两个妹妹,那些解析我都是自愧不如,可今天毕竟是县试,这么大的事情,难道你不能够慎重对待吗,这才多长的时间,我已经问过了,辰时才开始做文章,仅仅两个时辰的时间,你就写好了文章吗,你、让我怎么说你好。。。”

    吴庆超开始了埋怨,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此刻的吴帆徽低着头没有说话,他也无话可说,毕竟现如今的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你自认为写的很好的文章,要是不符合主考官的胃口,做成一团花都没有作用的。

    吴庆超表现出来的毕竟是关心,是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吴帆徽只能够是低头听着,不好说其他的话语。

    吴庆超的埋怨,引来了王和翠、吴明丽和吴明芳。

    吴帆徽抬头看了看母亲和两个妹妹,眼神里面竟然出现了一丝的歉意,因为他的事情,让家人都跟着担心,的确是不好意思了。

    吴庆超还在埋怨的时候,王和翠开口说话了。

    “当家的,考试的结果不是还没有出来吗,既然谦珏做完了,那就可以回家了,我是相信谦珏的。。。”

    吴庆超愣了一下,他历来尊重王和翠,毕竟在他最为艰苦的岁月,王和翠跟随他,不离不弃,从不说一声苦,这样的女人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

    想想也是,这大半年的时间以来,吴帆徽展现出来的能力是不一般的,这县试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更没有结束,现在埋怨也是忒早了一些。

    微微叹了一口气,吴庆超再次开口了。

    “我也是担心,谦珏是家里的希望,也是吴氏家族的希望,族长很是看重谦珏,要是县试不能够过,那就真的不好说了,好在还有两场考试,谦珏,不要想那么多了,今天和明天好好的准备,下一场的考试千万要认真了。。。”

    吴庆超说完之后,再次看了看吴帆徽,扭头离开了。

    吴帆徽看着吴庆超的背影,有些哭笑不得,这结果还没有出来,就断定自己要参加第二场和第三场的考试,也太武断了。

    可惜吴帆徽本人也没有底气,绝不敢说自己能够通过县试,谁知道那个王八羔子的知县大人是怎么想的,人家要是就事论事,就要出这么简单的题目,就是愿意听阿谀奉承的话语,就是喜欢玩弄文采,那自己的这篇八股文,就真的值得推敲了。

    “谦珏,吃饭了吧。”

    “娘,我在考场已经吃过了。”

    “好了,已经考过了,就不要想那么多了,考场里面怎么能够吃饱,娘给你做混沌吃。”

    吴帆徽吃惊的看着王和翠,混沌就是在庙会上面出现过,需要用好的面粉做,王和翠以前从未做过混沌,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够做了。

    “谦珏,这样看着娘干什么,是不是觉得娘不会做,你到学堂读书半年的时间,就参加县试了,娘难道连混沌都不会做吗。”

    王和翠走上前,怜爱的摸了一下吴帆徽的肩膀,转身向堂屋后面走去。

    吴帆徽的眼角微微有些湿润了,这里面透露出来的亲情,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尽管吴庆超说出来了那样的话语,不过就算是他县试不能够通过,也许在族长的内心地位一落千丈,但是在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